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是指當小兒發熱,溫度在39.1~41℃左右。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所謂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孩子發燒是煩擾父母的一大問題,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發燒呢?孩子發燒怎麼辦呢?發燒後應該吃什麼呢?下面給大傢帶來介紹。

孩子發燒怎麼辦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濕毛巾敷額,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塊外裹幹毛巾敷頭、頸,還可加敷腋窩和腹股溝則效果更好。

(2)將75%酒精兌水一倍稀釋,用小毛巾蘸濕擦抹頭、頸、腋窩、胸背和四肢。若小兒四肢冷或擦抹後皮膚起"雞皮",應改用稍低於皮膚溫度的溫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紅轉暖。

(3)在作物理降溫的同時還要服退熱藥,有高熱抽筋病史的同時加服鎮靜藥。當傢離醫院遠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熱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醫院跑,可以先在傢中作上述緊急處理。

2.降溫方法

(1)傳統物理降溫法

將患兒置放於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處。用冷溫毛巾或冷水袋,敷頭額、雙腋及腹股溝等部位,或用佈包裹的冰袋枕於頭部或放置於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於四肢、軀幹兩側及背部擦浴。擦浴時如患兒出現皮膚蒼白或全身皮膚發涼應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鹽水(30~32℃)灌腸,對疑為中毒型菌莉者更為適宜,既可降溫,又便於取糞便標本送檢;

(2)藥物降溫法

對未成熟兒,小嬰兒與體弱兒一般不用解熱劑降溫;0~23個月齡的孩子可服用幼兒百服嚀(退熱口服)滴劑,2~12歲孩子可服用兒童百服嚀(退熱)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時服一次。這種退熱藥的優點是口服後吸收較快,30分鐘生效,沒有傳統解熱鎮痛藥對胃腸道的刺激,減少對白細胞、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3)針灸降溫法

3.對癥治療

(1)高熱時,水分丟失增多,食欲減退,應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2)對於出現煩躁不安、反復驚厥或一般降溫措施效果不明顯者,可酌情選用氯丙嗪與異丙嗪。

4.針對病因治療方法

對於由感染引起的高熱,應根據病情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對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時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熱,也需根據不同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孩子發燒後吃什麼食物

孩子發燒時食物選擇一:流質飲食

流質食物的選擇主要有牛奶、米湯、綠豆湯、鮮果汁等。周歲以內的孩子以牛奶為主要食物,適當加水稀釋,也可加米湯,牛奶可以供給孩子蛋白質,而米湯可使牛奶的蛋白分子鏈變短,易於吸收;熬制米湯時要用好的大米,加適量糖或鹽,可加綠豆,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也可以單獨煮綠豆湯給孩子喝;鮮果汁主要成分是維生素、礦物質及碳水化合物,隻含少量植物蛋白質,易於吸收,如夏天用西瓜汁,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除煩的作用,秋冬天用梨汁有潤肺、清心、止咳、祛痰等作用。

孩子發燒時食物選擇二:半流質飲食

半流質的食物有藕粉、代乳粉和比較軟的面等。一般發熱急性期或高熱期主要吃流質的食物,而恢復期、退熱期吃半流質食物。發燒患兒食欲不好,不要勉強喂食,但要註意補充水分。患兒發燒期內不要突然增加他過去沒有吃的食物,以免造成腹瀉。

孩子發燒5種情況需要立馬就醫

1.從孩子精神狀態來看

孩子一發燒,因此就會給其服用退燒藥,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有時候的發燒是身體抵抗感染的一種方式,有時候的發燒並不是吃瞭退燒藥就能解決的。所以傢長們需要學會判斷寶寶哪種發燒是需要重視的。

首先,傢長們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精神狀態來判斷,如果寶寶發燒的時候精神狀態不錯,能吃能睡,能玩能笑,跟平時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區別的話,那麼就說明寶寶發燒的並不嚴重,好好休息就可以瞭。但是如果寶寶發燒的時候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的話,那麼就說明寶寶發燒的比較厲害瞭,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帶著寶寶趕緊去醫院診治瞭。

2.從孩子孩子的面色來看

其次,傢長們還可以通過觀察面色來判斷寶寶發燒情況是否需要送以診治。如果寶寶發燒的時候面色如常或者是潮紅的話,那麼隻需要在傢裡面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或者是吃點退燒喲就行瞭。但是如果孩子的面色黯淡,發黃,發青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帶著寶寶就診瞭。

3.從孩子反應來看

如果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有出現劇烈,噴射性的嘔吐的話,那麼可能是因為孩子的顱腦發生瞭病變,那麼這個時候就應該立即去醫院。

4.從孩子皮膚來看

如果傢長們發現你的孩子在發燒的時候皮膚上還出現紅疹的話,那麼多半是傳染病或者是藥物過敏導致的。又或者是發燒的時候有皮膚發紫,變涼,那麼就預示著孩子身體內部循環衰竭。因此,都要及時的帶著孩子去醫院診治。

5.從孩子大便情況來看

如果孩子在發燒的時候伴隨有不能按揉的腹痛的話,那麼就說明孩子患有急診腹癥。又或者是,寶寶大便出現膿癥的話,那麼就說明孩子患上瞭痢疾。那麼,就應該帶著孩子立即去醫院。

引起發燒的原因

1、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燒:主要原因有感染、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三大類。

(1)感染:如粟粒性結核與播散性結核;傷寒與副傷寒;敗血癥與感染性心內膜炎;肝膿腫;膽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統感染;腹腔內膿腫等。

(2)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白血病、肺癌、腎癌、結腸癌等。對於年紀較大的中老年,不能忽略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尤其是合並近段時間消瘦史的時候。

(3)結締組織病:成人少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變應性亞敗血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皮肌炎等。

(4)其他:肉芽腫性肝炎、藥物熱、假熱、體腔積血等,及一些內分泌性疾病,如甲亢。

2、超高熱:是指發熱超過41°C以上,主要見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如:中暑或日射病;腦部疾病、輸血、輸血污染引起嚴重熱原反應與敗血癥;麻醉藥引起的惡性高熱;臨終前超高熱等。

3、反復發熱:幾乎所有引起感染的疾病都可引起反復發熱,主要傳染病(瘧疾、回歸熱、黑熱病、佈氏桿菌病、傷寒復發等)、細菌性感染(間歇性膽管熱、泌尿道感染、支氣管擴張合並感染等)、腫瘤(淋巴瘤引起反復發熱與周期熱)等。

孩子發燒的4個不等式

1.體溫高≠病情嚴重

孩子發燒時,如果不是高燒,傢長通常還能沉得住氣。但如果孩子燒到38.5℃甚至過39℃時,傢長就沉不住氣瞭。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發燒越高,病情就越嚴重,發燒的溫度和疾病的嚴重程度是成正比的。

其實,孩子發燒隻是一種癥狀,不是原因,不能以發燒的程度來判斷孩子病得是輕還是重,發燒40℃並不一定比發燒38℃嚴重。最重要的是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他精神比較好,吃和睡都和平常相差不大,吃瞭退燒藥後燒能退下來,就不用急著跑醫院。如果孩子精神很差,昏昏欲睡或煩躁哭鬧,即使體溫不是很高,也要去醫院檢查一下。

2.去醫院看病≠好得快

孩子發燒瞭,傢長堅持一兩天不帶其去看病的不少,但能堅持到3 天的明顯減少。往往孩子還沒燒到3天,傢長心裡就害怕瞭,怕孩子燒出毛病來,還是讓醫生給看看才放心,這樣的情況門診有很多。而看病後,吃瞭藥,孩子很快就好瞭。傢長於是得出結論:“看來孩子發燒還是得去醫院看病,這樣好得快,要早去兩天,說不定早好瞭。”

其實傢長不瞭解,病毒性感冒基本上都是3~5 天的病程,也就是說,孩子去看病的時候,病情已經向好的方向發展瞭,即使不去醫院,他的病也快好瞭,並非去看病就好得快,不去看就好得慢。

3.燒的時間長≠有嚴重的病

傢長之所以會在孩子燒瞭幾天後感到焦慮,很大原因是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其他嚴重的疾病。尤其是在現在的網絡時代,在網上搜索高燒不退,各種嚴重的疾病,甚至是白血病都會出現在搜索結果裡,這使本來就焦慮的傢長更加擔心瞭。

舉一個例子,一間屋子的地板上有很多灰塵,要是想用掃帚將這些灰塵掃掉,掃到基本滿意的程度,可能兩分鐘就掃完瞭;但要把邊邊角角的灰塵都打掃得幹幹凈凈,至少要再花20 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做到。

其實,在對待孩子發燒這件事情上,和對待灰塵的態度一樣:如果傢長總是想預防那些極個別的情況,就要花費很多精力,做很多檢查。實際上,孩子發燒,絕大部分情況都是病毒性感冒,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應對,會省很多力氣。

4.退燒效果不好≠藥不好

“給孩子吃瞭退燒藥,體溫怎麼還沒到37℃ 以下,是不是要換一種藥?”不少傢長會質疑退燒藥的效果。

吃瞭退燒藥,體溫並不是馬上就能達到正常體溫的。隻要服藥後孩子的體溫低於38℃,就可以說降溫效果是好的。實際上,適當的低熱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統,有利於控制感染。體溫下降過快,反而對疾病的恢復和免疫力的成熟不利。

另外,吃藥後降溫效果不好,還可能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說藥的劑量不夠、孩子喝水少等,很可能和藥的功效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