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處於免疫功能低下狀態,容易反復呼吸道感染。一到換季,這類寶寶就很容易反復感冒發燒。治療時療程不充分,用藥1~2天後熱一退就停藥。療程不足,致病菌沒有被徹底消除,一旦寶寶受涼、勞累或抵抗力低下時,就又發病瞭。如何才能讓寶寶身體健康、遠離感冒的“騷擾”?以下七招不妨一試:

照顧感冒寶寶七大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瞭?

在幼兒期,特別在一歲以下,常會聽到鼻子有呼嚕聲,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隨呼吸穿梭,其實那是鼻屎,當然也是痰的一種表現(呼吸道分泌物)。而大多媽媽們會擔心是不是寶寶感冒瞭,其實多半是多慮的。因為造成以上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隻是累積瞭過多慢慢幹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尤其是沒有發燒、活動力等變化時,更不必擔心,隻要養成好習慣,每天固定清潔好鼻內分泌物,便不會有以上情況發生瞭。

至於什麼情況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當醫師發現有鼻腔內發炎,即發紅、腫脹,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時,才能下此診斷。

錯誤觀念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隻對細菌性感冒有用。

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隻是對癥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傢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錯誤觀念三:有痰聲就要拍背排痰?

所謂的呼吸系統包括:鼻腔、喉嚨、氣管及支氣管,還有肺臟,產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處,多半是由於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當聽到幼兒呼吸聲感覺有痰時,應先自行判斷或請醫師協助瞭解痰的位置,痰位置可在上──即喉嚨以上,或在下──即氣管或肺部,若為前者,便不必要給予拍痰,反而需要認真清除鼻腔或喉嚨分泌物才是;當然,若確實有氣管內痰聲,則需要給予規則拍痰。

錯誤觀念四:註射“丙種球蛋白”預防感冒

孩子經常感冒,讓父母很著急,聽人說這是抵抗力低的緣故,打點“丙種球蛋白”就能起預防感冒作用,但註射瞭一段時間,卻沒見什麼效果。

“丙種球蛋白”是來源於血漿提煉的生物制劑,以目前的技術還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險,不是100%的安全。再則,它隻對特異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種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見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完全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專傢提醒

寶寶愛感冒,應找出原因是關鍵:營養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維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總把寶寶捂得嚴嚴實實,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 “弱不禁風”;多次反復使用抗生素也會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則應考慮疾病因素,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患兒也是愛頻繁地感冒,這就需要先將疾病治好。

錯誤觀念五: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藥?

對人體而言,咳嗽是一種生理性反射,當呼吸道吸入異物,或浸潤發炎,便將此訊息上傳至大腦中延髓的咳嗽中樞,就引起激烈的反射運動,目的在於將氣管內異物排除,因此咳嗽時會以猛烈速度,自喉嚨深處把空氣排出,同時一並將異物噴出。

從上述觀點來看,咳嗽是個自我保護機制,對人體是有益的。除瞭先判別有痰的咳或無痰的咳之間的差別外(前者應增加水份攝取,以及考慮是否使用化痰藥物),另外也要考慮幹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適,如不能入睡、吃瞭便咳或嘔吐,才需考慮用適當止咳藥物。此類藥物有麻醉性與非麻醉性兩類,因此必須向醫師仔細咨詢後,才能放心用藥。

錯誤觀念六:孩子3歲以後可以吃大人的藥瞭

現在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嬰兒要使用專用的藥物。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後,有的父母就以為對大人安全的藥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隻要減少一點劑量就行瞭。殊不知由於孩子的生理與大人不同,對成人安全的藥物對兒童未必安全,有時甚至是危險的。如四環素類的藥物由於其強毒副作用目前被兒科淘汰;慶大黴素會致神經性聽力損傷,6歲以下兒童禁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存在引起關節病變和妨礙軟骨發育,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故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瞭沒事,孩子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血尿,後果嚴重。專傢提醒:用藥前一定要看清楚說明書,孩子用什麼藥、劑量多少應由兒科醫師來決定,而不應父母自己想當然,以免出錯。

人體在對抗病毒或細菌入侵呼吸道時,會因發炎反應產生分泌物,加上剝落的上皮以及死亡的病原體等,造成痰液。當感染數日後,體內免疫系統會由各種免疫細胞負責清除痰液的工作。

因此,有痰時以多攝取液體、將痰軟化為首要之務;至於化痰藥,則隻在當醫師覺得痰黏稠度高且多時,才需在急性期的前幾天內使用,並非一直用到無痰為止。媽媽們應相信,寶寶體內本應該就有一位“清道夫”在執行勤務,隻要將環境因素(包括水份攝取、溫濕度等)做適當調整便可以,身體會自然痊愈的。

7招讓寶寶不再反復感冒

第1招:吃好

足夠的營養是保證寶寶生長發育和健康的先決條件。

大力提倡母乳喂養。讓寶寶吃夠母乳,延長斷奶時間至生後第二年。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物質和抗體,能保護寶寶免受多種病毒和細菌感染。

寶寶長到4~6月時逐漸添加輔食。註意寶寶的均衡營養,如牛奶、肉類、蛋類、魚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按時進餐,不挑食、不偏食。

平時給大點的寶寶多吃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雞蛋、豬肝及瘦肉末等,特別註意在飲食中多補充鐵劑、鈣劑和維生素A。

第2招:穿暖

寶寶衣著隨季節變化以及活動出汗情況隨時增減。

寒冷季節讓寶寶多穿衣服,摸上去手腳溫暖就行,被蓋比成人稍厚就好。氣候變化時,衣服要勤穿勤脫,不要隻加不減,特別是冬季降溫時不要一下穿得過多,一般比你多穿一件就夠。如果寶寶活動時出瞭汗,要及時用毛巾擦幹;入睡後出汗多的寶寶,最好在前後胸墊上小毛巾防止汗濕內衣。減少出汗、及時擦汗,是防止寶寶受涼的重要措施。

第3招:睡飽

一般說來,嬰兒每天需要睡眠15~16小時,幼兒每天12~14小時,學齡前兒童每天10~12小時。同時為寶寶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以保證睡眠質量。

按時免疫接種,能有效防治各種小兒傳染病。如果在近期與麻疹、水痘、甲型肝炎等傳染病人密切接觸後,盡早註射一針丙種球蛋白,可以預防發病或減輕癥狀。

第5招:體格鍛煉

這是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寶寶滿月後應盡早戶外活動,晴天多曬太陽和呼吸新鮮空氣。每天堅持做體操、跑步、跳繩、玩遊戲、溫水浴,戶外活動不少於一小時。在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疊被子、掃地、洗碗等。

第6招:居室定時開窗通風

保證空氣新鮮,避免寶寶被動吸煙。在冬春季或傳染病流行季節,盡量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以免染上疾病。如果傢裡有人感冒瞭,應減少病人與寶寶接觸,室內用醋蒸熏,進行空氣消毒。

第7招:給“復感兒”補充益生菌

前不久,美國學者的一項研究顯示,3~5歲兒童接受每天補充益生菌持續6個月,將有效減少發熱、流涕、咳嗽的發生率和抗生素應用,縮短癥狀持續時間及病假休息時間。

益生菌是參與腸內微生態平衡的微生物或物質。國際上常用的活菌制劑有:

乳桿菌——活乳酸桿菌加入牛奶中成為酸奶。

雙歧桿菌——主要用於調整菌群失調,治療腸道功能紊亂癥。

毫無疑問,給“復感兒”補充益生菌將有助於減少感冒次數,即使感冒瞭也能減輕癥狀並縮短病程。

寶寶感冒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麻疹在發病的頭1至2天有發熱,上呼吸道呈感冒癥狀,伴流淚、流涕、眼結膜充血發紅、怕光。第3天起先在口內粘膜上出現麻疹斑,其後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先出現在耳後皮膚,繼之出現於頭部、面部、軀幹、四肢。隨出疹增多,發熱也加重。

2.風疹在發病的頭24小時,可有輕度上呼吸道感冒癥狀,如發熱、流涕、咳嗽等,1至2天後皮膚出現淺紅色丘疹,先從面部開始出現,在發病1至2天內遍佈全身,並在2至3天後皮疹消退不留痕跡。出疹時有耳後淋巴結及枕部淋巴結腫大。

3.水痘起病時有微熱,全身不適,2天後在軀幹和頭面部皮膚上出現紅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尤以四肢比較多。丘疹出現1至2天後變成水皰,呈橢圓形,大小不等,皰內含透明液體,有癢感,5天左右泡疹幹縮結痂,3周後痂皮脫落,不留疤痕。

4.猩紅熱起病急,發熱高,發熱3天後,先在頭部、胸上部皮膚上出現呈猩紅色的皮疹,然後擴展蔓延至全身。皮疹針尖大小,密集排列,像雞皮一樣,也有的皮疹融合成片。伴隨出疹時有咽痛、扁桃體紅腫,口唇周圍蒼白,舌面呈楊梅狀。

5.百日咳發病時有感冒樣的鼻塞、流涕、幹咳、低熱等,但咳嗽越來越重,呈陣發性和痙攣性咳嗽,咳得很費勁,面紅耳赤,咳嗽終末出現似雞叫的吸氣回聲,接著又出現一陣相同的咳嗽,反復如此出現,一般持續2至6周。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本病簡稱"流腦"。起病時有發熱、鼻塞及輕微咳嗽,很快轉為寒顫高熱,劇烈頭痛,有噴射性嘔吐,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甚至出現抽搐。多數人的皮膚上出現瘀點或瘀斑,嬰幼兒出現前額膨出,頭部強直等腦膜炎癥狀。

7.其他還有一些疾病也以感冒癥狀開始,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肺結核等。因此,如果孩子有感冒表現,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密切註意觀察,及時去看醫生,以免耽誤治療。淋巴結是人體的"防禦屏障",擔負著阻擋細菌和病毒的作用,防止細菌擴散到全身。

寶寶感冒吃什麼藥

1、風寒型感冒

癥狀:病人除瞭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癥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

適用藥物: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藥物治療。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癥狀,可服用防風通聖丸治療。

忌用藥物:風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藥物。

2、風熱型感冒

癥狀:病人除瞭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癥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癥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便秘等特點。

適用藥物:治療風熱型感冒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藥物治療。風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藥物。

3、暑濕型感冒

癥狀:病人表現為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適用藥物:此類型感冒多發生在夏季。治療應以清暑、祛濕、解表為主。病人可選用藿香正氣水、銀翹解毒丸等藥物治療。如果病人胃腸道癥狀較重,不宜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藥物。

4、時行感冒

癥狀:病人的癥狀與風熱感冒的癥狀相似。但時行感冒病人較風熱感冒病人的癥狀重。病人可表現為突然畏寒、高熱、頭痛、怕冷、寒戰、頭痛劇烈、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鼻塞、流涕、幹咳、胸痛、惡心、食欲不振,嬰幼兒或老年人可能並發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癥狀。

適用藥物: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疏風透表為主。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風通聖丸、重感靈片、重感片等藥物治療。如果時行感冒的病人隻用銀翹解毒片、強力銀翹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黃解毒片等藥物治療,則療效較差。

寶寶感冒飲食註意事項

寶寶日常飲食不僅能夠提供寶寶身體生長的熱量和各種礦物元素,也能夠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同時許多食物對寶寶感冒的防治都有很好的效果。

清淡食物:寶寶感冒後很容易出現惡心、食欲降低的現象,因此媽媽給寶寶準備的食物要以清淡為主。清淡食物能夠提高寶寶食欲,避免營養與元素攝入不足。

流質食物:寶寶感冒後腸胃的消化能力降低,很多食物都會增加寶寶腸胃負擔。因此,感冒時寶寶的食物要以流質為主,同時可以搭配富含維生素的果汁等飲品。

少食多餐:寶寶感冒後,媽媽不要強求寶寶進食,這會導致寶寶胃腸負擔過重。媽媽可以增加寶寶進食次數,不要強求寶寶每次都吃得很飽。

營養均衡:寶寶感冒後,媽媽不要為瞭增加寶寶營養而大補特補,而應該註意營養的合理搭配。寶寶食物在以清淡為主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營養豐富的魚、肉等食物,同時搭配蘋果汁等飲料。

適量補水:感冒後的寶寶身體內部的水分流失較多,因此媽媽要註意及時、適當的為寶寶補充水分。媽媽不要一次讓寶寶補充大量的水分,可以分多次補充水分。媽媽給寶寶準備的水溫度不要太高,水溫在30℃—36℃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