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準媽準爸們更多關註的是如何預防自己的寶寶小兒腦癱,因為小兒腦癱這種障礙性神經疾病給很多的傢庭帶來瞭沉重的負擔,很多專傢指出產前進行積極的小兒腦癱的預防比任何的科學治療方法都重要,那麼孕婦應該怎樣預防寶寶腦癱呢?

造成小兒腦癱的常見因素

一、妊娠期因素:

在妊娠過程中,如何導致胎兒缺血、缺氧的因素,均可導致胎兒大腦受損,如:宮內感染;孕婦患嚴重的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吸煙和用藥不當等;孕婦與胎兒Rh血型不相容;遺傳因素,如:母親智能低下、近親史等均為兒童腦性癱瘓發生的高危因素。

二、分娩期的因素:

1、難產:可致嬰兒頭部受傷、顱內血腫等;

2、早產:早產兒體重小、發育不完善,較易發生缺氧和顱內損傷;

3、新生兒窒息。如出生時無呼吸,濫用激素催產等均可是嬰兒缺氧而致腦損傷。

三、出生後病因:

1、嬰兒核黃疸。可致腦損傷,系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所致;

2、腦部感染如腦膜炎、腦炎等;

3、頭部外傷或顱腦內出血;

4、感染引起的高燒或嚴重腹瀉引起重度脫水。

腦癱疾病是很強大的疾病,腦癱患者會有很大的壓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多加註意預防腦癱疾病,腦癱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要註意瞭解腦癱的誘因,腦癱的癥狀。

孕婦須知的預防小兒腦癱方法

在妊娠後期,胎兒的發育較快,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要及時給孕婦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核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很重要。胎兒在宮內可發覺光和聲,靠他的感覺器官已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對其母的情感和活動有復雜的反應,胎兒活動也受生物鐘支配,與母親的活動、情感有關。

孕期發生感染易使胎兒大腦受到損害,像弓形蟲、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均可能使胎兒畸形,孕婦在孕期盡量避免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建議孕婦平時不要去公共場所活動,如發生感染性疾病要及時去醫院,謹慎用藥,避免胎兒發生先天性缺陷。此外,要對孕婦進行營養和預防感染的指導,避免不必要的X線照射。在妊娠的頭3個月內應特別註意。此外,孕婦應避免接觸有毒物質,不能過量飲酒、吸煙,否則也會使胎兒的腦部受到損害。

腦癱是極其復雜的一種神經性障礙疾病,準媽媽準爸爸們都很希望一個健康的寶寶的出生,可是有時候也會發生一些意外的情況,兒童腦癱嚴重者還會出現智力不足,癲癇等視覺、聽覺等障礙性表現。所以一定要註意做好預防。

小兒腦癱有哪些最新分型

小兒腦癱會出現很多異常的姿勢,屈曲痙攣、伸展痙攣、舞蹈樣、擊劍樣、挎筐樣、等等,這些運動障礙的特點,可分為許多類型。

1. 小兒腦癱按臨床表現分型:

(1) 痙攣型:這一類型最常見,主要損傷部位是椎體系,特點是肌張力增高,肌肉僵硬,被動運動時有“折刀”樣改變。關節運動運動范圍變窄,運動障礙,姿勢異常,由於屈肌張力升高,多數表現為各大關節的屈曲、內收、內旋模式。可見上肢屈曲,手握拳,拇指內收,前臂內收旋前,肘關節屈曲。也有少數是上肢伸展痙攣。下肢緊夾交叉呈剪刀姿勢,下肢內收內旋,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膝關節過伸,踝關節內翻,足內翻(少數外翻),神經系統檢查可見椎體束征,腱反射亢進,骨膜反射增強,踝陣攣陽性,2歲後巴彬斯基仍陽性。

(2) 手足徐動型:這一類型主要損傷部位的是椎體外系,表現為難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運動,動作不穩定,走路時搖晃不定,頸歪伸舌,手往後旋。當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運動時,表現為不自主、不協調和無效的運動增多,呈非對稱性姿勢,與意圖相反的不隨意運動擴展到全身,肌張力可變化,安靜時不隨意運動消失,肌張力恢復到運動前狀況。

(3) 強制型:這一類型較為少見,由椎體外系損傷所致。肢體僵硬,活動減少。做被動運動時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續抵抗,因此肌張力呈鉛管狀或齒輪狀增高。

(4) 共濟失調型:主要損傷部位為小腦,因此表現以平衡為主的小腦癥狀。可有步態不穩、不能調節步伐,醉酒步態。也可有輕度震顫。

(5) 震顫型:主要表現為身體的某部分,在一個平面內呈不隨意的、節律性的搖動。

(6) 肌張力低下型:也叫軟癱型,這一類型自主運動減少,仰臥位時呈外展外旋位,狀似仰翻的青蛙,俯臥位時頭不能抬起,抱起身體時類似面條狀。本型常為腦癱兒早期癥狀,以後多轉為其它型。

(7) 混合型:這一類型具有兩種類型以上同時存在,以痙攣性和手足徐動型同時存在多見。

(8) 無法分類型:有少數患兒表現復雜,難以用上述分型來分型。

2. 按癱瘓部位分型,單癱、偏癱、三肢癱、四肢癱、雙癱、雙重偏癱、雙下肢癱。

小兒腦癱中醫如何治療

中醫治療小兒腦癱的方法是什麼?腦癱患兒越早發現根治治療效果傲慢好,如果超過五歲,一樣治療效果醫院就不太十分好瞭,所以盡可能癥狀早發現對患兒的治療口服效果暫時是很關鍵的。

推拿與按摩療法是治療小兒腦癱的重要療法之一,是經絡調節的主要內容,也是祖國醫學對小兒腦癱的主要康復治療手段之一。推拿與按摩手法熟練與否將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的好壞,也是治病成敗的關鍵。

小兒與成人不同,皮膚嬌嫩,肢端位小,又不配合,所以隻有熟練掌握操作手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熟練手法除著重練用力均勻,穩妥著實,持久有力,使之達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兼的程度以外,還必須註意手勢得當,否則也會影響施術。

小兒具有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生長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和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病,傳變較快,易趨康復的病理特點,手法宜輕快柔和,平穩著實,切勿因粗暴對患兒造成傷害。

小兒腦癱的十款食療偏方

1、黑豆,核桃仁,牛奶1杯,蜂蜜1匙。制法:黑豆沙熟後待冷,磨成粉。核桃仁炒至微焦,去衣,待冷後搗成泥。取以上兩種食品各1匙,沖入1杯煮沸牛奶,加入蜂蜜1匙,能改善眼部肌肉的調節功能。

2、治五遲方。鹿角、黨參、牛膝各6g,枸杞子、熟地黃、茯苓、當歸、白芍、山藥、菟絲子各10g,水煎服,每日l劑。

3、行遲散。幹生地黃、酸棗仁(酒浸去皮炒香)、辣桂、白茯苓、防風、當歸、川芎、牛膝等份研末,每服4.5g,以粥調飲,次入好酒數滴再調,食前服,每日2次。

4、補天益氣養陰安神散。龜甲膠、炒棗仁、麥冬各30g,鹿角膠、枸杞子、山萸肉、當歸、五味子、鹽炒黃柏、菖蒲、土茯苓、炒白術各20g。將上藥輕焙幹,共研細末,3~5歲者每服3~5g,6~lO歲者每服6g,日服2次,白開水沖服。

5、枸杞粥。枸杞20g,小米100g,新鮮的豬瘦肉碎末30g。將上述食材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後用文火熬成粥。待粥煮熟後,加入適量調料即可服用。此粥含有較多的營養成分,可滿足機體答謝需求,經常服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力。

6、黑芝麻粥。黑芝麻30g,粳米100g。一起放入砂鍋中,用文火慢慢熬成粥。服用時,可加適量蜂蜜。黑芝麻內富含亞麻酸和亞油酸,被人體吸收後可促進大腦神經功能的恢復,還可助於提高記憶力;蜂蜜可潤腸通便。

7、羊肉粥。羊肉味甘性溫,助元陽益精血,治腎虛骨弱、肌肉無力,適宜冬季進補。新鮮羊肉50g、白蘿卜100g、粳米30g。將羊肉用沸水燙去腥味,與去皮蘿卜同燉,待肉熟取出蘿卜入粳米同煮成粥食用。

8、狗肉粥。狗肉具有溫補脾腎、祛寒助陽之功,《食療本草》載:“狗肉補五勞七傷,益陽事、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狗肉100g、肉蓯蓉10g、生薑30g、粳米100g。將狗肉洗凈切碎入油鍋同生薑爆炒出香味裝入煲肉;將肉蓯蓉加水1000g另行煎煮40分鐘(文火),去藥渣,將藥汁放入狗肉煲內,再加入粳米,如藥汁量少可以適量加水同煮成粥即可。

9、核桃粥。核桃30g,粳米200g,大棗10顆(去核)。先將核桃研成小塊狀或碎末,然後與其他種食材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後用文火熬成粥,每日服用2次。核桃內含有豐富的磷脂、維生素、鋅、錳等營養物質,被人體吸收後可達到健腦、增強記憶力作用;大棗內富含環磷酸腺苷,參與人體代謝。經常服用此粥,可增強抵抗力,還可促進康復。

10、菟絲子粥。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補不足,益氣健身,不濕不燥補而不膩。菟絲子15~30g,粳米30~60g。菟絲子先煎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熬煮成粥,服時可以加糖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