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腎糾虛的方法很多。如多曬太陽,多食熱量高和溫補腎陽的食品,選服補腎的藥品,等等。但從生命在於運動這一養生的基本理論出發,通過運動養腎糾虛,是值得提倡的積極措施。這裡,介紹幾種有助於養腎糾虛又簡單易學的方法。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吃什麼水果補腎

1、荔枝:用荔枝核15至20顆,打碎後加水煎服,能治睪丸腫痛。

2、蓮子:取新鮮蓮子15克,水煎服,連同蓮子一起服用,治夢遺過多,也可取新鮮蓮子10克,放在飯面上蒸熟後嚼服,每日兩次,連服兩日。

3、葡萄:取新鮮葡萄250克,去皮、核搗爛後,加適量溫開水飲服,每日一至兩次,連服兩周,可治前列腺炎和小便短赤澀痛。

4、獼猴桃:新鮮獼猴桃50克,搗爛加溫開水250毫升,調勻後飲服,能治前列炎後小便澀痛。

5、白果:取銀杏果10枚,帶殼炒熟後取仁食用,每日兩次,連肥服兩周,可治遺精過多。

6、木瓜:用木瓜250克,切片後放入1000克米酒或低度白酒中,浸泡兩周後啟用,每次飲用15毫升,每日兩次,連服兩周,能治腎虛陽舉不堅和早泄。

7、紅棗:紅棗有益血壯神的功能,紅常食用能起到補血的作用,對早泄和陽痿患者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8、核桃:每日吃兩到四個,可起到健腎補血等作用,還能輔助治療腎結石和尿路結石,並能延緩衰老。

男人必看補腎秘籍

一、中藥補腎茶:

原料:山色峪靈芝5克、枸杞8-10粒、紅茶2克。

做法:將三種原料開水悶泡2--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每天隻放一次原料,反復沖泡直到水無色無味。

功效:連服7天為一個周期,連服7天後,停服7天,即每個月隻服用兩個周期即可,一般堅持使用一個月,腎虛疲軟不舉的現象可得到顯著改善,欲望增強,時間延長,性生活質量大大提升,房事可獲得充分滿足感。

優缺點:不能立竿見影,但天然無副作用,可以持續從根本上改善。

特別提醒:為達到更好效果,建議使用特級山色峪靈芝,100克的價格在千元左右。。枸杞一定要飽滿的。紅茶可以用袋裝紅茶或者茶葉都可以,隻要屬於紅茶范疇就可以。

二、腰部按摩操

兩種做法

一、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後,分別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此運動可補腎納氣。

二、兩手握拳,手臂往後用兩拇指的掌關節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內做環形旋轉按摩,逐漸用力,以至酸脹感為好,持續按摩10分鐘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腰為腎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腎虧所致的慢肌勞損、腰酸背痛等癥。

補腎食療方

1、枸杞豬腰粥:枸杞子10克,豬腎一個(去內膜,切碎),粳米100克,蔥薑食鹽少許,同煮成粥。有益腎陰、補腎陽、固精強腰的作用,適用於腎虛勞損,陰陽俱虧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軟、腿足痿弱、頭暈耳鳴等。

2、炒核桃仁: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補腎溫肺、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腳弱,或虛寒咳喘及便秘者。

3、海參粥:海參50克,粳米100克。將海參泡發,剖開腹部,挖去內腸,刮洗幹凈,切碎,加水煮爛。粳米淘洗幹凈,與海參一並放在沙鍋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以米熟爛為度。加少許蔥薑食鹽調味,早晨空腹食用。有補腎益精,滋陰補血的作用。

4、蓯蓉羊腰粥:肉蓯蓉10克,羊腰一個(去內膜,切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補腎助陽、益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陽虛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頻數、夜間多尿、便秘等。

5、鹿角膠粥:鹿角膠6克,粳米100克,將粳米煮成粥後,將鹿角膠打碎放入熱粥中溶解,加白糖適量。有補腎陽、益精血的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虛損所致的形體羸瘦、腰膝酸軟、疼痛、遺精陽痿等。

6、杜仲腰花:杜仲12克,煎煮過濾備用,豬腰一對,去內膜,切為腰花,用杜仲藥液做調料汁,加蔥薑食鹽爆炒後食用。有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腎虛腰痛、腰膝無力、頭暈耳鳴、高血壓。

補腎中藥有哪些

芝麻

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稱谷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羊骨

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按這個穴位能補腎強精

[補腎填精]《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通過推搓艾灸湧泉穴,對腎、腎經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體性調節作用,達到補腎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聰目明、腰膝壯實。

[引熱下行]老年人腎精不足,易導致“陽氣上浮”、“虛陽不斂”、“浮火”等,表現為上熱下寒、面色浮紅、頭暈耳鳴、口舌糜爛、牙齒松痛、咽喉幹痛、腰酸腿軟、兩足發涼等癥。湧泉為處於人體最低點,艾灸此穴能以熱引熱、導熱下行,能收補火而不上火之妙。

[納氣平喘]湧泉穴還可以通過補腎填精而納氣平喘,治療由於腎不納氣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癥候。

操作方法:

1、懸灸法:將艾灸點燃後放於湧泉穴上方約2~3厘米左右施灸,以無灼痛感為宜,一般每次兩側湧泉穴各灸5~10分鐘。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熱水泡腳10分鐘,擦幹後,用手掌擦湧泉穴,使局部產生熱感,每次每穴5~10分鐘,每日1次。高血壓患者擦熱湧泉穴後,再用拇指指面著力於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鐘,每日1次。

註意事項:

1、按摩、艾灸後會出現口幹、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現象,屬正常反應。若口幹舌燥現象明顯,則要減少艾灸的次數或縮短施灸時間,也可飲用少許淡鹽水。

2、晚上睡眠時血壓是每日的最低點,故高血壓患者不宜在晚上8點後按摩湧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