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在我國其發病率居各類腫瘤的首位 ,每年約有17萬人死於胃癌 ,幾乎接近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4,且每年還有2萬以上新的胃癌病人產生出來 ,胃癌確實是一種嚴重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疾病。胃癌有哪些早期表現?如何判斷胃癌?一起來看下。

胃癌有哪些早期表現

胃癌

胃癌是最常見的胃腫瘤,系源於上皮的惡性腫瘤,即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在胃的惡性腫瘤中,腺癌占95%。這也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乃至名列人類所有惡性腫瘤的前茅。一般多見於中年以後的男性。近幾年,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胃癌出現瞭年輕化的趨勢,與不良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有很大的關系。早期胃癌多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當臨床癥狀明顯時,病變已屬晚期。

早期癥狀

近半數早期胃癌病人沒有臨床癥狀,僅部分有消化不良等癥狀,如上腹隱痛不適、輕微飽脹、疼痛、惡心、噯氣等,而這些癥狀並非胃癌特有,可見於慢性胃炎、潰瘍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

1、80%以上的患者,出現上腹部疼痛。

2、約1/3患者出現胃部悶脹、上腹不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3、1/3的患者雖沒有明顯消化系統癥狀,但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和疲倦無力。

4、部分患者表現為泛酸、燒心、惡心、嘔吐、噯氣或黑大便等癥狀。

食欲減退、厭食納差、惡心嘔吐、食後胃脹、噯氣、反酸等消化不良癥狀,也是一組常見而又缺乏特異性的胃癌早期信號。食欲減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癥狀,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癥狀,若與胃痛癥狀同時出現並可以排除肝炎時,尤應引起重視。有些病人因在進食後出現腹脹、噯氣而自動限制日常飲食,致使體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癥狀也可出現食後飽脹感並伴有輕度惡心。

早期治療

即應用胃鏡進行治療,適用於微小胃癌、小胃癌、高齡或重癥患者不能耐受手術者。常用方法為內鏡胃粘膜切除術、酒精局部註射、微波凝固治療,激光治療。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科學傢對舞茸(Maitake,又名灰樹花)的研究取得瞭突破性進展,給癌癥患者帶來瞭全新的治療手段,取得瞭較為理想的效果。

患瞭胃癌能活多久

早期胃癌能活多久

早期胃癌患者主要取決於是否及時采取瞭恰當的治療手段。一般來說,早期胃癌癌腫較小,未發生擴散轉移,其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早期胃癌切除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80%左右,術後可一定時間內采取放化療、中藥治療等手段以防止復發,使得胃癌最多能活多久大大的延長。

中晚期胃癌能活多久

中晚期胃癌患者而言,主要取決於治療方法是否得當及病人的身體狀況。中晚期胃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放化療及中藥治療。胃癌是消化道腫瘤中對化療比較敏感的一種,治療效果較為明顯,中晚期胃癌的化療方法主要有單劑化療和聯合化療,聯合化療的效果優於單劑化療。化療時服用人參皂苷Rh2可使病人食欲增加、血小板、白細胞數量恢復正常,極少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同時還有止痛、安眠等良好功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使病人始終保持正常的體力,順利完成各項治療。

但中晚期胃癌的最佳化療期限尚不清楚,因為隨著化療時間的延長,其治療毒性也在逐漸增加,對延長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並無明顯作用,若是結合中藥治療,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最大限度延長生存期。

胃癌最多能活多久具體壽命誰都回答不瞭,跟疾病情況,但與其天天擔心能活多久,還不如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這樣可能更有利於病情的恢復。在延長上,早期能治療的就及時的治療,同時長期采用中藥治療,患者的生命就會有一定的保障,晚期患者,應該在調節身體機能上多註意。

胃癌防止四則

1、胃幽門螺桿菌(HP)感染患者,其胃癌發作的危險性是HP感染陰性人群的6倍。HP在胃內能發作氨:氨能中和胃酸,胃中的硝酸鹽在偏堿的環境下能轉化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食物中的二級胺結組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激烈的致癌物質。筆者曾用二乙基亞硝胺喂飼大白鼠,8個月後悉數大白鼠發作胃癌、肝癌或肺癌。筆者曾測定過臨浦鎮菜場上的蔬菜、食物。成果發現當地一種“雪利紅”暴醃菜含亞硝酸鹽特別高。所以平常少吃“暴醃菜”是有優點的,胃癌發作率也可減低。

2、某些疾病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如胃息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約有10%的病人能夠會演變成胃癌,像惡性貧血患者其胃癌的發作率比普通人高21.9倍。因而要註重診治這類病人,防止胃癌的發作。

3、胃癌的發病與患者的生活習慣、任務、飲水、環境土壤等關系密切。

4、遺傳問題癌的遺傳問題並沒有結論,但醫學界已註重到瞭它的宗族傾向性。如多發性結腸息肉患者,結腸癌的發作率高,且有一傢幾代相繼發病的傾向。能否遺傳仍是一個宗族生活在同一環境下,受同一致癌要素影響所形成的,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固然如此,它提示大傢,宗族中有癌腫病史的,要註重定時查看身體,做好防止任務。

胃癌是如何引起的

【病因病理】

胃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但一般認為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

1.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日本是胃癌高發國傢,日本移民到美國,其後代胃癌發病率明顯下降。一般認為寒冷潮濕地區、泥炭土壤及石棉礦地區的居民發病率高;也有人認為某些化學元素及微量元素比例失調與胃癌發生有關,胃癌高發區水土中含硒、鎳、鈷、銅、較高。

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在不同地區差別也相當懸殊,病死率高的青海(40+62/10萬)與病死率低的廣西(5.16/10萬)之間,相差7.9倍。

2.生活與飲食習慣

世界范圍的流行病資料認為在環境因素中,飲食因素是胃癌發生的最主要原因。通過大量人群的回顧性調查並對許多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之後,發現胃癌與多吃醃酸菜、咸魚、咸肉及煙熏食物有密切關系。相反,牛乳、新鮮蔬菜、水果、維生素C以及冷藏食物卻能降低發生胃癌的危險性。過多攝入食鹽電可能與胃癌發病有關,流行區調查示患者每日攝入量大多超過10g。引起胃癌的致癌物質可能是亞硝胺(mitrosamines)。動物實驗已證明該物質確可致胃癌。亞硝酸是從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再與胺結合而成。硝酸鹽與亞銷酸鹽廣泛存在於食物中,特別是咸菜、咸魚、咸肉等。有病人的胃液中也證明有高濃度亞硝酸鹽的存在。減少食鹽攝入常伴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攝入之減少。低溫可抑制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近年來美國、日本等國胃癌發病率之下降,冰箱的廣泛應用可能是一個因素。維生素C能抑制亞硝酸鹽與胺結合,故經常服用維生素c可減少胃癌發生的危險性。

3.亞硝胺類化合物

自1956年發現亞硝酸胺類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以來,與胃癌的關系已受到普遍的重視。尤其是近年來應用多種不同化學結構的亞硝酸胺類化合物,在多種動物體內成功地誘發瞭胃癌,而且觀察到其癌變的誘發過程與人體的胃癌發生過程甚為相似,因而更引起廣大病因工作者的註意。

亞硝胺類化合物雖然在自然界存在不多,但該化合物的前身—二級胺及亞硝酸鹽在自然界分佈甚廣,人類與其接觸的機會甚多,並且在適宜的酸度(pH1~pH3)或細菌的作用下易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所以目前認為亞硝胺類化合物很可能是人類胃癌的主要病因。

通過對胃癌高發區N-亞硝基化合物的研究,不但發現高發區居民的飲水及糧食內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含量明顯地高於低發區,而且在高發區居民的飲水及福建居民常吃的魚露及甘肅居民常吃的酸菜中均找到致癌的N-亞硝胺,同樣高發區居民胃酸中的亞硝酸鹽的含量也較高,而且在空腹胃液中檢出N-亞硝基化合物,同時證明此胃液有致突變作用。另外也發現高發區居民胃黏膜上皮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明顯增強。

現已知道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有兩大類,即N-亞硝胺和N-亞硝酰胺,前者多為揮發性,並須經細胞微粒體酶的激活損傷遺傳物質DNA才能顯示其致癌作用;後者多為非揮發性且不需代謝激活,對DNA有直接損傷作用,故一般認為亞硝酰胺與胃癌發病的關系更為密切。近年來已建立瞭檢測亞硝酰胺的方法,且發現在胃黏膜不同病變病人的胃液中N-亞硝酰胺的檢出率有明顯差異。

4.癌前期病變

(1)息肉

胃息肉一向被認為系癌前期病變,但文獻報告中差異很大。繼發於胃黏膜的腸腺上皮化生,主要分佈於胃竇部,多為單發,息肉形態呈腺瘤樣或乳頭狀瘤樣,其直徑多在2cm以上,在組織結構上有腺瘤樣特征,具有癌變的潛在危險,惡變後多為腸型胃癌。

(2)胃潰瘍

胃潰瘍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是一公認的事實。

(3)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以及常伴有的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發生的關系較胃潰瘍更為密切。不但從大量的調查資料發現胃癌的高發區,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也較高,兩者呈正相關;而且萎縮性胃炎及腸化生的部位與胃癌的好發部位也一致,尤其是高發地區的胃癌源自化生的腸上皮的更多。

5.黴菌毒素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胃癌高發區糧食及食品的真菌污染相當嚴重。高發區慢性胃病患者空腹胃液真菌的檢出率也明顯高於胃癌低發區。在胃內檢出的優勢產毒真菌中雜色曲黴占第一位,並與胃內亞硝酸鹽含量及慢性胃炎病變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而且在胃癌高發區甘肅的酸菜以及福建慢性胃炎患者空腹胃液中,均檢出有致癌及致突變性的雜色曲黴毒素。

6.遺傳

Woolf曾發現一個有胃癌傢族史的傢庭,其傢族成員的胃癌發病率為一般人群的2~4倍,表明遺傳與胃癌有密切關系。

7.吸煙

吸煙與胃癌發病的關系存在不同的意見,曾有人認為吸煙可能與賁門癌有關,但均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據。近來,日本曾對26萬餘40歲以上的成年人作前瞻性的調查研究,歷時共16年,發現吸煙者胃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如將開始吸煙的年齡分為:<15歲、15~19歲、20~29歲及>30歲四組,其胃癌死亡率(每10萬人)分別為381.4、240.1、206.9及176.7,而不吸煙的死亡率為144.7,戒煙5年後的死亡率仍較正常人稍高。

8.幽門螺桿菌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幽門螺桿菌(beli—cobacter pylori,Hp)列為I類致癌因子。Hp感染者胃癌發病率高於非感染者4—8倍。Hp致癌機制可能與其釋放空泡毒素(VacA)等細胞毒素和引起局部免疫反應有關,導致胃黏膜炎癥、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從而誘發胃癌發生。

綜上所述,胃癌的病因較復雜,一般認為是外界的致癌物作用於某些有缺陷的機體的結果。有人認為胃癌的發病年齡雖然常在中年以後,但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則常在青春發育期已怍用於機體,個別易感的個體在某種遺傳背景上,可對致癌物呈特異性反應,在以後長期的生命過程中,再受某些促癌物作用而發生胃癌。吸煙對胃癌同時有致癌及促癌的作用,經常食用高鹽飲食則有類似的促癌作用,而含巰基類蔬菜及新鮮蔬菜中豐富的l3一胡蘿卜素及牛奶中的維生素A,則有抑制致癌及促癌的作用。

病理

胃癌好發部位依次為胃竇、胃小彎、賁門、胃體及胃底.全胃廣泛浸潤者少見。胃癌分為早期和進展期。

(一)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而深度不超過黏膜下層的胃癌,可分隆起型(息肉型)、平坦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潰瘍型)3型。早期胃癌中直徑5~10mm者稱小胃癌,直徑<5mm稱微小胃癌。

(二)進展期胃癌

進展期胃癌是指深度超過黏膜下層,已侵入肌層者稱為中期,已侵入漿膜層或漿膜外層組織者稱為晚期。按形態分型為:①息肉型,不多見,腫瘤凸入胃腔.有蒂或無蒂,表面可有淺潰爛;②潰瘍型,呈單個或多個潰瘍,發生於凸入胃腔的癌組織,其周圍黏膜受癌細胞浸潤而隆起,強直者稱浸潤型潰瘍,無或隻有輕微浸潤者稱非浸潤型潰瘍.此型不易與良性潰瘍相區別;③浸潤型.胃壁受癌腫浸潤伴纖維組織增生,可局限於胃竇而造成局部狹窄,少見者呈彌慢性浸潤累及整個胃壁,使胃固定成一失去彈性而不能擴張的狹小胃囊,稱為革袋胃;④表淺擴散型,僅累及黏膜表層,向四周擴散,使黏膜增厚呈顆粒狀,少見。

(三)轉移途徑

1.胃癌的胃壁內擴展

自胃黏膜發生的癌,除在黏膜內橫向擴展外,還同時向深部增殖,並通過淋巴管、血管、神經等向遠處蔓延。直接性增殖有膨脹性增殖和浸潤性增殖兩種方法。胃癌的初期以及Bormann I、Ⅱ型等局限型胃癌為呈膨脹性增殖,而Bor-mannⅢ、Ⅳ型則從早期開始即呈浸潤型增殖。決定胃癌的增殖擴展方式的因素,主要是癌細胞的分化程度,亦即是其惡性程度。分化較好的腺癌如乳頭狀腺癌等多呈膨脹性生長,而黏液腺癌等多呈浸潤性生長。另外,機體的免疫狀態也與胃癌的增殖擴展有關。胃癌癌周淋巴細胞浸潤及纖維組織增生均為機體的抗癌防禦反應.癌周淋巴細胞浸潤主要是T細胞,執行細胞免疫功能。癌周纖維組織增生的程度,則與癌分化程度相平行。胃壁內脈管的受侵,特別是淋巴管,易致胃癌在胃壁內的隔位或遠位擴展。有的學者發現局限型胃癌易侵犯血管,而浸潤型胃癌則多侵犯淋巴管。

2.胃癌淋巴道轉移

依據癌灶的原發部位,按其淋巴引流途徑,由淺而深,由近而遠逐站轉移。如A區(胃遠端)癌多轉移至1站的③、④、⑤、⑥組淋巴結,繼而向Ⅱ站的⑦、⑧、⑨組轉移,最後向Ⅲ站淋巴結轉移。c區(胃上部)癌首先侵及的是l站的①、②、③、④等組,而後漸轉移至⑦、⑨、⑩等Ⅲ站淋巴結。

3.血行轉移

晚期胃癌可經門靜脈轉移至肝臟,並經肝靜脈轉移至肺、腦、骨骼及其他臟器。

4.腹腔內癌移植

癌細胞脫落入腹腔,可種植於某些器官,常見部位為膀胱直腸窩或子宮直腸窩,也可在壁層腹膜上形成許多種植性結節,並產生大量腹水,多呈血性。

得瞭胃癌怎麼辦

胃癌的治療原則:①早期治療: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胃癌療效的關鍵。②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以手術為中心,開展化療、放療、中醫中藥和生物學等治療,是改善胃癌預後的重要手段。

1.手術

早期胃癌(I A、I B):行根治性手術(D1術式):中期胃癌(II、IIIA期):強調首次切除的徹底性,幽門及胃竇癌應行遠端近全胃切除術:胃底、體區全胃切除術+D2切除術懷疑有脾門或脾動脈等多個淋巴結轉移,以及腫瘤侵及胰體、尾時,應合並脾臟、胰體尾切除(D3術式);晚期胃癌(ⅢB,Ⅳ期);對ⅢB期胃癌,應力爭按中期癌原則行根治手術。對Ⅳ期病例,則應積極提倡作姑息性切除術(去負荷手術).同時輔以綜合療法。

2.內鏡下治療

對早期胃癌可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成功關鍵取決於病變早期、能將病變完全切除且無淋巴結轉移。但不如手術可靠。

3.化學治療

抗癌藥常用以輔助手術治療,在術前、術中和術後使用,以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和殺傷殘存的癌細胞.從而提高手術效果。一般早期胃癌術後不予化療,而中晚期癌能被手術切除者必須化療,按情況單一給予5-氟尿嘧啶(5一FU)、絲裂黴索(MMC)、替加氟(FT-207)或聯合化療,未做根治性手術或不能施行手術者,可試用聯合化療。常用的化療劑有5一FU、MMC、FT一207、阿黴素(ADM)、亞硝脲類(MeCCNU等)、順鉑(DDP)、足葉乙苷(VP—16)等。常用的化療方案有:FM、FAM、EAP、ELF等。

4.生物和免疫治療

目前胃癌的免疫治療越來越受到關註,是一種通過調動機體的免疫功能來達到殺滅和抑制腫增細胞目的的腫瘤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免疫治療目前尚不完全成熟,但在理論上講,是消除手術、放化療殘留腫瘤細胞和防止復發轉移最有希望的方法。

5.放射治療

胃癌對放射線一般不敏感,目前尚不易對胃癌進行單獨的放射治療。術前放療可提高五年生存率10%~15%。術前放療一般不增加手術困難及手術並發癥。放射劑量從小劑量開始,總量DT每4周3500~4000cGy。未分化癌DT每4周3000~3500cGy。手術時間不宜過早,原則上放療後2周手術,但最遲不超過3周。

6.介入治療

早期胃癌患者如有全身性疾病不宜作手術切除者可采用內鏡治療術,此外通過內鏡應用激光、微波及註射無水乙醇等亦可取得根治效果。進展期胃癌不能進行手術者亦可通過內鏡局部註射免疫增強劑(如OK-432)及抗癌藥物。

7.中醫中藥治療

現代中藥免疫增強劑對胃癌有獨到功效,可以配合手術、化療,殺傷腫瘤細胞,防止復發轉移,減輕化療毒副作用等,如雙靈固本散。

如何判斷胃癌

檢查項目:胃鏡檢查、組織學活檢、腫瘤篩查

1.胃液分析 正常胃液無色或淺黃色,每100ml胃液中遊離鹽酸約 0~10U,總酸度約10~50U。胃癌病人的胃酸多較低或無遊離酸,約65%胃癌患者呈現胃酸缺乏,而200%~25%患者經五肽胃泌素刺激後仍顯胃酸缺乏,胃酸低下的程度常與胃癌的大小成正比,浸潤型癌及胃底賁門部癌胃酸低下程度較幽門部為甚。當胃癌引起幽門梗阻時,可發現大量食物殘渣,如伴有出血,則可出現咖啡樣液體,對胃癌診斷具有一定的意義。

2.大便隱血試驗 持續性大便隱血陽性,對胃癌的診斷有參考價值,可以為發現胃癌提供線索,大便隱血試驗在早期表淺型胃癌的陽性率可達20%,隨著病程的進展,其陽性率可達80%以上,其中以胃體癌的陽性率最高,賁門癌次之。

3.免疫學診斷 檢查的方法很多,在國內已開始用於臨床。應用細胞融合術建立雜交細胞癌細胞株制造的單克隆抗體在國內外已經應用於診斷和治療腫瘤。單抗對胃癌診斷的研究起步較早,有些已經應用於臨床。

4.X線鋇餐檢查

數字化X線胃腸造影技術的應用,目前仍為診斷胃癌的常用方法。常采用氣鋇雙重造影,通過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觀察作出診斷。早期胃癌的主要改變為黏膜相異常,進展期胃癌的形態與胃癌大體分型基本一致。

5.纖維胃鏡檢查

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的部位和范圍,並可獲取病變組織作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胃癌的最有效方法。采用帶超聲探頭的纖維胃鏡,對病變區域進行超聲探測成像,有助於瞭解腫瘤浸潤深度以及周圍臟器和淋巴結有無侵犯和轉移。

6.腹部超聲

在胃癌診斷中,腹部超聲主要用於觀察胃的鄰近臟器(特別是肝、胰)受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

7.螺旋CT與正電子發射成像檢查

多排螺旋CT掃描結合三維立體重建和模擬內腔鏡技術,是一種新型無創檢查手段,有助於胃癌的診斷和術前臨床分期。利用胃癌組織對於氟和脫氧-D-葡萄糖(FDG)的親和性,采用正電子發射成像技術(PET)可以判斷淋巴結與遠處轉移病灶情況,準確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