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嘴裡全是白白的東西,剛剛開始的時候也沒有在意,後來嚴重瞭就去醫院瞭,吃瞭一段時間段藥也沒什麼效果,鄰居老人說可以抹香油。想問問食用香油塗抹在嬰兒口中是否可以治療鵝口瘡?還有什麼可以處理的方法嗎?

鵝口瘡香油

使用香油塗抹幼兒口腔,沒有治療鵝口瘡的作用,鵝口瘡屬於真菌感染,香油中應該加上醫生開的藥才會有效果。用香油調和的作用就是口感容易接受,且油脂能夠較長時間附著於患處,維持藥效更持久。同時還要註意預防反復發作,對餐具、奶瓶、奶嘴、枕巾、毛巾等物品,要高溫消毒,日光照射。

單純抹香油是無效的,當發現寶寶口腔內有類似奶瓣的斑塊時,不要隨便揩洗,以免粘膜損傷引起細菌感染。確診孩子患有鵝口瘡後,可以用消毒藥棉蘸2%的小蘇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時候動作要輕,還可以取制黴菌素一粒研磨成粉末,加入香油調勻,塗搽在患處。通常用藥幾天以後病癥就會消失。

治療鵝口瘡的誤區

鵝口瘡故又稱口腔念珠菌病。一般沒什麼影響。但是如果病變累及氣管、肺、食管、腸道,會出現嘔吐、聲音嘶啞及呼吸困難等癥狀,但一般不影響哺乳,也無全身癥狀。但是在治療鵝口瘡也有幾個誤區。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在治療鵝口瘡時常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當寶寶患瞭鵝口瘡後,有的母親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張給孩子服抗生素類藥物。殊不知,小兒鵝口瘡用抗生素不但無效,有時反而會加重病情。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口腔內寄生著許多微生物,如常見的乳酸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互相拮抗,並常保持共生狀態,一般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時,會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殺死,從而破壞它們之間的生態平衡。但是,抗生素是無法抑制和殺滅白色念珠菌的。當那些可以產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質的微生物數量因使用抗生素而減少時,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從而使病情加重。

不應塗搽紫藥水

不應塗搽紫藥水,紫藥水藥名甲紫、龍膽紫,因其對白色念珠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過去常用於鵝口瘡的治療。但在臨床使用中發現,用紫藥水治療鵝口瘡有不少缺點。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兒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較少,口腔黏膜幹燥,長時間塗搽紫藥水後,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幹燥而產生潰瘍和明膠樣損害;塗紫藥水後,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觀察病情的變化。

治療不徹底易復發

治療不徹底易復發,用1%~2%的蘇打水(碳酸氫鈉溶液)於每次哺乳前後清潔孩子的口腔,是治療鵝口瘡的有效方法。使用這種方法,輕癥患兒不用其他藥物,病變2~3天即可消失。有些母親看到寶寶口腔的病變已經消失,就立刻停藥,這樣容易復發。這是因為蘇打水治療鵝口瘡主要是通過清除口腔內能分解產酸的殘留乳凝塊或糖類,使口腔成為堿性環境,從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不能直接殺滅白色念珠菌。因此,用蘇打水治療鵝口瘡時,在口腔內病變消失後仍需繼續用藥4~5日。

溫馨提示:多見於身體虛弱或營養不良,特別是消化不良的嬰兒,濫用或長期使用抗生素也能促發此病。那怎麼預防呢?奶具必須每天煮沸消毒;大人接觸嬰兒時,要先用肥皂洗手;要避免給嬰兒濫用或長期使用抗生素。

寶寶鵝口瘡久治不愈怎麼辦

鵝口瘡又名“白口糊”,是一種叫白色念珠菌的黴菌感染,可是新生寶寶很容易感染的一種口腔疾病。當鵝口瘡病變嚴重則可引起嗆奶、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對此,患兒傢屬一般都很重視鵝口瘡的治療。

然而,臨床上不少患兒傢屬卻發現自傢寶寶鵝口瘡的癥狀久治不愈,面對這種情況傢屬該怎麼辦呢?對此,下面小編為大傢具體介紹寶寶鵝口瘡久治不愈怎麼辦。

鵝口瘡久治不愈怎麼辦?

要點一:註意孩子的營養,對於長期腹瀉,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孩子做好預防工作。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抗生素和激素的應用,避免體內菌群失調,造成真菌滋生。

要點二:註意寶寶口腔衛生,喂奶後,新媽媽可以給寶寶喂些溫開水以清潔寶寶口腔,使黴菌不易生長和繁殖。但不要用棉芊或紗佈用力去擦寶寶稚嫩的口腔粘膜。

要點三:所用一切物品必須嚴格消毒,護理者要註意個人衛生,操作要幹凈。哺乳者每次喂奶前,一定要用清水清洗奶頭,天天要換洗內衣。孩子必須勤洗手,杜絕可以引起反復感染的環節。

要點四:一旦患病,可以用制黴菌素溶液,塗口腔,每天3~4次,或遵照醫囑口服制黴菌素。可同時服用維生素B2及維生素C。鵝口瘡消失後繼續口服藥物2~3天,防止復發。(具體用藥請詳細咨詢醫生)

溫馨提示: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小編在這裡要提醒爸爸媽媽們,寶寶患上鵝口瘡,不僅應及時將其送醫就診,同時還應該重視寶寶的日常保健工作,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寶寶的健康。

新生兒“鵝口瘡”的護理知識

口腔粘膜柔嫩,血管豐富,唾液分泌量少,均有利於微生物的繁殖,導致口腔感染。

新生兒期最常見的口腔感染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稱“鵝口瘡”。主要是母親奶頭或喂奶者的手污染引起的。表現為口腔粘膜上出現點狀或小片狀白膜,不易拭去,無疼痛感,也不影響吃奶。但當抵抗力低下時,病變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氣管、肺等處,引起嚴重感染。因而得瞭“鵝口瘡”後應盡早去醫院治療。

“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母乳喂養時,應保持乳房及乳頭的清潔,哺乳結束時,可擠出少量乳汁,塗於乳暈部,待其自然幹燥。因乳汁有抑菌作用,可避免感染。采用人工喂養時,每次奶瓶、奶頭用後都要清洗幹凈,並煮沸消毒。其他喂奶用的物品,如小毛巾等都要與成人分開,每次用後煮沸消毒,太陽曬幹。平時大人喂奶前或接觸寶寶前都要註意洗凈雙手,做到預防為主。

新生兒口腔的上腭中間及牙齦上有的可出現黃色的小顆粒或黃色的小結節,主要是上皮細胞堆積所致,俗稱“馬牙”或“鼓氏珠”。這都是生理現象,千萬不要用棉簽擦拭或用針挑破。一般數周後會自行消退。

鵝口瘡怎麼治療不復發

鵝口瘡多見於周歲內嬰兒或新生兒。這是因為嬰幼兒抵抗力差,易通過食具、奶頭等途徑受黴菌感染。鵝口瘡多發生在口腔內舌、頰和軟腭處。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繼而蔓延到牙齦和頰外。發病處有斑片白膜,周圍粘膜充血。發病時口腔有灼熱刺疼和幹燥感。癥狀嚴重時斑膜可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粘膜,有時可引起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瀉。

對鵝口瘡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乳母講究衛生,喂奶前用溫開水洗乳頭,必要時喂奶前後用2%的蘇打水塗抹乳頭。

(2)嬰兒食具奶瓶必須要清潔衛生,定期煮沸消毒或熱開水浸泡。

(3)做好嬰幼兒和體弱久病者的口腔衛生,經常用溫鹽水或2%蘇打水清洗口腔,使黴菌不易生長和繁殖。

(4)發病後,可用消毒棉簽沾2%蘇打水清洗患處後再塗2%龍膽紫,每日3次-5次。輕癥者2次-3次即愈。同時給患兒口服維生素C和復合維生素B。

(5)病情嚴重者可遵醫囑服制黴素或外塗制黴菌素液(制黴菌素50萬單位加5毫升冷開水)。

小兒鵝口瘡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鵝口瘡多見於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以及奶頭、食具不衛生,使黴菌侵入口腔黏膜。

●局部用藥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用1%龍膽紫塗搽療效也不錯,但因用藥後口唇周圍染色,影響觀察並污染衣物,故臨床上用得很少。

●全身用藥 癥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黴菌素或克黴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飲食衛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後用堿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喂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營養供給 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並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C的供給,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