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過後,不少人為改善體質而急於進補,給身體帶來瞭不少健康問題。中醫認為,冬季是一年四季最佳的進補季節,但因每個人體質各異,不同人進補方式也有所不同,應該因癥施膳,避免走入冬令進補的誤區。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冬季進補需要註意的事項

誤區一:體質不虛也大補

中醫認為,“補”要對“虛”,不“虛”的人補可能會生病。因為所有的補品都有自己的特性,中醫稱之為“藥性”或“偏性”,如人參補氣、當歸補血、燕窩養陰、鹿茸溫陽,各有所長。但這些都是針對虛證體質的人,比如說,人參補氣可以提高氣虛者的抵抗力,如果說是老年人,但身體仍然比較強壯,吃瞭反而容易上火,得不償失。

不少人群工作壓力較大,自己認為是虛證,常買些高級的鹿茸和人參,想好好補一補,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其實,這種因工作壓力造成的疲勞感,更多的屬於中醫的“氣鬱”,而非“氣虛”,是不適宜補的。

誤區二:不辨類型隨意補

不少人一到冬季就盲目地吃補藥進補,根本不管他是否可以進補或有無必要進補。虛的人可以補一補,但男女老幼補的方法應該不同,因為他們的體質不同。更為重要的是,體“虛”本身有不同類型,不能一概而論,須辨陰陽,陰虛補陰、陽虛補陽。

陽虛者(常表現為:吹風易受涼,畏寒怕冷,面色比較蒼白,小便清長)應溫補,也就是吃一些燥性藥物或食物,如鹿茸、紅參、羊肉、狗肉等;陰虛者(常表現為:容易上火,口幹,舌頭上沒有舌苔,小便少而黃)可以吃一些如沙參、麥冬、枸杞等補品。若體質無明顯偏陰或偏陽的,則基本上不需補,最多也就是吃一些不偏溫不偏涼的藥物或食物,如西洋參、枸杞子,但也不宜多,要適可而止。

過量服用補藥常常出現臉上起痘、腹脹、胃口不好、鼻子出血、周身不適、睡眠不佳等。如過度服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會導致腹脹;過量服用紅參、鹿茸、肉桂等補陽藥,會出現血壓升高、鼻子出血、口幹、煩躁、便秘;過分使用熟地、首烏、黃精等滋陰藥,會使人胃口不好、瀉泄、舌苔厚膩等。可見,進補既要辨證,又要適量,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中醫歷來主張進補以辨證用藥,少量、多次、經常為原則,這樣可以使藥物的作用逐步滲透到內臟器官,調整機體的虛弱偏態,而且在較長的時期保持一定的濃度,所謂“藥氣漸漬,熏蒸五臟,積聚為佳”。

誤區三:名貴藥品能大補

藥品價格隻是反映供求關系。通俗地講是“物以稀為貴”,但不是越貴就越補,更沒有吃一補百的事。以冬蟲夏草為例。中醫認為,冬蟲夏草入腎、肺二經,也就是說隻補腎和肺,隻對腎虛者(常感疲勞者)、免疫力低下者(經常感冒發燒的人)、肺氣虛者(常感冒、一受涼就咳、說話細聲細氣)效果明顯,但是這種上萬元一斤的冬蟲夏草,功效與十幾塊錢一斤的枸杞子、麥冬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其天價完全是因為貨源少和商業運作造成的。還有一個用量問題,很多人以為它貴,效力會大,每天用一根泡茶,以為很補,其實根本沒有療效。

在眾多的冬令補品中,人參是最常用、最受歡迎的藥物。由於產地的差異,種植和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人參價格差別很大,也並非越貴越好。人參有溫、涼、平性三類。像朝鮮紅參、吉林紅參、石柱參等藥性偏溫,適用於形寒怕冷、四肢不溫、五更泄瀉、頭暈目眩、動則氣喘等癥狀的陽氣虛患者;西洋參、皮尾參藥性偏涼,既可補氣,又可養陰,非常適用於咽幹口燥、便秘傷津、內熱較重、舌質偏幹等氣陰兩虛患者服用;生曬參、白參、糖參等藥性平和,對於陽虛、陰虛及氣虛的患者都可以服用。所以在選購人參的時候,除應結合每個人的經濟狀況外,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合理選購和服用人參,反對不顧自己的體質,盲目攀比,越貴越好的觀點。

誤區四:藥補絕對不如食補

冬令進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食補和藥補。食補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食補安全,一般沒有不良反應,也不需要懂得太多的醫學知識,容易掌握;另外食補方法多樣,燉、煮、蒸和煲湯,任憑自己的口味,在進行滋補調養的同時,還可享受美味佳肴。因而食補深受人們的喜愛。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民間就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藥補不如食補”,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食補也具有局限性,谷肉果菜等食物本來就是我們一日三餐常吃之品,補益力緩,雖也有藥物的寒熱溫涼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對於有明顯虛弱癥狀或有疾病的人,如要進行冬令進補,還得要用力峻、效專的藥補,否則難以奏效。當然藥補的難度大,需要辨病、辨證施補,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總的來說,藥補調整肌體陰陽平衡作用較強,食補營養價值較高。

冬季進補多吃七大好食材

枸杞:養肝明目

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幹冷的冬季,眼睛易幹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癥狀。

一般來說,健康成人每天吃20克左右(約30顆)枸杞比較合適。枸杞最適合煮粥或煲湯,可將它和大棗、山藥等搭配。嫌麻煩的話,還有一種簡便吃法,即早晚嚼食,營養成分的吸收更充分,但嚼枸杞時要註意控制數量,最好減半(15顆左右),否則易滋補過度。此外 需要註意的是,枸杞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用量。

大棗:補中益氣

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循環,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裡炒黑後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裡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值得註意的是,脾胃虛弱者生吃紅棗會分泌過多胃酸,導致胃痛,因此不妨做熟瞭再說,可取紅棗幾顆、黑木耳一把、冰糖適量,熬制黑木耳紅棗補血湯,或用紅棗、當歸、糙米熬粥。紅棗雖好,但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脹,建議適量食用。

當歸:活血祛寒

18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食用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傢譽為“血中聖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並非隻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皮膚感染、血虛腸燥便秘、虛寒腹痛等,都可一試。

這款湯中當歸有兩個搭檔,生薑能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羊肉則性質溫熱,溫中補虛,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三者配合起來,可溫中補血、祛寒止痛。體質虛寒、容易長凍瘡的人可在冬天將此湯作為藥膳日常食用。當歸雖適用范圍廣,但對火大的人、濕氣所致胃脹、腹脹以及長期腹瀉者並不適合。身體壯實的人,若僅為保健,也不要隨意食用當歸,否則容易上火,防病不成反致病。

白蘿卜:去火化痰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臟”,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卜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卜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幹、疼痛的癥狀,可把白蘿卜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需要提醒的是,白蘿卜性涼,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胃潰瘍、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另外,蘿卜不宜和“補藥”同食,因其有下氣、消滯作用,行氣太過容易破氣,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人參、黃芪等補氣類藥物的吸收。

紅糖:化瘀散寒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愈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紅糖與不同食物搭配,可達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紅糖煮荷包蛋,可使雞蛋和紅糖營養互補,讓人面色紅潤,有精神;用紅糖泡桂圓幹服用,對改善睡眠有積極作用;熬粥放點紅糖,有益氣養血之效。

值得提醒的是,紅糖應根據季節變化來應用,現在正值冬季,可適當多用,但每日攝入量仍要控制在別超25克,到瞭夏天則要減少用量。

黃芪:益氣固表

冬日裡,天氣驟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隨之而來,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強體質。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黃芪向來被認為是益氣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尤其擅長補氣,非常適合上述兩類人服用。黃芪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服用有助增強體質,緩解乏力。

黃芪的用法比較多,可與各種肉類搭配。黃芪瘦肉湯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黃芪燉牛肉可益氣補肺,養心安神;黃芪燉雞湯適合脾胃氣虛、肺氣虛弱的人,對緩解產後體虛、面色萎黃、易出虛汗等效果良好。根據個人情況,食用黃芪時還可再添點其他配料,如氣血兩虛的人可加點紅棗,希望養肝、潤肺的人可加少許枸杞,而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適量茯苓。但有明顯陰虛、鬱熱者,表現為手足心熱、兩脅脹悶、大便秘結等癥狀的人慎食。

芡實:健脾祛濕

芡實,又稱“雞頭米”、“雞頭”等,是滋補性強的食物,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適合“補冬”的傳統觀念。在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就強調吃芡實。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將其和蓮子、茯苓、山藥一起煮成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適合大部分人飲用。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常便秘的人特別適合飲四神湯來滋陰、固脾胃,讓消化系統穩定下來。值得提醒的是,芡實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則可能造成便秘。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裡,可增加保存時間。

適合冬季滋補的養生湯

滋補湯1:赤豆鯽魚湯

原料:鯽魚1條、赤豆50克、陳皮2-3片、薑2-3片、蒜適量、鹽、胡椒粉少許。

做法:

1、赤豆用清水浸泡1夜充分泡發漲開;

2、鯽魚除去魚鱗、魚鰓和內臟,刮去魚肚壁上的黑膜,沖洗幹凈後晾幹魚身表面;

3、蒜頭剝去外皮,陳皮用清水泡軟,刮去白膜切成絲;

4、鍋燒熱後倒入油,6成熱後下薑片和鯽魚;

5、將鯽魚兩面都煎成金黃,加入蒜頭煎香;

6、倒入適量清水、陳皮和赤豆大火煮開;

7、轉小火煲1小時左右,加少許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滋補湯2:海帶豆腐湯

原料:

主料:嫩豆腐1塊、海帶結100g、白蘑菇50g

配料:幹蝦米10g

調料:濃縮雞汁1大勺、雞粉少許

準備:

豆腐切成5厘米見方的小塊,海帶結切菱形片,白蘑菇切片;

做法:

1、鍋中放入500ml清水燒開,加入一大勺濃縮雞汁,攪拌均勻;

2、將切好的豆腐塊放入湯中;

3、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將海帶片放入湯中;

4、加入洗凈瀝幹水分是幹蝦米;

5、再加入切片的白蘑菇,攪拌均勻;

6、中火煮3分鐘,加入適量雞粉調味即可。

滋補湯3:羊肉粉湯

原料:

羊後腿肉80g、牛棒骨或牛尾骨500g、豆腐50g、粉條30g。

輔料:

青菜20g、西紅柿15g、香菜2,生抽兩勺,大蔥一根,花椒5粒,料酒兩勺,薑適量。

做法:

1、鍋中放入冷水,薑片,牛尾骨同煮,去血水和異味後,清洗備用。

2、湯鍋中放入牛尾骨,大蔥段,薑片,倒入料酒,大火煮開。

3、保持大火10分鐘後轉為小火,慢慢熬煮3個小時。

4、好的牛尾骨燉後湯色濃白,加瞭薑片和蔥段可以祛腥味,營養非常豐富。

5、同時另煮一鍋水,將紅薯粉條煮至八成熟。

6、羊後腿肉用肉錘或刀背拍松軟,切成薄片。同時準備好豆腐,西紅柿,調料等。

7、鍋中準備好牛骨原湯,可適量放入幾粒花椒提味,也可以不放。

8、湯開後放入粉條,西紅柿,豆腐同煮10分鐘。

9、接著倒入切片的羊肉,保持大火沸騰的狀態。

10、羊肉大概煮3分鐘就熟瞭,如果是冷凍切薄片的羊肉,像燙火鍋一樣燙熟即可關火。

11、接著倒入生抽,加入鹽,青菜或香菜即可出鍋。

滋補湯4:北極蝦蛤蜊冬瓜湯

原料:

主料:北極蝦、蛤蜊、瑤柱、火腿、冬瓜、菌菇、生薑、蔥

調料:鹽、胡椒粉

做法:

1、瑤柱用溫水略浸泡,火腿切薄片,兩種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生薑絲先大火煮開轉小火煮一會;

2、冬瓜用挖球器挖成圓球,加入煮過的湯中,再次煮至半熟,加入菌菇一起繼續煮;

3、最後加入北極蝦再次煮沸,調入鹽、胡椒粉、蔥花即可

影響我們冬季進補效果4大原因

沒有目的亂補

以往進補,人們所重視的僅是參而已,一到冬季,各大商場、藥店的各種參特別好銷。參,不但歷史悠久,且功效確鑿,歷來為進補的首選品。但每一個人所患疾病不同,體質亦各異,參絕非人人皆宜。進補時,大補藥、大補酒、其他保健品等,都可選用;藥補之外,更有食補,方法多樣。如婦人冬天服當歸羊肉湯,既補血又暖胃,味美效又佳。進補的原則應是缺什麼補什麼。

地域不分“濫補”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季,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氣候迥然有別。因此,,千萬不要地域不分“濫補”。冬季的西北、東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補品中如人參酒、參茸酒等,強壯補身,禦寒助陽確有作用。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宜清淡甘溫之味,如雞、鴨、鵝等。長江以南地區的人們如果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等容易燥熱動火,出現咽痛、口瘡、鼻出血等癥狀。雨量較少且氣

老少不辨“蠻補”

由於人有男女之別和老少之異,因而在冬季“進補”之時,也不盡相同。如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大多體質虛弱,所以適當適量“進補”可增強抵抗力,有利於身體健康。然而,小兒生理機能旺盛,正常發育的健康兒童,或生病尚未痊愈的兒童,就不宜“進補”,尤其對一些甘溫、溫熱之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等,隻適宜於成年人,兒童即使體質弱,也應忌食或少食,反之則有損無益。

不對癥進補

在冬令進補的人群中,有不少是病後進補,這些人必須到醫院請醫生予以斟酌,有的放矢,方能收桴鼓之效。病後進補不同於一般的健康進補,或先攻(邪)後補(虛),或先補後攻,或攻補兼施,不得有誤。

冬季進補的禁忌

1、無病進補

沒病進補純屬是浪費錢財,還會危害身體健康,像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慕名進補

並不是補品價格高就一定對身體有益,人參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聖藥,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註意的是,濫服人參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癥狀 。

3、不分虛實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

4、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

5、以藥代食

重藥物而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藥補不如食補效果佳。

6、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可肉類不易被消化,吃的太多,腸胃易有負擔,老年人更是要掌握吃肉適度的量,吃太多腸胃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有時候吃些青菜蔬果也是可以補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