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系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

腸癌有什麼癥狀

病因

大腸癌的發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癥、大腸腺瘤、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鉬)、吸煙等有關。

臨床表現

大腸癌早期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著癌腫發展,癥狀逐漸出現,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癥狀。腫瘤因轉移、浸潤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變。大腸癌因其發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及體征。

1.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的主要臨床癥狀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右半結腸癌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疲勞、乏力、氣短等癥狀。右半結腸因腸腔寬大,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才會出現腹部癥狀,這也是腫瘤確診時,分期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較右半結腸腸腔窄,左半結腸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腸梗阻。腸阻塞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出現便秘、便血、腹瀉、腹痛、腹部痙攣、腹脹等。帶有新鮮出血的大便表明腫瘤位於左半結腸末端或直腸。病期的確診常早於右半結腸癌。

3.直腸癌

直腸癌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便血、排便習慣的改變及梗阻。癌腫部位較低、糞塊較硬者,易受糞塊摩擦引起出血,多為鮮紅或暗紅色,不與成形糞便混和或附於糞柱表面,誤診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腫塊潰瘍的繼發性感染,不斷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誤診為“腸炎”或“菌痢”。癌腫環狀生長者,導致腸腔縮窄,早期表現為糞柱變形、變細,晚期表現為不全性梗阻。

4.腫瘤浸潤及轉移癥

大腸癌最常見的浸潤形式是局部侵犯,腫瘤侵及周圍組織或器官,造成相應的臨床癥狀。肛門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續疼痛是直腸癌侵及骶神經叢所致。腫瘤細胞種植轉移到腹盆腔,形成相應的癥狀和體征,直腸指檢可在膀胱直腸窩或子宮直腸窩內捫及塊物,腫瘤在腹盆腔內廣泛種植轉移,形成腹腔積液。大腸癌的遠處轉移主要有兩種方式: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腫瘤細胞通過淋巴管轉移至淋巴結,也可通過血行轉移至肝臟、肺部、骨等部位。

腸癌的飲食和保健

腸癌手術後應在飲食中補足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選果汁和菜湯飲用。一般認為,每日飲食中維生素C不足100毫克時,應另外用維生素C藥片加入其中,以補足到100毫克以上。

【飲食】

1、手術過程中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有些病人雖然用輸血的方式給予補充,但輸血所補充的血液不如由營養自身產生的血好。所以手術後病人的飲食,應註意增加補血的成分,如含蛋白質和鐵質高的食物,如動物肝、瘦肉、禽蛋類、牛奶、鯽魚、鴨湯、桂圓、銀耳、甲魚等。

2、手術中的出血和手術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分泌增加,腸癌的早期癥狀這些因素均可導致機體排鉀量增加,血鉀和細胞內鉀濃度減少,故在手術後病人的飲食中要註意增加含鉀多的食品,如肉汁、菜湯、連皮水果等等。

3、通常在手術後24-48小時內禁食,一般由靜脈輸液補充基本熱量,直至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後,可試飲少量溫開水或葡萄糖飲料;手術後3-4天可進少量清流質(無渣)飲食50毫升左右。

【護理】

1、活動:衣著寬松舒適,以棉質親膚為首選,妥善固定造口袋,參加適量活動,保持身心舒暢。

2、飲食護理:註意飲食衛生,避免進食不潔食物,食物不宜過熱、過冷、忌辛辣刺激,以免引起腹瀉。飲食要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以豆腐、魚、蛋為好,另加菜湯果汁,保持大便通暢。某些食物,如洋蔥、蒜、幹豆、碳酸飲料等增加脹氣,在社交時應避免食用。

3、臥位:結腸造口一般於術後2-3天開放,開放後取健側臥位,可以用塑料薄膜將腹壁切口與造口隔開,以防流出的稀薄糞便污染腹壁切口,導致切口感染。

4、造口周圍皮膚護理:正確使用造口袋,應保持造口周圍皮膚清潔、幹燥。先用中性皂液清潔造口周圍皮膚,再塗上氧化鋅軟膏,防止皮炎和皮膚糜爛。註意觀察造口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破潰等現象。

5、更換造口袋的護理:當造口袋內充滿1/3排泄物時,須及時更換,除使用一次性造口袋外,可備3-4個造口袋用於更換,換下的造口袋可用中性洗滌劑和清水洗凈,擦幹、晾幹備用。

腸癌對患者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對於大腸癌的治療,我們一般采取手術治療,術後護理對癌癥患者非常重要,針對於結直腸癌患者,術後一般情況大部分人需要有效護理同時進行。

腸癌的病因有哪些

由於現在生活的步伐越來越快,導致我們很多人都忽視瞭健康,會患腸炎,腸癌的很多人。因此大傢對於的致病因素卻不太瞭解。腸癌的病因一直是很多人都想瞭解的。因此,這裡我們特地讓醫生就腸癌的病因做瞭個簡單的介紹,希望對大傢瞭解腸癌有所幫助。

【常見病因】

1、遺傳因素

有些大腸腺瘤,如多發性傢庭性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大腸癌的易感性與發病機制均與遺傳因素有關。這也是導致大腸癌的病因之一。

2、飲食因素

引發大腸癌的禍首是經常吃高脂肪食物,或者吃一些垃圾食品,油炸那類的。而這種導致大腸癌的病因比較常見。

3、環境因素

這是腸癌的病因裡的主要因素,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大腸癌的發病率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系。另外,也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生活習慣改變有關。

4、其它因素

因為先前患有某種腸道疾病,沒有意識到或者沒有及時治愈,隨著病程的發展就有可能成為大腸癌,所以這也是導致大腸癌的原因之一。

【高發人群】

1、乳腺癌手術後的病人易患大腸癌 部分接受過盆腔放療者大腸癌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大多發生於放療後10—20年。

2、大腸癌患者的傢庭成員 機會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但患者配偶中大腸癌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女患大腸癌的發病率並未升高。可見除飲食習慣外,遺傳因素在大腸癌的發病中也不容忽視。

3、大腸癌的發生有明顯的地區性 醫學傢們有腫瘤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的發病率高,而日本病率低。在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約是第4—6位常見惡性腫瘤。一般認為在長江以南地區,特別是有日本血吸蟲病流行的地區比北方地區發病率高。

4、有肛腸疾病 大腸腺瘤、大腸癌術後的病人易再發生大腸癌。有肛腸疾病的人中檢出大腸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4—8倍,大腸腺瘤摘除後1/3以上,又出現其它部位的大腸瘤。如下再摘除,可能會發生癌變。大腸癌術後的病人再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3倍。

不少人在患上腸癌後對腸癌的病因還是不清楚,其實如果可以在患上腸癌前就對腸癌的病因有所瞭解,那麼就可以很好的進行腸癌的預防,避免腸癌的發生。一旦發現自己有患上腸癌所表現的癥狀,就一定要及時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腸癌能活多久

癌癥之所以難治,就在於它的多發、復發和轉移。很多醫生隻看瘤體是否切除幹凈、癌細胞是否全部殺死,輕視中醫整體治療,一味地放化療,致使免疫力下降,不但不能完全解決術後復發和轉移問題,還會增加復發和轉移的危險。

手術治療後半年內,尤其是前三個月是腫瘤轉移復發的“高危關鍵期”,手術是把雙刃劍,既能切除大部分癌灶也能加劇腫瘤細胞的轉移擴散。手術隻是清除可見的腫瘤,許多殘餘腫瘤(殘癌)並不能清除。配合中醫藥進行整體治療,可以有效地提升體質,降低復發幾率。

腸癌手術後護理

(1)飲食上不需要過分戒口,盡量要定時定量,隻要保證均衡飲食即可。但在嘗試某種新食物時,最好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如無不良反應,下一次才吃多些。直腸癌患者應該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和堅硬的食物,減少調味品的使用。

(2)有許多食物可幫助病人恢復,防止復發。如赤小豆和苡米煮粥可清熱利水,散血解毒。新鮮紫莧有清熱、涼血、散瘀作用,制成菜粥,有助於體力恢復。核桃和蓮子等都可溫腎健脾,厚腸止瀉。黃芪、黨參、甘草煎汁,亦有補氣養血的功能。

(3)當手術切口縫線已拆除,切口完全愈合後,即可以洗澡,盆浴或淋浴都可選擇。衣著柔軟、寬松、有彈性,質地以棉麻等天然織物較好,腰帶不宜束得太緊。

(4)適度的運動,如散步、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可促進體力的恢復,也可促進新陳代謝和增加免疫力。每天都要運動,以保持健康的身體,有造口者也不例外。根據術前的愛好與身體的耐受力選擇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但劇烈的運動,如打拳、舉重則要避免。

(5)無論在術前還是術後,觀察排便的改變對直腸癌病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即每天定時排便,不要待大便過於幹硬,大便幹硬會使排便不暢而腸內積存過多毒素,同時也會影響到術後傷口的恢復。

(6)一旦有復發的情況也不必太過緊張,如一般情況好,無腹水、無遠處轉移,影像學檢查技術提示為局限性病灶,則可以通過再次手術進行治療,再次手術切除機會較多。

(7)直腸癌經根治性切除術後復發,雖能用再次手術切除方法治療,但還是要密切監測以免錯過瞭再手術時機。因此術後定期檢查間隔時間4~6個月,至少在2年內做密切隨訪,此後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