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肌肉萎縮主要是由於不運動或很少運動或受傷後臥床,肌肉長時間休息,神經損傷,營養不良等引起的疾病。因此,在發現腿部肌肉萎縮病變後,應及早進行腿部肌肉萎縮的治療,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腿部肌肉萎縮的黃金準則,可以減少並發癥的出現而影響治療效果。大腿出現肌肉萎縮癥狀有哪些?大腿肌肉萎縮怎麼辦?一起來看下。

大腿肌肉萎縮檢查診斷

中早期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外形沒有多大破壞,修復後股骨頭外形基本正常,股骨頭不影響走路功能,將來病人走路距離不受影響。同時早期股骨頭壞死血液循環破壞也不嚴重,通過治療可以恢復,下肢血液供應不受影響,股動脈完全能夠滿足下肢血液循環,這樣通過鍛煉下肢肌肉萎縮可以恢復。

中晚期股骨頭壞死就不一樣瞭,股骨頭塌陷嚴重,股骨頭外形無法恢復,髖關節功能無法恢復,行走距離不能達到正常,股骨頭周圍血管部分消失終身不能恢復,下肢血液循環不能滿足肌肉發育的需要,肌肉在缺乏血液營養的條件下不可能正常發育,這樣一部分股骨頭壞死患者的下肢肌肉萎縮就不可能恢復。

註意鑒別肌肉萎縮、膝關節骨關節炎。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神經肌肉疾肥大。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

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人可有以下體征: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尤其是大腿股四頭肌萎縮可以較早出現,且較明顯;關節腫脹,關節腔內可以有積液,浮髕試驗陽性;膝關節周圍關節囊附著處,例如脛骨上端邊緣壓痛;按壓髕骨時可有擠壓痛;嚴重病例,膝關節可以出現屈曲畸形,膝關節伸屈活動受限,活動時關節內有吱吱聲。

大腿肌肉萎縮怎麼辦

1、鉆孔減壓:有人將骨壞死稱之為骨內高壓癥,於是便有瞭鉆孔減壓的療法,該療法目前是股骨頭塌陷前全球醫生最為普遍采用的方法,有效率大約80%左右。它主要適合於早期塌陷前的患者,。

2、全髖關節置換: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外科進展之一。該方法為塌陷後最有效的療法,其適應證范圍寬,效果好,已經成為股骨頭壞死晚期治療的金標準。

1)年齡界限:以往考慮到材料的耐磨性,多用於50歲以上人群,但隨著材料的改進,如金屬對金屬、金屬對陶瓷、陶瓷對陶瓷摩擦界面的假體的出現,目前已經沒有年齡限制,即使20歲都可以考慮關節置換手術(但必須是大的醫學中心,采用上述改進假體),目前已有使用40年的報道。

3)“年輕人不能做此手術”這是一個誤導,是以前的觀點,現在的金屬對金屬、金屬對陶瓷、陶瓷對陶瓷摩擦界面的假體一般都能使用20-30年以上,過瞭這個時間,大多數都還可以用。

4)並發癥:術後疼痛、活動受限、髖臼磨穿、假體斷裂、假體感染、脂肪栓塞、肺栓塞等。但其發生率在大的關節置換中心發生率不足0.5%,而在不正規小醫院卻可能高達10%以上,一旦發生,後果嚴重。所以,關鍵還是要在正規大醫院就診。

3、特色藥物治療:苗醫配方苗方骨仙靈口服膠囊專門針對遷延難愈、病情變化快速的股骨頭壞死疾病對癥研制,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股骨頭壞死癥患者。之病理癥結配伍,具備行氣活血,養血止痛,補腎養髓,通絡散結,祛腐生新,全面養骨的功效。

4、帶血管移植:將附近血管束在一起,植入壞死區,臨床都是隻有術前造影,無術後考證;現在少有使用。

5、帶血管蒂骨瓣移植:將股方肌股瓣或旋髂內動脈骨瓣,移植到骨壞死區,臨床驗證,效果尚可,但有很大局限性,且創傷大,使用的不多。

6、小針刀:對局部造成破壞和創口,可能引起感染等嚴重後果;目前多數醫生不推薦此方法。

大腿肌肉萎縮有哪些表現

1、其它:中樞性肌萎縮一般伴反射亢進或病理反射。缺血性肌萎縮多因各種動脈炎、血栓形成等肌肉缺血和無菌性壞死而致。廢用性肌萎縮則與長期不運動有關。且多為可逆性。

2、神經源性肌萎縮:因下運動神經元及其損害所致。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損害時肌萎縮呈節段性分佈,以肢體遠端多見,對稱或不對稱,不伴感覺障礙,常出現肌束顫動,肌力和腱反射程度與損害程度有關。肌電圖見肌纖維震顫電位或高波幅運動單位電位。活檢見肌肉萎縮變薄。

3、肌源性萎縮:由肌肉本身疾病所致。萎縮不按神經分佈,常為近端型骨盆帶及肩胛帶對稱性肌萎縮,少數為遠端型。伴肌力減退,無肌纖維震顫和感覺障礙。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醛縮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醛磷酸激酶最為敏感。

自我檢測肌肉萎縮程度

目前防止肌肉萎縮主要依靠康復訓練,但是這對於患病臥床不起的老人來說比較困難,臥床不起的老人可以通過服藥和進食含藥用成分的食物來預防肌肉萎縮的發生。

一般男性在20歲~40歲時肌肉含量變化並不明顯,但是一旦到40歲後肌肉含量便開始逐漸變化,到瞭60歲以後,男性體內肌肉含量僅相當於年輕時的75%。

肌肉含量逐漸下降帶來的危害

導致人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外在表現是發福。

誘發心血管疾病:由於肌肉是人體大部分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肌肉含量開始下降,則可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病率。

自我檢測肌肉是否萎縮的方法

日常可通過一些小鍛煉來自我檢測肌肉是否發生萎縮,如仰臥起坐和俯臥撐、上樓梯測試法,可每隔3個月做一次。

仰臥起坐和俯臥撐:熱身3分鐘~5分鐘後,如果兩者都可以每次連續完成20次~30次,則說明肌肉合格。

上樓梯測試法:用稍快於平時走路的速度,連續上40層臺階,如果在40層~50層稍微感覺輕松,則表明肌肉耐力不錯,若感到吃力則表明狀況較差。

如何護理肌肉萎縮患者

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焦慮、煩躁、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

合理調配飲食結構

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並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

勞逸結合

忌強行性功能鍛煉,因為強行性功能鍛煉會因骨骼肌疲勞,而不利於骨骼肌功能的恢復、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

嚴格預防感冒、胃腸炎

肌萎縮患者由於自身免疫機能低下,或者存在著某種免疫缺陷,肌萎縮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長,肌萎無力、肌跳加重,特別是球麻痹患者易並發肺部感染,如不及時防治,預後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胃腸炎

胃腸炎可導致腸道菌種功能紊亂,尤其病毒性胃腸炎對脊髓前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從而使肌萎縮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復或加重。肌萎縮患者維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復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