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皰型手癬是一種臨床極為常見的發生於足部和(或)手部的皮膚癬疾。由致病性絲狀真菌感染引起。臨床可分為角化型、水皰型、丘疹鱗型、間擦型和體癬型等數種,也可混合出現。本病有傳染傾向,其發生與密切接觸患者的手足部位或用品,如拖鞋、浴盆、拭腳佈等有很大關系。那麼水皰型手癬有什麼知識需要我們知道?讓我們來瞭解下吧!

水皰型手癬自我診斷

水皰型手足癬多發生在夏季,癥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佈,皰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數日後幹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

診斷要點

1. 患部皮膚幹燥、脫屑,角化過度,導致患處皮膚明顯增厚,冬季易皸裂。

2. 患部出現群集或散在的深在水泡,不易穿破,癢感明顯。水皰出現數日後自然吸收,表面脫屑。此起彼伏,反復發作。

3. 足跟邊緣常見呈環形或弧形狀小片丘疹群。瘙癢明顯,有鱗狀脫屑。手掌心和指間也可發生,夏重冬輕。

4. 足趾間常見有濕爛,表皮潮濕、浸軟、色白,剝脫後可見基底鮮紅而糜爛,瘙癢較重。可繼發真菌感染而引起惡臭。

水皰型手癬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手癬的病原菌與足癬基本相同,以紅色毛癬菌為主,其次為須癬毛癬菌。手癬常因搔抓足、體、股癬傳染而來,手部外傷是常見誘因。本病世界各地均有發生,發病率的高低與職業相關,礦工、鞋匠以及手工操作機會較多的工種易患本病。手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約占55.6%)、須癬(石膏樣)、毛癬菌(約占22.7%)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手癬感染的重要誘因有雙手長期浸水、摩擦受傷、接觸洗滌劑和溶劑等,故手癬在某些行業中發病率可相當高。患者以青年和中年婦女為多,其中許多人有戴戒指史。

(二)發病機制

與股癬相同。不透氣的衣物可增加皮膚局部的溫度和濕度,幹擾角質層的屏障功能。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侵入皮膚後,還要經過幾個發展階段,包括孵育期、在抗感染過程中增大和退化期。孵育期在角質層生長,臨床表現輕微。一旦感染建立,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的生長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對於損害的發展是兩個關鍵性因素。兩者必須相等或前者大於後者,否則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數量將下降。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所產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僅與其在皮膚定植和侵入,而且表現為皮膚損害。

水皰型手癬用什麼藥治療最好

1、浸漬型手癬:外用足粉或咪康唑霜,每日1-2次,水皰幹燥脫皮後改用克黴唑霜或達克寧霜。

2、水皰型手癬:如皰小未破,可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鐘;或用復方苯甲酸搽劑,每日2次外擦。如皰較大,先將皰液吸去,再用霜劑或撲粉。

如皰已破,可用復方雷鎖鋅搽劑,再加撲粉。若有糜爛或繼發感染,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20分鐘,或用3%硼酸溶液或0.1%利凡諾溶液作濕敷。

3、鱗屑型手癬:用復方苯甲酸軟膏或10-30%冰醋酸外塗。

水泡型手癬是否會傳染

水皰型手癬的傳染性:

水皰型手癬會傳染。水泡型手癬也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有很強的傳播作用和存活期。治療的話,可以外用達克寧維達寧等抗真菌的藥物治療。

預防措施:

1,日常生活中註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愉快,學會自我調節,快樂生活。

3,戒掉不良習慣,如抽煙、喝酒、熬夜等。

4,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養成每天排大便的習慣。

註意事項日常生活中註意個人衛生,不亂穿別人鞋襪,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少吃辛辣食物,手癬患者應盡量不用肥皂洗手,不要接觸洗衣粉,如果實在是沒辦法,可以戴上手套,對於手癬患者患有足癬的,要手足癬同時治療,防止二次感染,並且手癬的治療在於堅持用藥,待手癬好瞭後,還需用藥鞏固一段時間,可有效防止手癬的復發。

水皰型手癬中醫辯證

病初外感濕熱毒邪,蘊結皮膚則見手掌起水皰,指間潮紅,糜爛滲出;濕熱燥盛,熱傷營血。肌膚失於榮養則皮膚增厚,粗糙幹裂,狀如鵝掌。

1.風濕蘊膚

證候:手掌或指間水皰如晶,潿幹脫屑,境界明顯,漸次擴大,或指間潮紅,濕爛,舌紅,苔白或膩,脈滑。

辨析:①辨證本型常見於汗皰型或指間型。以手掌或指間水皰如晶,或指間潮紅,濕爛為主要辨證要點。②病機:內蘊濕熱,兼感風邪,風濕相搏,蘊結於皮膚則見水皰如晶,指間潮紅,濕爛。舌紅苔白或膩,脈滑為風濕之征。

2.血虛風燥

證候:手掌皮膚肥厚粗糙,幹燥,龜裂,或水皰不顯,幹涸落屑,舌淡紅苔薄,脈細。辨析:①辨證:本型相當於鱗屑角化型以手掌皮膚肥厚粗糙、幹燥、龜裂、幹涸脫屑為主要辨證要點。②病機:病久風熱化燥,傷及營血,陰液被耗,肌膚失養則皮膚粗糙肥厚、幹燥、龜裂,幹涸脫屑。舌淡紅苔薄,脈細為血虛風燥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