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12/8 kPa(90/60mmHg)即為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

低血壓吃什麼

很多患者因為自身低血壓的發生跟平日飲食有很大的關系,患者的這種想法是正確的,飲食的確對低血壓的發生有著很大的影響。那麼、低血壓患者的飲食療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看看以下介紹,希望對大傢有所幫助,及早徹底根除低血壓病情。

低血壓患者的飲食療法

一 怎樣吃

1 不可過飽 低血壓的病人需要補充營養,提高體質,但是不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尤其飲食不能過飽。老年人養生早就提倡吃飯隻吃八分飽,這也適應於低血壓的老年病人。原因有二:1過飽容易導致其他疾病如急性胰腺炎,心絞痛發作等,因此不能顧此失彼,帶來新的危險。2過飽須增加胃腸道增加來幫助消化,因此同時本身可以引起飽餐後低血壓的發生。

2 增加食欲 老年人消化功能自然會減退,因此增加食欲也是飲食療法中很重要的一方面。1適當運動

運動後通過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促進食欲。2放寬胸懷 中醫認為“思傷脾”,老年人經歷那麼多後應該把一切看淡些,裝些糊塗,保持心情舒暢,脾胃自然要好些。3適當調味 可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品和調味品、如薑、蔥、蒜、醋、糖、胡椒、辣椒等

二 吃什麼

1 合理搭配膳食,葷素兼吃,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可攝入10克左右。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可適當常吃,有利於提高膽固醇濃度,增強動脈緊張度,使血壓逐步回升。

2如兼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癥,宜多吃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等。

3蓮子、桂圓、大棗、核桃等果品,具有補益氣血、健脾補腦之功效,可經常食用。

4少吃能使血壓下降的食物,、常見的如芹菜、山楂、冬瓜、苦瓜等。

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低血壓患者一定要註意自身的飲食,什麼東西能吃,什麼不能吃一定要把握好。確保自身飲食的合理搭配,保證自身飲食的營養。切不可有偏食的現象,造成身體的營養不良。最後希望大傢針對自身病情,做好自身飲食合理搭配。

低血壓怎麼治療?

我國是低血壓多發的一個國傢,而且發病率逐年上升,對於這種常見疾病,很多人都深受其害,因而它的治療問題就一直是人們關註的焦點。那麼它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一、低血壓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中醫認為低血壓病主要是心脾陽虛,陽氣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主要治則是溫補通陽,佐以補脾健運。一般情況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劑/d,水煎服或泡開水當茶飲。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 30~50g。舌紅少津咽幹者加麥冬15g、五味子10g。此外,根據辨證施治,可輔以中成藥如歸脾丸或人參營養丸等也有一定療效。

二、低血壓西醫治療方法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應定期隨訪,因為某些所謂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在一定情況下,可能轉變為低血壓病,也可能原屬病理性低血壓病,隻是早期未能發現有關病理改變而誤認為是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2.原發性低血壓病的治療包括以下幾點:

(1)飲食營養方面應給予高營養、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族和煙酰胺(維生素PP)等。適當飲用咖啡、可可和濃茶,有助於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改善血管舒縮中樞功能,有利於提升血壓和改善臨床癥狀。此外,飲用蜂蜜或蜂王漿也有裨益。

(2)適當參加運動和醫療體育:如醫療體操、保健操、太極拳、氣功、按摩以及理療等有助於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壓。

(3)對於上述治療無效:且臨床癥狀嚴重者,可酌用小劑量激素,如9-a氟氫可的松0.1mg/d開始,根據治療反應逐漸增加劑量,本藥具有水鈉瀦留作用,通過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壓。必要時可輔以咖啡因、麻黃堿(15~30mg,1~3次/d)和鹽酸士的寧肌內註射。此外,根據臨床癥狀可予以對癥治療。

由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治療低血壓不僅有中醫的方法,還有西醫的治療方法,而至於用哪一種,就需要按照個人病情,希望患者能夠堅持治療,加強對身體的鍛煉,早日康復!

低血壓的足底按摩方法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的收縮壓低於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張壓壓低於8千帕(60毫米汞柱)者。很多低血壓患者有頭暈、耳鳴、目眩、疲倦、四肢酸軟無力、食欲不振、足涼、自汗、盜汗、等癥狀。有的患者體位變動時,尤其是突然起立時,還會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倒等嚴重癥狀。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的收縮壓低於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張壓壓低於8千帕(60毫米汞柱)者。很多低血壓患者有頭暈、耳鳴、目眩、疲倦、四肢酸軟無力、食欲不振、足涼、自汗、盜汗、等癥狀。有的患者體位變動時,尤其是突然起立時,還會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倒等嚴重癥狀。

現代醫學認為,低血壓與內分泌系統失調(如腦垂體前葉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不全)及遺傳因素有關。中醫認為,低血壓系脾腎兩虧、氣血不足、清陽不升、血不上榮、髓海空虛所致,治療以補腎益精、補益氣血為原則。

足底按摩對於治療低血壓有較好的療效,手法以輕柔為主。其基本手法如下:

一、術者用拇指輕揉患者兩足,並對在按摩中疼痛明顯的反射區繼續按揉5分鐘。堅持每日按摩。

二、每日揉壓足後跟3—4次,每次15分鐘左右。尤其是對湧泉穴,術者須用大拇指朝患者腳後跟的方向揉壓10—15分鐘。

三、術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鐘,再用手指邊上下摩擦平衡器官5分鐘,然後揉壓足心5分鐘,每日2次。

四、術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蹠趾對患者足跟施以節律性的壓踩10—20分鐘,每日1次。

患者在接受以上治療的同時,還可以施行自我輔助療法:用空可樂瓶或拳頭輕輕敲打足底15—20分鐘,每日1次;用發卡或牙簽刺激足跟15—20分鐘,每日2次;旋轉足踝15—20分鐘,每日2次.

適當運動可預防低血壓

適當運動可預防低血壓

血壓是常見病,長期血壓偏低,會有困倦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起立、下蹲時經常頭暈等癥狀。其實,因體質較弱而引起的低血壓,往往通過活當的運動,就可以緩解瞭。

適當運動可預防低血壓

血壓是常見病,長期血壓偏低,會有困倦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起立、下蹲時經常頭暈等癥狀。其實,因體質較弱而引起的低血壓,往往通過活當的運動,就可以緩解瞭。

預防低血壓運動指南

1、雙臂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後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放下還原;

2、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吸氣,雙膝彎曲,然後並攏上舉,盡量觸及胸部,恢復時呼氣。重復5—6次。也可兩腿輪流屈膝上舉;

3、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復4~5次;

4、兩腿伸直坐在床上,上體前傾,雙臂向前平伸,盡量用雙手去夠雙腳,重復5次;

進行跑步、做操、遊泳等運動,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提高,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多,長期堅持,也可使血壓上升至正常水平。

低血壓的註意事項

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反應一蹲一起就會有眩暈的感覺, 這種情況通常是一種血壓低的表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為瞭避免低血壓的情況發生,最關鍵的就是要增強體質,勤鍛煉。下面為大傢提供一些措施:

一,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二,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此外,適當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壓。

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體育鍛煉無論對高血壓或低血壓都有好處。

四,為防止暈到,老年低血壓患者平時應註意動作不可過快過猛,從臥位或坐位起立時,動作應緩慢一點。排尿性低血壓患者還應註意,在排尿時最好用手扶住一樣較牢固的東西,以防摔倒。

五,藥物治療,可選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黃素等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及C,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

所以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註意多鍛煉身體,保持飲食均衡。盡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健康最重要,為瞭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身體,小編祝大傢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