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瘤一般生長緩慢。發生在面部皮下的纖維瘤為無痛性腫塊、質地較硬、大小不等、表面光滑、邊緣清楚,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一般括動度較好。那麼,纖維瘤和脂肪瘤的區別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纖維瘤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根據發病年齡及受累部位的不同,分為:

1.幼年性纖維瘤病

發生在兒童和青年人。

2.頸纖維瘤病

是指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表現出來的累及胸鎖乳突肌下1/3的一種纖維瘤病,有時為雙側性。頸纖維瘤病常伴有各種先天性異常。

3.嬰幼兒指(趾)纖維瘤病

是一種通常隻限於在兒童期發生的纖維瘤病。其典型的部位是發生在指(趾)末端的外側面,也可發生在指(趾)以外的部位,如口腔和乳腺。此病常為多發,且多在出生時或在2歲以內發病。

4.嬰幼兒肌纖維瘤病

為發生在皮膚、軟組織或骨的單發或多發的結節狀病變,既可局限於上述部位,也可伴有內臟的受累。此病絕大部分發生在2歲以前,且大約60%為先天性的。此病也可見於成人,其單發者多見於男性,而多發者則女性居多。已知具有傢族性發病者,並已找到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證據。

5.脂肪纖維瘤病

是嬰幼兒纖維瘤病的一個亞型,局部復發常見。

6.多發性透明變性的纖維瘤病

是一種形態上特殊的、累及兒童的、傢族性多發性纖維瘤病,出生時並無表現,可能是由先天性的代謝異常所致。

7.其他

陰莖纖維瘤病、手掌纖維瘤病、足底纖維瘤病、瘢痕性纖維瘤病和照射後纖維瘤病。伴發多發性結腸息肉病,且偶爾還可伴有多發性骨瘤的纖維瘤病稱之為Gardner綜合征。

纖維瘤和脂肪瘤的區別有哪些

纖維瘤瘤組織內膠原纖維排成束狀,互相編織,纖維間含有細長的纖維細胞。外周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分解明顯,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可見編織狀的條紋,質地韌硬,常見於四肢及軀幹的皮下。此瘤生長緩慢,手術摘除後不在復發。

脂肪瘤常見於背,肩,頸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組織。外觀為扁圓形或分葉狀,有包膜,質地柔軟,色淡黃,有正常的脂肪組織的油膩感。腫瘤大小不一,直徑由數厘米至兒頭大或更大,常為單發性,亦可為多發性(脂肪瘤病)。鏡下見腫瘤由分化成熟的脂肪構成,呈大小不規則的分葉,並有不均等的纖維組織間隔。與正常脂肪組織的區別主要在於有薄的包膜。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癥狀,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者。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神經纖維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神經纖維瘤病為一種涉及人體多方面紊亂的疾病,臨床表現包括有皮膚、神經組織、骨骼和軟組織異常的癥狀。最顯而易見的是身體上多發、大小不等的皮膚咖啡斑和多發的肉贅,肉贅表面的皮膚有色素沉著。通常分為周圍型和中樞型兩種類型,其中周圍型多見於外周神經的纖維瘤。

周圍型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多系統表現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也是人類最常見的單基因遺傳病,在幼兒至青春期發病。

神經纖維瘤病有關骨科方面的問題,常見的是周圍型,它對骨骼的最常見、最重要的影響當屬脊柱畸形,特別是脊柱側凸、後凸畸形,雖然神經纖維瘤病在病因學方面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但針對其合並的脊柱畸形通過現代外科手術切除對於神經組織產生壓迫、侵襲的腫瘤和畸形骨組織,則可有效地挽救神經功能;同時應用三維內固定系統對於脊柱畸形進行矯形、並重建脊柱的穩定性卻是使此類病人恢復正常生活的關鍵。

對於部分神經纖維瘤病合並營養不良性畸形病例較難得到滿意的穩定融合,植骨不愈合、假關節發生率高,甚至在堅固融合後畸形仍有可能進展,因此可能需要多次手術。

國外研究報道,應用肥大細胞膜穩定劑“酮替芬”治療神經纖維瘤,發現可以阻止皮下腫瘤生長,但其遠期療效如何,目前仍在觀察中。

纖維瘤的類型

纖維瘤有以下幾種類型:

黃色纖維瘤

好發於軀幹、上臂近端的真皮層或皮下,常起自外傷或搔癢後的小丘疹,腫塊硬,邊緣不清,因伴有內出血,含鐵血黃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過1cm、生長較快,應疑為纖維肉瘤變,手術切除須徹底。

隆突性皮纖維肉瘤

位於真皮層,突出體表,表面皮膚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發於軀幹,低度惡性,具假包膜,切除後易復發,多次復發惡性度增高,可血行轉移,應盡早切除含足夠多正常皮膚和深部相鄰筋膜的瘤灶。

帶狀纖維瘤

腹壁肌肉因外傷或產傷後修復性增生所成,無明顯包膜,宜手術切除。

纖維瘤會引發什麼疾病

可伴發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病因主要有:神經源性肌萎縮、肌源性肌萎縮 、廢用性肌萎縮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縮 。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

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並發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癥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肌萎縮患者除請醫生治療外,自我調治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