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最常見的腫瘤之一。雖然它是全球性疾病,但是在不同地區,不同種族間的發病率差異較大,我國大陸胃癌的發病率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由於我國大陸初診患者晚期胃癌的比例高達70%,進一步導致瞭我國大陸胃癌的死亡率明顯高於世界水平。早期胃癌有哪些表現?為什麼要預防胃癌的發生和發展?一起來看下。

早期胃癌有哪些表現

1、上腹部疼痛,約有1/4胃癌患者的疼痛規律與消化性潰瘍相同,而老年人痛覺遲鈍,多表現為腹脹。若上述腹痛經常復發,或間隔時間愈來愈短,則應引起警惕。這是屬於胃癌的早期癥狀之一。

2、胃癌的早期癥狀表現還可為上腹部飽脹感。常為老年人胃癌的早期癥狀,有時胃癌患者可伴有噯氣、泛酸、惡心、嘔吐。若癌腫位於胃的入口(賁門)處,可感到進食不通暢;若癌腫位於胃的出口(幽門)處,出現梗阻時,胃癌患者可嘔吐出腐敗的隔夜食物;

3、食欲減退,消瘦乏力。約50的老年胃癌患者有明顯食欲減退、日益消瘦、乏力,有4060的患者是因消瘦而就醫。若伴有上腹部疼痛,且能排除肝炎的,更應引起警惕。這也是主要的胃癌的早期癥狀表現。

三大因素促使胃癌高發

(1)環境因素及飲食因素工業廢氣、化肥、農藥、某些食品添加劑,以及黴變、油炸、鹽醃、熏制等食品均含有致癌物質,可促使胃癌的發生,特別是不良飲食習慣,經常不按時吃飯、愛吃刺激性食物等,這些都可造成胃粘膜慢性刺激,使其功能紊亂、充血、水腫、糜爛、增加胃粘膜癌變的機會。

(2)胃部疾患及全身健康狀況大量調查表明,胃癌的發生與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胃粘膜異型增生以及腸上皮化生者密切相關。且與胃潰瘍、特別是經久不愈的潰瘍有關。另外與胃息肉、胃部手術後、胃部細菌感染等有關。據報道,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為6%-10%,胃潰瘍的癌變率為1.96%,胃息肉的癌變率約為5%。還有報道稱,惡性貧血的患者比一般患胃癌的機會要高5倍。

(3)精神神經因素以及遺傳因素大量研究證明,受過重大創傷和生悶氣者胃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遲緩、呆板、淡漠或急躁不安者危險性相對略低,而開郎、樂觀、活潑者危險性最低。胃癌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有著明顯的傢庭聚集現象。

胃癌如何確診

(一)一般實驗室檢查

一般常用的實驗室檢查有助於對患者的營養狀況,伴隨疾病,甚至鑒別診斷等做出正確估計。其中血紅蛋白、大便潛血和胃液分析等可對胃癌的診斷提出重要線索。據統計進展期胃癌大便潛血持續性陽性者可達80%,早期淺表型胃癌也有20%陽性,75.2%的胃癌患者胃酸減低或無胃酸。

一組胃液多指標分析結果表明:胃液α1-酸性糖蛋白(α1- AG)和唾液酸(SA)檢出值依次是胃癌組>腸化組>良性胃病組;並隨胃癌分期進展呈增加趨勢。故可作為胃癌篩選指標、協助臨床分期和檢測癌前病變。

近來有報告采用超微量胃液分析綜合檢測胃液中的CEA、總蛋白、pH值、胃酸、胃泌素、Hp抗體和氨基已糖等對胃癌的篩選有一定價值。國內尚有以特制小球采集胃液進行潛血試驗和多項生化指標的檢測作為胃癌普查的篩選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二)內鏡

內鏡是胃癌診斷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日前內鏡的診斷水平應體現在甲.期胃癌的診斷率上。在日本由於內鏡廣泛應用,早期胃癌發現率居世界領先地位。在我國則因條件和經驗不同,存在較大差異,一組材料表明,某些條件較好的醫院,早期胃癌比例可達18%,而一些綜合性醫院僅達1.7%~2.7%。

值得註意的是內鏡下肉眼仔細觀察是發現病變,確定病變部位和范圍的重要手段,活檢病理則是病理確診的根本方法。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1.活檢和直視下細胞學檢查

(1)活檢:內鏡下活檢要求取準可疑病變,深達黏膜肌層,7~10塊左右,理想的取材可以明確病理診斷和組織學分型。

(2)不便活檢的補充辦法:有時因胃腔狹窄、病灶局限或其他原因導致活檢取材不夠理想,可選用如下補充辦法。①組織印片法:活檢取材過小,可將黏膜活檢標本在玻片上多次按壓,然後固定染色,進行病理檢查。②細胞刷檢法:內鏡下用細胞刷對準病變處(如糜爛、潰瘍等)輕輕擦拭、捻轉,使細胞刷頭端各面都粘上細胞,連內鏡一起拔出,再伸出刷頭,塗片4~5張,送檢病理。③直接吸引法:自活檢孔插入直徑2mm塑料管,其端部貼近病灶,外接大註射器,負壓抽吸病灶處黏液,塗片檢查。④直視下沖洗法:自活檢孔插入塑料管,以pH 5.6醋酸緩沖液200~300ml沖洗可疑病灶,然後回收沖洗液,離心後取沉淀塗片。

(3)內鏡下針吸細胞學檢查:自內鏡下以OlympusNMIK針從病灶中心向外不同方向各吸1~2針,抽取標本置於玻片上塗勻固定待檢。針吸後再進行常規活檢。兩者比較陽性率相似,因針吸能達到壞死層之下及黏膜下層獲取標本,故可彌補活檢之不足,提高癌細胞的檢出率,提高診斷率。

2.色素胃鏡檢查 對疑難病例的診斷和確定病變范圍有幫助。對胃癌的診斷多選擇生物活性染色法,包括美藍法和甲苯胺藍法,而以美藍法應用最普遍,茲介紹如下。

直接噴灑法:發現病灶後,經活檢孔置入導管,以0.25%~0.5%美藍20ml,對準病灶及其周圍噴灑,以後再以等量蒸餾水沖洗。胃癌則呈深藍、藍黑色、表面不平整或染色不規則,良性病變不著色,不典型增生淡藍色,腸化在1h著色。

間接口服法:內鏡檢查前2h以α糜蛋白酶15mg和10%蘇打500ml口服,同時服去泡劑10%Cason 20~40ml,15min後服美藍150mg,令患者臥位轉動體位數次,使胃壁各部位皆能接觸染料,然後做胃鏡榆查,根據著色情況進行活檢,可以提高活檢陽性率。

3.超聲胃鏡檢查 80年代初始用於臨床,是一種帶有較高頻率超聲探頭的胃鏡,具有胃鏡和B超兩者的優點,對胃癌浸潤深度、鄰近器官及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有獨到之處。

正常胃壁超聲胃鏡圖像為5層結構,第1層為黏膜界面,高回聲,第2層黏膜層,低回聲,第3層黏膜下層高回聲,第4層肌層,低回聲,第5層漿膜層,高回聲。因此第4層是劃分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的分界線。李益農報告23例各期胃癌的探測結果,癌浸潤深度的診斷與手術標本對照符合率74%,誤診原因是有些瘢痕組織與痛組織超聲圖像不易鑒別。胃癌的超聲影像是不規則的低回聲或中位回聲腫塊影伴局部或全部管壁結構層次的破壞。早期胃癌主要發現第1、2、3層管壁增厚、不甚規則、變薄或缺損等。進展期胃癌則可發現不規則突向胃腔的較大腫塊,或大面積局限性管壁增厚伴中央凹陷,第1~3層回聲消失。Bornnann 4型癌為部分或全胃壁彌漫性全層增厚,多超過1cm,黏膜下層尤為明顯,但無明顯結構紊亂,層次可辨。超聲內鏡對腹水、胰腺和膈肌浸潤識別能力很強,可達100%。對結腸和脾門區浸潤辨別能力稍差,總符合率78%。尚能顯示轉移淋巴結的強回聲團塊,顯示率為88.9%。因此超聲內鏡可以用於胃癌術前臨床TNM分期,有助於治療方案的決策。

電子內鏡、放大內鏡或立體內鏡等也可提高識別能力。

(三)免疫學診斷

應用細胞融合術建立雜交細胞癌細胞株制造的單克隆抗體在國內外已經應用於診斷和治療腫瘤。單抗對胃癌診斷的研究起步較早,有些已經應用於臨床。

1.血清診斷和體液診斷 胃癌具有腫瘤相關性抗原,應用單抗可以檢測這些相關抗原。已廣泛采用的如CEA,CA-19-9,CA-50,CA-125在胃癌陽性率約60%,一般如果血清CEA超過50ng/ml(正常<15ng/ml)或CA-19-9超過200 U/ml(正常<25U/ml).此時胃癌已屬晚期,預後小佳。CA-125增高常代表漿膜或腹膜已受累。在化療有效時其檢出值可下降,故可用於化療療效的判斷。但對早期胃癌的診斷似無多大意義,而且,有假陽性也有假陰性,並與其他腫瘤有交叉。

近來國內報告更多的單克隆抗體如MG5、MG7、MC9,MGb1和MCd1等,可用以檢測血清中糖脂和糖蛋白抗原,陽性率有提高,尤其是系列混合檢測結果更加確切。檢查方法有放射免疫法,酶聯免疫法和血凝法等,不僅可以查明血清腫瘤相關抗原,也可檢測胃液和腹水中相關抗原。

尚有一些抗胰腺癌單克隆抗體也可對胃癌進行定性檢查,如PS1和PS7等。

此類檢驗多數用來判斷腫瘤預後或化療療效,對胃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尚需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2.病理免疫組織化學診斷 用胃癌的單克隆抗體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如ABC法和PAL法對組織切片進行染色,陽性率可達82.5%~92.55%。對於胃癌的診斷、淋巴結轉移的診斷都有提高。此外,尚可作為癌前病變、腸腺化生癌變危險性的輔助指標?據報告已用於此項操作技術的單克隆抗體有MG7、MGd、RWS4和83YH2等。

3.放射免疫影像診斷 應用抗胃癌單克隆抗體經131I標記後註入患者體內,48~72h後用γ照相機,單光子發射體層掃描或機械掃描,可以顯示原發病灶和轉移灶,並可得到準確的定位圖像,圖像滿意顯示率可達70%~80%。

胃癌怎麼辦

1.手術

早期胃癌(I A、I B):行根治性手術(D1術式):中期胃癌(II、IIIA期):強調首次切除的徹底性,幽門及胃竇癌應行遠端近全胃切除術:胃底、體區全胃切除術+D2切除術懷疑有脾門或脾動脈等多個淋巴結轉移,以及腫瘤侵及胰體、尾時,應合並脾臟、胰體尾切除(D3術式);晚期胃癌(ⅢB,Ⅳ期);對ⅢB期胃癌,應力爭按中期癌原則行根治手術。對Ⅳ期病例,則應積極提倡作姑息性切除術(去負荷手術).同時輔以綜合療法。

2.內鏡下治療

對早期胃癌可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成功關鍵取決於病變早期、能將病變完全切除且無淋巴結轉移。但不如手術可靠。

3.化學治療

抗癌藥常用以輔助手術治療,在術前、術中和術後使用,以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和殺傷殘存的癌細胞.從而提高手術效果。一般早期胃癌術後不予化療,而中晚期癌能被手術切除者必須化療,按情況單一給予5-氟尿嘧啶(5一FU)、絲裂黴索(MMC)、替加氟(FT-207)或聯合化療,未做根治性手術或不能施行手術者,可試用聯合化療。常用的化療劑有5一FU、MMC、FT一207、阿黴素(ADM)、亞硝脲類(MeCCNU等)、順鉑(DDP)、足葉乙苷(VP—16)等。常用的化療方案有:FM、FAM、EAP、ELF等。

4.生物和免疫治療

目前胃癌的免疫治療越來越受到關註,是一種通過調動機體的免疫功能來達到殺滅和抑制腫增細胞目的的腫瘤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免疫治療目前尚不完全成熟,但在理論上講,是消除手術、放化療殘留腫瘤細胞和防止復發轉移最有希望的方法。

5.放射治療

胃癌對放射線一般不敏感,目前尚不易對胃癌進行單獨的放射治療。術前放療可提高五年生存率10%~15%。術前放療一般不增加手術困難及手術並發癥。放射劑量從小劑量開始,總量DT每4周3500~4000cGy。未分化癌DT每4周3000~3500cGy。手術時間不宜過早,原則上放療後2周手術,但最遲不超過3周。

6.介入治療

早期胃癌患者如有全身性疾病不宜作手術切除者可采用內鏡治療術,此外通過內鏡應用激光、微波及註射無水乙醇等亦可取得根治效果。進展期胃癌不能進行手術者亦可通過內鏡局部註射免疫增強劑(如OK-432)及抗癌藥物。

7.中醫中藥治療

現代中藥免疫增強劑對胃癌有獨到功效,可以配合手術、化療,殺傷腫瘤細胞,防止復發轉移,減輕化療毒副作用等,如雙靈固本散。

為什麼要預防胃癌的發生和發展

由於我國大陸初診患者晚期胃癌的比例高達70%,進一步導致瞭我國大陸胃癌的死亡率明顯高於世界水平。我國大陸胃癌患者發病年齡正在年輕化,並且青年患者確診時幾乎均為胃癌晚期。要知道,早期胃癌術後5年存活率為95%,而晚期術後5年存活率低於20%。

2010年,最新報道稱,全球每年新發胃癌93.4萬例,其中有近10萬新發病例患者在我國大陸內地,患病和死亡率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另一份報道稱,近5年來,19~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瞭一番。

日本是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傢,但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全國胃癌普查等措施的實施,日本早期胃癌已占臨床收治病例的70%,胃癌死亡率大幅降低。因此,應進一步關註胃癌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目前除我國外,韓國胃癌的發生率也不低,而美國胃癌的發生率則在逐漸下降。

胃腸是情緒的晴雨表。緊張、壓力等精神因素可導致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下降,正是腫瘤發生的原因。青年人工作壓力大,心理緊張和精神壓力,生活不規律或嚴重睡眠不足,又多喜好熏烤、高鹽、辛辣食物,嗜愛煙酒。這些都會破壞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導致胃炎、胃潰瘍等,增加癌變幾率。這些是胃癌發病年齡年輕化的原因。

目前,我國大陸超過八成的胃癌為腸型胃癌,其早期癥狀很難與一般胃病區別,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最主要的癌前病變。

據報道,75%伴有重度異型增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如不治療,有可能在數月之內演變為早期胃癌。

然而,值得人們註意的是:一份最新資料顯示,早期胃癌患者,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其中始發階段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10年生存率可達100%。這就說明,胃癌的早期、及時、準確檢出,對於降低胃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