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癌屬於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較低,在我國不是流行病,但隨著性接觸感染HPV引發肛門癌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疾病全球化已不是聳人聽聞的事情,公眾乃至醫務人員需要引起關註。保持肛門清潔、註意肛門性交和其他性接觸衛生,能預防HPV感染引發的肛門癌,宮頸癌疫苗對肛門癌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肛門癌的癥狀

肛門鱗狀細胞癌常有肛門部位不適和瘙癢。肛門邊緣有小型腫塊,生長緩慢。疼痛極輕微,當侵犯到肛管或者括約肌時則有疼痛。病程長後形成潰瘍,局部則有觸痛,其分泌物稀淡,常混有血絲。潰瘍底部有灰白色壞死組織,周邊外翻及顆粒狀結節,很容易結痂出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在診斷中早期局限的病變應與乳頭狀瘤、濕疣、血栓外痔、肛裂及肉芽腫性潰瘍區別診斷。

因為很多患者不瞭解肛門癌的癥狀,所以很難及早發現自己的病情,但是在瞭解這些癥狀後,可以進行早期治療,這樣一來會獲得更好的預後,因為發病部位比較隱私,所以這還需要患者自己多加註意,如若發現異常請及時就診。

性愛不當小心惹上肛門癌

肛門癌屬於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較低,在我國不是流行病,但隨著性接觸感染HPV引發肛門癌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疾病全球化已不是聳人聽聞的事情,公眾乃至醫務人員需要引起關註。保持肛門清潔、註意肛門性交和其他性接觸衛生,能預防HPV感染引發的肛門癌,宮頸癌疫苗對肛門癌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什麼是HPV?

HPV是一組形態和基因結構相似的特異性嗜人上皮細胞的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有密切聯系。除瞭肛門癌外,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女性及男性生殖器疣以及頭頸部鱗癌、食管癌、皮膚癌、喉癌等多種腫瘤的發生,均和HPV病毒發展有著密切聯系。

門診出現疑似HPV感染的肛門癌

隨著通過性接觸感染HPV引發的肛門癌日益增多,繼2006年推出宮頸癌預防疫苗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在去年年底批準瞭用於9~26歲人群預防由HPV 6型、11型、16型和18型引發的肛門癌和癌前病變的疫苗。但接種情況不甚理想,有中學生傢長對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質疑,反對孩子接種;也有傢長認為孩子年齡太小接種疫苗不合適,考慮等成年後再接種。除瞭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歐洲等地也出現HPV感染的肛門癌。

廣州本土也出現“疑似”病例:“我們在一名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陽性患者的身上,發現肛門有腫塊、糜爛、出血癥狀,懷疑感染瞭HPV。但遺憾的是,由於經濟原因,該患者沒有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便離院。”

分析:HPV感染致肛門癌漸成主流

據介紹,廣義上的肛門癌包括肛門直腸癌、肛管癌和肛門邊緣癌,本文所指的肛門癌是指後兩者。據美國癌癥協會估計,美國每年約有5300人被診斷為肛門癌。雖然肛門癌在一般人群中並不十分常見,但其發病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中文章指出,雖然肛門癌的發生率還相對較低,但本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發生率以每年約2%的速度逐年遞增。

“肛門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瞭,致病原因可能有多種:一是受到細菌刺激引起炎癥、痔瘡。二是隨著年齡增長自然發病,和其他腫瘤的生成相似,肛門部位發生基因突變。”潘運龍提醒,肛門癌的發生率是1/10萬,而在有肛門性交的男性病人中發病率是35/10萬。

國外研究顯示,90%左右的肛門癌都與HPV感染相關。有研究發現,宮頸和肛門部位HPV感染的型別高度一致,這意味著肛門部位與宮頸具有共同的感染來源。來自臺灣的研究顯示,肛門癌的致病機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它和HPV、沙眼衣原體、抽煙、慢性肛門刺激、染色體異常等有關。此外,腎移植患者罹患肛門癌增加。

在美國,男女發生肛門癌的比例差不多。研究指出,同性戀及檢測陽性者,患肛門上皮內瘤變及肛門癌的風險較高。國外研究指出,年齡在45歲以上的HPV 16亞型感染者發生肛門癌的可能性最高;而宮頸HPV陽性者,肛門部位感染HPV的風險高出3倍以上。

肛門癌如何檢查

身體檢查,包括檢查的疾病癥狀,如腫塊或其他任何東西,似乎是不尋常的一般健康的跡象。患者的衛生習慣,既往病史和治療的歷史,也將采取。

直腸指診(DRE):考試的肛門和直腸。醫生或護士將塗以潤滑劑,戴手套的手指插入直腸下部有無腫塊或其他任何東西,似乎是不尋常的感覺。

肛門鏡檢查:肛門及直腸下段短,點燃管稱為肛門鏡檢查。

直腸鏡檢查:直腸很短,點燃管直腸鏡檢查的。

遠藤肛門或直腸內超聲: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的超聲換能器(探頭)插入肛門或直腸和反彈的高能量聲波(超聲波)關閉內部的組織或器官,並交相呼應。相呼應,形成瞭一幅人體組織的超聲檢查。

活檢:去除細胞或組織,這樣他們就可以被視為由病理學傢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癥的跡象。肛門鏡檢查過程中,如果異常區域被看作活檢可以做在那個時候。

肛門癌臨床有哪些特征

肛門癌多發生在肛管或肛緣皮膚上,多為鱗狀上皮癌,也有少數為基底細胞癌。生長在齒線的是肛管癌;生長在齒線下方是肛門周圍癌或肛門緣癌。

肛管癌多見於女性,肛門周圍癌男性多見。本病發生原因尚不清楚,文獻介紹與下列因素有關:慢性炎癥,如肛瘺、肛裂、化膿性汗腺炎、肛門尖銳濕疣、肛門白斑、骶尾部畸胎瘤等,均可視為癌前期病變。由於慢性長期刺激,引起細胞退行性變化,失去正常再分化能力,以致癌變。患病後的臨床表現:

(1)肛管癌 疼痛是主要癥狀,呈持續性,便後加重。大便習慣有改變,次數增多,有排糞不凈的感覺。開始有少量便血,隨病情發展而加重。直腸指診在早期為疣狀腫物,可活動;較大病變可有潰瘍形成,較硬並有壓痛,活檢可以定性。

(2)肛門周圍癌 患者訴述肛緣有小腫塊,生長緩慢,常有不適和瘙癢,一般不痛,如已侵犯到肛管或括約肌則有疼痛。較大病變有潰瘍形成,有壓痛及便血。凡肛門周圍有較硬的腫塊並有潰瘍常提示為癌。腹股溝淋巴結是轉移的好發部位,也可向盆腔淋巴結轉移。

肛周膿腫的診斷依據

肛周膿腫的診斷依據

1、肛門燒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時加重,少數有排尿困難。

2、可伴有發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

3、b超可測及膿腔。

4、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

5、肛門周圍有硬結或腫塊,局部溫度增高、壓痛或有波動。位於肛提肌以上的膿腫,直腸指檢可觸及壓痛性腫塊,直腸內穿刺可抽出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