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當我們的腦袋長出一個瘤子時,手術治療是很多人的首選。但我們要註意的是,在腦腫瘤術後,也會出現一些並發癥來阻礙我們的恢復進程。那麼,在腦腫瘤術後我們會出現哪些常見的並發癥呢?該如何進行護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腦瘤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臨床上,顱內腫瘤的癥狀歸納起來可分為顱內壓增高癥狀和局灶癥狀兩大類。人的顱腔是一個相對密閉的腔,腦內長腫瘤後,腫瘤的生長使顱腔內容物增加,導致 顱腔內壓力升高所引起的癥狀,我們稱之為顱內壓增高癥狀。當人們出現頭痛,嘔吐並且有持續發作、陣發加重的時候,就要考慮是否有顱內壓增高的可能,應該及 時就醫。有些病人因為視力變化去看醫生,檢查發現有視乳頭的水腫,也應該想到顱內壓增高的可能。我們通常所說的顱內壓增高三主癥:即頭痛,嘔吐、視乳頭水 腫,指的就是這個。

除瞭因腫瘤引起高顱壓的癥狀外,由於腫瘤生長部位的不同,可以引起一些局灶性癥狀。比如,額葉的腫瘤會出現隨意運動、語言表達及精神活動等多方面的障 礙,常有一側肢體活動不靈便,不少患者還可能出現癲癇。頂葉的病變可以導致一側肢體感覺的障礙。枕葉的病變則會出現視覺障礙,比如幻視、視野缺損等。

垂體腫瘤因為垂體的特殊功能常出現機體內分泌的紊亂,女性患者多為月經紊亂、閉經、溢乳,男性則出現性功能減退、毛發脫落等。不少垂體瘤患者還會出現視力減退。腦幹的腫瘤可以引起眼球運動、面部感覺障礙、還可能出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

當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患瞭腦瘤後,可能沒有明顯癥狀出現。

如何護理出現腦瘤並發癥的患者

1、 腦瘤手術後的患者應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的變化。若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礙,早期可表現為呼吸淺慢、不規則,氧飽和度下降。宜早期行氣管切開。術後3~7d為腦水腫高峰期,可出現瞳孔忽大忽小,可能與腦幹水腫移位有關,故加強脫水、限制水攝入量。若出現血壓下降,心律不齊,及時給予補充血容量,進行血氣監測分析,保持電解質、酸堿平衡,給予小劑量強心藥,防止心衰發生。

2 、根據不同部位、不同性質腫瘤制訂有效預防並發癥的護理計劃,並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加以實施。如針對延髓腫瘤患者,腦瘤手術後可能會發生呼吸障礙、胃腸應激性潰瘍出血及繼發呼吸道感染,需制訂瞭護理計劃並進行嚴密觀察,發現該患者術後無自主呼吸,立即給予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48h後出現呼吸機高壓報警,聽診雙側肺呼吸音減弱。通過支氣管鏡檢查發現雙側支氣管被大量的壞死組織及痰液結痂阻塞,經支氣管鏡灌註沖洗,並在總支氣管分叉之前灌註抗生素,有效緩解瞭呼吸道梗阻。

3.、呼吸道並發癥預防及護理。呼吸障礙及繼發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見並發癥。定時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尤為重要。對氣管切開患者,應重視術後的早期護理,嚴格把好無菌、氣道通暢和濕化三關。對使用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為預防肺部感染,我們將患者靜滴使用的抗生素殘留液配成氣管內滴液。如將頭孢菌素類殘留液加入0.9%氯化鈉20ml,氣管內滴藥。15~20滴/次.h-1,或用頭孢氨芐1.0加0.9%氯化鈉20ml氣管內灌註,這樣既可保持呼吸道濕化,又便於痰液吸出,使肺部感染很快得到控制。同時定期做痰培養,以指導抗生素的應用,防止菌群失調引起的黴菌感染。

4.、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的預防與監護。早期應用甲氰咪胍0.2~0.4g靜脈註射,1次/8h,並留置胃管進行胃液監測,觀察胃內容物的性狀,同時註意測胃液的ph值,發現有出血征象及時處理。若出現黑便,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或胃管內抽出深咖啡色液體,應及時給予冰水洗胃,立止血1000 u靜脈註射,1次/8h,取得較好療效。

5、高熱的護理。首先要判斷是中樞性高熱還是感染性高熱。腦幹術後多發生中樞性高熱,其次是因術後肺部、泌尿系或顱內感染等引起的感染性高熱。由於丘腦下部受損致丘腦功能紊亂,術後高熱呈稽留熱,是中樞性高熱的表現。嚴密監測體溫變化,采用綜合措施,及早盡快、安全、有效降溫。對中樞性高熱患者本組采用亞冬眠加冰塊物理降溫,效果滿意。對於感染性高熱除大量使用抗生素,可給予琥珀酸氫考100~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靜滴,或用退熱藥肌內註射,同時給予乙醇(30%~50%)擦浴。

6、營養支持。本組患者因不能經口進食,機體又處於高分解代謝狀態,故易發生營養不良。患者在病程3~7d開始,采用鼻飼或深靜脈插管提供營養的方式。鼻飼早期胃管註入混合奶50~100ml,1次/8 h,適應後100~200ml,1次/6h。采用的食物配方為:奶粉、新鮮雞蛋、食鹽、麻油及魚湯、肉湯、米湯、菜湯及新鮮果汁。應激期的能量供給為200kj,恢復期的能量供給為167kj。同時做好管道的護理。鼻飼前給患者翻身、拍背、吸痰,抬高床頭30~40°後再行管飼,這樣可以預防誤吸。

腦瘤哪幾種檢查方法

1、磁共振成像(MRI)

在顯示正常腦解剖方面,MRI優於以前的任何技術,使用順磁性藥物gadolinium強化掃描已經成為MRI診斷腦腫瘤的選擇手段。使用gadolinium後,大多數惡性腫瘤出現強化。一般來說,病理分級低的神經膠質瘤在使用gadolinium後不會增強,MRI對病理分級低的星形膠質瘤的診斷價值很大,對顱後窩腫瘤尤其是腦幹腫瘤,MRI診斷最為準確。惡性腫瘤呈現不均勻的強化,而腦膜瘤強化則比較均勻,MRI要比CT能更早地發現垂體的微腺瘤,也是發現視神經膠質瘤的選擇手段。

2、正電子掃描(PET)

PET是使用帶正電子的放射性同位素藥物來診斷的,當同位素衰變時,釋放出一個正電子,並與一個電子結合,兩個粒子隨之消滅,同時釋放出兩個方向相背的γ-射線。經過PET掃描識別後,可以斷定γ-射線的發生點或其附近區域。隨著對γ-射線來源的明確定位,就形成瞭CT一樣的成像。根據對信息性質的要求不同,PET使用幾種不同的放射藥物,腦腫瘤常用的是18F-脫氧葡萄糖(FDG),此藥物隻進入存活的細胞。PET的腦成像顯示,FDG在灰質的積聚高於白質,這就為腦腫瘤的成像提供瞭條件。

3、CT掃描

在MRI出現之前,CT是診斷顱內腫瘤的重要工具,靜脈註射含碘對比劑後,可以顯示腫瘤以及腫瘤引起的結構變化,腦實質內病變可見正常的腦室結構變形和低密度的區域,註射對比劑後,腫瘤可能強化為高密度的病灶,常呈環狀圍繞著中心的射線穿透區。腫瘤的強化程度與血腦屏障的破壞有關,而與腫瘤細胞本身無關,腫瘤的強化更多見於比較惡性的腫瘤,低密度病灶可能提示囊腫、腫瘤壞死或腦水腫,但也是低分級神經膠質瘤的特征。

一般頭痛與腦瘤頭痛的區別

腦瘤的發病是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在腫瘤初起時,腦組織受壓較輕,頭痛為間歇性,表現為或長或短的緩解期,疼痛程度較輕,多為鈍痛。隨著腫瘤逐漸 增大,腫瘤直接牽引、伸展和擠壓腦血管,也會壓迫腦組織,使腦的血液和腦脊液循環出現障礙,顱內壓力增高,刺激對痛覺敏感的神經、腦膜,頭痛也日漸加重並 呈持續性。

腦瘤的頭痛在清晨最明顯,有咳嗽、噴嚏、低頭等動作時,常使頭痛加重,坐位或站立位則減輕,頭痛的部位多為全頭彌漫性。不同年齡的腦瘤患者,頭 痛出現的時間不同,對頭痛的感受也不同。老年人頭痛出現較晚,因為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顱腔的容量相對較大,對增大的腫瘤有一定的耐受性。年輕人 則不然,出現頭痛較早、較嚴重。小兒因顱骨的骨縫尚未完全閉合,對顱壓增高有一定的代償能力,所以頭痛出現也較晚、較輕。

另外,患有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現較劇烈的頭痛,應警惕腦部轉移的可能。因為腦轉移腫瘤生長迅速,常伴有嚴重的腦水腫而致顱壓明顯升高。

要點提示: 隨著腦腫瘤的增大,除頭痛癥狀外,患者同時還可伴發嘔吐和視力減退,這三種癥狀被稱作腦瘤的“三主征”。一般嘔吐與頭痛的輕重平行,多在頭痛劇烈時突然發生,和進食與否無關,嘔吐之前多無惡心,嘔吐以後頭痛常緩解或減輕。

因此,對不明原因的頭痛,建議最好到醫院做詳細檢查,一般通過做顱部CT、磁共振等檢查就能確診。

兒童常見的四大腦腫瘤

小腦星形膠質細胞瘤

小腦星形細胞瘤最常見,占兒童腦瘤的20%和後顱窩腫瘤的40%,分為原始纖維型和彌漫型。典型原始纖維型星形細胞瘤從小腦半球長出,早期表現為一側的小腦受累癥狀,腫瘤可累及中線、四腦室,阻塞腦脊濃通路,引起腦積水,表現為顱高壓征。

髓母細胞瘤

髓母細胞瘤是一種兒童後顱窩惡性膠質瘤,其是兒童常見的顱內腫瘤,也是顱內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瘤。其多發生於青少年和兒童,約占兒童腦腫瘤的30%。腫瘤術後平均生存0.9年,成人的預後較兒童為好。目前多數統計5年存活率均在30%以上,最高統計達80%。但是僅個別的可生存達十年以上。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和任何部位,但是多見於3歲以下的兒童,其好發部位是後顱窩第四腦室周圍。室管膜瘤總的預後與腫瘤切除程度、術後放療劑量、腫瘤生長部位以及患者發病年齡有關。據文獻報道室管膜瘤的5年生存率為40%-80%,而5年無進展存活率則為25%-50%。

腦幹膠質瘤

腦幹腫瘤占兒童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其發病高峰年齡層主要集中在10-20歲的青少年。而且不同位置的膠質瘤預後情況也是不盡相同的。橋腦較大的彌漫性病變難於手術,預後也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