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會對嬰兒自身和整個傢庭造成巨大影響,因此預防嬰兒得先天性心臟病是每個準媽媽的重要任務,我們要怎樣預防嬰兒得先天性心臟病呢?先天性心臟手術前和手術後要怎樣護理呢?下面就為大傢介紹一下。

引發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

1、 遺傳因素(內在因素)的影響:據醫學報道,大約5%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伴有染色體異常;另外在同一傢庭中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成員患有先心病,說明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

2、環境因素(外在因素)的作用:主要是母親在妊娠早期(尤其在3個月之內)患過病毒感染,如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此外在母親懷孕早期接觸大量放射線,因營養不良造成某些營養物質缺乏,以及藥物的影響,如孕婦服用抗癌藥、抗癲癇藥及安眠藥等,這些因素均可妨礙胎兒的正常發育,與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有不一定關系。據調查,單純由環境因素造成先天性心臟病的例證如風疹感染,約占先心病患兒中的1%-2%;而絕大多數(超過90%)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即兼有遺傳及環境因素的影響。

有先天性心臟病傢族遺傳史。兄弟姐妹同時患先心病、父母與子女同時患先心病的情況頗不少見瞭,而且其疾病性質甚為近似。若母親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為2%左右;若連續兩胎皆為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兒可能增至10%。若母親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病的危險性為10%。孕婦患有糖尿病而未經治療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性為2%,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穩定,則危險性下降。

孕婦在妊娠早期接觸致畸藥物,如鋰、苯妥英鈉或類固醇等,都可導致胎兒先心病的患病率達到2%。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質如x射線、同位素等過量照射。病毒感染。婦女在懷孕最初3個月,特別是懷孕3周-8周,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兒易發生心臟血管畸形。其中風疹病毒是引起胎兒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禍首。此外,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小兒先心病的“作案者”。

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和護理

預防:

1、在懷孕早期(3個月之前)盡量別在電腦前、微波爐等磁場強的地方坐太長時間,因這時的胎兒還不穩定,各個器官還正在成形階段,很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2、不要接觸寵物,因寵物身上的細菌及微生物也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術前護理:

術前:1)合並有其他疾病:如肝腎功能損傷,急性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皮疹等。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治愈後再去醫院行心臟手術治療。2)防止呼吸道感染:患有動脈導管未閉,房、室間隔缺損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要預防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要積極治療。3)紫紺型先心病患兒:要控制患兒活動量,多休息,多飲水,避免劇烈運動和哭鬧。

術後護理:

術後:1)術後要預防感染2)三至六個月內要限制劇烈活動和重體力勞動3)飲食以普食,半流質高蛋白低鹽高纖維素飲食為主,少量多餐,勿暴飲暴食。尤其控制液體入量(1-5歲兒童入量20-40ml/小時,5-10歲兒童入量40-80ml/小時,10- 14歲80-120ml/小時)4)尊醫囑按時服藥,不可隨意停藥,增減藥物用量5.一般術後3-6個月可以去上學,手術後尊醫囑去醫院復查。

要想預防嬰兒得先天性心臟病,就要做到在恰當的年齡結婚生育,晚婚晚育會使胎兒基因變異概率明顯升高,而且要做好孕前心理、生理調節,加強對身體的保健,盡量避免受到輻射,特別是電磁輻射,不要去高海拔地區旅遊。

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見檢查方法

一體格檢查

如體格檢查發現有心臟典型的器質性雜音心音低鈍心臟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時應進一步檢查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二特殊檢查

(1)X線檢查:可有肺紋理增加或減少心臟增大但是肺紋理正常心臟大小正常並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2)超聲檢查:對心臟各腔室和血管大小進行定量測定,用以診斷心臟解剖上的異常及其嚴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方法之一。

(3)心電圖檢查:能反映心臟位置心房心室有無肥厚及心臟傳導系統的情況。

(4)心臟導管檢查:是先天性心臟病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決定手術前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通過導管檢查瞭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壓力變化明確有無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過導管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而又需考慮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將含碘造影劑通過心導管在機械的高壓下迅速地註入心臟或大血管同時進行連續快速攝片或拍攝電影觀察造影劑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態大小位置以及有無異常通道或狹窄閉鎖不全等。

(6)色素稀釋曲線測定:將各種染料(如伊文思藍美藍等),通過心導管註入循環系統的不同部位然後測定指示劑在動脈或靜脈血中稀釋過程形成的濃度曲線變化根據此曲線的變化可判斷分流的方向和位置進一步計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不開胸就能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方法

此病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發病率僅次於冠心病、風心病而位居第三位。在臨床上各種類型的先心病中,室間隔缺損最為常見,其發病率約占先心病的29%,其次為單純肺動脈瓣狹窄、房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它們的發病率各占先心病的8%。目前,先心病的發病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但多數學者認為此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即胎兒在發育的過程中,其心臟的結構出現瞭異常,從而導致心臟的左心房與右心房之間,或左心室與右心室之間,或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存在著異常的通道或狹窄。這些異常往往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尤其是影響孩子的心臟功能,並最終引起肺動脈高壓,導致孩子心力衰竭,甚至威脅生命。近十幾年來,由於心血管外科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體外灌流、心臟外科手術及術後心臟監護技術的發展,使多數先心病患者的病情從根本上得到瞭治療。過去,對先心病患者都是通過開胸手術來進行治療的,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後患者不僅恢復得很慢,而且在胸部還會留有明顯的瘢痕。如今這種狀況得到瞭改善。

目前,對於最常見的幾種先心病,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單純肺動脈瓣狹窄等均可以采取不開刀的方法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是通過介入技術(在x線或是超聲波的引導下,利用各種導管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一種方法),將一根特殊的導管送到患者的病變部位(心房、心室或未閉的動脈導管等),然後將一特制的封堵器釋放到缺損的部位,使缺損封閉,從而達到治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等先心病的目的。對於單純肺動脈瓣狹窄的先心病患者,可實施特殊的球囊擴張術,以解除肺動脈的狹窄,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介入療法的最大優點是手術時間短、不開胸、不留有手術的瘢痕,對患者的創傷小,而且患者在術後恢復得也較快。一般術後2~3天患者即可出院。所以,此種方法正逐漸成為治療先心病的主要方法。

先天性心臟病的類型有哪些

先天性心臟病,醫生們常把它簡稱為先心病。先心病並不少見,發病率約為出生活產嬰兒的7‰-8‰,是母親在懷孕早期(胚胎期)因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形成的一種心血管畸形,也是嬰幼兒期最常見的心臟病。根據先心病患兒是否出現青紫癥狀可把先天性心臟病分為三型,分別介紹如下:

潛伏青紫型(右左向分流型):此型有心臟左右兩側血流循環途徑之間異常的通道。早期由於心臟左半側體循環的壓力大於右半側肺循環壓力,所以平時血流從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現青紫。當啼哭、屏氣或任何病理情況,致使肺動脈或右心室壓力增高,並超過左心壓力時,則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現暫時性青紫。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青紫型(右向左分流型):此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典型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癥狀為持續性青紫,此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心臟左右兩側血液循環途徑之間有異常通道,使血流從右側心腔向左分流,大量靜脈血註入體循環,故患兒可出現持續性青紫的現象。如法樂氏四聯癥、法樂氏三聯癥、大血管錯位等。

非青紫型:即含氧量低的右心血不進入左心,不產生紫紺。如肺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縮窄、單純性肺動脈擴張、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