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當中會有較多的寶寶出現腦癱疾病的癥狀,為此會給他們的腦部方面帶來瞭相當嚴重的傷害,各位寶媽應當謹防腦癱的出現,而且要註意展開相關的預防工作才行,往下看為大傢介紹一下小兒腦癱的預防方法是什麼呢,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早產兒怎樣進行腦癱篩查

一、固定姿勢,小兒出生後十分安靜,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二、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三、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志。

四、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癥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五、哺乳困難,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吸吮後疲乏無力,經常出現嗆咳、吐奶現象,嘴不能很好閉合,體重增加不良。

六、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早產兒如何進行腦癱篩查,上面的文章已經列舉瞭一些,新生早產兒父母一定要仔細閱讀,盡早的給孩子做篩查,腦癱患兒確診後,一定要盡早的進行正確的治療,因為專傢表示,腦癱患兒越早治療,那麼腦癱患兒的病情就會康復的越多,所以早產兒父母,一定要盡早做腦癱篩查。

預防腦癱疾病需要從哪做起

1、堅持優生優育,保證胎兒健康發育;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如有高血壓、妊娠毒血癥可及時治療,避兔難產;保證孕婦良好的營養、預防早產;孕期避免不必要的服藥,懷孕期間(尤其頭三個月)做好風疹預防工作;鼓勵母乳喂養,增強嬰兒抵抗感染的能力。嬰兒出生後定期去醫院檢查,早期發現發育遲緩的癥狀,給予及時指導及治療;定期進行預防接種;防止腦膜炎及其他傳染病發生;教育傢長識別腦膜炎的早期癥狀以及發燒的正確處理,有病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2、預防孕婦的心肺疾病:心血管及呼吸功能障礙可導致早產兒的腦缺血,如動脈導管未閉、低血壓、氣胸、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呼吸窘迫綜合癥等。防止經常性受到輻射,孕婦暴露於放射線等輻射環境會大大增加寶寶患小兒腦癱的幾率。不可濫用藥物,母親濫用藥物可導致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如吸毒母親的胎兒宮內生長遲滯、註意力缺陷等。

3、多胎妊娠風險高: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在多胎兒中發生率明顯高於單胎兒.多胎妊娠容易導致胎盤功能相對不足;胎兒間的輸血綜合征會使胎兒貧血、低體重、心衰等;多胎妊娠還易合並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等。警惕妊娠期外傷,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外傷多發生在妊娠晚期,而母親妊娠期外傷與小兒腦癱(腦性癱瘓)發病有密切關系。此外,妊娠期外傷還會引起胎盤血流減少、胎盤血栓形成和胎膜早破,甚至很小的外傷也可使胎兒死亡或胎兒早產。

4、早期發現,早期發現可疑腦癱的患兒是實施腦癱康復的關鍵,主要從運動,語言和進食發育3個方面來觀察。運動方面,出生後1一2個月,身體特別僵硬,穿衣或活動其身體時感到困難;3個月時雙腿僵硬,不能抬頭,雙手不能支撐,側臥時,頭偏向一側,一側肢體屈曲,另一側伸直,雙手不能放在一起;6個月坐時出現圓背,不能抬頭,上肢僵硬,手握拳;將其推向坐位時,頭後仰或背向後伸;9個月時用手玩東西的能力較差,下肢僵硬,腳尖著地,不能用下肢負重;12個月不能扶物站立,下肢僵硬、腳尖著地;不會爬,隻用身體一側或用手拖自己;或者,雙腿軟如棉,不能抬頭,懸空抱對其四肢下垂、活動少,抬頭、坐和運用雙手活動遲於同齡孩子或常用一隻手活動;18個月時一側上肢僵硬,一側腳尖站立行走,站立平衡差;大部分時間用一隻手玩,一側下肢可能僵硬,坐時一側身體負重。

導致腦癱兒的原因有哪些

一、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過期產兒、巨大兒以及雙胎或多胎兒等導致腦癱兒的原因有哪些?產後因素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驚厥、外傷、顱內出血、呼吸窘迫綜臺征、高膽紅索血癥、低血糖癥、吸入性腫炎、敗血癥、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兒的心、肺發育異常所致的新生兒期呼吸障礙等均與腑性小兒腦癱明顯相關。

二、導致腦癱兒的原因有哪些?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驚厥、外傷、顱內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高膽紅素血癥、低血糖癥、吸入性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兒的心、肺發育異常所致的新生兒期呼吸障礙等均與小兒腦癱明顯相關。

三、胎兒宮內慢性缺氧:胎兒期缺血、缺氧是小兒腦癱重要的危險因素之。導致腦癱兒的原因有哪些?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子癇、重度貧血、各種心、肺、肝、腎疾患、糖尿病以及並種感染等疾病影響胎盤血流灌註均有可能導致胎兒宮內慢性缺氧。

四、急性胎兒宮內缺氧:主要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生兒窒息。常見的原因有產力異常;臍帶異常(臍帶過長或過短、打結、纏繞、脫垂、扭曲以及臍帶附著異常等),胎盤附著異常如前置胎盤,以及難產、急產、異位產、異常先露、內倒轉術、產鉗、胎吸助產、頭盆小稱以及催產索、止痛藥與麻醉藥物使用不妥等,都可能引發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的危害

1、姿勢障礙:腦癱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別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於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2、語言障礙:腦癱的癥狀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癥,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這種情況尤其以手中徐動型的腦癱占比例為大。

3、運動障礙:腦癱的癥狀表現在的運動能力上低於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隻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 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以上就是腦癱的危害瞭,我想您對腦癱的危害也有瞭更深的瞭解,在我們日常生活裡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癥狀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的醫院檢查下,不能不把孩子的小毛病當回事,一旦錯過的腦癱治療的最佳時機後果不堪設想。而且選擇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最後祝您身體健康!

小兒腦癱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腦性癱瘓綜合征常需要與以下疾病鑒別:

1、孤獨癥:有些孤獨癥小兒行走時使用腳尖著地,有時誤認為是腦癱痙攣型。但體檢可發現跟腱不攣縮、足背屈無障礙,腱反射不亢進,無病理反射,這些特點都可與腦癱鑒別。

2、先天性韌帶松弛癥:本病主要表現為大運動發育落後,尤其是獨自行走延緩,走不穩,易摔倒,上下樓費力。有時誤認為是腦癱,但本病主要表現為關節活動范圍明顯增大,可過度伸展、屈曲、內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驚厥。有時有傢族史。隨年齡增大癥狀逐漸好轉。

3、三體綜合征; 21三體綜合征又稱先天愚型、Down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常染色體疾病。根據其特殊面容及異常體征一般診斷不難。但有些病例新生兒時期癥狀不明顯,隻表現活動減少,面部無表情,對周圍無興趣,肌張力明顯低下,肌力減弱,有時可誤認為是腦癱肌張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減弱或難引出,這是與腦癱明顯的不同點,而且Moro反射減弱或引不出。確診本病可查染色體。

4、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該病又名硫酸腦苷酯沉積病。患兒出生時表現為明顯的肌張力低下,隨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四肢痙攣、肌張力增高、驚厥、共濟失調、智力進行性減退等。基與腦癱的鑒別要點在於病情呈進行性發展,檢測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細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確診。

5、GM1神經節苷脂病; GM1神經節苷脂病 本病分三型,I型(嬰兒型)屬全身性GMl沉積病,生後即有肌張力低下、吸吮無力,運動發育落後,晚期肌張力增高,呈去大腦強直狀態,有時可能與腦癱相混。但本病病情進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現為前額突出,鼻梁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長,面部多毛,病兒發育遲緩,不能註視,有眼震,聽覺過敏,驚嚇反射明顯。早期就出現嚴重驚厥,約 l~2個月病兒在視網膜黃斑部有櫻桃紅點。6個月後出現肝脾腫大,脊柱後彎,關節攣縮。晚期呈去大腦強直狀態,對外界反應消失,多在2歲以內死亡。

GM1神經節苷脂病Ⅱ型隻侵犯神經系統,可有運動發育落後,走路不穩,腱反射亢進,有時需與腦癱鑒別。但本病在嬰幼兒期起病,病前發育正常,此點與腦癱的病程明顯不同。本病常表現聽覺過敏,驚嚇反射增強,多有智力低下及驚厥,但本型無特殊容貌,肝脾不腫大,眼視網膜黃斑無櫻桃紅點。

6、嬰兒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癥:進行性脊髓肌萎縮癥於嬰期起病,肌無力呈進行性加重,肌萎縮明顯,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復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組織檢查可助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