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滲出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積液、漿液性中耳炎、漿液-黏液性中耳炎、無菌性中耳炎。如果積液黏稠而呈膠凍狀,又稱為膠耳。在上呼吸道感染後,以耳悶脹感、聽聲遙遠和聽力減退為主要癥狀。由於耳痛不明顯,兒童主訴不清,在小兒聽力受到影響時傢長才發現就診,常常延誤診斷和治療。

分泌性中耳炎的癥狀與治療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1、鼓膜穿刺抽液:對於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我們可以采用鼓膜穿刺抽液這種方法。以針尖斜面較短的7號針頭,在無菌操作下從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積液。必要時可重復穿刺,也可於抽液後註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2、鼓膜切開術:對於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的病情不一樣,也可根據適當情況采用鼓膜切開術。液體較黏稠,鼓膜穿刺不能吸盡,局麻下無法作鼓膜穿刺時,應作鼓膜切開術。手術可於局麻(小兒須全麻)下進行。用鼓膜切開術。用鼓膜切開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狀或弧形切口,註意勿傷及鼓室內壁黏膜,鼓膜切開後應將鼓室內液體全部吸盡。

3、鼓室置管術:對於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病情遷延不愈或反復發作、頭部放療後估計咽鼓管功能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者應作鼓室置管術,以改善通氣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復功能。通氣管留置時間一般為6周~8周,最長可達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復後取出通氣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將通氣管排出於外耳道內。

很多人對於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也是非常想知道,對於目前,由於對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發病機制、基本病變認識不同,故對其命名甚多。如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積液、非化膿性中耳炎等,中耳積液為黏稠而呈膠腖狀者,稱之為膠耳。

專傢建議:主要是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體質從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預防感冒,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加強衛生宣傳。

分泌性中耳炎檢查診斷

1、鼓膜:松馳部或全鼓膜內陷,表現為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錘骨柄向後、上移位,捶骨短突明顯外突、前後皺襞夾角變小。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單黃、橙紅油亮或琥珀色,光錐變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蘭或乳白色,鼓膜緊張部有擴張的微血管,短突顯比堊色,捶骨柄呈浮雕狀。若液體為漿液性,且未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平面。此液面狀如弧形發絲,稱為發狀線,凹面向上,頭位變動時,其與地面平行的關系不變。透過鼓膜有時尚可見到氣泡,咽鼓管吹張後氣泡可增多。鼓氣耳鏡檢查鼓膜活動受限。

2、拔瓶塞聲:分別緊壓耳屏後速放,雙耳分別試驗,患者自覺患耳有類似拔瓶塞時的聲響。

3、聽力檢查:音叉試驗及純音樂聽閥測試結果顯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政府不一,重者可達40dB HL左右。因積液量常有變化,故聽閾可有一定波動。聽力損失一般以低頻為主,但由於中耳船生結構及兩春的阻抗變化,高頻氣導及骨導聽力亦能客觀下降,積液排出後聽力即改善。聲導肯圖對診斷有重要價值,平坦型(B型)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高負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積液。聽力障礙顯著者,應行聽性腦幹反應和耳聲發射檢查,以確定是否對內耳產生影響。

4、CT掃描可見中耳系統氣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發展為粘連性中耳炎或並發鼓室硬化癥。

分泌性中耳炎日常保健

加強身體鍛煉,防止感冒。進行衛生教育,提高傢長及教師對本病的認識,對10歲以下兒童定期行篩選性聲導抗檢測。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

1、凡發生耳內堵塞感應及時尋找原因,及時排除,對疾病的恢復大有益處。

2、鼻和鼻咽部的炎癥波及咽鼓管阻塞時,則應及早使用1%麻黃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縮,咽鼓管通暢,新鮮空氣進入中耳,使耳的滲出即時吸收。

3、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內滴藥;以預防中耳感染。

4、經醫生指導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5、有鼓室內積液或積血者,應去醫院進行治療。

分泌性中耳炎的誤區

1.沒有耳痛、耳道溢膿就不是中耳炎,目前臨床上已將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細菌性(化膿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膽脂瘤型中耳炎幾大類,化膿性中耳炎耳道溢膿是其主要癥狀,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們傳統的中耳炎概念的。但分泌性中耳炎則無耳道流膿癥狀,也較少出現耳痛,可僅有耳悶、聽力下降癥狀,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現負壓造成滲出而引起的,由於滲出液是非細菌性的一般不出現耳痛和化膿,所以本病易被漏診、誤診。

2.耳道“出水”流膿就是中耳炎,現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會有“出水”流膿的癥狀,如外耳道炎有時就表現耳道“出水”,伴有細菌感染時會有流膿的癥狀,與中耳炎的主要區別就是前者鼓膜完整無穿孔的表現。外耳道炎原因很多,如反復挖耳、糖尿病真菌感染、耳道狹窄進水等,尤以挖耳比較多見。外耳道毛囊炎形成癤腫破潰也可引起耳道流膿,耳道檢查及追問既往病史多能鑒別。

3.中耳炎手術容易造成面癱,能不做盡量不做,由於耳科醫生的操作水平有差異,間或有手術後面癱的報道,且面癱影響面容易造成較大的社會影響。由於面神經就走行在中耳鼓室和乳突腔,手術中從面神經表面剝離病灶難免會刺激神經引起水腫,隻要及時處理一般不會發生面癱。

4.耳道流膿時,不宜手術,以前由於受醫療技術水平的限制,大多數慢性中耳炎和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取藥物保守治療,若手術需在停止流膿3月到半年以上,但往往由於中耳乳突炎性病灶沒有徹底根除很容易復發流膿鼓膜再次穿孔。.

5.治療中耳炎,隻要吃吃抗生素就可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是要治療其誘因,如鼻炎、鼻竇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可用滴鼻劑中成藥抗生素等藥物,有鼻息肉、鼻腔鼻咽腫瘤、鼻咽重度增殖體肥大等要進行手術。

分泌性中耳炎怎麼治療好

1.保守治療

(1)鼻腔收縮劑

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常用藥物為麻黃素制劑、鹽酸羥甲唑啉等藥物。但是使用此藥物要註意防止藥物依賴,-般療程不超過1周,若頻繁過量使用易引起藥物性鼻炎。麻黃素類鼻腔收縮劑可升高血壓,老年人用藥後應觀察血壓變化。

(2)黏液促排劑

調節咽鼓管及鼓室內黏膜生理功能,促進鼓室內積液排除,改善黏膜黏液毯的清理作用。常用藥物有鹽酸氨溴索、桃金娘油、桉檸蒎等。

(3)抗生素

在急性期內可短期內使用敏感抗生素。

(4)口服糖皮質激素

對於無糖尿病等禁忌證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潑尼松等口服,但隻可作短期治療,不宜長期使用。

(5)鼻用糖皮質激素

改善鼻腔炎癥狀態,消除炎癥介質,且相對口服糖皮質激素更為安全,局部作用於鼻腔、鼻咽、咽鼓管,全身副作用小。

(6)咽鼓管吹張

可采用咽鼓管吹張器、捏鼻鼓氣法、波氏球法或導管法促使咽鼓管通暢,還可經導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潑尼松龍,達到通暢和引流的目的。但應用此方法時須註意鼻腔不能有鼻涕,不然容易將鼻涕吹入鼓室,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2.手術治療

(1)鼓膜穿刺抽液

可同時作為診斷方法及治療方法,可有效清除中耳積液,改善中耳通氣。必要時可重復穿刺,或抽液後註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2)鼓膜切開術

適用於分泌的液體較黏稠,鼓膜穿刺不能吸盡者。不合作的小兒可於全麻下進行。需要註意保護鼓室內壁黏膜,鼓膜切開後應將鼓室內液體全部吸盡。

(3)鼓室置管術

適用於病情遷延不愈,或反復發作、膠耳、頭部放療後、咽鼓管功能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者,目的是改善通氣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復功能。通氣管留置時間一般為3~6個月,最長可達6月~1年。可在咽鼓管功能恢復後取出通氣管,有部分病人可自行將通氣管排出於外耳道內。

(4)咽鼓管激光成形術和咽鼓管球囊擴張術

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咽鼓管激光成形術和咽鼓管球囊擴張術為該類患者帶來一線希望。對於反復發作的,病程大於3個月以上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采用此類方法,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

①咽鼓管激光成形術

應用半導體激光、CO2光纖激光、KTP激光燈等軟管激光,對咽鼓管圓枕後唇部分進行消融,國外在近兩年的臨床研究發現其有效率達到90%以上。

②球囊擴張咽鼓管成形術

應用球囊置入咽鼓管咽口,對咽鼓管軟骨部進行擴張,提高咽鼓管軟骨部開放功能,達到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當懷疑鼓峽阻塞、鼓竇入口有肉芽組織阻塞的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考慮單純乳突切開術及鼓室探查手術,同時行鼓膜置管術。對將要發生粘連性中耳炎及內陷囊袋者,應該盡早進行手術治療,以防止並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