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又名口僻、卒口僻、口眼歪斜、歪嘴風、吊線風等。祖國醫學是如何認識面癱的?面癱會有後遺癥嗎?中醫治療面癱的方法有哪些?中醫能徹底治愈面癱嗎?

中醫治療面癱

中 醫治病註重整體,療效鞏固,副作用小。疏通經絡、扶正祛邪是中醫治療大法,對於面癱的治療早期以祛邪通絡牽正為主,後期以扶正通絡牽正為主。臨床治療中, 中醫首先針對致病之病因、部位、性質,病人的體質,有的放矢,扶正祛邪,“以平為期”,使之恢復正常。《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審察病機,無失氣宜。” 補不足,損有餘,虛者補之,實者瀉之,臨床診治密切關註病因與人體疾病變化的內在聯系。其次,臨證遣方用藥、針刺等治療的施用,亦主張適度,補偏救弊,更 註重時刻不忘顧護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

中醫治療面癱主要包括針灸、中藥等方法,中醫註重辨證論治,辨證分型主要包括風邪入絡證、風痰阻絡證、風熱犯絡證、風寒襲絡證、氣虛血瘀證等等,采用中藥治療根據不同證型選方用藥,(1).風邪入絡證:治法祛散風邪、通絡牽正,方藥牽正散加味;(2).風痰阻絡證:治法祛風散邪、化痰通絡,方藥牽正散合二陳湯加減;(3).風熱犯絡證:治法疏風散熱、通絡牽正,方藥銀翹散合牽正散加減;(4).風寒襲絡證:治法祛風散寒、通絡牽正,方藥桂枝加葛根湯合牽正散加減;(5).氣虛血瘀證:治法益氣活血、通絡牽正,方藥補陽還五湯合牽正散加減。

針灸治療面癱穴位

各個穴位詳解:

印堂穴: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頭痛、通血絡等功效。

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厘米處。一般 配太陽穴、睛明穴、魚腰穴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等。

太陽穴: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在兩眉梢後凹陷處。太陽穴的主治病癥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註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於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找這個穴位時,可以先將雙手食指和中指並攏,放在緊靠鼻子兩側處,中指尖位於鼻子中部即鼻長二分之一處,拇指支撐在下頜骨的凹陷處,然後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陽白穴,地倉穴,頰車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攢竹穴治眼瞼(目閏)動。

迎香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壓此穴可止牙痛,還有通便功能。

地倉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

頰車穴:人體頰車穴位於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治療面癱一般向地倉穴透刺。

承漿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顴髎穴: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主治口眼歪斜,眼瞼瞤動,目赤,目黃,齒痛,及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治療面癱的註意事項

因為有些面癱患者是因為腦部腫瘤而導致的,像垂體瘤、顱咽管瘤、神經鞘瘤以及室管膜瘤都有可能引發面癱,這一類的面癱患者如果僅僅依靠針灸進行治療,那時無法完全治愈的,而必須通過伽馬刀等手術方法才能清除腦部腫瘤從而治愈面癱。

還有一部分患者是不耐受針灸治療方法的,主要是因為面癱使用針灸治療時,用到的穴位比較特殊而導致的。普遍用到的穴位有陽白、四白、攢竹、絲竹、風池、翳風、地倉、頰車、合谷以及足三裡。然而,合谷穴是不適宜用於孕婦的,容易引發流產。

此外,針灸治療過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不宜太過勞累、不能過饑過飽、或者過渴、心情不宜過於波動、酒醉等現象,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現象的話,建議要在患者現象消失之後再進行治療。不然,會因為患者精神狀態不佳,肌肉緊張,在治療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滯針、彎針或者暈針的情況,會影響到治療的效果。針灸治療面癱見效是比較慢的,需要一段時間,患者隻有持之以恒,才能完全治愈面癱。

面癱與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不同時具備傳染所需的三個條件,所以它是不會傳染的。而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為神經科疾病。

三叉神經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主要在40歲起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女性尤多。

病原體通過不同的傳播途徑侵入動物機體,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長繁殖,引起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病理反應的過程,我們也把它叫做感染。由傳染源到健康易感動物並造成其發病的過程就叫做傳染。

面癱吃什麼好

一、面癱食療方:

1.防風粥

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溫服。本方功可祛風解表散寒,適用於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

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放入鍋內,加水少許,文火煉稠,後加入薄荷粉,調勺,再繼續煉於不粘手時,即成本方具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功效,對於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幹微渴等癥有效。

3.川芎白芷水燉魚頭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魚頭500克,蔥、胡椒、薑、鹽適量。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分早、晚食魚喝湯。本方功能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

4.薑糖蘇葉飲

紫蘇葉3—6克,生薑3克,紅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鐘。本方具有流風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諸癥。

5.大棗粥

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本方功能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虛弱之口眼歪斜,氣短乏力者。

6.參枸蓮蓉湯

白人參,枸杞子,葡萄幹各2克,蓮子肉,山藥各2克,肉蓮蓉,火麻仁各12克,橘紅3克,大棗,胡桃肉各2枚,煎湯取藥汁服,口服2—3次。本方有補中益氣,兼滋養肝腎之陰的功效。

7.生地蠍子湯

以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全蠍3至5隻、天麻10克、豬肉100克及陳皮、生薑適量煲湯。其中全蠍為治風要藥和著名的昆蟲食品,與各藥食料相配,能滋養陰血、祛風通絡,適合中期和恢復期病人尤其是素來肝腎陰虛,伴頭暈耳鳴肢麻,外風、內風兼見者飲用。而孕婦慎用。

8.參芪烏雞湯

備黨參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絲雞四分之一隻除去皮脂,生薑2片,煲湯飲食。本湯可以補虛扶正、祛痰糾偏,適宜恢復期氣血較弱的患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