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early mammary cancer,EBC)是多年來乳腺腫瘤學傢積極關註的問題之一。其意義在於早期乳腺癌的長期治愈率可達90%以上;早期乳腺癌診斷率的提高將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年限,降低病死率。如何早期診斷乳腺癌?請看。

早期乳腺癌病因

1.月經和婚姻 月經初潮年齡早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認為初潮年齡在12歲以前者,比13歲以後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可增加4倍以上,通常認為初潮年齡遲一年,則乳腺癌的危險性可減少約20%,初潮年齡則與兒童的營養,飲食有密切關系,營養得到改善,月經初潮年齡將逐漸隨之提前,這可能與乳腺癌發病率上升有關,另外月經周期長短反映瞭人一生中所經歷激素水平的變化次數,月經周期短,變化次數多,乳腺受雌激素刺激的次數也多,則乳腺癌發病的危險性就越高。

絕經年齡晚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有人統計45歲絕經者比55歲絕經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減少50%,絕經前,乳腺癌的危險性大,而絕經後乳腺癌的危險性較小,絕經後僅是絕經前患乳腺癌的1/6,人工絕經後乳腺的乳腺癌的發病率降低,更年期長和月經不規則時間長的婦女,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大。

經研究得知,初潮年齡小,絕經年齡晚,行經年數長為各自獨立的乳腺癌危險因素。未婚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事實表明,未婚女性,結婚晚和婚後持續時間短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均高。

2.生產和哺乳 產次是否是直接影響乳腺癌的因素,其結果尚不完全一致,多產次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險性,Lilinfed認為產次在4次以上的乳腺癌的發病率極低,高產次對乳腺癌有保護作用,可能為胎盤有大量雌三醇(E3)產生,對婦女有保護作用。

有人認為哺乳月數多對乳腺癌的發生有保護作用,考慮與產次的混雜造成的,近年來有人研究認為哺乳是獨立作用的保護因素,尤其對絕經前婦女,但多產需有多哺乳的機會,不哺乳不能視為乳腺癌重要的保護因素。

3.良性乳腺疾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否屬於癌前期病變,目前尚有爭議,有人認為這種疾病在結婚後或結婚後懷孕時可自行消失,即使復發絕經後也可自愈,20世紀80年代認為乳腺良性病使乳腺癌的危險性可升高達3~6倍,以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纖維瘤最重要,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人比無乳腺囊性增生病者乳腺癌的發病率高3~4倍,病理檢查證實約20%~30%的乳腺癌病人並發乳腺囊性增生病,文獻報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變率為2%~4%,另有報道乳腺囊性增生病人,乳腺癌的發病率可增加2~3倍,這種危險性可持續到確診乳腺囊性增生病30年以後。

乳腺囊性增生病本身發病的危險因素和乳腺癌的因素相一致,如未生育,絕經期年齡晚,高社會階層等,然而不同的是,人工絕經增加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險性,初潮年齡,初產年齡與乳腺囊性增生病無關,但與乳腺癌發病有關,今後應根據統一的組織學分類,分級,年齡及絕經前後等因素進行病理學與流行病學的合作研究,加以證實。

乳腺纖維瘤一直被認為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但近年來研究提示趨向於是易發生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4.內源性因素

(1)乳腺癌是雌激素依賴性腫瘤,其發生發展與內分泌功能失調密切相關,雌激素主要來源於卵巢,分泌雌酮(E1),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三種成分,主要作用於乳腺導管,當卵巢分泌激素過多,長期作用於敏感的乳腺組織時,可導致乳腺細胞的增殖和癌變,動物實驗發現,用激素喂養的小白鼠,可以發生乳腺癌,用E1,E2及某些條件下應用E3可增加大白鼠的乳腺腫瘤的發病率,乳腺癌病人血漿總激素水平較正常婦女增加15%,絕經後婦女E2水平可高30%,Moore(1985)報道絕經前乳腺癌病人遊離E2水平顯著高於正常人。

天津腫瘤研究所國愛英報道,乳腺癌病人的年齡,性別,職業,民族分別與健康婦女檢查血清中激素做對照,結果E1,E2均高於對照組。

(2)檢查乳腺癌病人血中睪酮及DHEAS,尿中的睪酮和二氫雄脂酮,其雄激素平均值均高於對照組。

(3)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有甲狀腺疾病的乳腺癌病人預後不良,對病情穩定的乳腺癌病人施行甲狀腺手術可引起癌變突然播散。

5.外源性因素

(1)Greenberg的資料標明45歲以下婦女,在第一次生產後服用避孕藥,隨著服用避孕藥時間的延長,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Pike等研究發現,25歲以下服用避孕藥物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但也有人研究發現服用口服避孕藥物的婦女,並沒有顯著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由於各種研究結果不一致,說明婦女服用避孕藥的開始年齡與以後乳腺癌的發生關系,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1982~1988年WH0進行協作研究,發現避孕藥物與乳腺癌有一定關系,生育期服用比不育期服用,發生乳腺癌的相對危險性增高,低社會階層比高社會階層發生乳腺癌的相對危險性增高,觀察第一次服用後間隔若幹年未用者,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而持續服用者或近期服用,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在35歲以前婦女服用,則乳腺癌的危險性將增加,WHO還將不同類型的避孕藥與組織類型不同乳腺癌的關系進行分析。

(2)無卵巢者服用雌激素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有卵巢者短期服用雌激素與乳腺癌無關,服用5年以上者,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有卵巢者每月服用劑量與月服用累計劑量與乳腺癌的關系認識尚不一致。

(3)Hunter(1991)檢查硒的含量,吸煙者較不吸煙者低,月經初潮小於13歲者較大於13歲者低,楊金巧(1996)分析乳腺癌病人頭發中錳和鉻的含量比正常人高,Schwarts(1974)報道乳腺癌組織中含鉀量比正常組織高數倍,這些元素是乳腺癌的原因還是病變的結果,還須進一步探討。

6.生活習慣 高脂肪膳食可提高乳腺癌的誘發率,高脂肪膳食對乳腺癌危險性的影響原因可能是:

①長期高脂肪膳食可影響腸道細菌狀態發生改變,腸道細菌通過代謝可將來自膽汁的類固醇物質轉化為致癌的雌激素;

②高脂肪膳食可使催乳素分泌增加,進而使體內的雌激素分泌增加;

③脂肪可使體重增加甚至肥胖,體重越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越高;

④營養過度可使月經初潮提前,絕經日期後延,絕經後雌激素來源於脂肪組織,總之高脂肪膳食可使月經初潮提前,肥胖等均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

Longnecker(1988)研究飲酒使乳腺癌的危險性升高1.5~2.0倍,生物學研究認為,乙醇能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其代謝產物對乳腺有刺激作用,但至今未確定由乙醇引起乳腺癌的危險性到底有多大,最近發現曾用雌激素的婦女確使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

7.病毒感染 動物實驗表明,小鼠的乳腺癌可以由病毒引起,小鼠乳腺正常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絕大多數含有乳腺瘤病毒的若幹前病毒復體,其中一些復體演變成病毒體而繼續使某些小鼠發生乳腺癌,患乳腺癌的母鼠可以通過乳汁傳播病毒,這種含有病毒的乳汁因子,可誘發乳腺癌,目前,在乳腺癌病人和正常人乳汁中均可找到病毒顆粒,其形態與小鼠乳汁因子相似,乳腺癌中病毒顆粒陽性率達39%,正常人為5%,因此推斷病毒在人乳腺癌的發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8.遺傳因素 有統計學證實,有乳腺癌傢族史者其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3~5倍,臨床上經常見到母女倆或姐妹倆同時或先後患乳腺癌,且發病年齡在第二代人提前10~20年,母親有乳腺癌,其女兒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是無傢族史者的40~50倍,顯而易見,乳腺癌具有傢族遺傳傾向。

在小鼠實驗時已證實母親乳汁傳播而誘發乳腺癌具有遺傳性,人乳腺癌的遺傳證據逐漸增多,基因連鎖分析發現染色體長短臂交換位點可能與乳腺癌的敏感基因有關;基因分離分析發現乳腺癌基因型傳遞方式與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一樣。

然而大部分乳腺癌病人並無傢族史,多數雙胞胎並不同時患病,說明基因並非發病的惟一原因。

9.體形 Deward等報道體型瘦的絕經期婦女,乳腺癌的發病率並不隨年齡而上升,但有的國傢肥胖開始的年齡與乳腺癌有關,年齡在50歲以下肥胖時多與乳腺癌無關,而60歲以上體重每增加10kg,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80%,長期體育鍛煉,防止體重增加而肥胖,可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10.放射線作用 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及暴露於醫學X線人群資料,都顯示高劑量放射線能升高乳腺癌的危險性,美國制鐘表工人因表盤上的夜光照射用的鐳所發出的放射線,致使乳腺癌的危險性升高,乳腺癌的危險性大小,取決於接受放射線的年齡和照射劑量,一般10~30歲為有絲分裂活躍階段,對放射線照射效應最敏感,30歲以後危險性較小;第一次妊娠暴露於放射線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在此期前或後都要高;未生育婦女,乳腺暴露於放射線而產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比生育婦女高,總之,婦女在月經期和妊娠期對放射線敏感。

關於乳腺暴露於放射線的潛伏期,估計最短5年,一般10~15年,年輕人潛伏期較老年人長,低劑量放射線用來普查乳腺,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甚小。

11.受教育年限 受教育年限越長,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越高,天津腫瘤研究所調查受過大學教育者患乳腺癌比未受大學教育者高3.6倍,受教育年限長的人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高是一個綜合因素,這些人往往結婚晚,生育晚,產次少,口服避孕藥,經濟水平高,營養狀態好等,對乳腺癌的發生都有促進作用。

12.精神作用 當神經在焦慮,緊張或壓抑的強烈刺激下,作用於大腦皮層的中樞神經,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免疫功能抑制,則可抑制抵抗癌瘤的免疫,如果大腦皮質因強烈刺激反復存在,使機體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狀態,導致機體內環境失衡,最終將影響機體抗癌機制的功能,經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危險性增高與情緒障礙有關。

早期乳腺癌治療

(一)治療

1.處理原則:乳腺癌的處理原則就是依據目前對乳腺癌生物學特性的理解變化直接影響瞭早期乳腺癌的處理。

(1)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它的轉移擴散在很早即可發生,轉移規律也不同於原先的解釋,即癌細胞首先從原發部位的淋巴管進入附近淋巴結,在其中生長繁殖,充滿淋巴結及淋巴管,逐級向下轉移,最後通過淋巴-靜脈通道進入靜脈,形成血行播散。新的理論是:癌細胞在早期即可進入腫瘤本身的血管而發生全身播散。

(2)對原發瘤局部處理的方式不影響生存率,大范圍的所謂根治術可能降低局部復發率,而不降低死亡率。術後加或不加放療,其生存率無明顯差別,而且行局部切除後單純發生在乳房的局部復發並不明顯影響生存率。

(3)淋巴結轉移是影響生存率的指征,而不是決定性因素,其依據為:

①多年來各種對淋巴結的處理方法(手術清除或放療)並沒有改善總生存率。

②淋巴結不是萬能的,癌細胞進入淋巴結後不一定持續地浸潤性生長。

③在對局部區域淋巴結-靜脈通道或通過腫瘤本身的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④微小的轉移灶與生存率無明顯關系。Folk認為小於2mm的微小轉移灶無血管生長,僅靠滲透性營養供應,可能會長期維持在這一大小,甚至縮小。因此早期乳腺癌淋巴轉移率與生存率並不成相應的反比關系,依靠切除有轉移淋巴結不能使腫瘤治愈。

2.治療方法選擇

(1)患側乳房的處理:全乳房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10年生存率在98%以上,局部復發率僅為0.6%。對直徑小於1cm的浸潤癌行單純局部切除腫瘤,局部復發率較全乳切除術高,為8.5%~30%,為非標準手術。行此手術,需註意以下問題:

①必須是病人自願接受;

②術前通過各種確診病變為局灶性、單發的非浸潤癌或≤1.0cm的鏡下浸潤,並確定腫瘤的準確部位;

③局部切除後詳細病理確診切片未查到癌,若切緣陽性,就重新切除,術後應密切隨訪。

(2)腋淋巴結的處理:原位癌的淋巴轉移為3%以下,因此常規行全腋淋巴結清除術並無必要,小於1cm的浸潤癌率為12.5%~20.9%。有淋巴結轉移者,2/3的病例隻有1~3枚淋巴結轉移,其中40%的陽性淋巴結僅為鏡下轉移癌,這就是說如果對早期浸潤癌一律行腋淋巴結清除術,隻有20%左右的病人受益,而80%左右的病人將不幸承受清除術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早期浸潤癌的淋巴結清除術應有選擇性。選擇標準術:對於廣泛性的導管內癌(多有鏡下浸潤),分化較差的早期浸潤癌或臨床有腋淋巴結腫大的早期乳腺癌病人,應行中位或全腋淋巴結切除術,對於直徑≤1cm而無以上指征者,則宜行低位或中位腋淋巴結清掃術。臨床無腋淋巴結腫大的小葉原位癌,一般不行腋淋巴結清除術。

3.輔助治療 無淋巴結轉移的小乳腺癌經外科處理的生存率很高,如直徑≤1cm無淋巴轉移的浸潤癌單純手術的治愈率已可達到95%,再給予輔助治療,生存率提高也不過4%~5%,治療潛在的益處可能被藥物本身的不良反應所抵消。應根據腫瘤大小、分化程度,選擇切實可行、有效、安全的治療措施。目前普遍接受的原則為:

①原位癌,小乳癌無淋巴結陽性,不宜用聯合治療。

②絕經前婦女,腋淋巴結陽性,宜用聯合化療。

③絕經後婦女,腋淋巴結陽性,ER(+)者,用抗雌激素(如TAM)治療,由於ER測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某些ER(-)病人亦可考慮應用。

④圍絕經期婦女腋淋巴結陽性有預後不良指征者,如原發腫瘤>3cm,腫瘤分化差,ER(-),有淋巴管及血管侵犯及癌基因分析有預後不良因素等,可考慮應用化療。

(二)預後

早期癌的預後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1.腫瘤的大小及腋淋巴結狀況 腫瘤直徑≤1.0cm病人的預後(10年復發率<10%)明顯優於腫瘤直徑為1.1~2.0cm的病人。且在腫瘤直徑≤1.0cm組中,復發的危險性也隨腫瘤的直徑增加而增加,有腋窩淋巴轉移的病例預後差。

2.ER、PR狀態 腫瘤受體陽性的病人比陰性的病人預後好,5年復發率相差8%~10%。

3.組織學類型 小葉原位癌似乎較導管內癌的預後好。

4.細胞增殖比率 通過各種手段對乳腺癌標本的細胞增殖比率測定發現,其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應用DNA流式細胞計數儀對細胞DNA的SF及倍體狀況的測定表明:細胞核SF與預後有密切關系,而倍體狀況與預後的關系不明顯。

如何早期診斷乳腺癌

乳腺X線(鉬靶)檢查是目前最有效的發現早期乳腺癌的方法。X線的主要表現是腫塊結節影和微小鈣化。乳腺普查中約一半未捫及腫塊的乳腺癌是由於微小鈣化灶存在而檢出。受乳腺致密性、或病灶與周圍組織密度相近、或病灶緊靠胸壁、或病灶在胸壁邊緣等因素影響,X線檢查可存在漏診情況。由於X線對人體有害,年輕婦女乳腺組織對放射線敏感,故對35歲以下女性,X線不作為常規普查手段。近來數字化立體定位乳腺X光機,不但提高瞭影像的質量,還能對可疑病變進行定位穿刺活檢,更有利於發現早期病變。

超聲檢查也是發現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別是對致密性乳腺檢查。超聲檢查也是乳腺X線檢查最重要的補充和釋疑方法。高頻彩超的應用使圖像質量大大改善。超聲檢查不受患者年齡、部位、檢查時間和次數的限制,與乳腺X線檢查結合被稱為乳腺影像學檢查的“黃金組合”。乳腺超聲檢查還在囊實性乳腺腫塊鑒別、青年女性乳腺病變的評估、導引下乳腺腫塊穿刺、植入乳腺假體後乳腺可疑病變的評估以及乳腺炎性病變有無膿腫形成等方面有獨到的價值。

臨床體格檢查也是發現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乳腺局部腺體的增厚、乳房皮膚輕度凹陷、乳頭輕度回縮、乳暈輕度水腫、乳頭溢液、乳頭糜爛、絕經後乳房疼痛都是值得註意的表現,不能把“腫塊”作為診斷乳腺癌必不可少的重要體征。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有較高的軟組織對比特性,特別是脂肪抑制技術和對比增強的應用,磁共振比X線和B超能更好地顯示腫瘤形態學和血流動力學特征。除瞭對鈣化灶本身有局限外,磁共振可用於各種情況乳腺檢查,特別是X線和B超診斷有困難的病人。

乳管內鏡檢查適合於乳頭溢液的患者,而乳頭溢液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現。乳管鏡管徑0.5-1mm,檢查無痛苦。乳管內鏡可清晰地觀察乳腺導管壁和管腔分泌物的情況,發現可疑病灶,準確定位病灶,引導病灶活檢,以獲得明確診斷。

乳腺微創活檢系統。臨床上摸不到的乳腺病灶需要影像學定位裝置來進行引導穿刺和活檢,定位準確與否是決定穿刺活檢是否成功的關鍵。目前常用的病灶定位系統有兩種:X線立體定位系統和B超定位系統。用於微創活檢的裝置主要分細針和空芯針兩大類。細針穿刺獲得的標本是細胞,且標本量少,在診斷乳腺腫塊時有一定的局限性,隻能提供細胞學診斷,無法區分病理上的原位癌和浸潤癌。空芯針穿刺活檢獲取的標本是組織,獲得組織學診斷,能夠區分原位癌和浸潤癌,但活檢標本量也是影響診斷準確性的重要因素。近來一種定向真空輔助乳腺活檢裝置,可連續定向活檢,一次穿刺可獲得多塊組織標本,操作方便。

雖然近70%的乳腺癌患者是通過自我檢查發現,但單靠自我檢查並不能提高乳癌的早期診斷。對一些臨床腫塊不明顯或腫塊較小的乳腺癌、腫塊還未形成的乳腺癌、同時存在乳腺腫塊樣增生的病人,自我檢查難以發現,每年到正規醫院做一次乳腺專項檢查非常必要。每年進行1次乳腺的專項檢查費用並不高,很多女性寧願花數千元去做美容護理,對於花費百元的乳腺癌檢測卻“能省就省”,這實在是個誤區,重視健康要落在實處。

乳腺癌患者日常如何預防

1、按時作息

乳腺癌的發病率跟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因此,調整生活方式是讓乳房遠離噩夢最有效的手段。如減少熬夜的次數,有規律的作息。

2、科學飲食

女性應該註意自己每天吃的食物,要有健康飲食的觀念,可以多吃些白菜、海魚、新鮮蔬菜、水果、菌類及豆類食品。過多地食用肉類、煎蛋、黃油、奶酪、動物脂肪可增加乳腺癌危險性,要避免過多攝入,以控制體重,忌煙酒。

3、多曬太陽

多曬太陽:與服用維生素D相關的是,多曬太陽也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 因為皮膚隻有在陽光下才能合成維生素D。美國專傢說,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天曬 10到15分鐘太陽就夠瞭,這足以使人們保持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不過,也有 專傢提出,皮膚過多地暴露在陽光下,患皮膚癌的危險將會增加,因此,曬太陽也 要適可而止。

4、調節情緒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緒穩定,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適量運動,可以減少乳癌的發病機會。

5、服用維生素D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D有預防乳腺癌的功效。研究發現 ,每天服用200個國際單位(大約食用兩小勺含維生素D奶粉即可)維生素D的 婦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險率大約降低30%。醫生因而建議:50歲及其以下的婦 女每天至少服用200個國際單位維生素D;而50歲以上的婦女,最好每天服用 400到600國際單位維生素D。

6、少吃避孕藥

許多女性往往會采用吃避孕藥的方式避孕,會對身體帶來很大危害,也會增加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幾率。

7、學會自查

女性應該把乳房自查作為日常乳房護理的一部分,每月檢查一次,如果發現乳房有異常腫塊、非哺乳期乳頭有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和上肢水腫,就需要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乳腺癌患者日常保健方法有哪些

1、經常按摩乳房

輕輕按摩乳房,可使過量的體液再回到淋巴系統。按摩時先將肥皂液塗在乳房上,沿著乳房表面旋轉手指,畫約一個硬幣大小的圓,然後用手將乳房壓入再彈起,這對防止乳房不適很有好處。

2、穿穩固的胸罩

胸罩除瞭可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已受壓迫的乳房神經進一步受到壓迫,消除不適。

3、控脂減肥

研究發現,癌細胞最初處於“起始”狀態,隻有當其受到“刺激”之後,才能迅速增殖而發病。高脂肪飲食是乳腺癌的促發“刺激”劑,長期大量攝取脂肪,可使機體產生大量類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樣物質,這類物質過量可刺激癌腫的增長。

4、加強運動

國外有人做過統計,育齡婦女每周平均進行4小時的體育鍛煉,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減少60%。 有規律地長期運動。在各行各業中,運動員的乳腺癌發病率最低,天天大運動量,消耗瞭多餘的脂肪,身上沒有贅肉,體內的雌激素保持在低水平,當然就不會與乳腺腺癌“有染”瞭。加強運動可以使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減少排卵次數。尤其是使能生成雌激素的腹部脂肪積聚減少,讓免疫系統功能處於良好狀態。

5、多吃果菜

研究發現,粗糧、蔬菜、水果中,除含有大量具有防癌抗癌的植物纖維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還含有多種能阻止和減慢癌癥發展各個階段的生物活性物質,其中以 大豆類、玉米、食用菌類、海藻類、大蒜、西紅柿、橘類和漿果類水果等作用最為顯著。因此,在日常膳食中適當地多吃些這類食物,不僅有益於健康,還有助於乳腺癌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