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上結腸癌與結腸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在結腸癌和結腸炎在癥狀上是有相一致性的,所以很多患者在癥狀上是很難區分的。那麼,結腸炎和結腸癌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從二者的含義與癥狀方面加以區別,希望能夠給患者帶來幫助。

結腸炎與結腸癌的區別有哪些

導致慢性腸炎的疾病不少,如慢性痢疾、腸結核、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等。這些疾病的共同特點是腸粘膜有廣泛的炎癥,所以排便次數增多,一般每次能排出些糞便,糞便中可能混有血和粘液。慢性腸炎病人排便前一般先有腸蠕動增加,所以病人感到腹痛或腹部不適,排便後能減輕,便意也解除,直到下次發作,兩次發作一般間隔一至數小時,慢性腸炎一般無分明的阻塞現象。

和慢性腸炎相比,結腸癌病人當然排便次數也增多,但排出的經常不是糞便,而隻是血和粘液。即使有糞便排出,血、粘液與糞便不相混合,而是粘附在糞便外表。除非晚期伴隨腸阻塞,大腸癌病人排便前一般沒有腹痛,排便後便意也不會分明減輕,經常有排便不盡的覺得怎麼樣。

二者的區別還在於:結腸炎病人,腹痛後欲大便,排便後疼痛緩解,想大便的感覺隨之解除,每次均能排除糞便,糞便中可能混有黏液和濃血,一般無明顯的梗阻現象,如腹脹不放屁。而結腸癌病人,膿血、黏液與糞便不相混合,而是粘附在糞便表面,腹部墜脹,排便後便以不會明顯減輕,排便不凈,疼痛多在晚期出現。潰瘍性結腸炎應積極治療,少部分有癌變的可能。

結腸炎的分類有哪些呢

(1)按病程經過可分為4個類型:

①慢性復發型:最多見,本型病變范圍小,癥狀較輕,往往有緩解期,但易復發,預後好。

②慢性持續型:本型病變范圍廣,癥狀多持續半年以上。

③急性暴發型:本型最少見,起病急驟,腹部和全身癥狀嚴重,易發生大出血和其他並發癥,如急性結腸擴張、腸梗阻以及腸穿孔等。以上3個類型可互相轉化。

④初發型:指無既往史,而系首次發作者。

(2)按病情程度又可分為以下3級:

①輕度:輕度最常見,起病緩慢,大便次數增加不多,糞便多成形,血、膿和粘液較少,出血量少,呈間歇性,可有腹痛,但程度較輕,缺乏全身癥狀和體征。

②中度:介於輕度和重度之間,但無截然的分界線,中度患者可以在任何時候發展為重度,甚至發生急性結腸擴張和結腸穿孔等並發癥。

③重度:起病急驟,有顯著的腹瀉、便血、發熱、心動過速、厭食和體重減輕,甚至發生失水和虛脫等毒血癥征象,常有持續的嚴重腹痛、腹部膨脹、滿腹壓痛,提示結腸病變廣泛而嚴重,常可發展成十分嚴重的急性結腸擴張(中毒性巨結腸),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加速,低白蛋白血癥。

人們為什麼會得結腸炎

1、自身免疫力低下:結腸炎本身就屬於自身免疫力疾病,很多人由於平時缺少運動,自身免疫力比較低下,這時候如果吃瞭什麼變質的食物的話,就容易患上結腸炎這種疾病,部分結腸炎患者的血清中可檢查出抗結腸上皮細胞抗體。

2、神經因素:很多患者由於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遇到一些重大事件的時候容易有心理壓力,這樣是比較容易患上結腸炎這些疾病的,因此我們一再強調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病程中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遺傳因素:結腸炎這種疾病本身就有遺傳性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這充分說明瞭本病與是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的。

4、細菌感染:如果一個人在平常生活中接觸瞭病菌,尤其是飲食上面吃瞭不幹凈的食物之後,直腸部位就會被細菌傳染上,最終就會變為結腸炎。

在臨床醫學上得瞭結腸炎的患者都有哪些癥狀表現

1.腹瀉

黏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2.腹痛

輕度患者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陣痛,涉及全腹痛,排便後緩解的規律。

3.便秘

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4.其他癥狀

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癥。

得瞭結腸癌應該怎麼辦

結腸癌的治療方法是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他支持治療的綜合方案,以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復發率,提高生存率。手術治療的原則:盡量根治,保護盆腔植物神經,保存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質量。手術方法如下:

1.右半結腸切除術適用於盲腸、升結腸及結腸肝曲部的癌腫。

2.左半結腸切除術適用於降結腸、結腸脾曲部癌腫。

3.橫結腸切除術適用於橫結腸癌腫。

4.乙狀結腸癌腫除切除乙狀結腸外,還應做降結腸切除或部分直腸切除。

5.伴有腸梗阻的手術原則,病人情況允許,可作一期切除吻合。如病人情況差,可先作結腸造口術,待病情好轉後行二期根治性切除術。

6.不能作根治術的手術原則,腫瘤浸潤廣泛,或與周圍組織、臟器固定不能切除時,腸管已梗阻或可能梗阻,可作短路手術,也可作結腸造口術。如果遠處臟器轉移而局部腫瘤尚允許切除時,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