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都有婦科疾病,尤其是已婚的女性朋友,稍不註意,就可能患上黴菌性陰道炎等疾病,而黴菌性陰道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下去,影響到子宮的健康,甚至引起不孕。因此,女性對於黴菌性陰道炎的治療一定要抓緊,那麼,黴菌性陰道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應該如何正確治療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黴菌性陰道炎的治療相關。

中醫有哪些治療黴菌性陰道炎方法

中醫認為生殖器念珠菌病是由於濕熱在體內蘊結,加上外受毒邪所致。濕熱是內因,而毒邪是外因,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病情纏綿。日久濕熱之邪必然要傷陰,出現陰傷、濕熱阻滯的虛實夾雜的證候。中醫治病特別註意不同的證候和不同的體質,給予不同的藥物。一般講,生殖器念珠菌病是以陰癢、白帶增多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故中醫又稱本病為帶下病、陰癢病,臨床上常根據白帶的量、色、氣味及全身狀況予以辨證施治,一般分為陰虛內熱證、肝膽濕熱證和脾虛濕熱證三型論治。

1.肝腎陰虛:主要表現為復發作,經久不愈者,白帶淡白或淡黃,量少,偶有瘙癢,伴見心煩口渴,手心發熱等。中醫認為由於病程日久損傷肝腎,耗傷陰液,致使肝腎陰虧,治療黴菌性陰炎當以滋補肝腎,殺蟲止癢,方以六味地黃湯加減。

2.濕毒蘊結:主要癥狀為帶下量多,色黃白,如豆渣樣,有臭味,或帶下夾有血絲,陰部瘙癢,甚至紅腫,潰爛,尿頻、尿急、尿痛,大便不爽,舌苔白膩,脈滑。這是由於濕熱之邪蘊結日久,致使生蟲成毒。濕毒蘊結傷及陰部出現諸多癥狀。治療濕毒蘊結型黴菌性陰炎宜清熱除濕、解毒止癢。

3.脾虛濕熱證癥見帶下清稀如水樣,量多色白,綿綿不多,無臭,外陰瘙癢、灼痛,面色脫白或萎黃,神倦,納少,口粘膩或口苦,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膩,脈濡緩或濡數。婦科檢查可見小陰唇兩側粘膜及陰道壁上有乳白色片狀偽膜覆蓋,擦出後可見粘膜充血,水腫。中醫治療黴菌性陰道炎治法為健脾燥濕,清熱殺蟲。以完帶湯合萆滲濕湯加減。

中醫熏洗治療

中藥熏洗療法屬中醫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是中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將藥液盛於器皿內,利用升騰的熱氣熏洗身體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藥療、水療、熱療對皮膚、經絡、穴位的刺激和藥物的透皮吸收,達到治療疾病、養生保健的目的。因藥物不經胃腸破壞,直接作用於皮膚,並通過透皮膚吸收進入血液,故較之內服藥見療效快,舒適,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優點,也不會增加肝臟負擔,因此被醫學界譽為“綠色的療法”。在當今風靡世界的藥浴熱中,中藥藥浴熏洗可謂是一枝獨秀。

疏陰祛黴散乃純中藥制劑,集清熱解毒、祛濕止癢、滋陰清熱,補腎養脾等功效於一身,結合熏洗療法,使藥性快速、全面達至全身,刺激皮膚、經絡及穴位,作用於患部。快速徹底地治愈疾病。

引起黴菌性陰道炎的原因

警報一、使用避孕藥

部分女性(女性食品)使用避孕藥後容易復發黴菌性陰道炎,因為避孕藥中的雌激素有促進黴菌生成菌絲的作用,導致黴菌進一步侵襲陰道組織.。

解除警報:改用其他避孕方式。如果容易反復發生黴菌性陰道炎,就盡量不要使用避孕藥,改用其他避孕方法,比如避孕套。

警報二、緊身化纖內褲

緊身化纖內褲的弊端多多,能使陰道局部的溫度和濕度增高,又悶又熱的環境是黴菌大量繁殖的最佳居住環境。

解除警報:全棉內褲

請用棉質等天然面料的內衣褲,既可以呵護身體,又會活得更加自在。

警報三、懷孕(懷孕食品)

妊娠的時候機體免疫力下降,性激素水平高,陰道組織內糖原增加,酸度增高,有利於黴菌生長,另外,妊娠時升高的性激素還有促進黴菌生成菌絲的作用,菌絲是黴菌伸出的“魔爪”,可幫助黴菌侵襲陰道組織,引發陰道炎。

解除警報:正確安全用藥

懷孕期間是很容易發生黴菌性陰道炎的,需要特別註意的是,以局部治療為主,盡量避免使用口服藥,可以使用克黴唑栓劑,硝酸咪康唑栓集等,7日療法效果更好。

警報四、公共用具

有的女性穿著短裙坐長途大巴也會感染黴菌性陰道炎,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但確實有這樣病例。公共場合一些設施,比如公共汽車上的坐墊、賓館裡的抽水馬桶和浴盆、衛生較差的床鋪等,都有可能隱藏大量黴菌,接觸以後既可引發黴菌性陰道炎。

解除警報:出門在外,要多註意。一定要培養良好的衛生防病意識。比如,不要隨便使用賓館的浴盆、穿長睡衣褲,在使用抽水馬桶前要墊上衛生紙等,總之,一定要多註意衛生。

警報五、過度清潔

清潔不當、清潔成癖也是黴菌感染的隱患。頻繁使用婦科清潔消毒劑,消毒護墊等,破壞瞭陰道本身的微環境,使平衡失調,降低陰道的自我抗菌能力,使黴菌更易入侵而引發疾病。

解除警報:在沒特殊情況下,盡量避免使用消毒洗劑、藥物洗劑等,用清水清洗外陰就行瞭。另外,每天換洗內褲也是很重要的。

警報六、足癬、灰指甲等

黴菌可以在陰道、皮膚表面、胃腸道、指甲縫等地方大量繁殖,引起黴菌性陰道炎、皮膚真菌病、胃腸炎、灰指甲等疾病,這些部位寄生的黴菌還可以互相傳染,比如足癬、灰指甲、胃場道的黴菌可能是陰道炎反復感染所致。

解除警報:單獨清洗內褲

如果傢人或者自己患有足癬、灰指甲時用一個洗衣盆同時清洗襪子和內褲是很危險的。很有可能造成黴菌的交叉感染。所以,內衣褲一定要單獨清洗。

警報七、糖尿病(糖尿病食品)

糖尿病人身體抵抗力低,陰道糖原含量高,PH值偏於酸性,使女性糖尿病患者容易被黴菌傷害,出現黴菌性陰道炎。

解除警報:控制血糖(血糖食品),蘇打水清洗外陰

既然過高的血糖是罪魁禍首,糖尿病患者就不要縱容血糖一路飆升瞭。因此,要從飲食和鍛煉著手,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另外,還可以用蘇打水清洗外陰,提高陰道PH值,抑制黴菌生長。

警報八、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不當或濫用廣譜抗生素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因為抗生素在殺滅致病菌同時,也抑制部分有益菌群,而沒有被抑制和 外來耐藥菌就會乘機大量繁殖,其中也包括黴菌。

解除警報:拒絕濫用抗生素

咳嗽、發熱、頭疼等癥狀很有可能不是細菌引起,即使是細菌引起,盲目地使用廣譜抗生素也使殺傷面積太廣瞭。因此,使用抗生素要謹慎,合理安全用藥才是關鍵。

警報九:你的他

陰道內的黴菌也可以傳染給男性的生殖道,當黴菌寄生在男性生殖道時,由於男性生殖道比較幹燥,也沒有黴菌喜歡的酸性環境,因此不會產生明顯的黴菌感染癥狀,但男性(男性食品)體內的黴菌孢子可以再次傳染給女性,造成性交引起的直接傳染,如此反復,可能是女性黴菌性陰道炎反復發生的原因。

解除警報:同時治療

如果你感染上瞭黴菌性陰道炎,需要治療的不隻是你,還有你的他。雙方同時治療才有預期的效果。

警報十、洗衣機

日本大阪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專傢對153臺洗衣機進行瞭調查,結果不容樂觀:幾乎每個洗衣桶裡都暗藏黴菌!衣服上發現的黴菌大部分也是來自洗衣機桶,而且洗衣機用得越勤,裡面的黴菌就越多!

解除警報:熱水清洗、浸泡

黴菌對幹燥、陽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等物質的抵抗力較強,對付洗衣機裡的黴菌有一個殺手鐧——用60度左右的熱水清洗浸泡洗衣鹽!黴菌懼怕高溫,在60度以上的水中無法生存。

蘇打粉能治好黴菌性陰道炎嗎

建議1.可使用2%~4%的小蘇打水沖洗陰道,每日1~2次,2周為1療程.沖洗後要拭幹外陰,保持外陰幹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長.

2.陰道上藥:使用咪唑類栓劑陰道上藥,對黴菌性陰道炎有很好的療效.克黴唑栓每晚1粒,於沖洗後納入陰道,10~14天為1療程;或達克寧栓每晚1粒,沖洗後陰道上藥,7天為1療程.

3.外用藥膏:使用克黴唑軟膏或達克寧軟膏外塗,可以治療因黴菌感染引起的外陰炎,減輕外陰癢痛的癥狀.每日外塗數次,應用2周.益膚清軟膏是以益康唑為主藥,加有少量局部類固醇治療劑制成,止癢效果良好,對患黴菌性外陰炎,陰道炎外陰癢痛難耐者更適合.外塗外陰,早晚各1次.

黴菌性陰道炎的治療需在消除誘因的基礎上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物,根據臨床分類,疾病嚴重程度來決定療程長短,對於反復復發者可延長治療時間.由於可通過性傳播,所以性伴侶需要同時治療.

黴菌性陰炎能進行同房嗎

黴菌性陰道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婦科病,通常是因為外陰的陰道收到瞭念珠菌的感染所以才會導致這裡發炎。通常的女性陰道中都會有這種病菌的存在,但是非常的少所以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如果人體的免疫力下降的話就可弄造成,病菌的大量的繁殖,才會造成炎癥。這種情況下不可以進行同房,以防出現傳染。平常的時候要多多的鍛煉身體,保持好自己的飲食正常,保持好的衛生習慣。

黴菌性陰炎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是不治療,那麼很容易反復發作。建議患者去正規的醫院接受規范化的治療,除此之外還需要註意個人生活護理。生活上主要是個人衛生方面上的護理,反復黴菌性陰炎發作的患者不但要註意個人衛生,還要註意性伴侶的衛生,每次同房前都要清洗下身,同時還要勤換內衣褲,自己的內衣要單獨清洗。

黴菌性陰炎是因為患者感染黴菌引起的陰道炎,在臨床上黴菌性陰炎又可以被稱為細菌性陰道炎,在治療上患者可以去正規醫院的婦科進行藥物治療,可以進行藥物抗炎治療也可以局部用藥。除此之外患有黴菌性陰炎的患者還應該多註意個人衛生護理,每天在睡覺的時候都要清洗外陰,不要和別人共用清潔用品,平時還要多換洗自己的內衣內褲,內衣褲要以棉質透氣性為主。

黴菌性陰道炎的癥狀

1、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白帶多,外陰及陰道灼熱瘙癢,排尿也比較的困難。

2、典型的白帶呈凝乳狀或為片塊狀,陰道粘膜高度紅腫,可見白色鵝口瘡樣斑塊附著,易剝離,其下為受損粘膜的糜爛基底,或形成淺潰瘍,嚴重者可遺留瘀斑。

但白帶並不都具有上述典型特征,從水樣直至凝乳樣白帶均可出現,如有的完全是一些稀薄清沏的漿液性滲出液,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狀物。

3、妊娠期如果患有黴菌性陰道炎就很嚴重瞭,又是甚至坐臥不寧,痛苦異常,也有尿頻、尿痛及性交痛等癥狀。

4、可見陰唇及陰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

5、陰道灼熱,在排尿是灼熱加重,甚至出現尿痛、性交痛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