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12/8 kPa(90/60mmHg)即為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下面,大傢一起瞭解下吧。

低血壓的病因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

(1)原發性低血壓病 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繼發性低血壓病 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

低血壓的癥狀體征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低血壓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據統計,有上述低血壓狀態的人約占健康人的2.5%~3.5%,常見於經常從事較大運動量的人群如體育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而體型瘦長的年輕婦女也不少見。生理性低血壓可有傢族性傾向,無重要臨床意義。

2.原發性低血壓病主要有以下表現

(1)疲乏、無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軟無力,經午睡或休息後可好轉,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這種倦怠感與患者實際工作或活動所消耗的體力不相稱,即這種乏力並非都是因疲勞過度所致。這種疲乏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過多的肌肉收縮不協調,而不恰當地消耗肌力所致。

(2)頭痛、頭暈:在低血壓病的患者中,頭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訴,其頭痛往往在緊張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後較為明顯,頭痛性質和程度不一,多表現為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也可呈劇烈的搏動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頭暈輕重不一,輕者兩眼發黑、眩暈;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暈厥倒地,常在突然改變體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最易發生。此外,靜止而又負擔過重的工作條件下也易發生。頭痛和頭暈可能與血壓低致腦灌註不足有關。

(3) 心前區隱痛或不適:低血壓病患者心前區隱痛、不適,不僅可在體力勞動或緊張腦力勞動時發作,在安靜時也可發作,甚至引起心絞痛樣發作,尤其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這種情況不僅見於低血壓病並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於血壓過低本身導致冠脈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產生上述癥狀。

(4)神經功能障礙:可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和失眠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表現為多汗、皮膚蒼白或輕度發紺,渾身忽冷忽熱,時有蟻爬感,手腳麻木等。

(5)內分泌功能減退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一類物質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6)其他:可表現為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消化不良,以及血紅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低血壓吃什麼水果好

低血壓吃什麼水果好

現在都市生活中人,很容易患有一些高血壓和低血壓,這這兩種疾病在治療的時候,也都是很麻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是需要在飲食上多加的註意,那低血壓吃什麼水果好呢,就要先對水果進行一些瞭解,這樣才會知道什麼樣的水果最佳。

那低血壓吃什麼水果好呢,也都是看低血壓的飲食情況,都是可以選擇什麼樣的食物,這樣我們就會知道,這類疾病的人群,可以吃什麼樣的水果。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使得對這類水果,也都是有著很好的瞭解。

低血壓病人的飲食選擇包括下列幾點:

1、暈素兼吃,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癥,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鬥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薑、蔥、醋、醬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 12~15 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物,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6、常吃生薑,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可將薑末撒於菜湯中或用薑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子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食療方法:

1、烏骨雞 1 隻(約重 1500 克)。將雞去毛剖肚洗凈,在雞腹肚中放入當歸頭 60 克、黃芪 50 克、紅糖 150 克、米酒 50 克,再將雞肚皮縫緊,入鍋隔水蒸熟,吃肉喝湯,每半月吃一次,連吃兩月。

2、紅棗 15 枚去核,粟子 150 克,洗?1 隻,雞切成塊狀,大火煸炒,後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紅棗、栗子燜熟食之。

3、鯽魚 1 條,糯米 60 克。將魚洗凈(不要去鱗)與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 2 次,連服兩月。

4、嫩母雞 1 隻,黃芪 30 克,新鮮天麻 100 克(幹品 15 克)。雞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用涼水沖洗。將天麻、黃芪切片裝入雞肚內。將雞放入沙鍋中,加蔥、薑適量,鹽、酒、陳皮 15 克,水適量,用文火燉至雞爛熟,加胡椒粉 2 克,即可食用。

5、紅棗 20 克,沙參 15 克,生熟地各 10 克,加水適量用燉盅隔水蒸 3 小時後,加蜂蜜適量,每日分兩次吃完,連服 15 天。

通過以上的介紹,對低血壓吃什麼水果好也都是有著一些認識,不過要註意的是,在吃的時候,也都是要適量,那吃任何水果,無論是高血壓和低血壓,都是要適量的吃,這樣使得身體營養的吸收,也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對身體健康,也都是沒有任何的危害。

低血壓的食療調理方法

低血壓多發於20-40歲的女性人群,會出現疲乏、無力、頭痛、頭暈、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消化不良等癥狀。今天為大傢介紹“低血壓的中醫飲食調養”,希望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低血壓可分氣陰兩虛、心腎陽虛、心脾兩虛、肝腎不足等證型,多與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諸多因素有關。中醫調養也是治療低血壓的方法之一,通過逐漸提高低血壓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癥狀。

醫學上,一般把成年人的血壓長期低於90/60毫米汞柱者稱為低血壓。對於低血壓患者來說,平時多吃山藥、苡仁、桂圓、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紅棗、瘦豬肉、羊肉及雞、鴿子等禽類食品可以幫助血壓回升,下面介紹中醫飲食調養可以選用的方法。

低血壓的中醫飲食調養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後頻服,每日1劑,連服1周。方中人參以野山參或高麗參為佳,也可用生曬參、紅參。氣陰虛損者,則可用西洋參代之。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作茶飲,頻服,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低血壓的日常飲食調養

1、低血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註意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3、適量常吃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4、應忌食生冷及寒涼、破氣食物,如菠菜、蘿卜、芹菜、冷飲等。

5、不要吃玉米等類降血壓食物。

溫馨提醒:一般低血壓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是可以通過飲食療法和體育鍛煉得以回升,因此合理的飲食調養及科學的鍛煉對於低血壓能達到治療的作用。

低血壓與貧血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們需要對低血壓與貧血這兩個概念有所瞭解。低血壓是屬於心血管疾病的范疇,它是指體循環的動脈壓力低於正常值(90/60mmHg),而貧血則是血液系統的疾病,是指血液中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值。

造成貧血的原因可以從紅細胞的破壞過多及生成減少來查找,如脾功能亢進、紅細胞溶血、紅細胞生成障礙、葉酸缺乏、感染、慢性腎炎等。低血壓則常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甲亢、惡性腫瘤、肺結核等)、營養不良、心血管疾病、潰瘍及嚴重的創傷等。

治療上,貧血的患者以解除紅細胞的破壞及增加紅細胞的生成為主,可以多吃豬肝、雞肝、紅棗、菠菜、瘦肉等食物。而對於低血壓患者,除瞭解除導致低血壓的病因,還可以多吃薑、肉類食物,少吃冬瓜、芹菜等,也可以適當增加鹽的攝入及加強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