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間葉組織(包括結締組織和肌肉)的惡性腫瘤稱為“肉瘤”,多發生於皮膚、皮下、骨膜及長骨兩端,如纖維肉瘤生長迅速,腫瘤晚期常有壞死、出血、切面灰紅色,質均勻細如生魚肉狀。骨肉瘤以青年人為多,好發於四肢長骨之兩端,尤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肱骨上端最多見。

肉瘤有多種

軟組織肉瘤中約75%屬高度惡性。常見軟組織肉瘤包括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高度惡性多形性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和惡性外周神經鞘瘤。

不同年齡常見的腫瘤類型有所不同。某些纖維瘤病全部發生在兒童期,胚胎性橫紋肌肉瘤幾乎隻發生於兒童,滑膜肉瘤多見於青壯年,多形性高度惡性肉瘤、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主要見於老年患者。

肉瘤的食療方法

1、外科手術:

載肢或根治術是最常用方法,但療效仍不理想,仍有約50%的病人死亡,部分切除療效也不理想,目前國內外均傾向保留肢體局部大部分切除再進行化放療。

2、化療:

可行術前和術後化療但有效率均不高,且付作用大。

3、局部放療:

對一些肉瘤患者也可選擇性進行放療,但有效率低,一但肺部轉移療效更差。

4、中醫辨證施治:

中醫對肉瘤的治療相當有效,不少曾被判處死刑的病人經中醫辨證施治後有的可延長命,有的甚至痊愈。肉瘤病人選擇中醫藥治療,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軟組織肉瘤的生物學特性

癌、腫瘤、肉瘤三者之間,以腫瘤概念的內容最廣,它是一種細胞異常增生性疾患,既包含有良性腫瘤,也包括惡性腫瘤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交界瘤。

癌的概念,目前已被人們錯誤地擴大化瞭,成為泛指一切惡性腫瘤的名詞。實際上,癌僅是指來自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它包括有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移行上皮癌、腺上皮癌等。肉瘤並非是僅能生長於肉 中的腫瘤,它泛指來自間葉非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常見的有纖維肉瘤、骨肉瘤、橫紋肌肉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等。癌和肉瘤雖同屬惡性腫瘤,但兩者間存有明顯的差異。

除組織來源不同外,癌的發病率要遠高於肉瘤(10倍以上),且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成人,而肉瘤則多見於青少年。癌的質地較硬,灰白色,較幹燥,而肉瘤的質地很軟,色灰紅,濕潤,呈魚肉狀。組織學上,癌有癌巢,實質與間質之間分界清楚,而肉瘤細胞多呈彌漫狀分佈,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十分豐富。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所以肉瘤周圍易形成包裹狀。癌偏愛淋巴道轉移,而肉瘤對血道轉移是情有獨鐘。

癌、腫瘤、肉瘤有何區別

肉瘤皮膚轉移臨床表現:

皮膚轉移性肉瘤發生於頭部、軀幹和四肢,為堅實性皮膚色或紅-紫色結節,可形成潰瘍和(或)疼痛。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征性即可診斷。需註意以下幾點:

1、臨床上短期(6~12個月)出現迅速增長的腫瘤結節,分佈在原發腫瘤手術區域附近或相應淋巴引流區域的皮膚,且其組織病理形態與原發腫瘤有相似性,特別是具有多發性或多灶性瘤灶特征時,更應考慮為皮膚轉移性癌腫。

2、皮膚或皮下脂肪血管或淋巴管內找到瘤栓,癌腫分佈構型呈底寬上窄梯形式,一般不與表皮相連,瘤細胞周圍極少有炎性細胞浸潤,無汗腺導管角質護膜分化等,常屬轉移性皮膚腫瘤的特征。

3、借助免疫組化標記有助於區別。例如,原發於汗腺來源腫瘤GCDFP-15陽性,而前列腺及甲狀腺轉移到皮膚的腫瘤分別為PSA及TG陽性。此外,在臍腹的轉移性皮膚結節必須除外子宮內膜異位或種植性結節,還應與卵黃囊或臍尿管胚胎殘留作區別。

肉瘤皮膚轉移癥狀有哪些

肉瘤皮膚轉移臨床表現:

皮膚轉移性肉瘤發生於頭部、軀幹和四肢,為堅實性皮膚色或紅-紫色結節,可形成潰瘍和(或)疼痛。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征性即可診斷。需註意以下幾點:

1、臨床上短期(6~12個月)出現迅速增長的腫瘤結節,分佈在原發腫瘤手術區域附近或相應淋巴引流區域的皮膚,且其組織病理形態與原發腫瘤有相似性,特別是具有多發性或多灶性瘤灶特征時,更應考慮為皮膚轉移性癌腫。

2、皮膚或皮下脂肪血管或淋巴管內找到瘤栓,癌腫分佈構型呈底寬上窄梯形式,一般不與表皮相連,瘤細胞周圍極少有炎性細胞浸潤,無汗腺導管角質護膜分化等,常屬轉移性皮膚腫瘤的特征。

3、借助免疫組化標記有助於區別。例如,原發於汗腺來源腫瘤GCDFP-15陽性,而前列腺及甲狀腺轉移到皮膚的腫瘤分別為PSA及TG陽性。此外,在臍腹的轉移性皮膚結節必須除外子宮內膜異位或種植性結節,還應與卵黃囊或臍尿管胚胎殘留作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