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小兒先天性疾病之一,小孩子出現黃疸,患兒常伴有不欲吮乳、口渴便秘、發熱,或精神萎靡、肢涼納呆、大便溏薄,肚腹膨脹,青筋顯露等癥狀。那麼,得瞭黃疸會導致腦癱嗎?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黃疸會導致腦癱嗎

有些“有經驗”的婆婆們總是這樣告訴兒媳婦:“小孩子剛出生皮膚發黃是正常現象,過幾天就會自然消退,不用理它。”殊不知,這種熟視無睹的態度隨時會毀瞭一個本該健康成長的孩子。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皮膚發黃,要盡快到醫院測膽紅素濃度,判斷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如果是生理性的,則可以不處理;但若是病理性的,則隨時有導致腦癱的危險!

病理性黃疸若不及時治療,將會損傷患兒的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即核黃疸。膽紅素腦病的死亡率很高,即便是幸存者也會有嚴重的後遺癥,其最終結果就是腦癱。

引起黃疸的原因有哪些

黃疸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機制而言可以分為五類:

1.膽紅素生成過多

這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溶血)後,非結合膽紅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運輸至肝臟,必然使肝臟(肝細胞)的負擔增加,當超過肝臟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與結合能力時,則引起血液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導致的貧血,使肝細胞處在缺氧、缺血的狀態下,其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必然會進一步降低,結果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

2.肝細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細胞量減少

這是由於肝臟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於晚期肝硬化、或暴發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內殘存有功能的肝細胞量很少,不能攝取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3.肝細胞破壞結合膽紅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於肝細胞發生瞭廣泛性損害(變性、壞死),致使肝細胞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結合發生障礙,故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損的肝細胞仍能繼續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使其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但其中一部分結合膽紅素未能排泌於毛細膽管中,而是經壞死的肝細胞間隙反流入肝淋巴液與血液中,導致血清中結合膽紅素濃度也增高而出現黃疸。這時病人轉氨酶多會升高。

4.肝內型膽汁鬱積性黃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時因肝細胞變性、腫脹、匯管區炎性病變以及毛細膽管、小膽管內膽栓形成,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出(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還有一些病人是由於毛細膽管、小膽管本身的病變,小膽管內膽汁栓形成,或毛細膽管的結構異常,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出(或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

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膽管破裂等機械因素所致(如藥物所致的膽汁鬱積),還可由於膽汁的分泌減少(分泌功能障礙)、毛細膽管的通透性增加、膽汁濃縮、淤滯而致流量減少,最終導致膽管內膽鹽沉積與膽栓的形成。

5.大膽管的梗阻引起的黃疸

肝內、肝外肝膽管、總肝管、膽總管及乏特壺腹等處的任何部位發生阻塞或膽汁鬱積,則阻塞或鬱積的上方膽管內壓力不斷增高,膽管不斷擴張,最終必然導致肝內小膽管或微細膽管、毛細膽管發生破裂,使結合膽紅素從破裂的膽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發生黃疸。

寶寶出現黃疸後如何觀察

寶寶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首先表現為面部皮膚發黃,4~6天時黃疸最明顯,一般在7~10天內消退。早產兒可以延遲到生後第3周消退,這是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的。媽媽要註意觀察:如果寶寶出現黃疸時間過早或超過10天仍不消退,就不能認為是生理性的,要及時去醫院進一步檢查,以辨別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如果在下列情況下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黃疸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出現。

2.足月新生兒在兩周、早產兒在三至四周之後黃疸仍然持續不退。

3.黃疸伴有精神差、嗜睡、拒奶、體溫不升、嘔吐、腹瀉、腹脹、體重不增等。

4.黃疸消退後又復現,並且呈進行性加重。

新生兒為什麼會發生生理性黃疸

正常的新生兒生後3天起,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會開始逐漸地被染成黃色,呈漸漸加重的趨勢,大約到7天後,逐漸消退,差不多到第10天基本消失,這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過程。

大約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黃疸,新生兒發生生理性黃疸的原因主要是:在子宮內, 胎兒的紅細胞遠較成人的紅細胞高得多,生後新生兒的紅細胞數量逐漸減少,向成人的紅細胞數量過渡,於是過多的紅細胞被破壞,釋放出膽紅素,而且新生兒旁路膽紅素來源多,肝功能尚不成熟,肝排泄膽紅素功能差,排泄結合膽紅素的功能差。

此外,新生兒剛出生時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使新生兒發生黃疸。一般,生理性黃疸時,膽紅素不會太高,多在205微摩爾/升(μmol/L)以下,對孩子也不會有大的影響,不影響孩子的食欲及精神,因此,不用擔心。

有時,由於孕婦用藥,如用瞭磺胺類的藥物,就有使黃疸加重的危險,所以妊娠後期需要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以防使新生兒黃疸加重。個別的新生兒黃疸較重,超過205μmol/L,醫生會給孩子照射藍光,或還需加白蛋白靜脈註射,以減輕黃疸的程度。有的母乳喂養的孩子黃疸持續的時間較長,程度也稍稍重些,也應該去看醫生,以明確是否為異常情況,以得到及時的治療。

得瞭黃疸的患者在臨床醫學上都有哪些癥狀表現

1、黃疸伴發熱見於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熱而後出現黃疸。

2、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

3、尿和糞的色澤改變。

4、患者可以表現出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膩、疲乏無力、尿黃如茶、肝區疼痛、發熱、少數重型肝炎病例可見腹脹、少尿、出血傾向等癥狀3、消化道癥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泄或便秘等癥狀。

5、膽鹽血癥的表現,主要癥狀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泄、夜盲癥、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6、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於膽道結石、肝膿腫或膽道蛔蟲病;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為charcot三聯癥,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於慢性膽囊炎、病毒性肝炎、肝膿腫或原發性肝癌等。

7、黃疸伴肝大,若輕度至中度腫大,質地軟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見於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或膽道阻塞。明顯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結節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肝腫大不明顯而質地較硬邊緣不整表面有小結節者見於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