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年性癡呆患者腦組織有其病理特征,但生前尚無可靠的診斷標志,故目前診斷主要依據其臨床癥狀符合癡呆的診斷標準,緩慢進行性發展的特征,結合CT、MRI等輔助證據綜合分析,排除可引起癡呆的其他軀體和腦的疾病,如血管性癡呆、腦炎後遺癥性癡呆、腦外傷後遺癥性癡呆等。

老年癡呆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1.負擔及壓力

癡呆患者的傢庭照護者面臨來自生理、心理、社交、經濟等各方面的壓力。患者的病程越長、病情越重,傢屬的心理負擔越重。

2.照顧負擔

長年累月地照護癡呆患者,工作繁重、瑣碎,常會反過來影響照護者自身的健康狀況。

3.精神負荷

從某種意義上說,患上老年期癡呆,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患者傢屬。因隨著疾病進展,患者的思維變得簡單、幼稚,對外界的不良刺激缺乏情感體驗,與傢屬間也無法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有的傢屬痛苦地表示,“我丈夫患癡呆,不能說話,我們兩人之間沒有任何交流。我哭,和他說話,他都沒有任何反應。”這樣的情況在癡呆患者的傢屬中是十分常見的。

4.人際關系與社交壓力

傢屬長期忙於照護患者,與他人的交流機會也大大減少,缺乏娛樂活動,使其精神的需求無法滿足,生活質量也隨之降低。

5.經濟壓力

癡呆是經濟負擔第3重的疾病,僅次於癌癥和心臟病。據統計,1例癡呆患者每月的藥費接近2000元;此外,傢屬還要承擔其生活、照護及保姆等費用。不少傢屬專職照護患者。這都對患者傢庭帶來沉重負擔,尤其是對於無醫療保障者,其負擔更沉重。

6.改善措施

研究顯示,在照護癡呆患者的傢屬中,八成以上遭遇不同程度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傢屬可能在重重壓力之下成為隱形的受害者,甚至轉變成患者。此外,傢屬的狀態也直接影響著傢庭照護的效果及患者的康復和預後。因此,須針對癡呆患者傢屬給予適宜的心理支持與幹預,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7.照顧好自身

首先,照護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及體力準備。在照護過程中,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保證飲食的營養搭配和良好的睡眠,每天至少有1小時的空閑時間,通過外出散步、聊天、聽音樂等活動放松自己、緩解心理壓力。若條件允許,最好能保證每周有1天不照護患者,充分地放松休息。

8.培訓癡呆的照護技能

有些傢屬對於照護癡呆患者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感到無助。因此,醫生須指導患者傢屬樹立正確的照護觀念,強調以人為本,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目標。

9.接受患者患病的現實,調整對治療的期望值

目前,尚無根治癡呆的方法,而傢屬最難做到的就是接受現實。因此,須修正傢屬對於治療、康復及預後的期望。患者是無法徹底治愈的,隻要能延緩其病情的發展,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甚至未下降,社會功能有所改善甚至未減退,就是治療的進步、傢屬努力的結果。

在此基礎上,可引導傢屬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傢庭的現實狀況,探索積極的應對策略,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強照護者的控制感和自主感。

10.構建社會支持系統

在照護患者的同時,可多和傢人、親戚、朋友等溝通聯系,不可封閉自己。

此外,鼓勵照護者積極參加癡呆照顧者的互助小組,或社區專門服務於傢庭照護者的機構和組織,在小組活動中分享彼此在照護過程中的積極感受和消極情緒,交流照護的經驗和不足。若條件允許,也可參加有心理治療師指導的團體心理輔導。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傢屬的歸屬感,緩解其心理壓力。

11.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甚至藥物治療

醫生須指導傢庭照護者定期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癡呆國際疾病診斷標準

目前常采用1992年第十次修訂(ICD-10)的關於老年性癡呆的國際疾病診斷標準:

(1)存在癡呆。

(2)潛隱起病,緩慢變化,通常難以指明起病的時間,但他人會突然察覺到癥狀的存在。在進行性發展過程中,可出現一個相對穩定期。

(3)無臨床依據或特殊檢查的結果能夠提示精神障礙是由其他可引起癡呆的全身性疾病或腦的疾病所致(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高血鈣、維生素B12缺乏、煙酸缺乏、神經梅毒、正常壓力腦積水或硬膜下血腫)。

(4)缺乏突然性、卒中樣發作,在疾病早期無局灶性神經系統損害體征,如肢癱、感覺喪失、視野缺損及運動協調不良(但這些癥狀會在疾病晚期出現)。

我國中華醫學會於1989年也制定瞭老年性癡呆的診斷標準;

(1)符合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

(2)符合癡呆的診斷標準;

(3)起病緩慢,癡呆的發展也緩慢,可有一段時期不惡化,但不可逆;

(4)不是腦血管疾病所致的癡呆;

(5)通過病史、體檢或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特定原因所致的癡呆;

(6)通過病史和精神檢查,排除抑鬱所致的假性腦器質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尚可通過各種癡呆量表如MMSE、HDS、HIS以及ADL,並結合臨床表現確定是否存在癡呆或可疑癡呆,是阿爾茨海默型癡呆還是血管性癡呆?癡呆的程度?癡呆的日常生活能力等情況。

美國國立神經病語言障礙卒中研究所和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疾病協會成立瞭一個工作組,提出瞭一個內容詳盡、具體的診斷標準,稱為NINCDS-ADRDA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準,將阿爾茨海默病根據診斷方法和把握度分為明確的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性大的阿爾茨海默病、可能的阿爾茨海默病。此標準也較常用。還有其他一些診斷標準,都大同小異,這裡不再一一介紹。

喝礦泉水能緩解老年癡呆癥是真的嗎

1、每個人都離不開水,所以平時多喝一些水,還可以有效的排毒,經常喝水,還能夠有效地維持正常的血液濃度,對於老年癡呆等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而且經常喝水,能夠給身體補充營養。

2、但是喝水的時候一定要進行有效的選擇,如果喝的水比較臟,可能會導致人體的物質,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老年人平時可以適當的喝一些礦泉水,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還能夠預防疾病。

3、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用鋁鍋瞭,因為鋁如果攝入過多,可能會引起老年癡呆的產生,而且還沒有辦法及時的排出體外,老年人多喝一些水有助於鋁的排出,可以有效的改善大腦功能,積極的預防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癥會不會遺傳

流行病學顯示5%的老年癡呆患者有明確傢族史,那些遺傳瞭突變基因的個體在生命過程中將表現出癡呆。致病突變基因已被確定,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為多基因遺傳病,目前已知染色體1、14、19、21與老年癡呆發病有關。淀粉樣前體蛋白(APP)基因位於21號染色體;早老素1(PS-l)基因位於14號染色體;早老素2(PS-2)基因位於1號染色體,這些基因的突變將導致傢族性老年癡呆的發生。遺傳性老年癡呆約占所有發病人數的5%以下,往往在40~50歲就顯示出癡呆綜合征。

老年癡呆癥的主要表現

1、判斷力差,註意力分散。

2、視空間技能障礙:不能準確地判斷物品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房間、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

3、運動障礙:無目的的來回走動、到處開門、關門,大小便失禁等。

4、記憶障礙:常常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同一問題反復提問。

5、書寫困難:寫出的內容詞不達意,甚至寫不出自己的名字。

6、精神功能障礙:常常出現狂躁、幻覺、性格改變等。

7、語言障礙:雖然口若懸河,可是聽者卻不能聽清他的話語,口吃而含糊。

8、計算障礙:購物不會算賬,嚴重的連最簡單的加、減法也不會瞭。

9、失用和失認:原來可以熟練地騎車、遊泳,病後不會瞭,不認識自己的親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

老人沒瞭這功能必患老年癡呆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牙齒幾乎全部掉光且不使用假牙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明顯高於其他同齡者。

日本的研究小組對居住在愛知縣的4425名65歲以上的健康老人進行瞭問卷調查,瞭解其牙齒健康狀況,並在此後的4年時間裡進行瞭跟蹤調查。

結果顯示,無法咀嚼硬物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是咀嚼能力強的老年人的1.5倍;不經常去牙科醫院就診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是經常去看牙醫的老年人的1.4倍;與擁有20顆以上自身牙齒的老年人相比,牙齒幾乎全部掉光且未安裝假牙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是前者的1.9倍,而牙齒幾乎全部掉光但使用假牙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是前者的1.2倍。

研究人員認為,牙齒脫落的老年人患癡呆癥的風險升高,可能與導致牙齒脫落的某些口腔疾病與癡呆癥誘因之一的腦梗塞有關聯,同時由於咀嚼能力低下,對腦部的刺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