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跟其他惡性腫瘤不一樣,乳腺癌早期也會發生轉移,當然,進入中晚期乳腺癌的轉移更不用說瞭,乳腺癌的轉移癥狀不怎麼明顯,不易被發現,那麼,乳腺癌有哪些轉移,它們的癥狀是什麼呢?

女人應該怎樣預防乳腺癌

女人應該如何預防乳腺癌

1、檢查時間:

乳腺的狀態受雌激素的調控,月經後一周左右,雌激素水平最低,乳腺最松軟,乳腺組織較薄,腫塊等病變易被查出。

35歲以上的婦女,特別是伴有危險因素40歲以上或有乳腺癌傢族史者應1~3月自查一次。

2、檢查方法:

脫去上衣,站立或端坐在鏡前比較雙側乳腺,註意:

⑴大小形狀、是否對稱、輪廓有無改變、有否腫脹、萎縮、突起;

⑵皮膚皺折、是否有乳腺凹陷、乳頭回縮等情況。可側身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乳腺是否有形態的變化。平臥床上,被檢查一側上臂高舉過頭,再用另一隻手掌輕輕捫按乳腺,由內向外,由上向下,順序觸摸,切忌用手指捏擠乳腺,否則會將抓捏到的乳腺組織誤認為乳腺腫塊,應特別註意外上方(外上象限),此處腺體組織較厚,同時也是腫瘤的好發部位。

反復觸摸有無腫塊、增厚及異常改變。

再進一步觸摸乳暈及腋窩情況。乳頭是否溢液或溢血,乳暈有無濕疹、潰瘍,腋下有無腫塊、腫大的淋巴結等。然後同樣方法步驟交替檢查對側。雙側反復檢查以作比較,一旦發現腫塊及異常,盡早就醫。

婦女的乳腺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差異很大,同一婦女在月經周期的各個過程中,不同時期乳腺亦有不同的變化。因此,必須充分掌握正常的乳腺變化,才能正確地發現乳腺的異常征象。

乳腺癌發生肺轉移的標志是什麼

乳腺癌最常見的轉移是骨轉移,其發生率為49%—60%。骨轉移這種乳腺癌轉移癥狀表現為:各種類型的骨轉移都可能引起疼痛,比如骨骼疼痛、局部壓痛、活動能力下降等癥狀。顱底的骨轉移會壓迫顱內神經而導致相應的感覺異常或癱瘓。

其次,乳腺癌轉移易發生的肺及胸膜轉移,發生率為25%—38%。這種乳腺癌轉移癥狀表現為:肺轉移早期多數無表現,僅在x線片中發現單發或多發的結節陰影,雙肺多發較多。轉移晚期才出現胸痛、幹咳、咯血等癥狀,有時還會出現胸水。惡性體腔積液在乳腺癌患者中也常見,它不僅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也可能讓患者在短時間內發生不幸。惡性胸腔積液(胸水)的癥狀是呼吸困難、咳嗽和胸痛;心包積液增多後,病人可能出現氣短、咳嗽、不能長期平臥;而有惡性腹腔積液(腹水)的病人會出現腹部飽脹感和食欲減退,活動後還會出現較明顯的呼吸困難。

位居乳腺癌轉移第三位的是肝轉移,發生率為7%—15%。肝轉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影響患者愈後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肝轉移這種乳腺癌轉移的癥狀表現為:早期也可以不表現任何臨床不適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肝臟受損的非特異癥狀:發熱、乏力、納差、腹脹、體重下降等,繼而出現腹水、黃疸、肝大等臨床癥狀和體征。

最後,乳腺癌轉移發生比較少的但很可怕的是腦轉移,乳腺癌腦轉移癥狀主要表現為常伴有劇烈頭痛,其次這種乳腺癌轉移癥狀還有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行為改變以及精神活動異常等癥狀。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1、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有乳癌傢族史(第一代親屬(母親、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癌發病,這個傢族就屬於高危人群。)

2、未生育或35歲以後才生育、40歲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

3、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過晚(如:55歲以後才停經者)

4、過於肥胖

5、激素暴露即激素替代治療

6、經常攝取高脂肪或高動物性脂肪、愛吃熟牛肉

7、曾在乳部和盆腔做過手術

8、過度暴露於放射線或致癌源(例如:經常施行X光透視或放射線治療)

9、經由其他癌癥轉移至乳房(例如:患子宮內膜腺癌者)

10、有慢性精神壓迫、不常運動

乳腺癌的原因

致癌因素一:月經初潮早絕經晚

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為0~24歲年齡段處較低水平,25歲後逐漸上升,50~54歲組達到高峰,55歲以後逐漸下降。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大於17歲相比,乳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於55歲比小於45歲者發生乳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近年來,乳腺癌

致癌因素二:遺傳因素

有研究發現,其母親在絕經前曾患雙側乳癌的婦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險性為一般婦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當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險性為常人的3倍。需要強調的是,乳癌並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癥素質”的遺傳,乳癌病人的親屬並非一定患乳癌,隻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

致癌因素三:婚育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雖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亦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婚者的2倍。專傢認為,生育對乳腺有保護作用,但僅指在30歲以前有足月產者。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哺乳對乳癌的發生有保護作用,主要是對絕經前的婦女。

致癌因素四:電離輻射

乳腺是對電離輻射致癌活性較敏感的組織。年輕時為乳腺有絲分裂活動階段,對電離輻射致癌效應最敏感,而電離輻射的效應有累加性,多次小劑量暴露與一次大劑量暴露的危險程度相同,具有劑量-效應關系。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時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顯增加,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接受過胸部放療的,長大後患乳癌的機會也增加。

致癌因素五: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乳癌的幾率明顯上升,乳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較強的關系。有些公司職員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準,飲食上發生瞭改變,人們的飲食都主要以肉類和海鮮類產品為主,逐漸形成瞭現在比較“流行”的酸性體質。人們大多都形成不科學的、不健康的“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習慣,結果導致乳癌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致癌因素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些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領坐多動少,缺乏鍛煉,接觸陽光少,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科爾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垃圾。但現在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個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制的酸性化。大多數職業女性由於工作關系,長時間緊箍著乳罩,難得給乳腺“松綁”;還有些職業女性迫於工作的壓力或追求事業的成功,過著單身貴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傢,不要孩子。這些因素都與乳腺病有關。

致癌因素七:精神抑鬱和過度緊張

據調查,性格內向,精神長期抑鬱,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輕女性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精神長期處於應激緊張狀態,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不平和。這些精神因素與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對乳房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致癌因素八:激素

乳癌與人體內分泌平衡失調有關系,在各種內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結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婦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療可增加乳癌的發病危險。

致癌因素九:藥物

有些藥物如降壓藥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體類藥物有增加乳癌患病率的作用。有些保健品、護膚品、化妝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別慎重。另外,空氣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殘留農藥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

乳腺癌日常護理法則

1、營養充足:乳腺癌病人身體一般比較虛弱,手術之後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糖分的攝入,少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類的食物,特別要保證蛋白質的攝入,多食一些瘦豬肉、牛肉、雞肉或魚肉等;忌食油炸類食物,少吃鹽漬食品,嚴禁食用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3、多吃新鮮水果:乳腺癌患者在手術之後,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水果,如西瓜、蘋果、梨、草莓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等物質,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而大棗就是比較好的選擇,不僅含有山楂酸等多種抗癌成分,同時對化療引起的包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有治療作用,因此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可經常食用大棗。

3、吃有抑制癌細胞的食物:在治療之後,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如卷心菜、芥菜、蘑菇等;幹果類食物如芝麻、南瓜子、花生等富含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纖維素、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