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貧血?貧血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很多人的貧血癥狀或大或小,對此,貧血怎麼辯證補血方法呢?

十大補血穴位

一、血海穴

補血找血海;補氣找氣海。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還有引血歸經,治療血癥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體內的淤血,並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裡穴可立刻緩解癥狀。

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3-5次)或按摩(輕柔每側3分鐘)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痛等癥有效。

二、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

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穴,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三、關元穴

足三裡、關元、氣海是人體三大強壯要穴。古有“針必取三裡,灸必加關元。”之說。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統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疾病。

按摩關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每一輪輕輕按壓8次,每次8輪,補血、消除小楠肚。

四、足三裡穴

刺激足三裡穴(足陽明胃經之穴),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腦髓。是保證肝血充足的首選。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嬰兒灸身柱,促發育;十七八歲灸風門,預防感冒;二十四五歲灸三陰交,促生殖健康;三十歲以後灸足三裡,促長壽;老年之時灸曲池,促耳聰明目” ---- 日本流傳語。

灸足三裡,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

胃酸過多、空腹燒心的人不宜灸足三裡,可選陽陵泉穴有良效。

五、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交匯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穴各20分鐘,可排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統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經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足陽明胃經之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

此穴用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而用針。

多按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

多按此穴,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膽經和胃經交會穴。

功效: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

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按摩時配合頰車穴、腎腧。)

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按摩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九、期門穴

期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太陰、厥陰、陰維諸經之會處。

功效:呵護肝臟,避免肝血虛,常按此穴,對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門穴(見上圖)

章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厥陰、帶脈會合之處。

功能:疏肝健脾;調節五臟氣血,使五臟之間相互協調。

脾臟不好的人此穴有疼痛感。

艾灸章門及期門、足三裡、內關,可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貧血怎麼辯證補血方法

一、中醫診斷血虛證,如出現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等癥狀者,可歸為心血虛;

治療方法:

1、河車大造丸,本藥滋補肝腎,對因肝腎不足、精血虧損所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夢遺滑精、咳嗽無力、年老體弱,凡陰血不足者(如肺結核、慢性腎炎、慢性支氣管炎等),服之效佳。

2、大補陰丸,參閱本刊2007年第6期《神經衰弱和失眠》一文。

3、歸芍地黃丸,能滋補肝腎,益陰養血。對陰虛血少、頭暈目眩、兩脅作痛、午後低熱、骨蒸盜汗、血虛頭痛、咽幹耳鳴、腰腿酸痛以及因肝腎陰虛所致婦女月經不調者適用。

二、出現頭暈目眩、耳鳴、驚悸不安,或婦女月經不調,甚則閉經、肌膚甲錯、面色白等癥狀者,可歸為肝血虛;

治療方法:

1、人參歸脾丸或十全大補丸,請閱本刊2007年第6期《神經衰弱和失眠》一文。

2、胎盤片或紫河車膠囊,有大補氣血之功能,用於治療虛損勞傷、營血不足、精氣虧損。臨床見:咳血氣喘、骨蒸潮熱、盜汗、陽痿遺精、不孕、習慣性流產、乳汁分泌不足等。本品促進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發育,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過敏作用,並適用於各種貧血癥。

3、健脾生血顆粒,能健脾和胃、養血安神。用於小兒脾胃虛弱及心脾兩虛型缺鐵性貧血。

三、出現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頭暈眼花等癥狀者,可歸為脾血虛等。

治療方法:

1、生血丸,有補腎健脾、填精補髓的功能。治療失血血虧,放化療後全血細胞減少及再生障礙性貧血。

2、阿膠補血膏口服液(顆粒劑),對頭暈眼花,失眠健忘,指甲變形,毛發枯黃,皮膚幹燥,女子月經量少、色淡服之效佳。

貧血食療方:

1、當歸羊肉羹

原料:當歸20克,黃芪20克,龍眼肉20克,羊肉250克,蔥、薑、料酒、食鹽、味精、薯粉適量。

制作:將羊肉洗凈切丁或絲,另把當歸、黃芪、龍眼肉裝入紗佈袋內,紮好口,一並置砂鍋或鋁鍋內,再放入蔥、薑、食鹽、料酒和適量的水,然後武火燒沸,再文火煨燉至羊肉爛熟。

用法:食用時將藥袋取出,加入薯粉和味精適量,文火調成羹狀,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養血。適用於血虛證及病後氣血不足的各種貧血。

2、當歸燉母雞

原料:母雞一隻(約1000克),當歸20克,人參10~15克,蔥、薑、料酒、食鹽各適量。

制作:將母雞去內臟並洗凈,把當歸、人參、蔥、薑、料酒、食鹽放入雞腹中,置於砂鍋內,文火煨燉至肉爛,即成。

用法:可分餐食用,吃肉喝湯。

功效:補血益氣。適用於久病體衰,產後失血等各種貧血。

3、豬肝菠菜湯

原料:豬肝150g,菠菜適量。

制作:豬肝洗凈切片與淀粉、鹽、醬油、味精適量調勻,放入油鍋內與焯過的菠菜炒熟,或用豬肝50g洗凈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時,放入菠菜,開鍋加入調米,吃肝吃菜喝湯。

功效:有補鐵作用,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以上是中醫關於貧血的一些辨證治療及補血食療方,如果覺得貧血癥狀嚴重,請及時就醫。

貧血患者的日常飲食

1、不能喝咖啡,因為咖啡裡的多酚類物質會和鐵形成難以分解的鹽類,抑制鐵的吸收。對於貧血病人而言,非常不適合。如果想要喝飲料,最好能將咖啡改為橘子汁。確實,咖啡並非能長期飲用。最重要是不過量,過量瞭就是不貧血也會有問題的,關鍵是量的問題。

2、盡量不要喝茶,茶對鐵吸收的抑制作用,是由於茶葉中的鞣酸與鐵在消化道內形成不溶解的鞣酸鐵。這種物質不能被小腸黏膜上皮細胞所吸收,阻礙鐵質吸收,而人體缺鐵會使體內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加重貧血癥狀。有些朋友如果無“茶”不歡,非要飲茶。那麼,一定要酌情控制飲茶量。

3、限制脂肪,食用過多脂肪,可抑制人體造血功能,同時脂肪過多對貧血病人消化和吸收也有影響,因此每天攝入脂肪量不應超過70克,一般以50克左右為宜,最好是食用植物油脂。

4、不能食用大蒜,大蒜含較多揮發性物質,過多食用會抑制胃液分泌,使血紅蛋白、紅細胞減少,加重貧血。

5、不能喝牛奶,牛奶鐵含量很低,而鈣、磷含量較高,體內的鐵質容易和牛奶中的鈣、磷結合生成不溶性含鐵化合物,使體內鐵量更顯不足。

6、少食堿性食物,堿性環境不利於鐵質吸收,胃酸缺乏也會影響食物中鐵遊離和轉化,因此貧血患者盡量少食用堿性食物,如饅頭、蕎麥面等。此外,貧血患者往往同時存在消化功能紊亂,不易消化的食物盡量少吃,這類食物有花生、核桃、杏仁、韭菜、蒜苗、洋蔥,以及沒有煮爛的各種肉類。專傢提醒大傢,做好日常的飲食調理,多吃一些補血的食物,可以有些改善貧血。

以上為大傢介紹瞭貧血患者的日常飲食事項有哪些的一些內容,貧血患者的日常飲食事項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這些介紹瞭,所以說患上貧血以後,患者朋友是需要多註意自己的飲食的,一定要吃一些可以補血的食物,這樣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得到緩解,而且減少辛辣的食物,不要喝酒。

關於貧血有哪些認識誤區

貧血是老年人常見病,老年人貧血的發生率可達近20%。近年來,貧血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但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覺:貧血就是身體缺鐵瞭。

貧血的原因有很多,除缺鐵和其他疾病所致外,造血功能低下、蛋白質攝入不足、胃酸缺乏都可導致貧血。老年人貧血還可能與體內蛋白質合成率降低、維生素B12、B6及葉酸等營養素攝入量不足、飲茶過濃等因素有關。

因此,老年人發生貧血後,首先應查清造成貧血的原因,然後對癥施治才能改善貧血狀況,而不應盲目地補鐵。

如果長期給非缺鐵性貧血患者補充鐵劑或高鐵飲食,不僅難以改變貧血癥狀,還會導致慢性鐵負荷過重,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即使是缺鐵性貧血患者,補鐵也要適可而止,並不是補得越多越好。如確實需要藥物補鐵,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擅自購買補鐵的藥品或保健品食用,以免損害身體。有些人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和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禁補鐵劑。

用食物補鐵的方法最安全。患有營養不良性缺鐵性貧血時,除按醫師指導用藥外,可適當多食用含鐵高的食物。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腎和血豆腐、大棗、菠菜、海帶、紫菜、木耳等,還應註意補充含有豐富造血原料即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的食品,如乳類、蛋類、魚類、瘦肉、豆制品和綠葉類蔬菜、西紅柿、蘑菇等。

哪些中藥可幫助補血

常用的補血中成藥有當歸補血膏、桑葚蜜膏、阿膠補血膏、健血沖劑、延年益壽精、養血生發膠囊、歸芍地黃丸等。

當歸養血膏

具有養血益氣、活血調經的功能,主治血虛血虧兼有血瘀氣虛所導致的面色萎黃、眩暈乏力、頭昏頭痛、心悸神疲、肌肉消瘦、月經不調等癥狀。每次15克,每日兩次,用溫開水沖服。

桑葚蜜膏

具有養血潤燥、滋補肝腎之功效,主要治療肝血虧虛、腎陰不足導致的失眠健忘、頭暈目暗、精神疲憊、須發早白及年老血虛、腸燥便秘的等癥。每次15-30克,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脾胃虛寒泄瀉者勿用。

阿膠補血膏

具有養血滋陰、補中益氣之功效,主治久病體弱、血虧陰傷、目暗不明、視物昏花、月經量少、虛勞咳嗽等癥。每次20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溫開水沖服。健血沖劑具有養血益氣、祛瘀生新之功效,主治放療、化療後的白細胞減少癥,以及職業性原因不明的白細胞減少癥。每次15克,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

延年益壽精

具有補益精血、養肝滋腎之功,主治肝腎精血虧虛所引起的頭暈目花、耳鳴耳聾、肢體麻木、腰酸腿軟、須發早白等癥。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早晚服用。

養血生發膠囊

具有養血補腎、祛風生發之功效,主治血虛腎衰所導致的脫發、病後產後脫發、脂溢性脫發、頭皮發癢等癥。每次4粒,每日3次。

歸芍地黃丸

具有補血滋陰之功,主治血虧陰虛導致的頭昏眼花、目暗不明、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潮熱盜汗、口燥咽幹、兩脅疼痛、月經不調等癥。每次1丸,每日 2次,淡鹽湯或溫開水沖服。補血中成藥以消除或改善血虛癥候為主要功效。由於血虛與氣虛、血虛與陰虛常常相互並見,所以運用補血中成藥時,要以血虛癥為主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