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高血壓的標準世界衛生組織也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故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那麼,老年人低血壓中醫療效好?下面一起瞭解一下。

老年人別輕視低血壓危害

老年人低血壓是指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低血壓可能是一過性的,也可能是長期性的,其危害是造成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於大腦對缺血缺氧極為敏感,低血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極為突出,病人常感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

發生低血壓的原因很多:許多藥物可以引起低血壓,如患有高血壓的人服用降血壓藥過度會引起低血壓;許多人在排尿時由於尿液的排出,腹內壓突然下降,回心血量減少而發生一過性低血壓昏厥,這種情況往往更易發生於老年男性夜間起床排尿時或排尿後;對於年老體弱的老年人來說,患病後長久臥床,會導致植物神經調節功能減退,再加上營養不良也易發生低血壓;體質瘦弱的老年婦女好發體質性低血壓,並且可有傢族遺傳傾向,患者平時有頭暈、心跳、乏力的感覺,往往在醫院查不出什麼病,這是因老年人心肌張力減弱,血管壁彈性喪失所致。另外,患有貧血、急性失血、心臟病、糖尿病、胃出血、中風等病時也易並發低血壓。

老年性低血壓的防治首先查找病因,如降壓過度者應暫停服降血壓藥,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時要及時診治;如果患的是體位性低血壓,在起立或起床時要使動作盡量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每變換一次體位,要休息2—3分鐘;體質虛弱者宜加強營養。

低血壓患者要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強心血管和神經調節功能。國外有位學者說過:“鍛煉身體可以代替許多藥劑,但任何藥劑也代替不瞭鍛煉身體。”低血壓的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

在飲食方面應註意增加營養,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約為正常食鹽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攝入鹽後還要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選用滋補藥可調節血壓,可每日服用桂圓肉6克,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或中藥,也可用肉桂、桂枝、炙甘草各9克,開水浸泡,當茶飲,連服10—20天,效果也很好。

老年人低血壓中醫療效好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而實際上,低血壓對老年人的危害同樣嚴重。據門診統計,患有頭暈、乏力的中老年婦女中,低血壓者約占1/5。

老年人一旦得瞭低血壓,采用中醫治療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後服用,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此外,艾灸治療對低血壓也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裡等穴,持之以恒,也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冬季低血壓患者的預防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血球計數過低、血色素不足的貧血癥,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的各種蔬菜、水果等。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癥狀。

3、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可常食用。此外,適當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壓。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薑、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當多食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強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6、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老年人低血壓是怎麼回事

老年性低血壓和(或)合並暈厥者,其病因和誘因相當復雜,除心源性外,神經、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等也相當多見。

(1)後負荷過重:

①主、肺動脈或其瓣膜狹窄,致流出道阻力增加、心搏量減少,重要臟器灌註不足。

②非對稱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縮中、晚期心搏量急劇下降、壓力階差增大。

③肺動脈高壓、肺梗死,致右心心搏量減少,右心衰,肺循環血量下降,體循環淤血。

(2)前負荷不足:

①風濕性心臟瓣膜病二尖瓣狹窄或老年二尖瓣鈣化而狹窄,致左心室充盈受阻,心輸出量下降。

②左房黏液瘤,致左室中、晚期充盈不足,心搏量減少。

③腔靜脈阻塞癥,致周圍回心血量下降,心室充盈不足。

(3)心臟收縮機能不良:

①冠心病勞力性低血壓、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衰,致心肌有效做功下降,射血分數減少,重要臟器特別是大腦灌註不足。

②心包填塞、縮窄性心包炎,致心臟舒縮功能異常,心室充盈欠佳,心搏量下降。

(4)心律或心率障礙、心臟起搏器功能失調,如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心率<40次/min或快速心律失常心室率>180次/min,致心輸出量明顯下降;室性心動過速或室性逸搏心律,心肌多為無效做功,射血分數急劇、嚴重下降。

低血壓范圍是多少

低血壓范圍是多少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高血壓的標準世界衛生組織也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成年人肢動脈血壓低於 12/8 kPa(90/60 mmHg)即為低血壓。

低血壓(hypotension)指由於血壓降低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如頭暈和暈厥等。低血壓可以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於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

低血壓分類

一般認為上肢血壓低於12/8kPa(90/60毫米汞柱)為低血壓。血壓低、血液循環緩慢無力、遠端毛細血管缺血會影響向組織細胞輸送氧氣、營養以及帶走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等,長期如此會導致機體功能大大下降。根據其發生原因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體位低血壓

即由臥位突然變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收縮壓下降2.67kPa以上。早晨起床後常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仆。以40-70歲男性較多見。可因久病臥床身體虛弱或由於同時服用具有擴張靜脈作用的降壓藥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