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由於兒童脾胃不足以全部消化食物,酶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弱等原因容易造成嬰幼兒上火性消化不良。嬰幼兒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食物沉積在體力不易消化,再加上嬰幼兒又在吃奶粉,所以嬰幼兒容易上火。怎樣預防嬰幼兒消化不良呢:

消化不良患者要如何註意日常護理

一、胃腸為患 飲食為先

雖然引起胃腸疾患的原因頗多,但飲食不當仍是引起胃腸疾患的首要原因,《內經》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所以保養胃腸,首先要學會合理的飲食。

1、避免過饑過飽 稍飽即止

胃腸運動有一定的節律性,當腹部出現咕嚕聲時,說明腹中已經空虛,需要進食瞭,這就是醫學上的“饑餓收縮”,若“饑餓收縮”超過半小時以上,仍未進食,反而會出現不覺餓的感覺,這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餓過瞭頭”,久之胃腸功能發生紊亂而產生疾病;胃有一定的容量,如果吃的過飽,超過胃的容量,會使胃的收縮性減弱,會引起傷食、消化不良、胃擴張等疾病。理想的吃法應當是不讓胃餓過頭或不讓胃撐的過飽。唐代醫學大傢孫思邈對此有詳細的闡述:“不欲饑極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澼”。

2、飲食應定時定量

胃腸運動具有規律性和節律性,按一定時間產生饑餓和進行消化,胃排空一次約需4—5小時,所以每餐間隔時間應在4—5小時之間,我國民眾的 一日三餐習慣是非常符合消化生理的。飲食應該定時定量,無時失量的胡吃海飲,容易導致或加重胃腸疾患,有些人因出差或工作忙時“廢寢忘食”,長此以往,極易打亂消化規律,一旦犯病將得不償失。

3、早餐吃好 午餐吃飽 晚餐吃少

在一天當中,上午活動較多,工作量大,熱量消耗亦多,所以應當攝取高能量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加米粥之類;中午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米飯、饅頭、面條加蔬菜之類,要求吃飽,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晚飯宜清淡、七成飽為宜。如早餐少、午餐簡單、晚餐豐盛,容易使大量脂肪積存在體內,容易引發肥胖、動脈硬化等,亦可引起或加重胃腸疾患。

4、冷熱適宜 無偏食

胃腸對溫度有一定的適應性,過食生冷或炙熱之品,超過瞭胃腸的適應能力,就會引發疾病;偏食不僅造成某些維生素和營養物質的缺乏,亦能引起營養不良和消化不良。

5、多食蔬菜 少食葷腥

葷腥食物中纖維含量較少,在胃腸道中運行緩慢,容易積存致癌物質及引起便秘,蔬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並能刺激腸道增加蠕動,使排便通暢。所以多食蔬菜,少食葷腥對於預防便秘、腸癌、冠心病、動脈硬化有積極作用。

6、飯後不宜立即睡臥或劇烈運動

飯後即臥,容易減緩腸道蠕動,延長消化過程,飯後稍加運動,可助 食物下行,有利於消化,但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因飯後是消化過程的高峰期,需大量血液供應胃腸道,如劇烈運動使血液供應分散到肢體、肌肉,影響正常消化功能,應“食畢即須步行,令稍暢而坐臥”。

預防新生寶寶消化不良

預防嬰幼兒上火性消化不良的方法:

一、合理飲食

有一句老話“兒童不知饑飽”,兒童好吃的吃得沒夠,自己吃撐瞭都不知道,不好吃的一口也不吃。這種情況需要大人來幫他控制,即使他再喜歡吃的東西,也不能由著他的性子吃,無論是飯菜、點心還是水果,都要適量。讓孩子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

二、緩解上火癥狀

盡量選擇母乳喂養,通過天然植物調配而成的清火和開胃產品,可緩解孩子的上火癥狀,達到“一清二潤三舒暢”的降火效果。如每伴“清清寶”和“好喂寶”等產品,安全無副作用,將其調入牛奶或直接用溫水沖調,可達到平衡食物攝入熱量的效果,溫和降火,不會過涼。要註意挑選可值得信賴且口碑良好的清火和開胃產品。

二、註意保暖及衛生

註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同時盡量減少呼吸道感染。註意衛生,養成寶寶飯前洗手習慣,註意食物清潔新鮮。

寶寶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腸部位的慢性炎癥,使食管、胃、十二指腸的正常蠕動功能失調。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長期悶悶不樂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胃輕癱則是由糖尿病、原發性神經性厭食和胃切除術所致。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退,易受情緒影響,有時食物稍粗糙或生冷及食物過多過油膩時也可誘發。

值得強調的是,一般在傢中自我治療的輕型消化不良,大都由於情緒不好、工作過於緊張、天寒受涼或多食不易消化食物所引起,僅有輕微的上腹不適、飽脹、燒心等癥狀。

消化不良可由特發性、先天性、炎癥性、傳染性或胰腺疾病所致,也可繼發於多種全身性疾病。如乳糜瀉為麩質敏感性腸病,是原發性腸道吸收不良綜合征。因小腸粘膜缺乏 某種肽酶,不能把麩質代謝產物α麩蛋白徹底分解,而麩蛋白對小腸粘膜有強烈損害作用。進食的麩質在腸粘膜局部刺激lgA抗體產生,而且可與lgA形成抗原-抗體原復合物,沉積於腸粘膜,在補體參與下發生變態反應,引起腸粘膜損傷。吸收不良綜合征包括熱帶性和非 熱帶吸收不良綜合征,及小兒乳糜瀉。流行於熱帶地區的吸收不良綜合征,以慢性脂肪瀉、多種營養素缺乏,口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為特性,抗生素治療有效;而小兒乳糜瀉和非熱帶性吸收不良綜合征病人,主要是不能耐麩質而引起吸收不良綜合征。

消化不良忌食哪些食物

忌攝入含蛋白質和鈣質過多的食物

乳類、乳制品、瘦肉類、魚、蝦米皮、雞蛋黃、咸雞蛋、松花蛋、動物軟骨、豆類、豆制品、海帶、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質或鈣質,若攝入過多,會使大便呈堿性,幹燥而量少,難以排出,所以應減少食用。

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忌脹氣不消化食物

幹豆類、洋蔥、土豆、薯以及甜食應適當控制,以免影響胃的運化,而加重癥狀。

忌堅硬油膩食品

堅硬油膩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後會加重病情,應忌食。

忌長期食用糯米

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較強,膨脹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者長期食用糯米,將會加重病情。

玉米不應偏食

玉米蛋白中所含的氨基酸成分較其它糧食及豆類少,它缺少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玉米中所含的尼克酸屬於結合性類型,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偏食玉米將會造成這些營養成分的缺乏,導致營養不良。

甘薯

消化不良脘腹脹滿者不宜食用。《綱目拾遺》說:“中滿者不宜多食,能壅氣。”食後容易產氣,發生脹肚,消化不良烷腹脹滿者食用,能使病情加重。

冬瓜

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冬瓜性寒傷陽損胃,多食會導致脾胃虛寒更甚,消化功能減弱,產生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或泄瀉等癥狀。

豆腐幹

老人病後及體弱者不宜食用。豆腐幹為豆腐榨幹水分制成的食品。《隨息居飲食譜》說:“腐於堅者,甚難消化,小兒及老弱病後,皆不宜食。”食後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的病變。

鴿肉

食積胃熱者不應食用。食積胃熱之病應消食化積,忌食味厚之品,本品味厚,食之礙胃滯脾,食後可加重病情。

不宜食用蟹、特蠣、蠶蛹、蚌

忌過燙過冷的食物過燙的食物及湯水,會刺激或燙傷胃黏膜;過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鎮飲料、酒類、冰咖啡,以及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食入後會導致胃黏膜血管收縮而缺血,不利於消化吸收。

寶寶消化不良的表現有哪些

癥狀表現為斷斷續續地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飽脹、燒心(反酸)、噯氣等。常因胸悶、早飽感、腹脹等不適而不願進食或盡量少進食,夜裡也不易安睡,睡後常有惡夢。到醫院檢查,除胃鏡下能見到輕型胃炎外,其他檢查如B超、X光造影及血液生化檢查等,都不能檢查出不正常的表現。

功能性消化不良:凡具有有上述消化不良癥狀,而無確切的器質性疾病可解釋者,稱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on,FD)此類消化不良發生率最高,大部分人都有經歷。發病原因主要和精神心理因素有關,如情緒波動,睡眠狀態,休息不好,煙酒刺激等。西方國傢資料統計FD約占消化系統疾病的20%~40%。根據癥狀不同,FD可分為3個亞型:

1、瘍樣消化不良型,它以消化性潰瘍的癥狀為特征,而又無潰瘍的存在,新近研究發現常常面臨應激的病人可出現應激反應,有胃酸排出的間歇性升高,加之動力障礙使胃酸對粘膜損害的作用延長和增加。因此,此型病人可因進食或服用H-受體拮抗劑而好轉。

2、力障礙樣消化不良型,它以胃儲留癥狀為特征的臨床表現為主,病人存在難以定位的上腹痛或不適,常由進食引起或餐後加重,同時有餐後上腹發脹、早飽、惡心或嘔吐、食欲不佳等。

3、異性消化不良型,有FD癥狀,但不符合上述兩組特征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器質性消化不良:經過檢查可明確認定是由某器官病變引起消化不良癥狀,如肝病,膽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對於這些病人來說,治療的時候主要針對病因治療,輔助補充消化酶或者改善胃動力來緩解消化不良癥狀。

所以消化不良癥狀發生後應及時檢查,首先要確認是否伴隨其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