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癥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癥狀。由於椎動脈表面富含交感神經纖維,當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時常常累及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的舒縮功能異常。因此交感型頸椎病在出現全身多個系統癥狀的同時,還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的表現。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癥狀

1,頭部癥狀:如頭暈或眩暈、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註意力不易集中等。患者常主訴頭腦不清,昏昏沉沉,有的甚至出現記憶力減退;有些患者還伴有惡心,少有嘔吐。偶有因頭暈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癥狀:眼脹、幹澀或多淚、視力變化、視物不清;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幹、聲帶疲勞等;味覺改變等。

3,胃腸道癥狀: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以及咽部異物感等。

4,心血管系統癥狀: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發病原因

勞損:

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易發生頸椎病。小於30歲的頸椎病人,多從事低頭工種。

頭頸部外傷:

50%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癥狀的產生。

不良姿勢:

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慢性感染:

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為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這些部位的炎癥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豐富淋巴系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有人認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頸椎病重要發病因素,這可能與軟組織慢性勞損炎癥相互影響而加重病情之故。

風寒濕因素:

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之產生無菌性炎癥。因此,風寒濕因素不僅是誘因,也可作為病因引起病變產生癥狀。

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國外統計40—50歲有退變者占25%,55歲以上有退變者占85.5%。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怎樣治療

一、西醫

1、絕大多數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通過合理的保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均可以得到緩解和治愈。保守治療方法很多,如進行頸椎牽引、針灸、電療、中藥外用等。

磁療:

具有鎮痛、消炎、降壓、安眠、止泄、止癢等作用。

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瞭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2、交感神經癥狀嚴重,反復發作,可選擇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癥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經嚴格保守治療3個月以上無效,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者,可以手術治療。

3、經上胸部硬脊膜外腔註射局部麻醉藥封閉行頸星狀神經節,封閉治療交感神經癥狀療效尚可。

二、中醫

中醫辨證,本型在中醫上屬於氣陰兩虛夾瘀型

眩暈反復發作,甚者一日數十次,即使臥床亦視物旋轉,伴惡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失穩,或心悸,氣短,煩躁易怒,咽幹口苦,眠差多夢等。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而幹,或舌面光剝無苔,舌下靜脈脹大。脈沉細而數,或弦數。治以益氣養陰、安神醒腦,調和氣血。

方藥: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參、炙甘草、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白芍、丹參、地龍、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參、白芍、枸杞子益氣滋陰;天麻、杭菊花、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夜交藤醒腦益智,養心安神;川芎、丹參、地龍活血通絡止痛。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應該如何預防

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餘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註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註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註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頸椎病的飲食療法

一、川芎白芷燉魚頭

配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魚頭1個,生薑、蔥、鹽、料酒各適量。

制法:將川芎、白芷分別切片,與洗凈的鳙魚土起放入鍋內,加薑、蔥、鹽、料酒、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熟。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次。

二、炒蛇片

配方:烏蛇1條。制法:將烏蛇去皮、內臟,洗凈,切成薄片。燒熱鍋,放入油,燒至油七成熱時,將蛇片倒入鍋內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時,加鹽、黃酒、蔥段、薑片,繼續翻炒至熟透。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用法:佐餐食用。

三、葛根煲豬脊骨配方:葛根30克,豬脊骨500克。

制法:葛根去皮切片,豬脊骨切段,共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

功效:益氣養陰,舒筋活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飲湯食肉,常用有效。

四、桑枝煲雞 

 配方:老桑枝60克,母雞1隻(約1000克),食鹽少許。

制法:將雞洗凈,切塊,與老桑枝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煲湯,調味。

功效:補腎精,通經絡。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用法:飲湯食雞肉。

五、天麻燉魚頭

配方:天麻10克,鮮鳙魚頭1個,生薑3片。

制法:將天麻、鳙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適用於頸動脈型頸椎病。

用法:佐餐食用,隔日1次,可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