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腫瘤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0.01%。在骨腫瘤中:良性占50%,惡性占40%,腫瘤樣病變占10%左右。其中原發骨腫瘤發病率低,大約隻有其他組織腫瘤發病率的十分之一。原發惡性骨腫瘤,俗稱“骨癌”,發病率占兒童惡性腫瘤的5%,多發生於10~20歲生長發育旺盛的青少年,其中尤文氏肉瘤的發病年齡較骨肉瘤的更為年輕,多發於5~30歲。惡性骨腫瘤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是惡性度高,病死率和致殘率高,在骨科臨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傢長應該給予足夠重視和警惕。下面我們說一下骨腫瘤的臨床表現以及如何進行治療。

骨腫瘤的臨床表現有哪些些

1.疼痛為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癥狀,病初較輕,呈間歇性,隨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其疼痛可向遠處放射。

2.腫脹或腫塊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如腫瘤穿破到骨外,可產生固定的軟組織腫塊,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

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因疼痛腫脹而患部功能將受到障礙,可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4.壓迫癥狀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和鼻的組織,因而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癥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5.畸形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並畸形,以下肢為明顯。

6.病理性骨折腫瘤部位隻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7.全身癥狀骨腫瘤後期由於腫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可出現一系列全身癥狀,如失眠、煩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蒼白,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等。

骨腫瘤如何進行治療

1.良性腫瘤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為主,如能徹底去除,一般不復發,愈後良好。

2.惡性腫瘤

(1)手術切除是治療的主要手段。截肢、關節離斷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於化療方法的進步,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作瘤段切除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體置換。采取保留肢體的“局部廣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輔以化療等措施。

(2)化學治療全身化療常用的藥物有阿黴素及大劑量氨甲喋呤,但藥物的作用選擇性不強,腫瘤細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響化療的效果。

(3)局部化療包括動脈內持續化療及區域灌註,其中以區域灌註效果較好。(4)免疫療法由於幹擾素來源有限,還不能廣為應用。(5)放療方法對骨腫瘤隻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

不要誤以為生長疼耽誤瞭孩子導致骨腫瘤

惡性骨腫瘤多好發於股骨、脛骨、肱骨等長管狀骨,以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即膝關節周圍最為多見,早期主要癥狀為局部疼痛,疼痛程度各不相同,有的隻有輕微的酸痛或不適;有的是在發現腫瘤以後才回憶起過去一些輕微疼痛;有些誤認為是風濕樣痛,與治療關系不大,休息時也疼。有的患兒表現為夜間痛,常常在睡夢中疼醒,這時傢長就該極度重視瞭。因為患兒處於生長發育期,膝關節周圍容易發生脛骨結節骨骺炎,即所謂“生長痛”,盡管該病發病率遠高於骨腫瘤,但是一定要小心,脛骨近端惡性骨腫瘤的早期表現有時和“生長痛”很相似,容易混淆而延誤治療。

骨腫瘤的高發期是在什麼時候

骨腫瘤是發生於骨骼或血管、神經、骨髓等的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骨腫瘤易根治,預後良好、惡性骨腫瘤發展迅速,預後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

骨腫瘤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0.01%。在骨腫瘤中:良性占50%,惡性骨腫瘤占40%,腫瘤樣病變占10%左右。

骨腫瘤一般發生的部位以大腿骨和小腿骨最多,如骨肉瘤、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等。發生軀體腫瘤較少,如轉移瘤、多發性骨髓瘤及軟骨肉瘤等。

從發病的年齡上看,有兩個高峰階段,第一個高峰是在10到20歲,一般多為原發性骨腫瘤;而第二個高峰是壯年以後,主要為轉移性骨腫瘤。二分之一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病人發生在10到20歲,尤其是骨肉瘤病人,三分之二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內,說明惡性骨腫瘤多發於青少年,危害較大。一般來講年齡越小,惡性骨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而且目前在治療上還沒有很大的突破。

X光針對骨腫瘤可以反應出的信息

1、骨腫瘤的位置 如腫瘤可位於骨骺,也可位於幹骨骺端,可位於長骨,也可位於扁平骨;青少年骨骺發生的腫瘤應首先考慮軟骨母細胞瘤,而成年人上述骨骺部的腫瘤應考慮為骨巨細胞瘤。

2、腫瘤對宿主骨的影響 腫瘤與宿主骨間邊界有無浸潤性是確定病變性質的首要因素,邊界清楚者表明腫瘤生長緩慢且浸潤性弱。反之,邊界模糊者則表明腫瘤浸潤性強。

3、宿主對腫瘤的反應 宿主總是力圖消滅腫瘤,將其包裹,形成纖維組織包膜,生長快速的腫瘤可浸潤和破壞這種反應性骨包膜,而僅在腫瘤的一端或兩端能見到這種包膜的殘餘,通常表現為Codman三角。

4、腫瘤組織的密度 骨組織顯像中如有任何密度變化,均可懷疑該組織有病變,有些腫瘤為溶骨性病變,如骨巨細胞瘤,而有些為成骨性病變,成骨不規則或為雪花狀,如骨肉瘤、軟骨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