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依據骨骼改變體征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與佝僂病體征相同而病因不同的疾病有低血磷抗維生素D佝僂病、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腎性佝僂病等。佝僂病與中醫中所講的“五遲”、“五軟”相似,中醫認為佝僂病是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失宜,脾腎不足,骨質柔軟所致。但是佝僂病的治療也要註意不能進入誤區。下面來看下關於佝僂病的一些問題吧。

孩子得瞭佝僂病不能盲目補維生素D

維生素D生理需要量是多少

小兒每日需要維生素D400~800國際單位,每日需要維生素A1500~2000國際單位,所以傢長們可以大概計算一下孩子奶粉內魚肝油的含量,如果缺乏的不多,加上孩子又經常曬太陽,沒有佝僂病的表現,完全可以不用預防性補充魚肝油。如果是冬天,天氣不好,加上孩子吃飯不好,那就可以選擇兒童專用的魚肝油,預防吃一段時間,但時間也不要太長。

另外,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依舊可能患佝僂病。對於占絕大多數(95%以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經過正規補充是可以糾正的。

小孩如何預防佝僂病

一、 維生素D供應不足。嬰兒膳食中含維生素D量很少,牛乳中含量少且鈣磷比例不當,影響鈣的吸收,所以人工喂養者佝僂病的發病率比母乳喂養者高。

二、 人體中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後,產生內源性維生素D:,戶外活動少,則易患佝僂病。

三、 其他因素如生長發育迅速;患有胃腸道或肝、腎疾病;隻以谷類為主要食物,副食少以及服用其他藥物等。

佝僂病活動早期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癥狀,小兒愛急躁,出汗多,睡眠不安,夜驚,夜哭,枕禿;活動期主要是骨骼改變如方顱,出牙晚,肋緣外翻等癥狀。

預防小兒佝僂病首先要預防先天性佝僂病。孕母要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多曬太陽;其次,小兒出生後多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隻要是暖和的天氣,都可把小兒抱到戶外。冬天中午前後陽光充足,戶外活動時應讓幼兒露出手、臉;夏天則應在蔭涼處,避免暴曬。註意不要讓孩子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玻璃阻擋瞭陽光中的紫外線。另外,提倡母乳喂養,因母乳中鈣、磷比例適宜,但乳類中維生素D含量極少,要及時增服濃縮魚肝油。人工喂養時,更要註意及早增服魚肝油。服用時要遵醫囑,不能認為魚肝油是補品,多多益善。過多服用可致維生素D中毒。在缺少維生素D時,補充鈣劑是無用的。

小兒佝僂病的美味 排骨面條

排骨面條

材料:豬排250克,胡蘿卜25克,卷心菜50克,精鹽、味精適量,面條50克,豬肝25克。

做法:

①將排骨洗凈切塊下鍋,加清水適量,沸後撇去浮沫,置小火上煮約1小時,然後取出排骨。

②豬肝洗凈剁成泥,胡蘿卜、卷心菜洗凈切成米粒小丁備用。

③將胡蘿卜、卷心菜丁和豬肝泥入油鍋炒至呈牙黃色。

④加入排骨湯適量燒開,放入面條煮熟,加精鹽、味精調味。

食用方法:每日2次,溫食。

功效:補腎養血,適合於小兒佝僂病,形體瘦弱無力,夜驚多汗,午後身熱的患兒。

孩子愛出汗不一定是佝僂病

一般來說,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孩子平時就身體虛弱,夜晚入睡時還會大汗淋漓不止甚至整夜出汗,同時還會伴有煩躁、哭鬧、消瘦等癥狀。除瞭出汗多外,佝僂病患兒的汗水多有酸臭味,同時還容易出現一些抽搐、痙攣等現象,並且在長牙齒、坐立、行走等方面都晚於正常嬰兒,嚴重的患兒還會出現X形或O形腿。

需要註意的是,由於嬰兒的神經功能發育並不完善,但生長發育卻很迅速,因此產生的熱量和代謝物也比較多,部分孩子體內的熱量會以出汗的方式釋放,出現出汗多的情況,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能單純從出汗多就判斷孩子患有佝僂病。

日光照射不足也可導致小兒佝僂病

維生素D不足可所致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即佝僂病,該病常見於3歲以下兒童。但是門診中經常遇到佝僂病患兒的父母聽到孩子患上佝僂病時,會會急迫地辯解:“我們一直堅持給孩子補充鈣片和魚肝油,而且是最好的和最貴的,為啥還會得佝僂病呢?”

其實,除瞭維生素D不足可導致佝僂病之外,日光照射不足也是導致佝僂病發生的一大原因。

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而生成。紫外線波長為296納米~310納米,並不能穿過普通玻璃窗戶。嬰幼兒因年齡小,活動范圍多以室內為主,但目前城市裡多高樓大廈林立,可阻擋日光照射,加上樓間距小,陽臺封閉等因素,幼兒缺乏戶外活動,日光照射不足。尤其是冬天裡日照時間本身較短、紫外線較弱,嬰幼兒接受日照的機會更少,從而導致紫外線照射不足。

另外,目前許多城市在大搞工業經濟,興辦工業開發區,工礦區的煙霧、灰塵可吸收部分紫外線。紫外線照射不足,就使內源性維生素D的產生減少,因而易患佝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