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癥狀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乳頭改變、皮膚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乳腺癌由於手術中需切除胸大肌及神經,使術後上肢抬起有困難,同時由於腋下淋巴結的清掃,致使淋巴回流受阻,上肢水腫,故術後上肢功能鍛煉很重要。乳腺癌手術治療要註意什麼?

乳腺癌的原因

致癌因素一:月經初潮早絕經晚

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為0~24歲年齡段處較低水平,25歲後逐漸上升,50~54歲組達到高峰,55歲以後逐漸下降。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大於17歲相比,乳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於55歲比小於45歲者發生乳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近年來,乳腺癌

致癌因素二:遺傳因素

有研究發現,其母親在絕經前曾患雙側乳癌的婦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險性為一般婦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當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險性為常人的3倍。需要強調的是,乳癌並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癥素質”的遺傳,乳癌病人的親屬並非一定患乳癌,隻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

致癌因素三:婚育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雖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亦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婚者的2倍。專傢認為,生育對乳腺有保護作用,但僅指在30歲以前有足月產者。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哺乳對乳癌的發生有保護作用,主要是對絕經前的婦女。

致癌因素四:電離輻射

乳腺是對電離輻射致癌活性較敏感的組織。年輕時為乳腺有絲分裂活動階段,對電離輻射致癌效應最敏感,而電離輻射的效應有累加性,多次小劑量暴露與一次大劑量暴露的危險程度相同,具有劑量-效應關系。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時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顯增加,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接受過胸部放療的,長大後患乳癌的機會也增加。

致癌因素五: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乳癌的幾率明顯上升,乳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較強的關系。有些公司職員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準,飲食上發生瞭改變,人們的飲食都主要以肉類和海鮮類產品為主,逐漸形成瞭現在比較“流行”的酸性體質。人們大多都形成不科學的、不健康的“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習慣,結果導致乳癌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致癌因素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些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領坐多動少,缺乏鍛煉,接觸陽光少,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科爾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垃圾。但現在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個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制的酸性化。大多數職業女性由於工作關系,長時間緊箍著乳罩,難得給乳腺“松綁”;還有些職業女性迫於工作的壓力或追求事業的成功,過著單身貴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傢,不要孩子。這些因素都與乳腺病有關。

致癌因素七:精神抑鬱和過度緊張

據調查,性格內向,精神長期抑鬱,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輕女性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精神長期處於應激緊張狀態,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不平和。這些精神因素與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對乳房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乳腺癌手術治療要註意什麼

· 乳腺癌術前需要做那些準備工作

外科手術有一定的危險性,故術前必須做好各項準備,例如:心電圖、B超、近紅外線、鉬靶片、X拍片、肝腎功能檢查、尿、糞、血常規等檢查,醫生要根據這些檢查情況為病人選擇治療方案。故患者入院後不要隨意離開病區,以免影響術前檢查,耽擱治療。

· 乳腺癌術前為什麼要進行備皮和皮膚試驗

因手術從無菌的概念要求必須進行皮膚的準備,乳腺癌手術傷口的創面較大,術前手術范圍的皮膚需剃毛(主要是腋毛),臍孔需用汽油清潔,並進行沐浴與剪手指甲,為手術做好充分的個人衛生準備。如有青黴素、普魯卡因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應該向醫生或護士講明,以防再次做試驗發生過敏。

· 乳腺癌術後飲食營養的需求

乳腺癌根治術後,手術創面較大,滲血滲液多,且體液的消耗也大,因此,術後飲食應適當註意,飲食以易消化的高蛋白加豐富的維生素為宜,例如鴿子、墨魚、瘦肉等以及多種蔬菜、水果,使機體體力早日恢復,促使創面愈合,並能夠耐受術後輔助治療。

· 乳腺癌術後裝置引流管的意義

乳腺癌術後在患側的胸部及腋下各置一根引流管,原因何在呢?因為乳腺癌根治術後將腋部的淋巴結清掃,大量的淋巴管斷裂,可使淋巴液積聚在皮下,手術時的滲血亦可同時積聚在皮下。因此,必須裝置引流管,用持續的負壓吸引,這樣就不斷吸出積聚的滲血滲液,使皮瓣緊貼創面,有利於傷口的愈合,防止皮瓣的壞死和感染。故術後需固定引流管經常擠壓引流管,防止血塊堵塞、引流管受壓、扭曲等。臥位時,翻身的幅度不宜過大,以防引流管滑脫,保持引流管的通暢。

· 乳腺癌術後患肢的保護

術後由於淋巴結的清掃,淋巴管斷裂,使淋巴回流受阻,術後患肢水腫若處理不當,易合並淋巴管炎。所以在平時應註意:(1)不在患肢抽血、靜脈註射;(2)患肢不提重物;(3)避免患肢皮膚破損及感染;(4)避免蚊蟲叮咬。

· 乳腺癌術後患肢功能鍛煉的意義

乳腺癌由於手術中需切除胸大肌及神經,使術後上肢抬起有困難,同時由於腋下淋巴結的清掃,致使淋巴回流受阻,上肢水腫,故術後上肢功能鍛煉很重要。鍛煉應在術後早期開始,等到手術疤痕形成之後,再鍛煉效果較差。

· 乳腺癌術後患肢功能鍛煉要點:

⑴ 術後24小時活動腕關節;

⑵ 術後1~2天(練習伸指、握拳簡單動作);

⑶ 術後2~3天練習屈肘屈腕,坐位屈肘前臂伸屈動作;

⑷ 術後3~5天,用患肢手摸同側耳和同側肩;

⑸ 5~7天,練習肩關節抬舉、屈曲肩關節抬至90度;

⑹ 7~10天,練習患肢上舉,進行“爬墻”運動,以後逐日增加運動量;

⑺ 10天後,練習“吊環”運動每日數次。

· 乳腺癌化療階段需註意的事項及乳癌常用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由於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缺少根本性的代謝差異,所以所有的抗癌藥物都不可避免會對正常組織引起損害。乳腺癌化療主要的反應有:

1、阿黴素類藥物可引起患者脫發,心臟損害。

2、有些化療藥物會影響腸粘膜細胞引起腹瀉。

3、化療藥物會影響胃或大腦嘔吐中樞使人產生惡心嘔吐。

4、環磷酰胺可刺激膀胱引起尿痛、尿急、尿頻、發熱等癥狀。

5、化療可直接引起便秘,這也可能是化療後患者活動減少,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

6、化療可抑制骨髓產生紅細胞的能力,使患者感到虛弱,疲勞,頭暈或氣急。

7、抗癌藥物影響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細胞下降,同時易造成全身各部位感染,如口腔、皮膚、肺、腸道等。

由於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故在化療期間應多飲水,以減輕藥物對腎臟的損害,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由於胃腸道的反應,在化療時可聽聽音樂,或看一些文藝書刊,以減少對藥物的恐懼感,放松大腦從而調整緊張情緒,保證化療的順利進行。

預防乳腺癌的食物

1、水果類。平時應該多吃新鮮的水果,尤其是葡萄、獼猴桃、檸檬、草莓、柑橘、無花果、黑覆盆子等,這些水果不僅含有多重維生素,還具有抗癌和防止致癌物質亞硝基胺合成的物質。

2、蔬菜類。番茄、胡蘿卜、菜花、南瓜、大蒜、元蔥、蘆筍、黃瓜、絲瓜、蘿卜和一些綠葉蔬菜等。大豆+大白菜是經典的預防食物,大豆中含有植物型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人體內雌激素的產生,而雌激素過高乃是引發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椰菜和甘藍芽也是不錯的蔬菜,有助於形成無機鹽,抑制腫瘤的生長。

3、菌類。銀耳、黑木耳、香菇、猴頭菇、茯苓等是天然的生物反應調節劑,能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較強的防癌作用。

4、堅果。堅果是食物的果仁和果種,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可起到抗癌的效果。

5、魚類。黃魚、甲魚、泥鰍、帶魚、章魚、魷魚、海參、牡蠣以及海帶、海蒿子等,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有保護乳腺、抑制癌癥生長的作用。

要預防乳腺癌,平時還應該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同時還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碘的食物,研究發現,腫瘤患者的血液多呈酸性,而海藻這類含碘、含鈣較多的食物,能調節和平衡血液的酸堿度,從而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有研究發現含微量元素鋅和硒的食物對預防乳腺癌有著特殊的功效,硒元素能夠防止致癌物質與正常細胞中脫氧核糖核酸的結合,從而起到防治癌癥的作用,鋅元素則能抑制人體不同部位的癌癥。含鋅量較高的食物有牡蠣、青花魚、鰻魚、海帶、豆類、芝麻、胡桃等,含硒量較高的食物有魚類、豬腰、薺菜、大蒜、香菇、洋蔥、番茄、南瓜等。

乳腺癌患者懷孕怎麼辦

乳腺癌不影響患者的生育,但一定要做好時間的選擇。一般術後一年半到兩年的時候,是乳腺癌復發高峰,建議這些患者錯過這個時間。因為第一年可能會做一些輔助的治療,化療、放療,這個時候生育是不合適的,可是一年半到兩年復發的高峰,過瞭這個時間,兩年以後,如果沒有復發的跡象,完全可以考慮生育。如果乳腺癌很晚期,將來風險非常大,這個時候需要綜合考慮,懷孕需要慎重,權衡利弊,也有觀點認為需要五年以上沒有問題再可以考慮妊娠。

人體正常細胞與異常的癌細胞內,含有一種能與激素相結合的物質,叫做激素受體。激素好比鑰匙,受體是其相應的鎖孔,“鑰匙插進鎖孔才能開鎖”,激素需要與受體結合才能起作用。對於健康人,它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對於已具備生癌條件者,則能促進癌變的進程;而對於癌癥患者,會“縱容”癌的進展。

乳腺癌細胞有雌激素受體陽性和陰性之別,陽性者為雌激素依賴性乳腺癌,此類病人受孕後,由於雌激素水平升高的刺激,極易導致病情急轉直下而不可收拾。孕婦、哺乳期婦女一旦患有乳腺癌,病變擴散轉移早、病情進展快、治療效果差,臨床中不乏遇到有些經積極抗癌治療、癌腫已獲滿意控制的病人,但是由於懷孕而鑄成大錯,導致癌細胞“卷土重來”。

有些女性朋友在癌腫尚未得到控制的治療階段就懷孕,由於孕期雌激素水平的驟升,引起殘存癌細胞“死灰復燃”,迅速生長繁殖,並通過多方渠道擴大地盤,重新建立新的“落腳點”,導致乳腺癌的危害越來越大。

因此,建議乳腺癌患者治療期間不要受孕,想要生孩子的話,根據自身的病情,早期患者或無淋巴結觀察三年沒有轉移跡象的,可以考慮懷孕;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最好要觀察三年未出現轉移再進行受孕。

乳腺癌術後適合的鍛煉方法

1、臥床期的功能鍛煉

乳腺癌根治術後,為瞭使皮膚愈合良好,避免發生積液,術後須放置橡膠引流管,並用胸帶加壓包紮。回病房後,即將橡膠引流管接通負壓吸引器,故術後1-3天為患者臥床期。此期主要應鍛煉手、腕部及肘關節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鍛煉。

2、下床期活動的功能鍛煉

下床活動期為拔除皮瓣下的負壓吸引管後,患者開始下床活動至出院時為止。此期主要為肩關節的鍛煉,由於接近腋下切口處的癍痕組織尚為形成,故早期進行鍛煉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盡快恢復功能。這是乳腺癌根治術後,上肢功能鍛煉的重要一環。鍛煉的方法為:

(1)術後的3-4天,患者可坐起,開始進行屈肘運動;

(2)術後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帶後,可練習患者手掌捫對側肩部及同側耳部的動作;

(3)術後9-10天以拆除切口縫線。此時,可鍛煉抬高患肢上肢,將患側的肘關節屈曲抬高,手掌置於對側肩部。初時可用建側手掌托扶患側肘部,逐漸抬高患側上肢,直至與肩平;(4)術後14天,練習將患側手掌置於頸後,使患責側上肢逐漸抬高至患者自開始鍛煉時的低頭位,達抬頭、挺胸位、進而能以患側手掌越過頭頂並觸摸對側耳部為止。為瞭擴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此時還可做扶墻鍛煉,加強抬高患側上肢的功能。

3、出院後上肢功能的鍛煉

患者出院後,應繼續堅持患肢的功能鍛煉。可重復做上述的各項練習,特別是扶墻抬高上肢的運動,可使上肢及肩關節的活動范圍逐漸恢復正常。為瞭進一步使各項動作協調、自然、輕松、還可以進行以下幾項功能鍛煉;

(1)上肢旋轉運動:先將患肢上肢自然下垂,無指伸直並攏。自身體前方逐漸抬高患肢至最高點,再從身體外側逐漸恢復原位。註意上肢高舉時要盡量伸直,避免彎曲,動作應連貫,亦可從反方向進行鍛煉。

(2)上肢後伸運動:患者應保持抬頭挺胸。此外,患者還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舉、物體的各種負重鍛煉,以增強患側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以上鍛煉要求每天鍛煉1-3次,每次30M。註意避免過度疲勞,應循序漸進,適可而止。對有特殊情況的患者,應酌情減少或延緩鍛煉時間,但不可停止練習。