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表現為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口腔不清潔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亦可發生在體弱的成年中。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喂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得瞭鵝口瘡怎麼辦?茶葉可以治療鵝口瘡嗎?一起來看下。

鵝口瘡+茶葉

病情分析:

您好,根據你的描述來看我們不建議您使用茶葉來進行治療

指導意見: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來看鵝口瘡也被叫做雪口病.此病好發於6周歲以下的嬰幼兒,尤以剛出生至兩歲的嬰幼兒多見.我們建議您在繼續采取制黴菌素片塗抹患處,另外,還可以嘗試采取如下所示的對癥治療:

1 采取支持治療給予足夠的電解質和水分,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C等等

2 抗病毒治療.可以應用嗎林狐口服,每日3次,小兒嚴格按照體重服用,病毒唑與聚肌胞可以酌情選用

3 保持口腔清潔 應用紗佈加藥搽洗口腔

治療鵝口瘡的誤區

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當寶寶患瞭鵝口瘡後,有的母親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張給孩子服抗生素類藥物。殊不知,小兒鵝口瘡用抗生素不但無效,有時反而會加重病情。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口腔內寄生著許多微生物,如常見的乳酸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互相拮抗,並常保持共生狀態,一般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時,會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殺死,從而破壞它們之間的生態平衡。但是,抗生素是無法抑制和殺滅白色念珠菌的。當那些可以產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質的微生物數量因使用抗生素而減少時,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從而使病情加重。

不應塗搽紫藥水

不應塗搽紫藥水,紫藥水藥名甲紫、龍膽紫,因其對白色念珠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過去常用於鵝口瘡的治療。但在臨床使用中發現,用紫藥水治療鵝口瘡有不少缺點。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兒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較少,口腔黏膜幹燥,長時間塗搽紫藥水後,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幹燥而產生潰瘍和明膠樣損害;塗紫藥水後,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觀察病情的變化。

治療不徹底易復發

治療不徹底易復發,用1%~2%的蘇打水(碳酸氫鈉溶液)於每次哺乳前後清潔孩子的口腔,是治療鵝口瘡的有效方法。使用這種方法,輕癥患兒不用其他藥物,病變2~3天即可消失。有些母親看到寶寶口腔的病變已經消失,就立刻停藥,這樣容易復發。這是因為蘇打水治療鵝口瘡主要是通過清除口腔內能分解產酸的殘留乳凝塊或糖類,使口腔成為堿性環境,從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不能直接殺滅白色念珠菌。因此,用蘇打水治療鵝口瘡時,在口腔內病變消失後仍需繼續用藥4~5日。

得瞭鵝口瘡怎麼辦

1%甘油或中藥冰硼散塗口腔均有療效。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制黴菌素5-10萬單位的液體塗局部,每天3次即可,塗藥時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後塗藥,以免沖掉口腔中的藥物。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要到醫生處咨詢。

局部用藥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全身用藥癥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黴菌素或克黴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滋陰降火,祛濕

生地15g、丹皮10g、澤瀉12g、麥冬9g、雲苓18g、赤芍12g、玉竹18g、石斛15g、白術10g、全銀花18g、薏苡仁24g、淡竹葉

新生兒“鵝口瘡”的護理

新生兒期最常見的口腔感染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稱“鵝口瘡”。主要是母親奶頭或喂奶者的手污染引起的。表現為口腔粘膜上出現點狀或小片狀白膜,不易拭去,無疼痛感,也不影響吃奶。但當抵抗力低下時,病變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氣管、肺等處,引起嚴重感染。因而得瞭“鵝口瘡”後應盡早去醫院治療。

“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母乳喂養時,應保持乳房及乳頭的清潔,哺乳結束時,可擠出少量乳汁,塗於乳暈部,待其自然幹燥。因乳汁有抑菌作用,可避免感染。采用人工喂養時,每次奶瓶、奶頭用後都要清洗幹凈,並煮沸消毒。其他喂奶用的物品,如小毛巾等都要與成人分開,每次用後煮沸消毒,太陽曬幹。平時大人喂奶前或接觸寶寶前都要註意洗凈雙手,做到預防為主。

新生兒口腔的上腭中間及牙齦上有的可出現黃色的小顆粒或黃色的小結節,主要是上皮細胞堆積所致,俗稱“馬牙”或“鼓氏珠”。這都是生理現象,千萬不要用棉簽擦拭或用針挑破。一般數周後會自行消退。

鵝口瘡應該如何預防

1.產婦有陰道黴菌病的要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幹凈後再蒸10~15分鐘。

3.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盡量和傢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6.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

7.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