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位置較低時,由於重力關系的牽拉,使直腸黏膜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當排糞時牽拉及腸蠕動刺激,使息肉蒂基周圍的腸黏膜松弛,特別是多發性息肉常伴直腸脫垂。直腸息肉的出血是無痛性便血,一般出血量少,如果由於排便時擠壓息肉而破損或息肉脫落,即有出血。有時也可出現便後滴血現象。

直腸息肉吃什麼好

直腸息肉雖然是一種良性的腫瘤,但是它也是會惡化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多加註意這樣的疾病,下面我們先給大傢介紹一下直腸息肉的飲食禁忌,隻有控制好飲食瞭,才可以控制直腸息肉的病情,大傢瞭解一下。

一、直腸息肉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 高熱能、高蛋白質以補償長期腹瀉而導致的營養消耗,可根據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況循序漸進地提高供給量。一般熱能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千卡供給。蛋白質每日每公斤體重1.5克,其中優質蛋白占50%為好??

2、維生素無機鹽要充足,以補償腹瀉引起的營養丟失。

3.、少食多餐:為減輕腸道負擔,以少食多餐方式補充營養攝入量。

二、直腸息肉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食物。

2.少吃油膩食物,多吃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等。

3. 限制脂肪和膳食纖維: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應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調方法。對伴有脂肪瀉者,可采用中鏈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纖維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蘿卜、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帶刺激性的蔥、薑、蒜和粗雜糧、幹豆類等。

所以患有直腸息肉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飲食,就算不能通過飲食來治療疾病,也不要因為自己飲食的不當是的疾病加重,這就是最好的瞭。還有大傢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小看飲食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 ...

引起直腸息肉的病因

現如今人們得直腸息肉疾病的概率在不斷的提高,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起該疾病。不過還是有部分人對直腸息肉疾病的病因不是很瞭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更好的預防它的出現。

引起直腸息肉的病因

飲食因素:飲食因素與直腸息肉的形成有一定關系,特別是細菌和膽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

遺傳因素:一般認為,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後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炎癥刺激:直腸粘膜長期被炎癥刺激;可引起腸粘膜的息肉生成,這是由於腸粘膜的炎癥充血水腫,糜爛潰瘍愈合之後,導致疤痕逐漸收縮,形成息肉狀,又由於慢性炎癥刺激,致腺體阻塞,粘液儲留而發病。

糞便、異物刺激和機械性損傷;糞便粗渣和異物長期刺激腸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腸粘膜損傷,使細胞出現異常增生,形成息肉。

專傢表示:掌握瞭誘發直腸息肉疾病的病因,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避免患上該疾病。要是不小心得瞭直腸息肉疾病的話,大傢也不要太過擔憂,隻要盡快去醫院積極配合醫生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還是可以康復的。

直腸息肉手術後註意事項

腸道癥狀常表現為腹瀉、裡急後重等。部分管狀腺瘤患者可見輕度腹瀉, 粘液便,排便不暢,便條變細、腹痛等癥狀;多數絨毛狀腺瘤患者可見腹瀉,糞便中含有大量粘液是其特點,有時還可出現裡急後重,大便不爽等癥狀;據統計,幼年性息肉患者中5-19%者可見腹瀉,2-13%者可有便秘;腹瀉是傢族性腺瘤息肉病的主要癥狀、常表現為粘液血便,還可有腹痛、裡急後重等癥狀。

那直腸息肉手術後營養怎麼調理呢?有什麼註意事項?

1、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稀糊狀為佳。

2、減少增加腹壓的姿態,如下蹲、屏氣。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3、忌食辛熱、油膩、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煙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薺汁、蘆根汁、芹菜汁、胡蘿卜、白蘿卜(熟食)、苦瓜、茄子、黃瓜、菠菜、 金針菜、卷心菜、蛋黃、蘋果、無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開朗,勿鬱怒動火。心境不寬,煩躁憂鬱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6、減少房事,房事過頻會使腸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直腸息肉是否都要切除?

什麼是腸息肉?

隨著電子腸鏡的日益推廣,常常能在腸鏡檢查中發現腸息肉患者。大部分病人或其傢屬聽到腸息肉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是不是要開刀”?

在決定是否要開刀之前,讓我們先瞭解腸息肉究竟是什麼“東東”。腸息肉是指腸黏膜局限性隆起的病變,一般來說,腸息肉是一種良性病變,它可小至芝麻、綠豆,也可大至核桃。數量可從1個至數百上千個不等。從形狀上來說,有帶蒂息肉、亞蒂息肉、扁平息肉之分。腸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質,可分為新生物性、炎癥性、錯構瘤性、增生性等5類,其中新生物性,即腫瘤性,主要指腸道腺瘤,是腸息肉中最常見的,占70%-80%左右,對身體的危害也最大,因為它有癌變可能(據統計單發腸腺瘤癌變率是5%左右)。

發現腸息肉是否都要切除?

腸息肉大部分是腸黏膜的一個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檢查這個“金標準”之前,一切診斷隻是猜測,不切除它,留在體內畢竟是一個“定時炸彈”。若是惡性,危害自不必說;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變,則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隨著息肉的增大,數目的增加,癌變機會也迅速增大,直徑超過2cm的腺瘤近半數會惡變成癌。即使是炎癥性息肉,對身體的危害性雖然小些,但隨著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帶來一系列臨床癥狀,如長期便血、腹瀉、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因此,發現腸息肉應將其切除。

腸息肉切除手術參考費用

直腸良性腫物切除術:1000/次。

經內鏡直腸良性腫物切除術:920/次(激光、套紮法分別加收200元)。

切除息肉一定要開刀嗎?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現在,大部分結腸息肉的切除已不需要開刀。

近幾十年,隨著纖維內鏡、特別是電子內鏡的問世,內鏡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內鏡下治療技術發展得最快,內鏡下息肉切除術已是很成熟的一種治療方法。其適應癥有:

(1)各種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

(2)直徑小於2cm無蒂息肉和腺瘤;

(3)多發性腺瘤和息肉,分佈分散,數目較少。

可以說,內鏡下腸息肉切除已成為腸息肉治療的常規方法,除瞭極少部分直徑過大、內鏡下形態明顯惡變或數目過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內鏡下將腸息肉完整切除。對比開刀,內鏡下進行息肉切除具有明顯優勢。美國bernard曾報道剖腹手術後,病人恢復正常生活平均要28天,而內鏡下切除息肉,恢復正常生活平均僅需2天,且費用也僅是開刀的1/3。內鏡下進行息肉切除對身體損傷小、痛苦少,對年老體弱或嬰幼兒均適用,因此該方法現已廣泛普及。

腸鏡能否辨明息肉的性質?

內鏡下從大體形狀上大致可以判斷息肉的良惡性,一般來說,帶蒂的、直徑小於2cm、表面光滑、鏡子推動活動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包括炎癥性、腺瘤性息肉。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徑較大(大於2cm),表面有出血、潰瘍,鏡子推動活動度差的往往往是惡性的機會較大。研究顯示,直徑小於1cm的息肉惡變約1%,大於2cm的腺瘤46%是惡性的,1~2cm之間的腺瘤僅10%惡變。另外,借助色素內鏡與放大內鏡等技術,根據息肉表面的腺管開口類型,可對病變的類型與性質作出初步的判斷。當然,內鏡下隻能根據息肉的形態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診斷,正確的處理是將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檢查,以最終判定息肉的性質。病理結果才是息肉診斷的“金標準”。

直腸息肉的檢查要註意什麼

直腸息肉的癥狀表現一般都比較明顯,並且,在確診上也並不是非常困難,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對於直腸息肉來說,其病因方面至關重要,是預防的基礎,同時也是治療的重點考慮方面,因此要重視檢查項目,但也需要註意一些事項,下面就這些方面具體進行介紹:

直腸息肉的檢查要註意什麼:

1、患者要註意肛腸鏡檢查因為存在一定風險,所以為瞭安全起見,60歲以上的老人應行心電圖檢查,以確認是不是可以做肛腸檢查。

2、在肛腸檢查的術後如果有明顯的腹痛、腹脹、頭暈等癥狀應當及時告訴醫生,以便進一步處理。

3、一般說來,肛腸檢查平均時間約是15分鐘左右,有時因個體差異,或大腸有異常情況,檢查時間可能會稍長一些。

4、服藥後若是排出物含有糞便或糞水樣液體,應及時告訴腸鏡檢查醫護人員,以作進一步的腸道處理。

5、若是患者有腹部手術史、腸粘連,腸鏡在通過時,患者會感到一些脹痛,患者要作深呼吸,不要過度緊張,否則易發生腸痙攣,增加醫生進鏡的難度與風險,延長操作時間。

直腸息肉的檢查項目是確診病情,以及確診病因的基礎,尤其是開篇中已經說到,直腸息肉對於病因方面非常重視,尤其是患者自身的致病因素,這是避免直腸息肉反復復發的一個重點方面,因此要重視檢查項目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