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是很常見的現象,一般是吃完奶以後,肚子裡有空氣,隻要豎抱拍打寶寶的後背排空即可,那如果是受涼吐奶,爸爸媽媽們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下受涼吐奶應該註意的事項和治療吐奶的幾個小偏方,希望能夠幫到大傢。

寶寶受涼吐奶怎麼辦

1、熱敷肚子:寶寶受涼吐奶多半是肚子受涼,可以用毛巾包個剛煮熟的雞蛋,隔著內衣放到寶寶肚子上,熱敷肚子可以緩解寶寶肚子受涼吐奶的癥狀。

2、豎抱寶寶:可以豎起寶寶,輕輕的用手從脖子向下直到胃部按摩一番,能減輕寶寶吐奶癥狀。

3、進食溫熱食物:比如燉爛燉透的白菜、熬黏稠的小米飯等等,這類食物寶寶吃瞭能暖胃,緩解肚子不適癥狀。

4、多喝溫開水:溫開水能讓寶寶的胃液分泌正常,多喝溫開水能壓住嘔吐感,緩解寶寶吐奶問題。

5、送醫就診:如果用過上述方法寶寶吐奶癥狀仍不減輕,而且吐奶頻繁,吐出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癥狀,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

寶寶吐奶後如何處理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2.吐奶後,要多註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隻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3.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4.吐奶後,每次喂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喂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隻能給寶寶喂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治療和預防寶寶吐奶的方法

1、可用38℃左右的溫水裝入熱水袋給寶寶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燙到寶寶,也可以手掌搓熱給寶寶焐肚子。

2、切一片薑,用微波爐稍稍加熱,以不燙手為適宜,用醫用膠佈固定在寶寶的肚臍上,晚上睡覺前貼,次日早晨取下來。

3、按揉足三裡: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用拇指指尖輕按揉小兒足三裡各100次。

4、按揉推膻中:膻中穴位於小兒兩乳頭連線正中點。用拇指螺紋面自小兒膻中穴向下推至臍部100次。

預防寶寶吐奶的方法

1、在每次喂奶後把寶寶豎起來放在肩上輕輕拍後背,直到寶寶打嗝以後才能躺下,可以減少溢乳。

2、兩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不用枕頭,但最好床墊是傾斜15度的,頭高腳低。若寶寶的床無法傾斜,可在頭下墊一塊折疊的毛巾,放下時頭偏向一側,以免溢奶時奶水嗆到肺裡。

3、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寶寶時動作要輕,不可用力搖晃。

4、如果嘔吐僅是偶爾發生,嘔吐後精神依然很好,不哭鬧,沒有痛苦的表情,一般沒有大問題。在手邊為寶寶準備一些小毛巾或濕巾,一旦寶寶溢奶,及時為寶寶擦凈。

六種按摩方法幫助寶寶消化

1.按揉推四橫紋:四橫紋穴位於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操作時,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別按揉四橫紋穴,約2~3分鐘;也可推四橫紋穴,將小兒四指並攏,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兒的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推 50~100次。具有調中行氣,和氣血,除脹滿的作用。

2.按揉推板門穴:板門穴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處。操作時,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門穴。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可止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嘔,來回推可調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鐘,推50~100次。

3.推脾經穴: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面。操作時,操作者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 50~100次,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操作時,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兒掌心50~100次,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

5.腹部按摩:小兒采取平臥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兒腹部,以臍為中心,作圓周運動。順大腸方向為瀉,適宜大便偏幹者;逆大腸方向為補,適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選擇順、逆各半,約按摩50~100次。操作時,手法不宜過重,應輕重適宜;操作者的手不宜過涼,應溫暖。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湧泉穴):湧泉穴在腳心,屈趾時,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該穴,按揉時,順、逆時針皆可。按揉2~3分鐘。具有止吐瀉,調脾胃的作用。

寶寶溢奶和吐奶不一樣

註意!溢奶跟吐奶不是一回事

要想正確對待和處理寶寶的吐奶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吐奶是怎麼回事,而分清溢奶和吐奶是最先需要弄清的事情。但凡是有帶娃經歷的媽媽,都會把寶寶吐奶這件事情看得很淡,也會告知新手媽媽吐奶是正常的無須擔心。實際上也確實如此,絕大多數寶寶的吐奶現象時正常的,這種吐奶更合理的名稱應該是“溢奶”。

溢奶是指給嬰兒喂奶後,無壓力、無噴射性地從口邊溢出或吐出少許奶汁,面色無改變,且吐後不啼哭,主要跟嬰幼兒胃的生理特點有關,嬰幼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食道末端的括約肌發育還不成熟,如果遇上喂養不當,如喂食量過度、喂養姿勢不當、喂奶後過早翻動、逗樂等就會產生溢奶。

吐奶則是指喂奶後發生的一種較強烈的嘔吐,寶寶可能會出現伸脖子或者張口等痛苦難受的表情,胃中食物被強有力地排出,有時是噴射性的,量較多,多因新生兒食管、胃、幽門等消化道不通暢,或者功能障礙(如賁門失弛緩、幽門痙攣等)所致,但也不全是病理性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