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隻是一個癥狀,並非一種疾病。便血多見於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於上消化道出血。那麼,什麼是便血?你都知道嗎?

便血的病因

1.消化道本身的疾病,例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腸道潰瘍和炎癥、寄生蟲感染、腫瘤(包括息肉和癌)、痔、腸套疊、肛裂、大便幹燥擦傷等。

2.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系統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傳染病、維生素缺乏癥、中毒或藥物毒性作用等。

3.兒童出現便血,多由腸息肉引起,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也可見於細菌性痢疾、腸套疊、血液系統疾病等。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瘡、肛瘺、肛裂、腸息肉、腸癌、炎癥性腸病等引起。

便血的癥狀

(一)發病原因

引起便血的疾病很多,現根據出血病變的性質,將便血的病因分為5類。

1.炎癥、潰瘍性因素如下消化道的黏膜發生炎癥或潰瘍時,因黏膜充血、水腫與潰瘍形成,當炎癥或潰瘍侵蝕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破裂均可發生便血。常見的疾病有:

(1)腸道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有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真菌性腸炎、假膜性腸炎、小腸結核、結腸結核、小腸鉤蟲感染、結腸血吸蟲病、出血壞死性小腸炎等。

(2)炎癥性腸病:如克羅恩病(crohn病)或潰瘍性結腸炎。

(3)放射性結腸、直腸炎:多系盆腔惡性病變接受放射治療後,局部腸黏膜受到損傷後導致出血,常表現為反復、小量的便血。

(4)缺血性結腸炎:多見於患有動脈硬化的老年患者,系因腸系膜的血運發生障礙而使腸黏膜發生缺血、潰瘍形成所致。病變以結腸多見,臨床表現為在劇烈腹痛後解出暗紅或鮮紅色血便。

(5)白塞病(behcet's disease):本病病因未明,多認為是免疫性血管炎引起血管閉塞,導致腸血供障礙而引起潰瘍性病變;也有學者認為本病與感染或遺傳有關。潰瘍發生在回盲部者最為多見,且易發生出血。

(6)直腸或孤立性潰瘍:引起此種潰瘍的原因不甚明確,但潰瘍侵蝕血管即可引起出血。

(7)結腸應激性潰瘍:近年來發現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後,可導致便血,甚至表現為大出血,且多見於中老年患者。

怎麼預防便血

1、便血的預防要註意多食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腸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薺汁、蘆根汁、芹菜汁、卷心菜、蛋黃、蘋果、無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2、要心情開朗,勿鬱怒動火。便血的預防要心境不寬,煩躁憂鬱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3、便血的預防還要適度房事,房事過頻會使腸粘膜充血,加重出血。食辛熱、油膩、粗糙、多渣的食品。便血的預防忌煙酒、咖啡。

4、便血的預防還要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成形軟便為佳。減少增加腹壓的姿勢,如下蹲,屏氣。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5、便血的預防要多飲水,對軟化大便有一定的作用。

便血分類及註意事項

大便出血,就肛腸科就診角度看可見於以下5種;

1.痔瘡一般鮮紅色血,出血或多或少,有外痔可伴有大便時肛門疼痛;

2 肛裂出血鮮紅色,多為大便幹撐裂所致,伴大便時肛門疼痛;

3 直腸癌為暗紅色,伴大便變扁變細等正常習慣改變,老年患者多見,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不可忽視;

4 直腸息肉多為鮮血,多大便伴有粘液,分泌物等,多見於兒童;

5 潰瘍性結腸炎多為膿血,多伴腹疼,腹瀉;

所以建議患者有便血情況,請及時來院檢查以明確治療,以防失治誤治,貽誤病情。

便血常見哪些疾病

1、痔瘡:便血鮮紅,附於糞塊表面;或大便前後滴血,嚴重噴射狀,便秘結時易發生。

2、肛裂:便血量較少,顏色鮮紅;排便肛門劇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

3、息肉:便血無不適感,糞質正常,血常附於糞塊表面。容易癌變。

4、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炎:便次增多,膿血便與粘液便相混,腹痛,肛門下墜。

5、大腸癌:早期僅有便血,中期持續性、慢性粘液血便,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隻解出一些血或粘液而無糞便。直腸癌約80%有便血。

大腸癌早期缺乏特異性表現,有的病人隻表現為大便習慣性改變和程度不同的便血,因而常常被誤診為痔瘡等。所以,便血要到肛腸科進一步檢查。 肛門指檢是最簡單的檢查方法,70%的直腸癌可通過這種檢查而被發現。還可選用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