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復癇性發作為特征。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患病率僅次於腦卒中。癲癇的發病率與年齡有關。一般認為1歲以內患病率最高,其次為1~10歲以後逐漸降低。我國男女之比為1.15∶1~1.7∶1,種族患病率無明顯差異。下面,請大傢跟隨小編一起來詳細瞭解下關於癲癇的相關問題吧。

癲癇癥狀

1、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

2、失神發作(小發作):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或自動癥,一次發作數秒至十餘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3.單純部分性發作: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范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傑克森發作(Jack),發作後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

4、復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遊癥,夜遊癥等自動癥表現,有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發生傷人,自傷等暴力行為。

5、植物神經性發作(間腦性):可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心血管性發作。

6、無明確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於顱內腫瘤,外傷,感染,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引起者為繼發性癲癇。

癲癇發作分類

癲癇發作分類

目前普遍應用的是國際抗癲癇聯盟在1981年提出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癲癇發作分為部分性/局灶性發作、全面性發作、不能分類的發作。2010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瞭最新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新方案對癲癇發作進行瞭重新分類和補充。新方案雖然總結瞭近年癲癇學研究的進展,更為全面和完整。

部分性/局灶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癥狀及腦電圖改變提示“大腦半球某部分神經元首先被激活”的發作。包括單純部分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

全面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癥狀及腦電圖改變提示“雙側大腦半球同時受累”的發作。包括失神、肌陣攣、強直、陣攣、強直-陣攣、失張力發作。

不能分類的發作:由於資料不充足或不完整而不能分類,或在目前分類標準中無法歸類的發作(如痙攣性發作)。

近年新確認的發作類型:包括肌陣攣失神、負性肌陣攣、眼瞼肌陣攣、癡笑發作等。

癲癇綜合征的分類

根據引起癲癇的病因不同,可以分為特發性癲癇綜合征、癥狀性癲癇綜合征以及可能的癥狀性癲癇綜合征。200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的新方案還對一些關鍵術語進行瞭定義或規范,包括反射性癲癇綜合征、良性癲癇綜合征、癲癇性腦病。

特發性癲癇綜合征:除瞭癲癇,沒有大腦結構性損傷和其他神經系統癥狀與體征的綜合征。多在青春期前起病,預後良好。

癥狀性癲癇綜合征: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或者異常,包括腦結構異常或者影響腦功能的各種因素。隨著醫學的進步和檢查手段的不斷發展和豐富,能夠尋找到病因的癲癇病例越來越多。

可能的癥狀性癲癇綜合征或隱源性癲癇:認為是癥狀性癲癇綜合征,但目前病因未明。

反射性癲癇綜合征:指幾乎所有的發作均由特定的感覺或者復雜認知活動誘發的癲癇,如閱讀性癲癇、驚嚇性癲癇、視覺反射性癲癇、熱浴性癲癇、紙牌性癲癇等。去除誘發因素,發作也消失。

良性癲癇綜合征:指易於治療或不需要治療也能完全緩解,不留後遺癥的癲癇綜合征。

癲癇性腦病:指癲癇性異常本身造成的進行性腦功能障礙。其原因主要或者全部是由於癲癇發作或者發作間歇期頻繁的癲癇放電引起。大多為新生兒、嬰幼兒以及兒童期發病。腦電圖明顯異常,藥物治療效果差。包括West綜合癥、LGS、LKS以及大田原綜合癥、Dravet綜合征等。

癲癇治療用藥三大誤區

迷信新藥

目前,國際抗癲癇聯盟仍然推薦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撲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等為一線抗癲癇藥物。但由於近年來又有十餘種新的抗癲癇藥投放市場,如托吡酯(妥泰)、拉莫三嗪(利必通)、氨己烯酸、加巴噴丁、奧卡西平等,所以,很多癲癇患者便過分地相信新藥,誤認為上述新藥要比老藥好,並過早地加用新藥,結果導致瞭不良後果的發生。總的來說,這些新的抗癲癇藥的療效並不優於傳統的一線抗癲癇藥,而且價格昂貴。患者隻有在用一線抗癲癇藥不能控制病情或出現瞭嚴重的副反應時才可考慮使用這些新藥,並應嚴格掌握這些新藥的適應癥及不良反應。

過早停藥

臨床證實,癲癇患者堅持服藥的時間越長,其停藥後病情復發的機會就越少。各型癲癇患者停藥所需的時間不同,如全面性強直一陣攣發作(又叫大發作)的患者須用藥一年以上才能停藥;

失神發作的患者須用藥半年以上才能停藥。需要指出的是,癲癇患者在病情最後一次發作後,仍需根據自己病情的發作類型、發作頻率等繼續服用1~5年的藥物(維持量),然後再逐漸停藥。有些由腦部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癥狀性癲癇(又叫繼發性癲癇)患者,在病因未去除之前需終生服藥。

濫用中藥

中醫藥在治療癲癇方面的確有一定的療效,但目前尚無一種中藥或方劑被公認是治療癲癇的特效藥。祖國醫學在治療癲癇時非常強調辨證施治和整體治療的原則。然而有些人在運用中醫藥治療癲癇時卻很不規范,如大肆宣傳自己的“純中藥”或“祖傳秘方”無毒副作用,而且能快速根治癲癇。

還有一些人在中藥中擅自加入西藥成分,使不少癲癇患者在服用瞭這些藥物後竟出現瞭由西藥所致的不良反應,如肝功能損害、骨髓造血功能損害以及女性的月經紊亂等。因此,癲癇患者一定要到正規的專科醫院進行中醫藥治療,不要因為輕信虛假廣告而上當受騙。

癲癇的食療

癲癇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進行飲食治療對於康復很重要。

正確的癲癇病人飲食調理要求其所需的熱能與蛋白質和正常人相同,碳水化合物不需要太多,以每天不超過300g為宜;適當增加脂肪的供應量;限制水分,每天不超過1000ml;鹽每天不超過3g;充分給予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鐵、鈣等元素;禁止食用含糖多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腦外傷引起的癲癇病人和長期服用鎮靜藥物的病人易脫水、貧血、營養不良等,嚴重者可出現電解質代謝紊亂。當飲食中含鉀過多,會增加其血鉀含量。專傢提出癲癇病人每日鉀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g。低鉀的食物有油菜心、白蘿卜、南瓜、番茄、黃瓜、冬瓜、蘋果、葡萄等。同時,癲癇病人經常會缺鎂,除給予高鈣飲食外,還應註意鎂的攝入。如果缺鎂,會造成對骨骼的成骨的影響,還可導致肌肉顫抖、精神緊張。富含鎂的食物有小米、玉米、紅小豆、黃豆、雞肉、牛肝、芹菜等。成年男子每日應攝入鎂350mg。

臨床上發現,幾乎所有的癲癇病人血鋅平均含量都比正常人明顯增高。經過長期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的病人,血鋅濃度比用藥前明顯下降。專傢認為抗癲癇藥物或其他代謝產物可以有效地與鋅離子發生絡合反應,降低癲癇病人的血鋅濃度從而控制癲癇發作。因此,癲癇病人除重視藥物治療外,飲食調理中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鋅豐富的食物。

中醫臨床一般將癲癇分為風痰壅盛和氣血不足二型,食療可根據不同證型而施治。前者可選用豁痰開竅、熄風定驚的食療方如天麻陳皮粥:天麻、陳皮各10g,大米100g,白糖適量。天麻(切片)、陳皮與米同煮,熟後加白糖調勻,分2次,1日服完。;後者可選用補脾腎、益氣血、祛痰定癇食療方,如人參橘皮湯:生曬參、橘皮各10g,白糖適量。人參、橘皮先煎,去渣取汁,加入白糖,代茶飲。

驚癇和癲癇有什麼區別

癲癇病在生活中所出現的癥狀是屬於反復發作的,要是你在生活中對這種疾病的癥狀是不知道的話,這樣也是很難有針對性治療的,所以你對疾病的治療是需要知道的,很多人想知道關於驚癇和癲癇有什麼區別,很多專業醫院在治療方面是會比較好的,大傢要是對治療想知道,不如先瞭解到疾病的癥狀。

癲癇在生活中所帶來的癥狀是非常多的,關於驚癇和癲癇有什麼區別在飲食性自動癥臨床上最多見,常為口部重復動作,如吸吮、嚼東西、不時的伸舌頭、清喉等。習慣性自動癥無意識地重復某種簡單的動作,沒有意識的去重復一些簡單的動作。而關於夢遊癥是在夜間發作的自動癥。癲癇自動癥的表現,言語性自動癥,多表現為重復性的喊叫等。

抽搐並不能做癲癇的獨斷標準。驚癇和癲癇有什麼區別的假性癲癇主要表現在抽搐,即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是常見的癲癇發作癥狀。有人認為,抽搐是癲癇的發作,但事實上,有些患者在親屬的描述下癥狀是抽搐很有可能就是肢體抖動而已,或者是不規則的手足亂動等情況,這些不屬於癲癇的發作。相反的,很多癲癇發作癥狀也並不表現為抽搐,僅表現為一過性的意識障礙或異常感覺,但都屬於癲癇的范疇,關於抽搐並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癲癇發作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