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於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在我國,痔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在美國,痔的發病率約為5%。那麼治痔瘡的偏方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治痔瘡的偏方

[方一]

蒲公黃、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普通盆內,患者趁熱先熏後洗,每次15-30分鐘。

本方為鄒桃生方,功能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適用於痔瘡。

[方二]

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麻油適量。前藥研成細末,用麻油調勻,擦患處。

本方適用於濕熱而致痔瘡。

[方三]

烏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參15克,射幹、炮山甲各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日1劑,日服2次。

本方為凌朝光方,功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適用於痔瘡。

[方四]

浮萍適量。水煎,趁熱擦洗患處。

本方適用於痔瘡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鶴草、旱蓮草、側柏葉各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萊莧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藥煎液熏洗肛門。

本方為黃洪坤方,功能清腸利濕,止血,適用於痔瘡。

正確對待痔瘡發作

1、加強鍛煉: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氣功等,能夠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對於痔瘡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這是因為體育鍛煉有益於血液循環,可以調和人體氣血,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結,預防痔瘡。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臨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長強穴,每次約5分鐘,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肛門血液循環;另一種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早晚各 1次,每次做30次,這是一種內按摩的方法,有運化瘀血,鍛煉肛門括約肌,升提中氣的作用。經常運用,可以改善痔靜脈回流,對於痔瘡的預防和自我治療均有一定的作用。

2、預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時間有早、中、晚飯後的不同習慣。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幹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後有輕松舒適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結堅硬,不僅排便困難,而且由於糞便堆積腸腔,肛門直腸血管內壓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礙而使痔靜脈叢曲張形成痔瘡。為防止大便秘結,應註意以下幾點:

①合理調配飲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糾正便秘改善胃腸功能,也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薑等。

②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最好能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於預防痔瘡的發生,有著極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晨起喝1杯涼開水能刺激胃腸運動,預防便秘。另外,晨起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如跑步、做操、打太極拳等都可以預防便秘。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報紙、或過分用力,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習慣,應予糾正。

③選擇正確治療便秘的方法。對於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調配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加以糾正。對於頑固性便秘或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秘,應盡早到醫院診治,切不可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因長期服用瀉藥不僅可以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長期灌腸,會使直腸粘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遲鈍,加重便秘,反而有利於痔瘡的發生。因此若患有頑固性便秘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指導下正確治療。

痔瘡的臨床表現

痔瘡的病情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來確診,痔瘡的臨床癥狀是非常多的而同時也要進行科學的化驗方式進行化驗。隻有這樣才能夠為痔瘡患者確診然後進行下一步的治療,而同時對於治療方式也要進行選擇,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大傢欣賞到痔瘡的病情是怎樣的。

1)便血:內痔早期主要癥狀是便血,有噴射狀出血、點滴出血、手紙帶血等,血色鮮紅,外痔不會引起出血。

2)墜痛:墜痛是外痔的主要癥狀,內痔無炎癥時不痛,墜痛常發生在內痔感染、嵌頓和絞窄性壞死,也常導致劇烈的墜痛。

3)貧血:因痔瘡反復出血而導致缺鐵性貧血,早期女性朋友常有感覺會有缺乏生機、易疲勞,容易威脅健康。

2、根據臨床檢查診斷

1)肛門視診:用雙手將肛門向兩側牽開,除一期內痔外,其他3期內痔多可在肛門視診下見到。對有脫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後立即觀察,這可清楚地看到痔塊大小、數目及部位的真實情況,特別是環狀痔的診斷。

2)直腸指診:內痔無血栓形成或纖維化時,不易捫出,但指診的主要目的是瞭解直腸內有無其他病變,特別是除外直腸癌及息肉。

3)肛門鏡檢查:先觀察直腸粘膜有無充血、水腫、潰瘍、腫塊等,排除其他直腸疾患後,再觀察齒線上部有無痔,若有,則可見內痔向肛門鏡內突出,呈暗紅色結節,此時應註意其數目、大小和部位。

痔瘡的飲食調理

飲食調理

1、增加含纖維高的食物。高纖維素(纖維素產品,纖維素資訊)飲食可使大多數患者的癥狀緩解或消失,有類似括約肌切開和肛門擴張的效果。

2、“食不厭粗”。粗加工的食品,含有較多的營養素和食物纖維,適合便秘或痔瘡患者食用,有利於大便通暢。

3、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飲酒不但對肝臟有損害,而且也可促進痔瘡的形成,痔瘡患者應戒酒,同時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治療原發病。對患有全身性慢性疾病的患者,註意營養素的補充和治療,可以減少痔瘡的發生。

5、痔瘡病人應選擇的食物:

◇五谷、蔬菜類:竹筍、甜菜、卷心菜、胡蘿卜、綠豆、韭菜、芹菜、茭白、豌豆苗、馬鈴薯,未經加工的谷類,粗糧、麥麩面包、黑綠葉蔬菜、油菜、荷蘭豆、萵苣。

◇水果類:蘋果、巴西果、橘子、獼猴桃、葡萄、西瓜、香蕉、草莓。

◇肉類:豬、牛、羊的瘦肉,裡脊肉,魚肉,雞、鴨、鵝肉。

脫肛與痔瘡的區別

1、脫肛與痔瘡在定義上的區別很明顯。

痔瘡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現有疼痛、便血、脫肛、感染。依據痔瘡發生的類型的部位而定。

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稱為脫肛,也稱肛管直腸脫垂。如果隻是粘膜下脫的臨床上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下脫稱完全脫垂。脫垂部分於直腸內即內脫垂,肛門外者為外脫垂。

2、脫肛與痔瘡按照部位發生也是不同的。一般內痔疼痛不明顯,主要是因為內痔位於粘膜,神經分佈較少的緣故。便血和脫肛是內痔常見的表現,出血發生在便前或便後,一般是鮮紅的,不與大便混合。

脫肛常發生在中晚期,是因為內痔增大、粘膜松馳而致;外痔因部位靠外,容易與其他物體發生摩擦,加之神經豐富,疼痛和感染比較常見。患者容易出現肛門疼痛,影響行走、端坐和排便,由於感染,肛門組織的分泌物增多,同時伴有異味;對混合痔而言,上述的癥狀都可以出現。

3、脫肛與痔瘡在癥狀及分類上也有不同。

一、疼痛:早期內痔一般無疼痛感,晚期發生嵌頓後劇痛難忍。而脫肛一般不疼。

二、脫垂:內痔脫出的是痔核,晚期有時會發生嵌頓的現象。而脫脫肛出的是直腸粘膜、肛管與直腸,晚期脫出可達十餘厘米;

三、便血:內痔早期多為無痛 性便血,有時滴血、有時噴血或者手紙上粘血。而脫肛主要癥狀為肛管、粘膜脫出,少有便血情況;

四、粘液:內痔經常有肛門潮濕等癥狀,而脫肛則經常有粘液從肛門內溢出,兩者癥狀相似度較高。

痔瘡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痔瘡和脫肛的區別有,脫肛者初起常有便秘、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凈。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