濕氣重有內濕和外濕之分。自然界的六氣太過時不適合人體正常的適應即為六邪。而此處的外濕即為自然界濕氣太勝侵襲人體,由於濕為陰邪易襲陽位其性重濁,所以感受濕邪時會有頭痛如裹困重等感覺,濕氣重吃什麼?體內濕氣重的五癥狀 ?一起來看下。

體內濕氣重的五癥狀

1、肚子發酸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征,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2、刷牙見惡心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幹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隻是一點。

3、排便粘稠

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瞭,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瞭,如果三五張手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瞭。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時下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志,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瞭,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4、起床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瞭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瞭。

5、舌苔赤紅無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瞭。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瞭。

五妙招去除體內濕氣

第一:妙用蔥、薑、蒜

蔥、薑、蒜不僅是傢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傢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癥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第二: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癥。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三: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瞭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吹幹頭發。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第四: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註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第五: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濕氣重吃什麼

玉米

玉米性味甘平,健脾開胃,利水通淋。玉米中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為稻米、小麥的5-10倍,而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又高於普通玉米。甜玉米的蛋白質、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則高8-10倍,所含有的17種氨基酸中,有13種高於普通玉米。玉米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夠潤腸道排腸毒,具清濕熱、利肝膽、延緩衰老等功效。適合患有水腫及淋癥的男士食用。

建議用玉米煎湯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須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湯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山藥

山藥可整頓消化系統,減少皮下脂肪沈積,避免肥胖,且增加免疫功能。它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脂肪、膽堿、淀粉酶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中醫認為,山藥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遺精、遺尿等癥。

除濕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將去皮白山藥和菠蘿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萵筍

味甘、苦,性涼,入腸、胃經,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輕度水腫、小便不利。萵苣鉀含量大大高於鈉含量,有利於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可以涼拌或煮湯吃,最好連葉一起食用。萵筍性偏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薏米

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濕。適用於脾虛泄瀉、水腫及風濕人士。脾胃虛弱的男人可多吃山藥薏米緩解。

建議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癥。

海帶

海帶亦是排毒食物,味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除此之外,海帶還含有碘,對於缺碘所致的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有輔助治療作用。海帶上常附著一層白霜似的白粉–甘露醇,它是一種貴重的藥用物質。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甘露醇具有降低血壓、利尿和消腫等作用。

海帶可用來涼拌或熬湯。海帶則可以用蒸鍋蒸,這樣口感好、營養全在裡面。

芡實

又名雞頭子,是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芡實性平和,藥味甘澀,含有豐富的淀粉和蛋白質。芡實有補中益氣、健脾祛濕、滋養強壯的作用,它與蓮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斂鎮靜的作用比蓮子強,適用於慢性泄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等。此外,芡實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臉色紅潤、白皙。

芡實有新鮮、炒制品和幹制品,新鮮芡實以補腎澀精為主,多用於煲湯、燉煮,炒芡實多為藥用,一般藥店都有售,以健脾開胃為主,幹芡實多用來煮粥食用。

艾葉泡澡可以去濕氣嗎

一、艾葉泡澡除濕

艾葉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艾屬於極陽的藥物,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不要再讓寒濕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瞭,而且體質在慢慢地增強。

在夏季,用艾草泡腳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長期吹空調導致的感冒、發燒等癥狀。但專傢提醒,艾葉屬於苦性物質,一般都有涼性的作用,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體虛、氣血不足的人,建議在泡腳前喝一碗紅棗桂圓湯或茶,以補充體內可能損耗的元氣”。艾葉泡腳對身體有好處,但也不能經常泡。據瞭解,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

可取生薑、菖蒲、藿香各50克,艾葉100克,放入大鍋,加滿水,煮開後再熬10分鐘;用紗佈濾去藥渣,加入適量的熱水,泡澡15-30分鐘,有助於全身的化濕滅菌。

二、喝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三、北風起時保持室內通風

其實,人體內產生濕氣,除瞭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專傢提醒市民,在潮濕天氣裡,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在外面,否則室內的傢具和傢電很容易吸濕。另外,別穿潮濕不幹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水分,吹幹頭發。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如果地板濕瞭,還得立即拖幹,免得濕氣滯留。

一旦吹北風時,或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就應該及時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四、熱水泡腳

對付濕邪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泡腳。進入伏天後,大部分人就會把熱水泡腳這個好習慣給忽略瞭,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張世卿醫生解釋說,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對於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就可以。出現四肢乏力、發困、食欲減退的人來講,可以在熱水中加上威靈仙(祛濕)20克、蒼術(通經)15克、白術(健脾)15克,效果會更好。在泡腳水裡加入杜仲20克、川斷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補益精氣、強筋壯骨,適合患有骨質疏松的中老年朋友。

容易雙腳冰涼的人,可以在水裡加桂枝15克,可以溫通經絡。高血壓適合加夏枯草30克、澤瀉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澤瀉有利水除濕的作用。靜脈曲張的人則可加當歸20克、牛膝25克,這兩味藥可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喝什麼湯可以去濕氣

1、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荷葉、薏米、瘦肉、蓮子、扁豆、幹淮山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幹淮山洗凈,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裡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升發陽氣,健脾祛濕,驅除疲勞。荷葉有升發陽氣之效,加上健脾祛濕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氣潮濕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

2、芡實蓮子苡仁湯

材料:排骨500克,芡實30克,蓮子20克,苡仁30克,陳皮5克,薑1塊。

做法:首先把芡實、蓮子、苡仁放在清水裡浸泡清洗,然後把排骨剁成小塊,水開之後,焯一下,然後把排骨、芡實、蓮子、苡仁、陳皮和薑全倒進砂鍋裡,用大火煮開,煮開之後,改用小火燉兩個小時,最後放點兒鹽,這道芡實蓮子苡仁湯就可以食用瞭。

功效:芡實和蓮子有健脾益腎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濕,陳皮,醒脾行氣開胃。

3、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4、豬橫脷夏枯草湯

材料:豬橫脷,夏枯草、棉茵陳,生薑。

做法: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5、三豆鰍魚健脾祛濕湯

材料:泥鰍300克,紅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紹酒10克,生薑5片。

做法:將泥鰍放入清水,吐凈泥土後宰殺,去內臟,洗凈;將紅豆、黑豆、赤小豆洗凈備用。將炒鍋以大火燒熱後加入素油,放入泥鰍煎至7分熟後盛起備用。將油煎泥鰍與洗凈的紅豆、黑豆、赤小豆、生薑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以大火燒沸,小火熬煮2小時,放入紹酒,調入適量精鹽即成。

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極高,其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及多種維生素,性味甘平,具有溫中益氣、祛風利濕、解毒、利尿等作用,紅豆補血、利尿、消腫,赤小豆清熱、解毒、利濕,此湯有清暑祛濕、健脾補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