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明顯的貧血是很容易被人發現的。外觀上,貧血病人看起來顏面灰暗,精神萎頓,眼瞼結膜蒼白,面色無華。還會經常出現頭昏、眩暈、心悸、氣短、食欲不振、註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癥狀。所以,急性發病的貧血和中度以上的貧血是很容易引人註意的,也便於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貧血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但必須註意,除瞭上述容易診斷的貧血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病人貧血是緩慢發生的,隻有在血液檢查時方才會發現存在貧血,即所謂“無癥狀貧血”。正因為病程緩慢,癥狀潛在,病人對此產生一定的適應代償能力,所以,容易被人們忽視,往往耽誤診斷和治療。正如專傢們指出的,貧血不僅代表著造血系統的功能異常,不隻是意味著血液系統的原發性疾病,還往往是惡性腫瘤、腎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慢性肝臟疾病的先兆表現,特別是在感染性疾病、腎臟病和癌癥中並發貧血的幾率很高。可以說,通過貧血這一癥狀追根溯源,十分有利於對惡性腫瘤和肝腎疾病等重病的早期確診,以防患於未然。那種認為沒有心慌、氣短、顏面蒼白、頭昏、目眩等貧血癥狀也就不會存在貧血的觀點是十分有害的。

相對於其它疾病而言,貧血診斷並不困難。最簡單的方法是翻起下眼瞼觀察瞼結膜顏色,或是通過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計數,這在條件簡陋的診所都能辦到。一俟診斷貧血,更重要的是應盡早作進一步檢查,以期找出導致貧血的根本原因,以判定是造血系統本身的毛病,還是因為其它器官疾病連累所致,從而對因治本,務求根除。如前所述,導致貧血的原因很多,它往往預兆著該系統的嚴重異常,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繼續深入探因。

其實,即使“無癥狀貧血”也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因為貧血一旦形成,血中氧的攜帶功能就要下降,盡管平靜時病人可能無明顯不適,但稍作運動,就很容易有心慌、氣短、呼吸急促等表現,其它諸如註意力不集中,易於疲勞、耳鳴、頭重感等癥狀也會經常出現。所以,隻要細心留意觀察,應該是可以盡早發現潛在徐緩的“無癥狀貧血”病人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雖然“無癥狀貧血”看起來不嚴重,但往往潛伏著嚴重情況,必須一追到底,不可掉以輕心!

貧血的人吃點牛肉

當出現臉色發白、頭暈、肢軟乏力、眼花耳鳴等癥狀時,很多人都不覺得這是病,但這些可能是貧血的癥狀,在飲食上應該註重鐵元素的補充。

在所有食物當中,紅肉是鐵元素的重要來源,而牛肉中鐵含量尤其豐富,按照《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每100克牛肉中鐵元素的含量為3.3毫克,是相同質量豬肉的兩倍,也高於羊肉中的含量。牛肉適合與某些素菜一起燉著吃,可以酸堿中和,口感效果都會更好。例如牛肉和白菜、土豆、粉條燉一起味道極佳,和南瓜也是不錯的搭配。值得一提的是,牛肉遇到番茄後,可以使牛肉中的鐵更好地被人體吸收,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而在燉牛肉時,加上些番茄,能讓牛肉更快變爛,更適合中老年朋友食用。

但需要註意的是有小便黃、大便幹、口幹舌幹及咳嗽有黃痰等火旺癥狀的人則盡量少吃牛肉。

中醫辨證治療貧血的方法

中醫將其列入“血虛”的范疇,將氣與血緊密地聯系起來,強調血虛是由於氣虛所致,而血虛又反過來加重瞭氣虛,導致氣血兩虛證。那麼什麼是氣,什麼又是血呢?中醫認為,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其存在是通過生理功能表現出來的,如血的生成和運行,氣不足(即氣虛)或氣的運動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而血在中醫裡則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其在人體內運行,將氧和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血不足(血虛)就會導致人體缺乏滋養。

中醫辨證治療貧血癥狀

一、中醫診斷血虛證,如出現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等癥狀者,可歸為心血虛;

治療方法:

1、河車大造丸,本藥滋補肝腎,對因肝腎不足、精血虧損所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夢遺滑精、咳嗽無力、年老體弱,凡陰血不足者(如肺結核、慢性腎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服之效佳。

2、大補陰丸,參閱本刊2007年第6期《神經衰弱和失眠》一文。

3、歸芍地黃丸,能滋補肝腎,益陰養血。對陰虛血少、頭暈目眩、兩脅作痛、午後低熱、骨蒸盜汗、血虛頭痛、咽幹耳鳴、腰腿酸痛以及因肝腎陰虛所致婦女月經不調者適用。

如何避免貧血

鐵是制造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在一般情況下,成年男性每天約需鐵1毫克,生育期婦女每天需鐵1.5-2毫克,妊娠和哺乳期需鐵量更多。因此,平時應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豬肝、蛋黃及海帶、發菜、紫菜、木耳、香茹豆類等。

要註意飲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後適當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果酸,能促進鐵的吸收。而餐後飲用濃茶,則因鐵與茶中的鞣酸結合生成沉淀,影響鐵的吸收。

另外,用鐵鍋烹調食物,對預防貧血大有益處。葉酸和維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質。新鮮的綠色蔬菜、水果、瓜類、豆類及肉食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肉類及肝、腎、心等內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但經高溫烹調後,可使50%以上的葉酸和10—30%的維生素B12遭到破壞。因此,生活中既要註意飲食多樣化,又要講究烹飪技術,盡量避免過度蒸煮食物。

許多化學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損傷骨髓。化學因素如苯有機砷、抗腫瘤藥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物、抗癲癇疾病 藥物、抗風濕藥(如保太松、消炎痛)等;物理性因素如X線、B12、γ射線、中子等,均可損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敵。因此,應嚴格執行防護措施,遵守操作規程,尤其不可濫用對造血功能有害的藥物,還應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

失血也是導致貧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對各種失血性疾病,如鉤蟲病、痔瘡、功能性子宮出血等,應積極進行治療。

發生貧血的三大原因

(一)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1.造血幹祖細胞異常所致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純紅細胞再生障礙貧血、先天性紅細胞生成異常性貧血、造血系統惡性克隆性疾病。

2.造血微環境異常所致貧血:造血微環境包括骨髓基質、基質細胞和細胞因子。

(1)骨髓基質和基質細胞受損所致貧血:骨髓壞死、骨髓纖維化、各種髓外腫瘤性疾病的骨髓轉移以及各種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損傷骨髓基質和基質細胞,造血微環境發生異常而影響血細胞生成。

(2)造血調節因子水平異常所致貧血:紅細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長因子等均具有正負調控造血作用。腎功能不全、肝病和垂體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時產生EPO不足均可導致慢性病性貧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造血原料指造血細胞增殖、分化、代謝所必需的物質,如蛋白質、脂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任一種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都可能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最常見的是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以及缺鐵和鐵利用障礙性貧血。

(二)溶血性貧血(HA)即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

(三)失血性貧血

根據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貧血往往合並缺鐵性貧血。可分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和嚴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傷、消化性潰瘍、痔和婦科疾病等)所致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