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陰道炎由黴菌感染引起。其發病率僅次於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多見於幼女、孕婦、糖尿病患者,以及絕經後曾用較大劑量雌激素治療的患者。

黴菌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是孕婦常見的陰道炎癥,它是由於女性在懷孕期間,激素水平升高,分泌物增加,陰道酸堿度改變,加上陰道充血,外陰常處於濕潤環境時產生的炎癥,主要癥狀有:外陰、陰道灼熱感;外陰瘙癢、陰道瘙癢;小便痛(並發尿道炎),排尿時尤為明顯,還可有尿頻、尿痛;性交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白帶增多、稠厚,呈白色豆腐渣狀或凝乳樣。

黴菌性陰道炎還會出現表皮炎,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群出現;亦可形成濕疹狀糜爛,局限於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濕疹,陰唇之間及陰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生潰瘍,患處疼痛,局部淋巴結發炎。

孕婦患陰道炎後不僅自己遭受痛苦,腹中胎兒也會受到疾病的牽連。患病孕婦妊娠期容易發生胎膜早破、早產及產褥感染等,新生兒經產道分娩時也易被感染。

黴菌性陰道炎的治療方法

消除誘因

註意個人衛生,積極治療糖尿病,停用廣譜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激素,妊娠婦女註意孕期衛生,註意防止交叉感染等。

局部用藥

改變陰道酸堿度,用2%一4%碳酸氫鈉液沖洗陰道,改變陰道酸堿度,造成不利於念珠菌生長的環境,有利於提高療效,然後局部放藥。

全身用藥

若局部用藥效果差、不能耐受局部用藥、未婚婦女不願局部用藥或病情較頑固可選用下列藥物: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1次口服,連用3~5 日,或1日400mg,分2次口服;氟康唑150mg頓服;酮康唑每次200—400mg,每日1次口服,連用5日。用藥後應註意檢測肝功,有肝炎病史或孕婦禁用。

頑固病例的處理

久治不愈的患者應註意是否患有糖尿病或滴蟲性陰道炎並存。必要時除局部治療外,口服制黴菌素片以預防腸道念珠菌的交叉感染。亦可用伊曲康唑每次 200mg,每日1次口服,連用3~5次;或氟康唑頓服,或服用酮康唑,每日400mg,頓服(與用餐同時),5日為1療程,孕婦禁用,急慢性肝炎患者禁用。

復發病例的治療

念珠菌性陰道炎治療後易在月經前復發,故應在月經前復查白帶。對復發病例應註意消除誘因;性伴侶同時進行念珠菌的檢查和治療;抗真菌劑以全身用藥為主,加大藥物劑量及應用時間。通常先用治療量10一14天,然後用預防量。常用藥物的預防量:氟康唑每次150mg,每周一次,共6個月;伊曲康唑每次100mg,每天2次,每月連用7天,共6個月;酮康唑每天400mg,最多連用6個月。用藥期間定期檢測療效和藥物副作用。

妊娠期的治療

為避免感染新生兒,應局部治療,選用對孕婦及胎兒影響小的藥物,可用硝酸瞇康唑或制黴菌素栓。禁止全身用藥。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念珠菌是條件致病菌,約10%的非孕期和30%的孕期婦女陰道中有此菌寄生,而不表現癥狀,當機體抵抗力降低、陰道內糖原增多、酸度增高時適宜其繁殖而引起炎癥。故多見於孕婦、糖尿病和用大劑量雌激素治療的患者。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因陰道內微生物失去相互制約而導致念珠菌生長。其他如維生素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穿緊身化纖內褲、肥胖可使會陰局部的溫度及濕度增加等均易發病。

黴菌性陰道炎的飲食

黴菌性陰道炎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扁蓄、川萆解、粳米、冰糖少許。先將扁蓄、川萆解以適量,水、煮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食用時調入冰糖即成。

2.椿白皮、白蘚皮、黃柏。加水適量煎取。本方能清熱利濕。

3.白扁豆、白術、冰糖適量。白術用袋裝與扁豆煎湯後去袋,入冰糖,喝湯吃豆。

4.扁豆花、淮山藥適量。取含苞未開的扁豆花曬幹,研末,用適量淮山藥、每日早晚煮大米粥,粥成調入花末,煮沸即成。

黴菌性陰道炎吃那些對身體好?

1、黴菌性陰道炎一般要吃清淡的食物,以高蛋白、低脂肪為主。

2、瘙癢宜吃莧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帶、紫菜、雞血、蛇肉、穿山甲。

3、多食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4、白帶增多,可多吃韭菜、扁豆、小米、豆腐、蓮子、核桃、白果等食物。

5、多喝酸奶(特別是那種有活性嗜酸乳酸桿菌的酸奶,能消滅掉有害的類酵母菌)。

黴菌性陰道炎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2、忌發物:海魚、螃蟹、蝦、蛤蜊、毛蚶、牡蠣、鮑魚等水產品均為發物,不利於炎癥消退。

3、忌甜膩厚味食物:過於甜膩的食物如糖果、奶油蛋糕、八寶飯、糯米糕團、豬油及肥豬肉、羊脂、蛋黃,這些食物有助濕的作用,會降低療效果,使病情遷延難治。

4、忌飲酒:酒屬溫熱刺激食物,飲酒後會加重濕熱,使病情加重。

5、忌肥膩、油煎、黴變、醃制食物。

黴菌性陰道炎的病因有哪些

念珠菌性陰道炎的病原體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為條件致病菌,約10%非孕婦女及30%孕女陰道中有此菌寄生,但不引起癥狀。有念珠菌感染的陰道pH在4.0~4.7.一般<4.5。當陰道中糖原增多,酸度增加,局部細胞免疫力下降時,適合念珠菌繁殖引起炎癥,故多見於孕婦、糖尿病人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致陰道正常菌群失調,穿緊身尼龍褲,會陰局部濕度及溫度升高,也有利於念珠菌繁殖:少部分患者也可以通過性交直接傳播或接觸感染者的衣物而致病。

妊娠期婦女陰道上皮糖原含量升高,陰道酸性增強,為念珠菌繁殖提供瞭有利條件,故孕期婦女念珠茵陰道炎發病率顯著高於非孕婦女。近年有研究認為,念珠茵作為一種變應原,可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

與健康婦女相比,復發性陰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aginal candidiasis,RVC)患者陰道受損粘膜和外周血單核細胞產生白色念珠菌特異性T細胞克隆比例增高,經白色念珠菌刺激後單核細胞產生的γ一幹擾素減少,提示復發性陰道念珠菌病患者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T細胞反應缺陷。

此外,長期應用抗生素,改變瞭陰道內微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缺陷綜合征,使機體的抵抗力降低;穿緊身化纖內褲、肥胖可使會陰局部的溫度及濕度增加,也易使念珠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

黴菌性陰道炎的傳染途徑

1、間接接觸傳染也是黴菌性陰炎的一條傳播途徑。接觸被黴菌患者感染的共廁所的坐便器、浴盆、浴池坐椅、毛巾,使用不潔衛生紙,都可以造成傳播。

2、性傳遞也是導致發生的原因之一。女方有癥狀者至少有10%的男方患有黴菌性尿道炎,應同時給予合理治療以防交互感染。

3、大量服用抗菌素。服用抗生素改變瞭陰道的微環境,致病的細菌病源體就可能繁殖,最終導致局部的黴菌性陰炎發作。

4、過度講究衛生:有些女性為瞭保持衛生經常使用藥用洗液來清洗陰道,這樣很容易破壞陰道的酸堿環境,反而容易感染上念珠菌性陰道炎。

5、糖尿病、懷孕期都可能造成陰道的念珠菌大量繁殖帶菌率增高。

此外,維生素缺乏(復合維生素B)、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和其他消耗性疾病均可成為白色念珠菌繁殖的有利條件。妊娠期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含量增加,陰道酸性增強,加之孕婦的腎糖閾降低,常有營養性糖尿,小便中糖含量升高而促進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

改變生活中的小細節預防黴菌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癥狀

(一)概述黴菌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是人們習慣性的說法,實際上這是一種念珠菌引起的陰道炎,其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最多見,占 80%~90%,其他可致病的念珠菌還有熱帶念珠菌、類星狀念珠菌、假熱帶念珠菌等。一般情況下,白色念珠菌可潛伏在人體的口咽部、腸道、皮膚及陰道粘膜上,與人體和平相處,並不引起疾病。但是,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或患嚴重疾病,有復合維生素B 缺乏,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時,黴菌性陰道炎就容易乘虛而發。

另外,患糖尿病或妊娠婦女,由於陰道上皮細胞中的糖原含量增多,使陰道內酸度增加,有利於念珠菌的生長繁殖而發病。在某種情況下大量使用抗生素,使陰道內菌群紊亂,陰道內環境改變,有利於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時也會引起黴菌性陰道炎。再者,日常生活中有不良的衛生習慣,如上廁所後衛生紙從肛門往尿道方向擦,會將腸道的黴菌帶到外陰,引起炎癥;內褲與襪子同洗,與黴菌性陰道炎患者共用浴盆,借穿他人內褲等,也會造成交叉感染。

黴菌性陰道炎作為一種常見的婦科炎癥,給很多女性帶來瞭困擾,統計資料顯示,有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發作,而2010年研究調查發現,復發性的黴菌性陰道炎比率高達60.7%。

二、瞭解癥狀

黴菌性陰道炎癥見外陰奇癢,甚至潰爛疼痛,陰道灼痛,排尿時更為明顯,或有尿頻、尿痛及性交痛,帶下粘稠,呈白色豆渣樣或凝乳樣,陰道壁有白色偽膜覆蓋,擦拭後可見粘膜發紅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