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癥比抽動癥的發病率高,所以人們對多動癥的認識較深刻。又因兩者名字類似,故易於混淆。但兩者發病原因、癥狀體征均不相同,是絕然不同的兩種疾病,必須加以區別。那麼孩子抽動癥如何診斷?兒童抽動癥與兒童多動癥有什麼區別呢?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就來看一下吧。

兒童抽動癥與兒童多動癥有什麼區別

兒童抽動癥患兒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刻板的動作,即快速、反復、單一、復合的肌群收縮。這種表現通常先從眼肌、面肌部開始,出現眨眼,搖頭,擠眉,繼則聳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體、軀幹扭動,喊叫聲等,嚴重時出現污穢言語。這些動作反復發作,無法自控,若失治誤治,呈漸進性加重,出現心理障礙,有的繼發性精神異常、強迫癥等,或有行兇、自殺行為。兒童多動癥又稱為兒童學習技能發育障礙,是一種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比兒童抽動癥發病率要高,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性疾病,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僅在學習和行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數患兒自嬰幼兒期即出現癥狀,表現為易興奮、夜睡不安、喂養不合作等。隨著患兒年齡逐漸增長,癥狀會逐漸明顯,主要表現為註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好走神,動作過多,上課好做小動作,好說話,任性沖動,情緒不穩,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時間和任務觀念,動作不協調,精細動作如穿針、扣紐扣等有困難,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嚴重者有偷竊,說謊,打架行為。其自愈率極低,且在所謂的自愈的人中 ,隻是多動癥狀好轉,多數人遺留有人格或行為障礙,如急躁、沖動、做事不顧後果等,犯罪率較高。一般不能自愈,隻有極少數到青春期才有緩解。

孩子抽動癥如何診斷

(1)怪態:擠眉、眨眼、皺鼻、噘嘴、聳肩、搖頭、扭頸;(2)穢語:喉中常發怪聲,不由自主清嗓子或幹咳,常說臟話、粗話;(3)抽動:手腳及軀體、面部肌肉不由自主抽動擺動。(4)抽動癥:可在短時問內受抑制控制在應激下加劇,睡眠時消失。專傢介紹說:其實判別一個小孩是否患抽動癥很簡單,不需要做許多復雜的檢查,隻需要以下兩點就可基本判定:第一:肌肉發生不自主的運動:如交替出現的刻板式眨眼、皺眉、咧嘴、做怪相等。隨著病情的進展,抽搐逐漸加重,並波及到頸、肩、上下肢,出現扭脖子、聳肩、甩胳膊、踢腿等,甚至全身抽搐。呼吸肌和吞咽肌抽動時可伴有各種發音,如咳嗽聲、鼾聲、哼聲、打嗝聲、清嗓音、噴鼻聲、犬吠聲等。有的還出現刻板式罵人話,吐唾沫及復雜的手勢等。第二:這種不自主的運動在持續半年以上:反復出現多發性、無意義的顏面部、四肢及軀幹抽動或清嗓音,患兒自控能力差,註意不集中,學習困難,舌邊尖紅色,苔少或光剝,脈細數,詢問患兒的腦外傷史、產史,是否有早產、難產、剖腹產而致腦缺氧、缺血或窒息。

治療抽動癥有什麼簡單方法

抽動癥的治療常需選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藥物,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長期、廣泛應用。很多早期抽動癥患兒的傢長,常顧忌藥物副作用而不願接受治療,以致延誤病情。近年來我們采用耳穴療法對抽動癥兒童進行早期治療,取得瞭較好的療效。該方法安全、簡便、經濟,有效。耳穴療法是由醫生在兒童耳郭的相應穴位以75%酒精消毒,清潔後,取剪成O,6厘米×O.6厘米小方塊的膠佈貼王不留行子壓耳。通常在抽動癥兒童腦,肝、腎、神門、脾、胃、皮質下等穴位中選用4-6個穴位,也可再根據兒童不同抽動部位加用相應穴位。耳部壓子後,由傢長協助每日揉壓穴位兩三次,每次每個穴位揉壓約1分鐘,至耳郭發熱、發脹、有酸痛感能忍受為度。每周更換1次,每次貼一側耳穴,兩耳交替,5次為1療程。治療1個或2個療程後,癥狀多可逐漸緩解。也可同時輔助服用肌苷及維生素Be等藥物。耳穴療法對暫時性和慢性運動性抽動癥兒童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對抽動穢語綜合征兒童療效欠佳。治療效果不好的兒童仍需服用多巴胺受體阻滯藥。

小兒抽動癥和哪些疾病容易相混淆

1.風濕性小舞蹈癥 該病是由於感染所致,通常發生於5~15歲兒童,以舞蹈樣異常運動為特征,並有肌張力減低等風濕熱體征,實驗室檢查有血沉增快,病程自限性,無發聲抽動,抗風濕治療有效。2.Huntington舞蹈癥該病多發生於成年人,偶見兒童,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以進行性不自主舞蹈樣運動和癡呆癥狀為主,CT檢查可見尾狀核萎縮。3.肝豆狀核變性該病為酮代謝障礙所致,有肝損害,錐體外系體征及精神障礙,可見角膜K-F色素環,血漿銅藍蛋白減低等特征有助於鑒別。4.癲癇所致肌陣攣是癲癇的一種發作類型,持續時間短暫,常伴意識喪失,腦電圖高度節律異常,抗癲癇藥治療可控制發作。5.遲發性運動障礙主要見於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期間突然停藥或藥量較大所產生的不自主運動障礙,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史。6.急性運動障礙常為藥物所引起的突然不自主震顫,肌張力障礙,扭轉痙攣或舞蹈樣動作,一般停藥後癥狀可消失。7.癔癥性痙攣抽搐患者具有精神病特征,一般無發聲抽動。8.兒童精神分裂癥該病的裝相做鬼臉癥狀類似Tourette綜合征,但其還具有精神病特征性癥狀,無發聲抽動。

抽動癥治療方法

目前西醫治療本病均為控制癥狀,進行病因治療的尚無報道。神經阻滯多巴胺受體,從而控制抽搐等癥狀,其中最常用的藥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其相應副作用較明顯,如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動作緩慢、肌張力增強、張口困難等,嚴重者可影響繼續治療,同時服用安坦可減少副作用。吩噻嗪類藥物如奮乃靜療效亦可,有人認為癥狀控制及病情穩定方面不如前兩藥。抑制多巴胺合成及消耗多巴胺作用的藥物四苯嗪在部分病人亦有較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顯。總之,西藥作用於神經遞質及受體,控制癥狀較快,因藥理作用無選擇性,在控制癥狀的同時亦有明顯控制正常肌群的副作用。部分病人因副作用突出或無法抵消,隻好中斷治療,影響瞭本病的治療和預後。目前除瞭藥物治療抽動癥外還有物理治療的方法,一種是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另一種是經顱磁電刺激術(TMES),這種方法是通過安裝分離型腦起搏器來完成的,它是通過磁場和微電流刺激大腦,能夠直接調節大腦分泌一系列有助於改善多動癥和抽動癥癥狀的神經遞質和激素,如內啡肽、已酰膽堿,這些激素參與調節人體多項生理和心理活動,能夠全面改善多動和抽動癥患兒情緒不穩、易激惹、活動過度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