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患者也就會受太大的折磨瞭,對於患者來說治療重要,前列腺癌患者一旦出現盆腔淋巴結轉移,便會很快出現骨轉移及肺轉移,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既不能治愈也不能延長這類D期患者的壽命,故這類病人不宜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怎樣診斷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如何引起的?一起看下吧。

怎樣診斷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一種惡性疾病,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此必須與一些疾病相鑒別,以明確診斷。

(1)應與前列腺增生癥相鑒別:二者一般容易鑒別。但在增生的前列腺腺體中,有的區域上皮細胞形態不典型,可被誤認為癌。區別要點是:增生腺體中腺泡較大,周圍的膠原纖維層完整,上皮為雙層高柱狀,細胞核較前列腺癌患者的小,並居於細胞基底部,腺體排列規則,形成明顯的結節。

(2)與前列腺萎縮相鑒別:前列腺癌常起始於腺體的萎縮部,應註意鑒別。萎縮腺泡有時緊密聚集,萎縮變小,上皮細胞為立方形,核大,很象癌變。但這類萎縮改變多累及整個小葉,膠原結締組織層仍完整,基質不受侵犯,其本身卻呈硬化性萎縮。

(3)與前列腺鱗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相鑒別:常發生於腺體內梗死區的愈合部,鱗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分化良好,無退行性變或分裂相。化生的最突出特征是缺血性壞死或缺乏平滑肌的纖維結締組織基質。

(4)肉芽腫性前列腺炎:細胞大,可聚集成片狀。具有透明或淡紅染色胞漿,小的泡狀細胞核,很象前列腺癌,但實為巨噬細胞。另一類細胞則呈多形性,細胞核固縮,呈空泡狀,體積小,成排或成簇排列,有時可見一些腺泡。鑒別時應註意肉芽腫性前列腺炎的腺泡形成很少,病變與正常腺管的關系無改變,常可見退行性變的淀粉樣體和多核巨細胞。而前列腺癌的細胞呈低柱狀或立方形,有明確的細胞壁,致密嗜酸性的胞漿,細胞核較正常大,染色及形態可有變異,分裂不活躍。其腺泡較小,缺乏曲管狀,正常排列形態完全喪失,不規則地向基質浸潤,膠原結締組織層已不存在。腺泡內含有少量分泌物,但很少有淀粉樣體。前列腺癌如發生明顯的退行性變,則組織結構完全消失,毫無腺泡形成的傾向。

(5)另外,前列腺癌應與前列腺結核、前列腺結石相鑒別,詳見有關部分。

前列腺癌是如何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查明,可能與種族、遺傳、性激素、食物、環境有關。根據來自北歐瑞典、丹麥和芬蘭等國的研究,很大程度上(40%)源於遺傳基因變異,最近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也揭示多種染色體畸變。這些因素和環境致癌因子(占60%)之間復雜而相互依賴的關系,目前還不很清楚。

(二)發病機制

現在已知前列腺癌成癌機制的好幾個重要步驟。大約9%的前列腺癌和45%的55歲以下的前列腺癌是由於一種遺傳性的致癌基因。弄清楚這些基因無疑對於前列腺癌的成癌原理的理解是極有用的。最近美國Ohio的報道,他們發現16號染色體長臂23.2區段的等位基因不平衡可能是傢族遺傳性前列腺癌的抑癌基因(Paris等,2000)。另一設想是上皮細胞雄激素受體對雄激素反應的強度,反比於該受體基因5promotor助催化器區域的CAG微小重復區(micro satellite)的長度,長度越短,細胞對雄激素的反應就越強,細胞生長就越快。CAG的長度在黑人和患癌的白人均較對照組短。顯然,雄激素受體CAG微小重復區的長度與前列腺癌的發展有潛在關系。

實體腫瘤生長的早期均有DNA甲基化的改變,前列腺癌也不例外,DNA的高度甲基化可導致許多腫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比如,第17號染色體短臂的高甲基化(hypermethylation)失活,該區的腫瘤抑制基因有可能導致前列腺癌的發生。前列腺癌的生長取決於細胞的增生率和死亡率之間的平衡,正常的前列腺上皮的增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並且是平衡的,沒有凈生長,但當上皮細胞轉化為高分級前列腺上皮內瘤(high grade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時,細胞的增殖已超過細胞死亡,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細胞增殖是因為凋亡(apoptosis)受抑制而不是因為增加細胞分裂,進一步導致瞭基因異化的危險性的增加。前列腺癌前期病變和癌細胞中cdc 37基因表達增加,可能是癌變開始的重要步驟。

有人推測雄激素受體基因異化,可使雄激素受體對其生長因子起反應,比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或角化細胞生長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等。這些生長因子在癌腫細胞對雄激素不敏感後與雄激素受體結合而激活導致癌生長。雄激素促進前列腺癌生長是經過一個雄激素受體介導的機制增進瞭內源性基因變異的致癌物的活性,如雌激素代謝產物、雌激素引起的氧化物、前列腺癌產生的氧化物和脂肪等物質。此外,雄激素受體的甲基化與晚期對激素療法不敏感的前列腺癌有關。

生長因子與表皮基質相互作用也與前列腺癌的發生有關。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ming growthfactor-beta)、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以及神經內分泌肽等均已表明與前列腺上皮的增生、分化和浸潤等有關。這些由上皮所產生的生長因子與組織基質相作用,使基質細胞產生生長因子,後者再作用於上皮細胞,比如,已表明骨細胞分泌能刺激前列腺上皮生長的生長因子,而前列腺上皮也產生能刺激骨形成的生長因子。這些就解釋瞭為什麼前列腺癌腫能選擇性地轉移到骨骼上。

前列腺癌患者有哪些表現

常見癥狀:排尿困難、尿瀦留、尿疼

前列腺癌早期常無癥狀,隨著腫瘤的發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癥狀可概括為兩大類:

1.壓迫癥狀

逐漸增大的前列腺腺體壓迫尿道可引起進行性排尿困難,表現為尿線細、射程短、尿流緩慢、尿流中斷、尿後滴瀝、排尿不盡、排尿費力,此外,還有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腫瘤壓迫直腸可引起大便困難或腸梗阻,也可壓迫輸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壓迫神經引起會陰部疼痛,並可向坐骨神經放射。

2.轉移癥狀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經束,引起血尿、血精、陽痿。盆腔淋巴結轉移可引起雙下肢水腫。前列腺癌常易發生骨轉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癱。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貧血或全血象減少。

如何減少前列腺癌發病率

1.普查 目前普遍接受的有效方法是用直腸指檢加血清PSA濃度測定。

用血清PSA水平檢測40~45歲以上男性公民,並每年隨訪測定一次。這一普查方法經濟有效,如PSA超過4.0ng/ml再做直腸指檢或超聲波檢查,如果陽性或可疑再做針刺活檢。這一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查出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瑞典的一個人群為基點的普查發現從血清PSA濃度增加高於3ng/ml到臨床診斷為前列腺癌的時間跨度為7年。因此對人群做PSA普查可以早期診斷前列腺癌並早期治療。因為PSA血濃度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日本Gunma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60~64歲,65~69歲,70~74 歲,75~79歲及80歲以上男性的血PSA年齡糾正的正常值高限應分別為3.0,3.5,4.0和7.0ng/ml。這些正常值范圍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有效率分別為92.4%,91.2%和84.3%。奧地利的研究45~49歲及50~59歲男性血清PSA濃度正常高限分別為2.5ng/ml和 3.5ng/ml。不少研究對於血清PSA 4.0~10ng/ml者可以用遊離PSA百分數來增加PSA測定的敏感性。一般來說遊離PSA增加見於前列腺良性增生,遊離PSA在前列腺癌病人中則減少。因此如果遊離PSA>25%的病人很可能(小於10%的概率)沒有前列腺癌,如果<10%,病人則很有可能(60%~80%的概率)患有前列腺癌,這個時候做前列腺活檢就很有意義。

2.避免危險因素 這方面很難做到。因為明確的危險因素有多種,遺傳、年齡等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潛在的環境危險因子如高脂飲食、鎘、除草劑及其他未能確定的因子則可能避免。現已知大約60%的致前列腺癌的因素來自生存環境。來自瑞典研究表明職業因素與前列腺癌有關,有統計學上顯著危險性的職業為農業、相關的工業性制皂和香水及皮革工業,所以農民、制革工人和這些行業的管理工作人員均有顯著的發病率增加。此外接觸化學藥品、除草劑、化肥的人員均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險。據新西蘭的報道,食物中含有抗氧化物的魚油能保護並降低前列腺癌的危險。臺灣報道飲水中的鎂含量能預防前列腺癌。另外堅持低脂肪飲食、多食富含植物蛋白的大豆類食物、長期飲用中國綠茶、適當提高飲食中微量元素硒和維生素E的含量等措施也可以預防前列腺癌的發生。

3.化學預防 根據藥物的幹涉方式化學預防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別,如腫瘤發生抑制劑、抗腫瘤生長的藥物以及腫瘤進展抑制劑等。由於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用藥對前列腺癌的發生和發展進行化學預防或藥物抑制。例如非那甾胺可以抑制睪酮轉變成對前列腺作用大的活性物――雙氫睪酮,因此其有可能抑制睪酮對前列腺癌細胞的促生長作用,目前這一作用仍在臨床研究觀察中,有待證實。其他藥物如視黃醛等具有促進細胞分化、抗腫瘤進展的作用,也正在臨床研究中,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化學預防用藥。

前列腺癌術後的飲食

前列腺癌術後的飲食與營養是術後康復的關鍵因素之一,合理的營養飲食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預防感染及防止其他合並癥的發生。前列腺癌術後要采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高能量的“三高”飲食原則。食物宜選擇柔軟、清淡、無刺激性且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食物或軟食,具體介紹如下。

一、五谷雜糧可提供能量。新鮮的五谷雜糧及各種豆類可制作成主食,不但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時,像玉米、薏苡仁、全麥面粉、黑米、燕麥等都有抗癌作用。可以將五谷雜糧制作成各種粥、軟飯或用酵母發酵後制作成各種面食或面條之類的半流食。

二、多吃菌藻類食物。香菇、金針菇、海帶及其他海藻類食物均有提高人體免疫力、防癌的作用,其中含有的幹擾素可有效抑制癌細胞擴散,因此,在配餐過程中,應加入菌藻類食物。

三、多吃具有抗癌作用的新鮮蔬果。新鮮蔬菜中的胡蘿卜、白蘿卜、包心菜、花椰菜、大蒜、蘆筍、西紅柿以及水果中的蘋果、山楂、草莓、獼猴桃、香蕉等,不僅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而且還含有皂甙、黃酮類物質等,都有預防前列腺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