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做過胃大部切除的胃空腸吻合術後,幽門功能性失常和慢性膽道疾病等。若遷延不治,可能會轉為胃潰瘍、胃穿孔甚至胃癌。反流性胃炎是如何產生的?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治療呢?下面一起瞭解下。

反流性胃炎是如何產生的

1.幽門關閉不全:

本綜合征的發生首先要有幽門功能喪失或幽門關閉不全的基本條件,如在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後,膽汁可直接返流入胃;某些病人並無手術史,十二指腸內容物可通 過關閉不全的幽門返流入胃,引起返流性胃炎,膽囊切除後,儲存膽汁的功能喪失,膽汁持續流入十二指腸,如通過關閉不全的幽門而返流入胃,同樣可以引起返流性胃炎。胃泌素可刺激胃粘膜細胞增殖以加強其屏障作用,防止H+的逆向彌散,但在BillrothⅡ式胃切除術後胃泌素分泌減少約50~75%,這可能是 本綜合征的重要發病原因之一。

2.胃切除術後:

胃切除術後膽汁返流入胃是常見現象,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發生癥狀,其發病原因還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胃排空障礙返流液在胃內滯留時間長,pH升高,殘胃中 需氧菌及厭氧菌更易生長,這些細菌可使膽鹽遊離而引起胃粘膜炎癥,從而出現癥狀,②膽酸成分改變Gadacz發現膽酸成分正常者不發生癥狀,而去氧膽酸明 顯增高者常有癥狀,③胃液中存有細菌有癥狀患者的胃液中都有革蘭氏陰性桿菌或假單胞菌,使用強力黴素可減輕癥狀;而無癥狀者的胃液中均無細菌存在,④胃液 中鈉濃度鈉濃度超過15mmol/L者易發生胃炎,而鈉濃度低於15mmol/L者無胃炎。

3.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癥,膽汁反流性胃炎可與HP感染並存,HP感染和膽汁反流兩者均與黏膜損害有關,其可能通過增加胃泌素釋放,從而影響胃十二

4.其他原因:

如原發性幽門括約肌功能障礙可使幽門開放時間延長、幽門松弛或挈持續開放狀態,使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引起十二指腸胃反流的發生;如胃腸神經肽和激素水平異常可導致胃腸道運動的紊亂進而導致十二指腸胃反流的發生。

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療

1.西藥治療:

用胃動力藥增加胃腸道蠕動,抑制膽汁反流入胃,用胃粘膜保護劑保護胃黏膜免受膽汁損傷,用胃膜素覆蓋胃黏膜以減輕反流的膽汁和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以及用藥物促使胃粘膜分泌粘液,促進炎癥愈合等。

2.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膽汁反流性胃炎是脾胃升降失調、水飲停滯胃脘,兼有肝氣鬱結引起,應對癥下藥配合飲食調養治療。

3.手術治療。

(1)改成BillrothI術式如原為BillrothⅡ式胃切除者,改成BillrothI式,約半數病人的癥狀可獲改善。

(2)Roux-en-Y手術 原為BillrothⅡ式手術者,將吻合口處輸入段切斷,近側切端吻合至輸出袢。

(3)空腸間置術 原為BillrothⅠ式胃切除者,在胃十二指腸吻合口中間置入一段長約20cm的空腸,有效率為75%。

(4)Tanner手術適用於原為BillrothⅡ式手術者,切斷空腸輸入袢,遠側切端與空腸輸出袢吻合成一環狀袢,近側切端吻合至距原胃空腸吻合口50cm的空腸上。

藥物治療

1.促胃動力藥物:通過促進胃排空,減少膽汁在胃內的停留時間,促進反流物的排空。常用藥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多潘立酮(嗎叮啉)等。增強胃的蠕動,促進胃排空以及幽門和十二指腸的擴張,加速食物通過。

2.結合膽鹽類藥物:如達喜(鋁碳酸鎂),通過與膽酸和溶血磷脂酰膽堿結合,繼而減輕膽鹽對胃黏膜的損傷,對膽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顯,為臨床上主要用藥。

3.抑制胃酸藥:胃酸和膽汁有疊加的作用,對胃黏膜的損傷作用強,抑酸藥對膽汁反流者同樣有效。常用的抑酸劑主要為H2受體阻斷劑(H2RA)及質子泵抑制劑(PPI)。

4.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引可以起胃黏膜炎癥,膽汁反流性胃炎可與幽門螺桿菌感染並存。因此,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合並HP感染者的治療,在常規應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和胃動力藥物的同時。還應首先考慮根除幽門螺桿菌。這不但有利於疾病的愈合,更可減少誘發癌變的可能。

反流性胃炎有哪些表現

1、胃脹:腹部飽脹不適。

2、胃燒心:中上腹持續燒灼感,亦可表現為胸骨後痛,餐後可加重,服堿性藥物無緩解反而加重。

4、胃食管反流。每於餐後躺體前屈或夜間臥床睡覺時,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癥狀多在胸骨後燒灼感或燒灼痛發生前出現。

5、咽下困難。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繼發性食管痙攣而出現間歇性咽下困難,後期則可由於食管瘢痕形成狹窄燒灼感和燒灼痛逐漸減輕而為永久性咽下困難,所替代進食固體食物時,可在劍突處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6、出血及貧血。嚴重食管炎者可出現食管粘膜糜爛而致出血,多為慢性少量出血,長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7、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為本病的主要癥狀癥狀,多在食後1小時左右發生。半臥位軀體前屈或劇烈運動,可誘發在服制酸劑後多可消失,而過熱過酸食物,則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燒灼感,主要由膽汁反流所致則服制酸劑的效果不著,燒灼感的嚴重程度,不一定與病變的輕重一致,嚴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無或僅有輕微燒灼感。

8.伴隨癥狀:噯氣、惡心、嘔吐、腸鳴、排便不暢、食欲減退以及消瘦等;可有胃出血,表現為嘔血或排黑便以及大便潛血測試呈陽性等。

9.特異癥狀:膽汁性嘔吐,由於胃排空障礙,嘔吐一般發生在晚間或半夜,嘔吐物可伴有少量食物或血液。

10、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發病幾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中老年人、肥胖者、吸煙者、飲酒者、精神壓力大的人為高發人 群。其主要癥狀為:反酸、反食、反胃、噯氣等,多在餐後加重,平臥或軀體前屈時易出現。最典型的癥狀是灼熱和泛酸。不典型癥狀有:胸痛、打嗝、咽痛、咳嗽、哮喘、聲音嘶啞、惡心、吞咽困難、睡眠障礙等。

幾款美味的養胃粥

健脾養胃粥

1、扁豆山藥蓮子粥

材料:白扁豆15克,山藥15克,蓮子15克,粳米50克。

做法:以上四味加水共煮為粥。

功效:適用脾虛人群。山藥補肺脾腎,益氣生津,蓮子健脾補氣補心安神,兩者同用加強補脾胃,且對心腎有益。扁豆健脾化濕,防止滋補太過,滋生內濕。

2、蓮子芡實粥

材料:蓮子、芡實、大米。

做法:把蓮子、芡實、大米過水洗凈。把原料同時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一起溫火熬制。待開鍋後變小火,再熬一會兒。煮粥時水要多放一些,不要使粥過於稠。

功效:鎮靜神經,養心安神,有益於加快恢復體力,克服社交恐懼癥。能健脾益氣養胃,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3、南瓜胡蘿卜小米粥

材料:小米、南瓜、胡蘿卜。

做法:將南瓜去皮切小塊,胡蘿卜洗凈切小塊。小米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後轉小火。將南瓜塊和胡蘿卜塊放入鍋中和小米小火一起熬煮即可。

功效: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然而小米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e,這道南瓜胡蘿卜小米粥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

4、紅薯粳米粥

材料:紅薯兩塊,粳米適量。

做法:粳米洗凈,加水入鍋熬煮,後放入塊狀紅薯熬熟即可。

功效:紅薯性味甘平,具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之功效。與粳米熬粥可健脾養胃、益氣通乳、潤肺通便的功效。秋季常食此粥,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壽。

5、板栗核桃粥

材料:板栗、核桃仁各50克,大米100克,鹽3克,雞精1克。

做法:將板栗剝殼後切粒,核桃仁切粒,大米淘洗幹凈,備用。鍋置火上,註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開,下入淘凈的大米,改用中火燒約10分鐘。取紫沙鍋,將湯鍋裡的大米倒入,用小火煲至米花開,然後加入板栗、核桃仁,再煲20分鐘,調入鹽、雞精推勻即可。

功效:對懷孕初期因脾腎不足所致的陰道下血、頭暈耳鳴、小便頻數等癥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6、神曲陳皮粥

材料:神曲15克,陳皮1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神曲、陳皮研為細末,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次,連續吃3-5天。

功效:可健脾胃、助消化,適用於消化不良,食積難消。

反流性胃炎飲食調理

1.飲食調養:飲食要清淡,不吃油膩食物,以免刺激膽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應細嚼慢咽,忌暴飲暴食。避免飲釅茶、烈酒、濃咖啡和進食辛辣、過冷、過熱和粗糙食物。

2.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煙酒、避免精神緊張,保持心情舒暢,不服或慎服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和保泰松等。

3.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如胡蘿卜、番茄等黃紅色的水果蔬菜。因維生素A能保持膽囊內壁上皮的健全,也可減少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蘿卜、水果汁、薺菜、山楂等有利膽疏肝的作用,可常吃。

4.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魚子、動物肝、腦腸等。膽汁中膽固醇增高,易於形成膽固醇結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膽固醇,又可促使膽固醇轉變成膽汁酸防止膽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誘發膽絞痛。烹調上盡量清淡、少油,傢蒸、煮,忌煎、炸。

5.金蘆飲:即用金錢草30克,鮮蘆根100克(幹者50克),赤豆30克,綠豆30克。先將金錢草、蘆根加水適量。煮30分鐘後,去渣取汁,入赤豆、綠豆煮熟,一日分數次飲湯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