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量體溫,安全和準確最重要。如果從體溫計材質來說,可以分成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和化學標點四種。人體可以用來測量體溫的部位一共有5處,分別是腋下、額部、耳道、口腔和直腸。每種體溫計測量出的溫度是有差別的,而不同部位的體溫也有不同的發燒標準。那麼哪種體溫計測寶寶發燒最準確?如何給寶寶不同部位測體溫?一起來看下。

如何給寶寶不同部位測體溫

測量寶寶體溫的部位與發熱

肛溫:(正常值為37.5℃)這是最準確的方法,但需註意的是,新生兒的肛門括約肌收縮能力較弱,一受刺激就容易產生便意,需多加留意。

口溫:(正常值為37℃)較大嬰兒可用此法,但為安全起見,父母應在一旁看護,以免寶寶咬破體溫計造成危險。

腋溫:(正常值36.5℃)如果沒夾好,所量溫度往往產生誤差,所以準確性較差。

耳溫:最簡便易行,主要測量耳膜的溫度。

發熱是小兒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通常是指人體口腔溫度超過37.5℃或肛溫大於38℃或一天中體溫波動超過1.0℃~1.2℃,即可認為是發熱。發熱可分為低熱(37.5℃~38℃)、中度發熱(38℃~39℃)、高熱(39.1℃~40.4℃)、超高熱(>40.5℃)。按發熱類型又可分為稽留熱(每日溫差不大於1℃)、弛張熱(38℃~40℃,每日溫差有2℃)、間歇熱(相隔數日再發熱)和不規則熱。若體溫低於35℃為體溫過低,熱程持續兩周以上者為長期發熱。

哪種體溫計測寶寶發燒最準確

“給寶寶量體溫,安全和準確最重要。”北京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麗娟對《生命時報》記者說,如果從體溫計材質來說,可以分成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和化學標點四種。人體可以用來測量體溫的部位一共有5處,分別是腋下、額部、耳道、口腔和直腸。每種體溫計測量出的溫度是有差別的,而不同部位的體溫也有不同的發燒標準。

玻璃水銀體溫計最準。傳統的玻璃水銀溫度計,既可以測腋下體溫,也可以用來測量口腔和直腸內的溫度。“如果是用來測量口腔或直腸溫度,要做到給孩子專表專用,且使用前後要用酒精消毒。”董麗娟說。腋下的溫度通常以超過37攝氏度視為發燒,而測口腔和直腸的發燒標準為超過38攝氏度(大齡兒童超過37.5攝氏度)。需要提醒的是,5歲以下的孩子,不推薦測量口腔和直腸溫度,因為孩子太小,體溫計放在嘴裡易被咬破,不僅會紮傷孩子,泄露的水銀對孩子傷害更大。測直腸溫度時,用力的輕重及插入的深淺都不好掌握,也比較危險。

電子體溫計要經常校準。電子體溫計使用方便,測量時間短,1分鐘左右就能出結果,比較適合愛動的孩子。但這類產品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需要經常校準。對於不能做到這一點的傢庭,最重要的是傢長自己掌握好用這個體溫計量出的基礎體溫,比如,孩子的正常體溫是36.5攝氏度,但用電子體溫計基礎體溫變成瞭37攝氏度,那麼每天隻要孩子不超過這個溫度就都是正常。

紅外線耳道體溫儀不適合嬰兒。紅外線耳道體溫儀與電子體溫計類似,隻不過測量的是耳道溫度,超過37攝氏度算發燒。“需要提醒的是,3個月以下嬰兒不推薦耳道測溫,因為孩子耳道嬌嫩,弄不好會傷著孩子。”董麗娟說。

紅外線額溫儀受環境溫度影響大。額溫儀測量的是額頭的溫度。理論上說,也是超過37攝氏度算發燒。雖然額頭溫度測起來方便,但卻受周圍環境溫度影響很大,比如冬天剛從外面回來,測額頭的溫度肯定很低;夏天剛在陽光下做完運動,額溫肯定會高些。

額頭體溫貼測溫不具體。液晶額頭體溫貼這類產品屬於化學標點測溫計,直接貼在孩子額頭上,1分鐘左右,就會通過顏色變化顯示出體溫變化。但這種體溫計不能顯示準確溫度,隻能提供一個大概范圍,而且是一次性的,不主張采用。

寶寶發燒不能踏入這些誤區

1、孩子感覺發熱就是發燒瞭。事實:兒童感覺到熱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剛從溫暖的被窩中出來,或在熱天處於戶外等,都會使身體發熱。但這些情況下,孩子的皮膚溫度在10—20分鐘內就能恢復正常。當以上原因被排除時,如果孩子仍感到發熱或不舒服,則有80%的可能是真的發燒瞭。以下是量體溫時的發燒標準:肛門、耳朵或顳動脈:38 及以上;口腔:37。8 及以上;腋窩:37。2 及以上。

2、發燒對身體有害。事實:發燒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身體保護機制之一。普通發燒(37。8—40 )可以幫助生病兒童抵抗體內感染,通常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3、發燒會燒壞大腦(發燒超過40 是危險的)。事實:發燒合並感染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傷。體溫高於42 時,發熱才會對大腦造成傷害。並且隻有當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這種程度。(比如在熱天把孩子關在封閉的車裡)

4、孩子很容易因發燒導致驚厥。事實:隻有4%的兒童會發生熱性驚厥。熱性驚厥多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痙攣或抽搐等。即便沒有藥物治療,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時間內緩解,所以傢長最好不要隨意搬動孩子,註意保持孩子頭部側向一邊,以防誤吸造成窒息。

5、熱性驚厥是有害的。事實:熱性驚厥雖然看起來可怕,但它通常會在5分鐘內停止發作,並且不會造成身體的永久損傷。它也不會令兒童有更大風險。但是在下次發燒時,可能會有復發傾向。如果驚厥現象超過5分鐘,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

6、治療發燒必須吃藥。事實:隻有發燒在引起不適時才需要治療。通常孩子的體溫未達到38。5 時,是不用進行處理的,多喝水就可以。但如果孩子精神不佳、哭鬧、臉色蒼白發灰,就需要治療。

寶寶發燒如何巧應對

1.打預防針後發燒

有的寶寶打預防針後發燒,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大多數是低熱,一般不用特殊處理。寶寶體溫在38.5℃以下,用物理降溫方法即可。如果發熱太高,超過38.5℃,可服一些退熱藥,必要時需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孩子打過預防針後,要在接種場所休息15—30分鐘,接種後如出現高熱或其他接種反應,要請醫生及時診治。當天或第2天,多為低熱,一般不需要處理。寶寶的體溫不超過38.5℃時,原則上不著急藥物降溫。

體溫在36.5—37.5℃之間都是正常。37.6—38.5℃之間算是低燒,多喝水,衣服別穿太多,吃一點清熱解毒的中藥也可以。但如果隻是38.5℃以下,最好別吃退燒藥,退燒藥吃得太早,會影響孩子身生免疫力的形成。孩子一般從5、6個月開始,從母體那裡的來的免疫力開始減少,自身的免疫力開始形成。其實若果是普通的發燒,還能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要是到瞭38.5℃以上,就屬於高燒瞭,這時可以給他藥物退燒,或者送進醫院檢查,ps:凡是給孩子用的藥,一定要註意看上面的說明,每種藥都要需要註意的條例,請一條也不能漏 。

2.寶寶長牙發燒怎麼辦

長牙也是可能發燒的。乳牙萌出前幾天孩子可能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如哭鬧、口涎增多、喜歡咬手指和硬的東西、睡眠不好、食欲減退等表現,有的還有低熱、輕度腹瀉、局部牙齦可能充血、腫大。

一般來說,以上現象持續3—4天,乳牙就穿破牙齦萌出瞭。有的孩子出牙晚一點,並不說明身體有什麼問題。剛長出的乳牙還不能吃飯用,因此不能給孩子硬食,媽媽也不要讓孩子含著乳頭睡覺。

寶寶長牙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出齊20顆乳牙,大約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長牙可能引起發燒、流口水、亂啃咬。牙齒數量的增加改變瞭寶寶的飲食結構,爸媽一定要好好面對寶寶的出牙期哦。

長牙過程中,一定要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還是在寶寶的飲食上下功夫。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調理體質。隻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才能幫助寶寶抵抗致病的細菌和病毒,遠離疾病。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

3.輪狀病毒引起的發燒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輪狀病毒感染早期癥狀類似感冒,治療不及時或誤診,容易引發脫水等嚴重並發癥。

6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一個群體,孩子大便變稀,嘔吐加重,精神萎靡。隨著腹瀉次數增多,孩子會很快出現脫水癥狀,如果不及時診治可能危及生命。

對於此病一般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大多數孩子一周左右會自然止瀉。但是由於嬰幼兒體內水分比重大,很容易發生脫水。因此,傢長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積極補液及應用抗病毒藥物,防止發生脫水,或出現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嚴重並發癥。

為減輕消化道負擔,飲食應以淀粉類食物為主,如小米粥、大米粥、面糊等。腹瀉停止後,可給孩子補充因腹瀉損失的營養。

輪狀病毒感染的高發季節,傢長應該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對孩子的食物要嚴格把關,餐具及玩具要經常消毒。進食生冷食物要慎重,水果飯後半小時食用為宜。

4.寶寶發燒後出疹子

寶寶發燒後出的疹子叫幼兒急疹,一般中藥療效會比較好,另外爸媽要註意多讓寶寶休息,多喝水。

幼兒急疹,也叫燒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發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尤以春、秋兩季較為普遍。幼兒急疹的潛伏期大約是10—15天。它雖然是傳染性的疾病,卻很安全,不會象麻疹、水痘那樣廣泛傳染,傢中成員同時患上的機會不大。

幼兒急疹多發生於6至18個月的嬰幼兒,常常是突然發病,體溫迅速升高,常在39℃至40℃。高熱早期重癥患者可能伴有驚厥,有的出現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熱期間有食欲較差、惡心、嘔吐、輕微腹瀉或便秘等癥狀,並且咽部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

發熱三至五天後體溫驟降,退熱後孩子全身可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先從胸腹部開始,很快波及全身。這時孩子已經退燒,可安然入睡,在醫學上稱退熱疹出”,是幼兒急疹的特有表現,不用特別擔心。

寶寶發燒時主要以物理降溫為主,保持傢中的空氣流通,維持房間溫度在25℃—27℃之間;另外可以為寶寶溫水拭浴,即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多給寶寶喝水,如果寶寶體溫(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1、維持傢中的空氣流通:若傢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寶寶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寶寶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但爸媽要切記,一定不能讓寶寶正對著空調和電風扇降溫。

2、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3、多喝水:給寶寶多喝水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4、使用退燒藥:當寶寶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5、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6、用退熱貼: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寶寶並不建議,因寶寶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7、及時送院治療:當寶寶體溫超過38.5℃時,服用退燒藥後,或是爸媽不知如何處理時應及時送院,讓醫生治療。

寶寶發燒哪些事情不能做

1.給孩子蓋厚被子

孩子在發燒之後會非常怕冷,很是困倦,很多父母便覺得應該讓孩子躺床上休息,然後給他們蓋上厚被子,裹嚴實點,讓他們流汗,這樣一覺睡醒,大汗淋漓之後,燒也會退瞭。其實這個做法是個錯誤的,這樣做不但無法讓孩子散熱,而且反而會引起高熱驚厥。

2.高濃度酒精擦拭

發燒時用酒精擦拭身體可以讓孩子迅速散熱,快速退燒。有的傢長便認為給孩子擦拭高濃度的酒精會讓孩子散熱更快些,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這會使得孩子的血管收縮,導致皮膚脫水,甚至是酒精中毒。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散熱的時候,最好使用30-40度的稀釋酒精來擦拭孩子的身體。

3.過度喂食退燒藥

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很多父母會著急給孩子吃退燒藥,尤其是在半夜來不及送醫院的時候,會先吃個退燒藥來抵制高燒。但是父母不知道的是退燒藥並不可以隨便吃,至少要在38攝氏度以上才能服用,而且要保證服用適量,尤其要遵照醫囑,否則會給孩子的身體帶來危害。

4.煮肉湯補充營養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會缺乏營養,於是便會燒些排骨湯、雞湯來喂養孩子,這樣的做法並不正確,因為孩子在高燒的時候身體消化功能會下降,一些消化酶因為體溫變化的緣故並不能夠工作。所以,那些肉湯反而會給孩子的腸胃帶來負擔,因此父母最好給孩子吃些清淡的食物,像是白粥、面條之類的食品都適合孩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