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腳氣的出現是由於細菌感染所致,但是中醫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中醫認為,腳氣是由於飲食失調,脾胃二經濕氣下註造成的,發現腳氣及時外塗足 凈 膏。飲食也是預防腳氣不可忽視的問題。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治腳氣的偏方

1、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

2、用風油精塗搽患處,每天1次至2次,一般數次便可見效

3、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4、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有特效。

5、直接將藥膏塗抹至患處,效果明顯。

6、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次至3次可愈。

7、把瓶裝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雙腳清洗後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鐘後再沖洗。每周泡兩次。

8、冬瓜上市的時候,把削下的冬瓜皮熬水,水熬好後晾溫,把腳放在冬瓜皮水裡泡上15分鐘,連續泡上一段時間,腳氣就會好轉。

9、將150克黃豆打碎,加適量水,用小火約煮20分鐘,稍涼後(可耐受)用該水泡腳,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而且可滋潤皮膚。

10、除瞭上述講的這些偏方外,還可直接塗抹一些純中藥藥膏,比如說足凈膏之類的,能夠有效殺滅深層真菌,防止腳氣的復發。

夏季如何有效根治腳氣

腳氣怎麼根治

花椒鹽水治腳氣

某友患腳氣多年,去年經朋友介紹一方,試用後治好瞭腳氣。具體方法:可放花椒10克、鹽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溫度不致燙腳瞭,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鐘,連續泡洗一周即可痊愈。用過的花椒鹽水,第二天經加溫,可連續使用。已潰瘍感染者慎用。

嫩柳樹葉治腳氣

本人腳氣有幾年的歷史,經藥物治療收效甚微,聽說用嫩柳葉可治。我試用一把嫩柳葉加水煎熬,而後洗腳,沒幾次效果很好,現在也治瞭腳氣。此法告知幾位有腳氣的朋友,他們用過後也解除瞭痛苦。如果僅是腳趾縫潰爛,可將嫩柳葉搓成小丸狀,夾在趾縫,晚上夾入(可穿上襪子),第二天即見效。

堿面治腳氣

夏天吧,腳上出汗非常多,很容易患上腳氣。可以在晚上睡覺之前,用一湯勺堿面倒在溫水裡面,溶化以後。把腳放進去泡幾分鐘,就可以瞭。

韭菜湯水治癬病

我的手癬腳癬病有幾十年歷史,幾乎體驗瞭各種癬藥,結果都是白搭。1986年我得到一個偏方竟然治好瞭,5年來再沒有復發。其方很簡單:

韭菜半斤,洗凈切細,放入盆中搗碎成糊狀,然後倒入開水沖泡(量夠浸泡手腳即可),待水溫降至溫熱,將手、腳放入浸泡,搓洗患處,約30分鐘,沒有什麼痛苦。我隻泡瞭兩次,患處漸漸不癢瞭,過瞭些日子,患處脫皮長出瞭光潔的皮膚。

煮黃豆水可治腳氣

用150克黃豆打碎煮水,用小火約煮20分鐘,水約1公斤多,待水溫能洗腳時用來泡腳,可多泡會兒。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腳不脫皮,而且皮膚滋潤。我已連用兩個夏天,很見效。一般連洗三四天即可見效,

黃精、食醋治腳氣

我患腳氣多年,後得一方治愈,3年多來未再反復。偏方是:黃精250克、食醋2000克,都倒在搪瓷盆內,泡3天3夜(不加熱、不加水)後,把患腳伸進盆裡泡。第一次泡3個小時,第二次泡2個小時,第三次泡一個小時。泡3個晚上可。

白醋可防治感冒和腳氣

我從1985年開始用白醋防治感冒和腳氣,效果很好。感冒初起,或者流清鼻涕時,可用衛生棉球浸白醋塞鼻孔,一日兩三次,當天或第二天即可治好。

腳氣患者,可用棉球浸白醋塗患部,止癢又殺菌,有輕微脫皮,塗一次可半個月不犯,再犯再塗。

高錳酸鉀水泡腳可治腳氣

我患腳氣十幾年瞭,常擦腳氣水之類的藥物但是沒有任何見效,不能根治。最近這一年,我試著用高錳酸鉀水泡腳,每個月泡一次,居然沒有再次復發瞭。

梨皮可治腳氣

前不久在醫院看病時,聽一位同志說“梨皮能治腳氣,擦3到4次就能好”,回傢之後,我試著擦瞭幾次,確實效果不錯。方法很簡便,把削下來的梨皮,直接往腳氣處擦就可以瞭。

大蒜治好指甲病和腳氣

1984年我患指甲病,指甲都翹起來(不和肉連著),不疼不癢,醫治多年無效。後來每晚看電視時用大蒜擦指甲,擦瞭很長時間終於治好瞭,現已2年沒犯。我還用每晚洗腳後拿大蒜擦腳的方法,治好得瞭20年的腳癬

三七能治腳癬

我媽患腳癬多年,用藥治療效果不佳。一次刺癢難忍時,她忽然想起傢裡栽培的三七對許多病都有奇特療效,何不用它來試試治腳癬。於是她摘瞭一把三七,包括葉、莖、花,用涼水洗凈後,搗爛成糊狀,稍放點鹽,塗敷患處,每次約20分鐘,一天3次,連續3天,雙腳就不癢瞭。

無花果葉治腳氣

取無花果葉數片,加水煮10分鐘左右,待水溫合適時泡洗患足10分鐘,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蘆薈治腳氣

我有腳氣病已三十餘載,酊類、膏類成藥均用過,皆不能根治。今夏,我每晚洗完腳,用蘆薈葉揉搓葉汁往腳上擠抹,自然風幹,沒味,也無疼痛感覺,每次一隻腳用一葉,5次後,腳氣全無,至今沒犯。

皮炎平可治腳癬

我患腳癬20餘年,用什麼藥都治不好,最近我用皮炎平膏每天抹徐2次,一周便痊愈瞭。

利福平眼藥水可治腳氣

一次,我愛人的腳氣病犯瞭,癢得難熬。氣急之下,他將利福平眼藥水塗於患處,結果卻取得瞭意想不到的療效,當時腳就不癢瞭。每天上藥一次,隻塗瞭兩次腳就消腫瞭。

金黴素軟膏治腳氣

人到老年患上瞭腳氣,不嚴重,隻限於腳趾縫中,或出水,或起泡。我夾上衛生紙把水吸幹,可緩解。晚間洗腳後,有一次我抹瞭治眼用的“金黴素軟膏”,第二天竟痊愈瞭。過一些時日又復發,就再抹一次,最多兩次就痊愈。但要切記,用過的金黴素軟膏木可再作他用。

如何預防腳氣

方法一:保持清潔

要保持腳的清潔幹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方法二:不穿別人的鞋

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佈等,不要在澡堂、遊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方法三:鞋內加香料

在鞋內塞入一些用香料、茶葉、竹炭做成的除臭包,以消除病菌、異味。

方法四:鞋櫃要通風

防鞋櫃傳染腳氣。鞋櫃也要經常通風、晾曬;如果鞋櫃不能移動,應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幹燥劑,祛除潮氣。

方法五:加強鍛煉

加強體育鍛煉,註意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也對預防足癬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

腳氣的日常護理與註意事項

腳氣的日常護理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最好先使創面收斂幹燥再用藥。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取其粉末用溫水溶解至水呈淺粉紅色,顏色不要太深,濃度太高反而會腐蝕皮膚)濕敷,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待皮膚幹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霜劑或軟膏。

2、如果皮膚角化增厚嚴重,抗真菌藥物很難滲透吸收,可以先用10%水楊酸軟膏、復方苯甲酸軟膏等使角質軟化,再用抗真菌藥。皮膚幹裂明顯者,可以每次用溫水以1:50比例稀釋皮康聖液抗菌液浸泡15-20分鐘,使角質軟化。皮膚幹裂明顯者,可以每次溫水浸泡後局部塗油膏,然後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纏繃帶,24~48小時後除去,然後再用抗真菌藥。

3、足部起小水皰,未破潰者,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後選用鹽酸特比萘芬等抗真菌霜劑。

4、足癬合並細菌感染者,原則上應先局部抗細菌感染。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黃連素溶液濕敷。另一種有效的方法是用中藥煎劑浸泡。如用馬齒莧30克,生地榆30克,明礬10克,水煎後浸泡或濕敷,每日20~30分鐘,待感染控制後,再用抗真菌藥物外塗。嚴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頭孢氨芐膠囊、麥迪黴素、紅黴素等。

腳氣的註意事項

1、要註意清潔,保持皮膚幹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3、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吸水通氣。

4、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5、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6、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氣。

7、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

8、用藥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佈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鞋櫃也要經常通風、晾曬;如果鞋櫃不能移動,應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幹燥劑,祛除潮氣。

腳氣患者飲食

腳氣患者不能吃五種“發物”

1、南瓜

民間多視之為“發物”。明朝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發腳氣。”《本草求真》亦雲:“凡人素患腳氣,於此最屬不宜。”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

2、雞蛋

根據腳氣的癥狀治療,很多人以為雞蛋可以治療腳氣,其實恰恰相反。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3、鴨肉

除瞭註意選擇治療腳氣的藥物,飲食也應該註意。根據前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多吃鴨肉。如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飲食須知》亦雲:“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患腳氣之人忌食之。”

4、甜瓜

根據古代醫傢經驗,患有腳氣病者應當忌吃甜瓜。如《孫真人食忌》中早有記載:“患腳氣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隨息居飲食譜》中也說:“凡虛寒多濕……腳氣,皆忌食。”

5、荸薺

又稱烏芋。性寒,味甘,但患有腳氣病人忌食之,可引起腳氣的並發癥。如清代名醫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中指出:“烏芋,蓋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氣勿食,食則令人每患腳氣。”

腳氣患者飲食註意事項

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未被精磨的小麥粉、大豆粉、小米、玉米、大米等。

2、肉蛋奶類的選擇

瘦豬肉、豬肝、雞肝等。

3、蔬菜的選擇

蘿卜、茄子、白菜、冬瓜等。

4、水果的選擇

蘋果、梨、葡萄等。

5、其他

葵花籽、花生、腰果、杏仁等。

註意事項

生魚、生貝類、檳榔、咖啡、茶、醃制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