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往年的資料統計,節假日期間患“積食癥”的孩子占醫院就診總人數的30%左右。生活好瞭,節日裡孩子大吃大喝的少瞭,但因為吃的東西雜,積食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那麼,用哪四套方法對付寶寶積食呢?我們來看一下

寶寶積食怎麼辦

1、中醫療法

捏脊: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見圖下①),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揉板門:板門在大魚際隆起處(見下圖②),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摩腹:媽咪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2、傢庭護理

吃點山楂當零食:適當吃些山楂及山楂制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消油膩,化內積,斂陰開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欲,幫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較多的糖分,不能長期和過量食用。

揉臍摩腹助消化:寶寶平躺在床上,傢長以中指指腹或掌根揉按肚臍部位;也可以四指指腹放在寶寶的腹部,動作輕柔地做圓周運動,以促進腸蠕動,幫助寶寶消化。

3、飲食調理

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湯、面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4、醫生治療

一旦寶寶的癥狀沒緩解或有低燒時,要考慮用消食藥瞭。

1、大便幹者:適合肥兒丸等,爛積丸等,幫助消積、化滯。

2、內熱者(表現為嘴唇紅、睡覺煩躁、舌苔厚等);適合健兒清解液、寶寶清熱寧等,幫助消積、清熱。

3、咳嗽者:適用寶寶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嘔吐者:適合藿香正氣等。

四套方法對付寶寶積食

1、飲食療法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幹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白蘿卜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 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卜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其實醋也是一寶,雞蛋傷食的寶寶,可用醋一湯匙兌米湯喝;吃瞭太多油膩的食物,寶寶覺得惡心時,可喝幾口醋,小口、慢咽會覺得舒服些。

2、按捏療法

捏脊

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傢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

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傢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摩湧泉

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傢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

3、運動療法

戶外運動

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

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4、藥物療法

小兒化食丸

當寶寶貪食受涼後,引起肚腹脹滿,惡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幹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包裝:每丸1.5g。

用法: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於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開水溶化後服用。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包裝:每支10ml。

用法:小於1歲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歲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歲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歲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

小兒積食,預防為主

幫助您的寶寶調整好飲食結構。給孩子安排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熱量高脂的食物。

七分飽,有益於健康。無論是哪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則不但不能強健身體,在效果上隻會適得其反,弄不好反而會形成食積、腹瀉等狀況,傷害小兒的身體。

寶寶積食有哪些危害

1積食與咳嗽

積食會導致咳嗽,也就是中醫上說的“食咳”。這在古代的醫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內經》:“食於胃,關於肺”;《醫學入門》:“食咳因積食生痰,痰氣沖胸腹滿者”;《脾胃論》:“脾虛肺最受病”。

很多傢長不理解,脾和肺是兩個器官,積食怎麼能引起咳嗽呢?這要從中醫上就能解釋得通瞭,因為五臟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所以說,看那些食咳的小兒,大多有積食化熱的癥狀,比如說肚子脹、不愛吃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幹結或便秘,舌質偏紅、舌苔厚膩等。這時候給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藥,效果就會特別好。

2積食與發熱

積食導致的發熱叫“積熱”,吃的食物都停滯在中焦,積滯時間長瞭就會化熱,熱蒸於內,孩子體溫就上去瞭。

這類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大便酸臭異常,這都是吃東西吃住瞭。《脈經》中就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3積食與肺炎

積食為什麼會導致肺炎?這也是一套多米諾骨牌: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體都不是太好,這跟積食時間長有關。脾虛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

黃大夫為啥看小兒病那麼神,他就明確跟傢長們講,脾虛生痰,鬱熱煉液為痰;而痰貫穿於小兒肺炎疾病全過程,是小兒得肺炎的重要因素。所以,門診上很多得肺炎的小兒,把脾胃功能調好瞭,肺炎也跟著好瞭。

中醫上有“杜痰”的說法,可以預防肺炎。為啥是這個“杜”呢?防微杜漸嘛,“杜”是杜絕的意思。

4積食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

門診上還經常見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復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輸液,再生病再輸液,反復輸液,孩子身體越來越差。其實,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也與脾胃功能障礙有關。

上面說過,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積食的時候小孩子體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復呼吸道感染。

5積食與咽炎

咽炎,中醫上叫“喉痹”。咽喉是肺胃的門戶,積食的時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會上攻到這個門戶上,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

所以,中醫上給孩子治咽炎的時候,除瞭用解毒利咽的藥以外,再給孩子用一些消積清熱的,病就好得快。

6積食與頭痛

頭疼本來是成人才經常犯的毛病,但是經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頭痛,這是為什麼呢?病根兒還是在積食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前額疼。

中醫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觀,前額屬脾胃,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後腦屬腎。孩子前額疼,那就是脾胃出瞭問題。

7積食與便秘

再說一個積食與便秘的多米諾骨牌。古代有個小兒方面的醫書非常有名,叫《幼科發揮》,上面說:“太飽傷脾”。太飽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吃得太飽,也可以理解為腹脹、積食。所以,就會有: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秘結不通。

所以,有些傢長一看孩子便秘瞭,給孩子吃點瀉藥吧!雖然當時有用,但過後更嚴重。因為它的病根兒不在那個位置。打個形象的比喻,您可以把積在腸道裡的大便想象成船,腸道裡的水少瞭,大便下不去,那就“增水行船”。多讓孩子喝水,河(腸道)裡的水多瞭,船自然就能起動瞭。

如果孩子便秘比較輕,多讓孩子喝水,便秘就可以解決瞭。如果還是解決不瞭,那可以吃一點消積導滯的中藥,孩子便秘也很快就減輕瞭。

8積食與泄瀉

泄瀉就是腹瀉、拉肚子。中醫上說,積食常與“風寒”、“濕熱”、“暑濕”之邪相兼並存,交結胃腸,脾胃氣機難復升降之常,所以積食會導致泄瀉反復發作,難以治愈。

在門診上,傢長大多呈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不問”,把啥都交給大夫。還有一種是“自作聰明”,大夫開的藥,他給減個半啦,換個藥啦,加個藥啦。還有些傢長會“問”(客氣地說叫問,不客氣地說叫吼)大夫:孩子都燒兩天瞭,為啥不給開抗生素?

有些傢長會懂點中醫中藥,給積食腹瀉的孩子開藥的時候,傢長一看,會反問大夫:“孩子拉肚子都拉成這瞭,咋還給開通肚子的藥呢?

哎,這一點得讓傢長們長長學問。

中醫上有個說法叫“通因通用”,說白瞭就是“以通治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明確說:“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心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拿積食腹瀉來說吧,食滯內停,阻滯胃腸,導致腹痛泄瀉,這時候不僅不能止泄,相反當消食而導滯攻下,推蕩積滯,使積食去而泄自止。

9積食與盜汗

再說個多米諾骨牌:食滯腸胃→鬱蒸化熱→熱蒸津液→外泄為汗。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於陰,加之積熱內蘊,所以晚上盜汗情況比較嚴重。這類孩子,用一些消積泄熱的藥,很快盜汗就消失瞭。

10積食與舌苔剝脫

小兒舌苔剝脫與現代醫學的小兒地圖舌相似。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乳積食滯,鬱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熏造成舌苔剝脫所致。治以消食導滯、清心瀉脾熱的藥,很快就好。

11積食與貧血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積食時間久瞭,小孩子容易血虛。從西醫上說,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營養不均衡,時間長瞭就會貧血。所以,貧血的時候也應當調理脾胃。

12積食與驚啼

《素問·逆調論》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有:食滯於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驚啼不止。

13積食與蕁麻疹、丘疹樣蕁麻疹

小兒積滯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鬱而化熱、聚濕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這時候,一方面,熱、痰、濕相合,外發於肌腠,容易導致蕁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損傷,易感外邪。這時候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就容易鬱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等疾病。這時候,光用一些外用藥肯定不行,還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藥,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瞭。其實,小兒積食的危害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我自己的體重也有一些偏胖,有一次我跟我們醫院內分泌科肥胖門診的嶽新副主任醫師聊天的時候,他說的話讓我記憶猶新。

他說,中國人對“主食、副食”的定義還是很準確的。什麼是主食,說白瞭就是主要的食物。什麼是副食?說白瞭就是配著當點綴作用的食物。咱們到餐館吃飯,人傢會問,要什麼主食?其實主食就是面條、米飯之類的。為啥肉、魚等不歸到主食而歸到副食裡?但是,咱們現在生活條件好瞭,把主副食都弄反瞭,到飯店吃飯的時候,總是先把副食點一桌子,最後再上一小碗主食。所以人才會越吃越胖。因此,咱們平時吃飯的時候,應當以主食為主。多吃米、面食,肉啊、魚啊什麼的夾幾口嘗嘗就成瞭。

小孩子亦是如此,把副食當主食,孩子吃多瞭肯定就會積食,積食瞭就容易生內熱,有瞭內熱就容易外感風寒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積食瞭就容易不吃飯導致偏食厭食營養不良,等等。

寶寶積食食療方

1、喝健脾湯水。媽咪可經常選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藥材煲湯或煲粥給寶寶食用:白術、土茯苓、雲苓、茨實、淮山(幹品)、太子參、元肉、紅棗、蟲草花、五指毛桃。

註意:以上藥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為10克,每次選用1-2種,加上魚或雞、豬骨、鵪鶉煲湯或煲粥均可。在高溫多雨的天氣裡,寶寶容易暑濕相夾,則可多選用炒扁豆煲湯。

2、常喝谷芽麥芽水

谷芽麥芽水作為日常飲料是個不錯的辦法。以谷芽、麥芽各15克,加水煮沸後小火再煮15分鐘即可。谷芽、麥芽(中藥店可以購買)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藥,有生發胃氣,消食導滯的功效,且谷、麥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氣味清淡宜人。

3、山藥、蓮子多入粥

山藥能健脾補肺,蓮子味甘甜,有補益脾胃,養心安神的作用。取山藥、蓮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粳米洗凈後用油、鹽醃好,上述三味以慢火熬成粥後調味食用。

4、調味作料巧用陳皮

陳皮對治療脾胃氣滯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有較好的療效,傢長在烹飪時巧用陳皮不但除腥提味,而且能理氣調中,健脾導滯,可起到很好的食療作用。譬如,陳皮燜鴨、陳皮蒸魚、陳皮香雞、紅燒陳皮骨等都加入瞭陳皮作為制作原料。

預防寶寶積食的飲食方案

三餐要規律。寶寶會走後,不願意躺著,然而走動頻繁,可能會打破平時三餐進食規律。傢中有寶寶的各位,請盡量按照平常的進餐規律,以免寶寶也吃飯不守時,東一餐西一餐的吃飯時間很容易搞得寶寶腸胃功能紊亂。父母忙於工作的日子,有時候因為工作忙不能定時吃飯,也千萬不要讓寶寶也跟著你們餓壞肚子哦!

不要吃撐。寶寶吃的太飽,很容易造成腸胃負擔。所以要盡量避免寶寶在很饑餓的情況吃飯,註意寶寶的飲食量,適當把握,寶寶在饑餓的情況下,自己是不知道吃多少,直到撐瞭才會停下,這樣很傷胃的。

不要吃太快。吃的太快食物沒有經過很好的,充分咀嚼,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不良後果。要讓養成孩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營造好的飲食氣氛,寶寶自然會吃的很開心的。

不要邊吃邊玩。寶寶慢慢的長大,容易被身邊的事物吸引大傢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寶寶很容易會被電視節目吸引,張口不吞咽、吃飯吃太快、邊吃邊玩同樣這樣對消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