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與引起腹痛(特別是右上腹痛)的疾病進行鑒別,主要有:急性胰腺炎、右下肺炎、急性膈胸膜炎、胸腹部帶狀皰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闌尾炎等。應註意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胃消化不良、慢性病毒性肝炎、胃腸神經功能癥和慢性泌尿道感染等鑒別。慢性膽囊炎時,進食油膩食物後常有惡心和右上腹不適或疼痛加劇,此種情況消化道疾病少見。另外,可借助消化道鋇餐造影、纖維胃鏡、肝功能和尿液檢查進行鑒別。那麼膽囊炎該怎樣診斷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膽囊炎的誘發原因

膽囊的問題,是因為它所附著的肝出瞭問題,而肝的問題,是源於腎功能下降。所以治療膽囊炎(結石)的方法是處理這三者的問題,同時還要保護脾胃。如此病人身體各方面功能提高,自然順勢而祛除病邪,則膽囊病愈。

1 膽囊炎的誘發原因

引起膽囊炎的原因有很多,但其與膽結石的關系最為密切[1]。中小膽石可以阻塞膽囊管或下行進入膽總管而造成膽道狹窄或梗阻引起膽汁淤積,淤積的膽汁若沒有及時排除,則大量聚集,高度濃縮。由於高濃度膽鹽刺激,可引發化學性膽囊炎:其次為細菌感染,常見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以大腸桿菌多見,革蘭陽性菌以腸球菌多見。

2 膽結石是膽囊炎發生的主要因素,膽結石的形成

膽汁大量淤積,其中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出現膽汁酸,膽固醇及卵磷脂比例失調,造成膽汁中膽固醇含量過飽和,總膽汁池縮小,形成“致石性”膽汁;如果膽囊受細菌感染後,細菌不僅能產生多糖蛋白復合物,促進膽色素沉淀和聚集[2],而且可以產生β葡萄糖醛酸酶促進膽石形成[3],同時,細菌磷脂酶對卵磷脂的降解,也會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溶解性和促進成核。

3 膽囊炎形成後膽囊會發生相應改變

膽汁的改變 膽汁混濁、不透明,色暗。 膽汁成分包括膽汁酸,總膽紅素,總膽固醇及鈣也隨之改變。膽結石形成後,膽固醇含量明顯升高。與此同時,總膽汁酸量明顯降低,使得膽固醇在膽汁中過飽和而析出結石。

膽汁黏度的改變 黏液的降解減少和合成與分泌增加,結果膽囊中黏液含量增加且其中包含有沉淀的膽固醇結晶,最終形成微小結石,再生長成結石。

膽囊炎該怎樣診斷

由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癥狀不典型,臨床常易誤診,以下疾病常被誤診為慢性膽囊炎,故應註意鑒別。

1.消化性潰瘍 癥狀不典型的消化性潰瘍與慢性膽囊炎容易混淆,且此類疾病常與慢性膽囊炎並存。除仔細詢問病史外,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及B超檢查有助於鑒別。

2.慢性胃炎 各種慢性胃炎的癥狀與慢性膽囊炎有相似之處,纖維胃鏡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診斷明確後行藥物治療如癥狀好轉,則可與慢性膽囊炎相鑒別。

3.食管裂孔疝 本病常見的癥狀是上腹或兩季肋部不適,典型者表現為胸骨後疼痛,多在飽餐後0.5~1h發生,飯後平臥加重,站立或半臥位時減輕,可有噯氣反胃;而慢性膽囊炎腹痛多在右季肋部,飯後加重而與體位無關。因食管裂孔疝約20%的病人合並慢性膽囊炎,故二者臨床癥狀常同時並存。鋇餐檢查可以鑒別。

4.原發性肝癌 在無B超的時代,臨床上有些原發性肝癌被診為慢性膽囊炎。因為原發性肝癌早期,即小肝癌及亞臨床肝癌多無自覺癥狀,一旦出現右上腹不適或隱痛,多已是晚期,B超及CT檢查可以鑒別。

5.膽囊癌 本病早期癥狀頗似慢性膽囊炎,如此時行B超檢查可與慢性膽囊炎鑒別,並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如病情發展,出現黃疸及右上腹腫塊,多為晚期。

膽囊炎哪些食物不能吃

(1)膽囊炎在急性發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類、肉湯及飲酒;進食應限於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隨著病癥的消退可逐漸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蛋、奶和水果及鮮菜等。

(2)慢性膽囊炎患者,平日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應進大量飲料(1500~2000ml),以稀釋膽汁。每2~3小時進食1次,以刺激膽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質,每天50g。勿吃動物腦、腎、蛋黃、油炸食物、辛辣品。

(3)膽囊炎、膽石癥患者,在飲食規律方面,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宜過飽。在飲食結構上,嚴格控制脂肪和含膽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因為膽結石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高和代謝障礙有一定關系。不可飲酒和進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蘿卜、青菜、豆類、豆漿等副食。蘿卜有利膽作用,並能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維生素、纖維素;豆類含豐富的植物蛋白。此外,還應補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彌補炎癥造成的津液和維生素的損失。

(4)膽囊炎、膽石癥患者 一般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肥肉,油炸食品,含油脂多的幹果、子仁類食物及蛋黃,動物腦、肝、腎及魚子等食品均宜嚴格控制。平時飲食亦應進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以避免產生氣體。一切酒類、刺激性食物、濃烈的調味品均可促進膽囊收縮,使膽道括約肌不能及時松弛,造成膽汁流出,從而使膽囊炎急性發作,所以均應避免。急性發作時宜予低脂、易消化半流食或流食;重者應予禁食、胃腸減壓及靜脈補液。

膽囊炎的護理

調節情志,中醫學認為,情志不調,肝氣鬱結,疏泄失職,膽汁鬱滯是形成結石的一個主要因素。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人的氣體通暢,氣血調和,肝的疏泄正常,膽汁就不易“瀦留”。

飲食規律(一日三餐)是預防膽囊息肉的最好方法。因為未進食時膽囊中充滿瞭膽汁,膽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膽汁的粘稠度亦增加,最終形成膽固醇沉積。

手術後近期,盡量減少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如果因口感需要可適當用一些橄欖油來烹制食品。要增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如瘦肉、水產品、豆制品等。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等。養成規律進食的習慣,並且要做到少量多餐,以適應膽囊切除術後的生理改變。

患有膽囊炎的患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消化不良,如果護理好瞭的話,消化不良一般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就會緩解。所以說,膽囊炎患者在日常中飲食的調養是非常重要的,在初期消化不良的時候,千萬不要隨意的亂吃食物。

膽囊炎對人體的危害

膽囊炎並不是什麼不治之癥,這種疾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但是很多人並不瞭解膽囊炎對患者的身體有何影響,中華康網的專傢指出,膽囊炎不及時防治可能會誘發膽囊結石,對給患者身心帶來巨大影響。

中華康網的專傢告訴我們,膽囊炎患者如果久拖不治,膽囊炎很有可能發生癌變,癌變的後果更是嚴重。調查顯示膽囊炎後期會有10%左右的膽囊炎患者會發生癌變,嚴重者危急生命。

另外,膽囊炎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引起胰酶反流,胰酶反流是由膽總管和胰管的共同通道發生梗阻時,造成的胰酶反流,它可引起急性膽囊炎。但由於膽囊的缺血、損傷、抵抗力降低,發病一周後,大約有50%的患者可能繼發細菌感染,其病原大多為腸道寄生菌群,還可能產生膽囊積膿,壞疽和穿孔等嚴重並發癥。其危害不容忽視。

同時,膽囊炎還會造成膽囊結石,少數膽囊炎無結石存在,稱之為非結石性膽囊炎。單純性膽囊炎治療並不困難,預後良好,但如果發展為壞疽性膽囊炎或並發膽總管感染時,特別是老年患者,後果不堪設想。膽囊炎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腸阻塞,肝炎或血液感染等危及生命的並發癥。因此,大傢一定要對膽囊炎特別留心。

所以說,膽囊炎需要患者及時救治,這樣才能防治疾病惡化,另外,有問題找專傢,您還可以在線咨詢中華康網的相關專傢,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及時扼殺疾病,爭取盡早擺脫膽囊炎的困擾,恢復健康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